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對于南京,有著說不出的親切感,我出生在這里。</p><p class="ql-block"> 南京是一個歷史文化氣息濃郁的城市,去南京就是為了感受它的歷史文化氣息。它是六朝古都,我們家族的老祖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長眠在明孝陵。</p>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是南京最大的帝王寢陵,坐落在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與皇后馬氏的寢陵,亦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帝王寢陵之一。1961 年 3 月,明孝陵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 年 7 月,根據(jù)世界文化遺產(chǎn)遴選標準,明孝陵極其明功臣墓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p>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溢“孝慈”,故名孝陵。我來祭拜是因為這個“孝”字,百善孝為先,在我國古代,更是很看重孝,不論時代怎么發(fā)展這樣的品質應該一直都在。</p> <p class="ql-block"> 作為中國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壯觀宏偉,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直接影響了明清兩代 500 多年帝王寢陵的形制,依歷史進程分布于北京、湖北、遼寧、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寢陵,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規(guī)制和模式營建,在中國帝陵發(fā)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譽。明孝陵經(jīng)歷了 600 多年滄桑,許多建筑物的木結構已不存在,但寢陵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氣派,地下墓宮完好如初。陵區(qū)內的主體建筑和石刻有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包括下馬坊、大金門、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的遺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實性和空間布局的完整性。</p>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明孝陵的神道,明孝陵神道的主要路段是“石像路”與“翁仲路”,神道的東段,路兩旁依次排列著獅子、貔貅、駱駝、象、麒麟、馬 6 種石獸,這些石獸體現(xiàn)了皇家陵寢的禮儀要求,各有寓意。明孝陵神道的石獸中,以象為最大,這段神道現(xiàn)俗稱為石象路。石象路的盡頭是一對高達 6.52 米的白石望柱,其上雕刻云龍紋,又稱華表。石獸更像是守護者,守護著這片土地,讓它不被侵占。它們在那里一動不動,正是體現(xiàn)它們的衷心。</p> <p class="ql-block"> “享殿”,雖然歷經(jīng)時間的磨損有些殘缺,但在這殘缺的遺跡背后,仿佛可以看到當時陵宮的雄偉和氣派!享殿前的臺階欄桿上的雕刻十分精細可見當時皇陵的奢華?!跋淼睢?,在各個陵宮中是供奉靈位,祭杞亡靈的大殿。位于陵寢中軸線上的供奉飲食起居“寢宮”前,是陵宮內最重要的祭享殿堂。享殿也稱正殿、靈廟、祭殿、皇堂,是舉行祭祀大典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孝陵”高大雄偉,高聳的圍墻下只有一個門洞,透著一絲神秘。站在升仙橋上可以看到孝陵的外觀。過了升仙橋就到孝陵了,抬頭向上望去,更覺得圍墻高不可攀,站在下面,感覺自己即將穿越歷史,去探究孝陵里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畫像</p> <p class="ql-block"> 馬皇后畫像</p> <p class="ql-block"> 在明孝陵朱元璋墓前有一座石碑,石碑上有四個大字:“治隆唐宋”</p><p class="ql-block"> 這塊碑不是朱元璋的后人所立,也不是我們現(xiàn)代人所立,而是取代明朝的清朝皇帝所立,他就是康熙帝。</p><p class="ql-block"> 治隆唐宋,顧名思義,就是說朱元璋治理明朝的豐功偉績,不在唐宋之下,甚至于勝過了唐宋。</p> <p class="ql-block"> 孝陵的后面就是寶頂。走在這條路上,似乎正在穿越歷史,穿越那明代厚厚的城墻?;氐叫⒘甑膰鷫ο拢瑝w雖有些殘缺,但同時也可以看到墻體雕琢精細的花紋圖案,殘缺的墻體,精細的花紋都述說著歷史的變遷,但更多的是感受當時帝王的大氣。這些建筑已經(jīng)不完整了,這些建筑的存在,是先人智慧的體現(xiàn),這些遺產(chǎn)帶著濃重的文化氣息。</p> <p class="ql-block"> 明代孝陵城磚上的銘文詳細記載了磚塊的產(chǎn)地、監(jiān)制官員、制磚人及燒制工匠等信息。</p> <p class="ql-block"> 這次的祭拜游歷是極其珍貴難忘的!</p> <p class="ql-block">左:陳曉歷 朱元璋后人第二十一世</p><p class="ql-block">右:宋 庚 朱元璋后人第二十二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