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翻山古道形成的街巷《京畿巷》<div>圖文:龍化石</div><div>在走街串巷尋訪中,在曾經(jīng)古道的京畿路后街上探尋到京畿巷,這里曾經(jīng)也是翻山古道。<br>鎮(zhèn)江京畿巷東臨西大院,北接京畿路后街,西至地藏庵巷,南至寶蓋山,南北走向,長207米,寬1.5米。京幾巷原名《后馬路》,京幾路建成后改為"京畿巷”。<br>京畿巷東西縱寬區(qū)域近100米,東借西大院巷口進入20多米右拐坡道進入京畿巷。沿著京畿路后街9號左拐也是坡道臺階直上京畿巷深處至寶益山。巷道深深縱橫交錯,民居順山而建。<br>據(jù)說,京畿巷也是翻山古道改成的巷道民居。清代前這里是依山的棚戶區(qū),后來借助東大院、西大院由富商建房造屋,這里有資本的也建起三間二廂小院落。走街串巷中也能探尋一些老屋留痕。<br>有史記載,近代歷史上京畿嶺曾經(jīng)發(fā)生震驚世界的大事。京畿嶺是古老地名,在清代地方志上有記載,明代地方志記載為:金雞嶺。在地理形態(tài)下它的確是一個嶺,地處云臺山和寶蓋山相接的地方,進城出城都要翻過京畿嶺。<br>京畿嶺在地域摡念上屬于片區(qū)名稱,伯先路以南,寶蓋山以西、牌灣以東都屬于京畿嶺范圍。<br>1913年舊軍閥張勛部把大炮從京畿巷拉上京畿嶺,駕炮試射,勒索鎮(zhèn)江的商民,要求給9萬大洋的軍餉,否則炮擊鎮(zhèn)江城區(qū),血洗鎮(zhèn)江。<br>面對如此喪失人性的軍閥,地方鄉(xiāng)紳派出商會會長陸小波出面斡旋,最后和許多商家一起慷慨捐贈,平息了事態(tài),使鎮(zhèn)江免遭兵燹浩劫。<br>據(jù)文史學者李贊揚先生曾經(jīng)走訪京畿巷的調查報告,閱知京畿巷還是革命烈士王元的故居。在上海解放前夕,上海地下黨的領導下,上海公交工人為求生存,向國民黨當局提出了"應變費、應變米"的要求,以度艱難時日,但遭到拒絕。1949年2月16日,在鐘泉周、王元、顧伯康三位同志的帶領下,上海公交工人舉行了罷工。這三位領導罷工而被國民黨當局秘密逮捕并于次日下午在江灣刑場殺害。人稱“公交三烈土”。<br>在20世紀80年代,文史專家李贊揚先生為收集王元烈士資料,在京畿巷采訪當年王元烈士故居周邊的鄰居,當年京畿巷周邊基本上是棚戶區(qū)。他寫的調查報告和拍的圖片,應該保存在鎮(zhèn)江烈士陵園的資料室內。<br>現(xiàn)在的京畿巷還有著順山而建的民居特色,錯落有序至寶蓋山上。老民居荒涼無人居住,早時期的老磚墻老屋敘述這里曾經(jīng)有過興旺和人間煙火氣。<br></div> 京畿巷牌子曾經(jīng)敘述那年使用簡化字的年代。 京畿巷西入口臺階巷道 東入口臨近西大院的京畿巷牌子 京畿巷連著京畿路后街巷口 京畿巷3號老民居 京畿巷5號二層樓老式民居 京畿巷28號臨近寶蓋山的三室二廂小院落的平房 在京畿巷高處觀風景 這也是老式民居 臺階連著臺階交錯順山而建的民居 <b>謝謝分享!再見!</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