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至暮年常憶舊,白首最念少年時。</p><p class="ql-block">申城連日的酷暑高溫,時至立秋,尚無退去的跡象。宅家無事,遂在記憶的光盤中,翻出了遠在七十年前,一段銘心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上世紀(jì)50年代前期,當(dāng)時江蘇教育資源不足。崇明西部的江口、廟鎮(zhèn)、合作、三星、海橋五個鄉(xiāng),以及南通地區(qū)的啟東、海門等地,一千多名小學(xué)生報考崇西中學(xué),6個班只錄取330人,錄取率不到30%。</p><p class="ql-block">我年齡小,剛過十周歲半,十分稚嫩。還不太懂得學(xué)習(xí),盡憑一點不高的天資,在1954年7月中旬,參加了小學(xué)升初中的招生考試,心里忐忑沒有底。</p> <p class="ql-block">考完試,我到上海市區(qū)的二姐家玩。我家離縣城南門港碼頭有30多里。那時的公交車是燒木柴的卡車,公路是晴天揚灰路,雨天水泥路,一下大雨車即停開。乘車一路顛簸到碼頭,雖然灰頭土臉,但還是很開心。</p> <p class="ql-block">崇明島靜臥長江口,在崇明長江大橋通車前,近千年來,崇明人離島唯有走水路。</p><p class="ql-block">小時候到上海,都是到南門港乘輪船。我記得承運的輪船有:大星、大連、協(xié)新、市輪渡5號、6號、7號。市輪渡7號,船大,航速快;大星,船小速度慢,人們都叫它慢大星,從南門港到十六鋪要航行近5個小時。</p><p class="ql-block">船票價格不貴,50年代統(tǒng)艙散席4角5分。60年代散席6角5分。</p> <p class="ql-block">解放初期,上海外灘從黃浦公園門口的水上飯店,至十六鋪大達碼頭,沿江還有不少可供停泊的碼頭,我曾經(jīng)在11號碼頭下過船。</p> <p class="ql-block">十六鋪大達碼頭客流量最大。船型大,航程長的長江客貨輪大多靠泊于此。</p><p class="ql-block">七十年前的8月2日,我擔(dān)心如自己考上初中,不及時趕回報到,可能被視為放棄。所以一早到了十六鋪,乘輪船返崇明鄉(xiāng)下。那日天公不作美,雷陣雨下個不停,中午到南門港下船上岸,公共汽車不開,可把我急壞了。當(dāng)時也沒有什么通訊工具可告?家人,只好下決心,冒著時雨時晴的天氣,獨自踏上歸途。</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人生第一次長途跋涉!</p><p class="ql-block">我人很瘦小,身高只有127公分。第一次走那么遠的路,又不熟悉,只能順著公路一直向西北走,雖然多走了一些路,卻不會迷失方向。在泥水中深一腳淺一腳,走了近4個小時,才到了家,身體軟下來,已一點力氣沒有了。母親看到我這個樣子,心痛得掉下了眼淚。第二天早上起來,我的腿已經(jīng)邁不開步了。</p> <p class="ql-block">過了兩天,崇西中學(xué)初中新生錄取名單發(fā)榜,我榜上有名,位列第二。真是又驚又喜,心里的一塊石頭落了地。我成了我家第一個中學(xué)生。</p> <p class="ql-block">時光不語自清淺,歲月無言亦安然。</p><p class="ql-block">人生就是一場必須經(jīng)歷的長途跋涉!每一次跋涉都是一次歷練和考驗。跋涉不僅是身體上的勞累與疲憊,更是心靈的成長和磨礪!</p><p class="ql-block">往事如潮談笑間,夕陽西下霞滿天!</p> <p class="ql-block">(部分圖片引自網(wǎng)絡(lu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