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以前女兒總說我:大冬天的噗通一聲往湖里跳;背起背包往深山老林里鉆;有車不開騎車等行為都是自虐時,我覺得有一定的道理,又說不出個道道來。后來讀到良性自虐一文,深以為然:</p><p class="ql-block">在心理學中,“良性自虐”是一個較為新穎的概念。它指的是通過一定程度的自我挑戰(zhàn)和自我約束,以達到自我成長和心理韌性提升的目的。這種自我挑戰(zhàn)不同于消極的自虐行為,它不僅不會對個體的心理健康造成傷害,反而能促進個人的全面發(fā)展。</p><p class="ql-block"> 1、什么是良性自虐</p><p class="ql-block">良性自虐是指個體在安全和可控的環(huán)境下,通過自我設(shè)定的挑戰(zhàn)來體驗一定程度的痛苦或不適感,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和成長。這種行為通常包括自我超越、克服恐懼、培養(yǎng)毅力等。</p><p class="ql-block">例如,一些人會通過高強度的體育鍛煉、寒冷水域游泳、或參加極限運動來體驗這種良性自虐。 2背后的心理學機制</p><p class="ql-block">自我效能感</p><p class="ql-block">良性自虐可以顯著提高個體的自我效能感。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完成某一任務的能力的信心。當人們通過自我挑戰(zhàn)成功克服困難時,他們的自我效能感會得到增強,從而更有信心面對未來的挑戰(zhàn)。</p><p class="ql-block">內(nèi)在動機良性自虐行為往往源于內(nèi)在動機。德西和瑞安的自我決定理論指出,內(nèi)在動機是指個體從事某項活動時所獲得的內(nèi)在滿足感。通過自我挑戰(zhàn),個體可以體驗到深層次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這種內(nèi)在動機促使他們不斷追求自我提升。</p><p class="ql-block">心理韌性</p><p class="ql-block">良性自虐還能提升個體的心理韌性。</p><p class="ql-block">心理韌性是指個體面對壓力和逆境時,能夠迅速恢復并繼續(xù)前進的能力。</p><p class="ql-block">通過良性自虐,個體能夠鍛煉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漸培養(yǎng)出更強的抗壓能力和應對能力。</p><p class="ql-block"> 良性自虐作為一種心理學現(xiàn)象和行為模式,能夠幫助個體通過自我挑戰(zhàn)和自我約束來實現(xiàn)心理成長和自我提升。通過提高自我效能感、激發(fā)內(nèi)在動機和增強心理韌性,良性自虐為個體提供了一條走向內(nèi)心強大和全面發(fā)展的路徑。在實踐中,良性自虐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安全和可控的環(huán)境下進行,避免過度挑戰(zhàn)和真正的心理傷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因為多趟列車停運,包括我們在內(nèi)的很多旅客被迫改簽,不要說臥鋪,就是無座都一票難求。</p><p class="ql-block">我的時間換不來金錢,仍然選擇比機票價格低很多的列車。</p><p class="ql-block">我們乘坐的這趟列車旅客倏地多了起來,上了列車,我們直奔餐車。真要站到呼和浩特估計夠嗆。餐車的服務員告訴我們,只要點餐,就可以在餐車的座位上或坐或躺休息一晚。</p><p class="ql-block">飯是總得吃的,50元一盒的套餐雖然貴了點,但我們之意不在飯,在乎座位也。50×3的正餐,20×1的早餐,一共170的餐費,讓我們能在餐車上能逗留一天一夜26小時。</p><p class="ql-block">餐車里熙來攘往,有一擁而來的三五年輕人,打聽到餐車的消費規(guī)則后轉(zhuǎn)身出去了,也有吆五喝六,七葷八素對桌飲酒的,他們談天說地指點江山,音量會隨著酒量提高。</p><p class="ql-block">最囂張的是一個大約三四十歲的黑臉漢子,我們上車時,他已經(jīng)喝得顛三倒四,朦朧的醉眼迷離恍惚,似睜非睜,硬著舌頭嘟噥著含混不清的話,仔細辨聽,似乎是在要求餐車服務員再賣酒給他,被餐車服務員拒絕后,他索性躺在座椅下面攤開四肢呼呼大睡,任憑乘務員好說歹勸,他就是不起,后來干脆把鞋也脫了,露出的腳丫擋住了過道,來往乘客都屏息斂氣側(cè)目而行,乘警來了拿他也干莫奈何。</p><p class="ql-block">我終于見識了,原來耍賴也可以賴在餐車不走。</p><p class="ql-block">習慣了聽書睡覺的我,把周圍人或高談闊論或細弱蚊嚶的聲音當作催眠曲,這一晚盡也睡得安穩(wěn),一覺天亮。</p><p class="ql-block">白天的時間,就翻看隨身攜帶的小說《驚蟄》,它講述的是一個守寡的婦人,如何在艱難的日子里將五個孩子拉扯大的故事。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感同身受的經(jīng)歷,讓我徜徉在文字里不能自已。</p><p class="ql-block">火車到站,書還未看完,好久沒有這么安安靜靜地讀過一本書了。</p><p class="ql-block">所以,我并沒有覺得火車上的26個小時有多難捱。</p><p class="ql-block">姐姐說,你沒有到前面車廂里去看看,那里就像高峰時段的地鐵一樣,人擠得滿滿當當?shù)?,空氣里各種味兒混雜發(fā)酵。</p><p class="ql-block">我說,那你到后面的臥鋪里去看看,那里的人們吹著空調(diào),躺在舒適的床上,氣定神閑,優(yōu)哉游哉。</p><p class="ql-block">是什么把一列火車分成了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呢?</p><p class="ql-block">我想到曾經(jīng)看過的一句話:當你抵達終點的時候,其實沒有人在意你是怎么過來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很多朋友曾關(guān)切地問過我:你還騎車嗎?</p><p class="ql-block">騎!</p><p class="ql-block">我們不用因噎廢食,談騎色變。</p><p class="ql-block">你說每天有多少人死于交通意外?有多少人在床上壽終正寢?有多少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落。</p><p class="ql-block">難道我們就不開車不睡覺啦?!</p><p class="ql-block">這個事故警示我:無論做什么,都應該專注于眼前人手邊事,不心猿意馬,不左顧右盼。</p><p class="ql-block">當麻藥漸漸消退,傷口如萬蟻噬咬,我才覺察到無病無痛多么幸福;</p><p class="ql-block">當山珍海味被打成流食,用針管注入口腔,我才覺察到能咀嚼能吞咽多么幸福;</p><p class="ql-block">當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大門不能出二門不能邁,我才覺察到能走能跑能跳多么幸福;</p><p class="ql-block">當張嘴需要先用開口棒撬開,然后才能開合,我才覺察到能暢快地張大嘴巴打個哈欠多么幸福。</p><p class="ql-block">我們總以為的來日方長,其實是世事無常,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個先來叩響房門。</p><p class="ql-block">所以,趁著年華正好,趁著精力正旺,去做能讓自己開心的事,去做事中尋開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