<p class="ql-block"> 欣聞楊峰老師(河南省攝影家協(xié)會第五、第六屆副主席、鄭州大學(xué)西亞斯學(xué)院教授)的攝影作品《收青稞的藏民》(組照)入選第19屆國際攝影藝術(shù)展覽,高興之情溢于言表,勝似沐過十里春風。作為楊峰老師的學(xué)生與摯友,筆者當年和兄弟金天璽夫婦一道,共同參與了該作品創(chuàng)作的全過程,深感自豪,倍感榮幸!</p> <p class="ql-block"> 2020年夏末,那場撕心裂肺的新冠疫情已經(jīng)開始向全國漫延,我們趁大部分國土面積還沒有被封控之際,經(jīng)過精心準備,于7月31日由古都長安出發(fā),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西部采風之行。</p> <p class="ql-block"> 準備階段,楊峰老師曾多次給我打電話說,關(guān)于夏收,無論是空中還是地面,展現(xiàn)大面積豐收場景的攝影作品可謂數(shù)不勝數(shù),但西部高原藏族同胞以傳統(tǒng)方式收割青稞的場景呈現(xiàn)卻少之又少。這次出行,我們把甘南的札尕那作為首選目的地,并以此為基點向四周輻射,力爭精誠所至,收獲“金石”!</p> <p class="ql-block"> 札尕那對眾多攝影愛好者來說并不陌生。它共有4個村寨組成,三面秀峰環(huán)拱,松柏郁郁蔥蔥。環(huán)境得天獨厚,風光自然旖旎,民風純樸厚重,人們善良虔誠是札尕那最大的特色。這里的人們把游牧、農(nóng)耕、狩獵、樵采等多種生產(chǎn)模式合理搭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當晚在民宿入住之后,我們就真切感受到了天地山川的浩瀚雄渾和人與大自然的渺小與平庸。</p> <p class="ql-block"> 幸運和驚喜,往往都會留給有所準備且又勤奮之人。</p><p class="ql-block"> 入住當晚,在和民宿老板札登因語言不通而連比帶畫、極不順暢的艱難交流中,意外獲悉了第二天上午在離札尕那不遠處的一個山坳里,他們的寨子收割青稞的重要信息。</p> <p class="ql-block"> 一覺醒來,雨后放晴的札尕那被茫茫云?;\罩,四周的山峰時隱時現(xiàn),我們也仿佛置身于波濤洶涌的大海之中。</p><p class="ql-block"> 簡單吃過早餐,在札登的指引下,我們驅(qū)車前往那個深邃的山坳。沿著崎嶇的山路,轉(zhuǎn)過九九八十一道彎之后,法國著名畫家弗朗索瓦-米勒的鄉(xiāng)村題材油畫般的藏家女人們----喜收青稞的場景呈現(xiàn)在眼簾。</p> <p class="ql-block"> 彎彎的鐮刀,金色的青稞,傳統(tǒng)的服飾,忙碌的身影,動作優(yōu)美,輪廓分明,沒有矯柔造作,一切純樸自然。藏家女人們用最原始和現(xiàn)代化手工機械相結(jié)合的收割方式,忙而不亂、有條不紊地收獲著她們賴以生存的寶貴食糧。只見楊峰老師迅速舉起相機,邊走邊拍,一直深入到田間,不停地按下快門,《收青稞的藏民》組照作品,就此誕生!</p> <p class="ql-block"> 天遂人愿之后,我們繼續(xù)意遂人行。尕海、瑪曲、郎木寺、插箭節(jié)等,可謂收獲滿滿,不枉此行。熱切期待第19屆國際攝影藝術(shù)展覽于十月份在深圳隆重舉行。隨著楊峰老師《收青稞的藏民》的閃亮登場,我們4人那年的甘南之旅,也將伴著高原上的那縷青稞香,載入史冊,成為永恒。</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上圖由左至右:呂艷琳、金天璽、楊峰、趙忠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 攝影、文字、編輯:趙忠臣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