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火熱的七月,我們一行四人結(jié)束了一段跨越山西、陜西和寧夏的自駕之旅。 23 日的清晨,當?shù)谝豢|陽光照射在西安的古城墻上之時,我們踏上了返回舒城的旅途,9百多公里,一整天的行程。然而,當我們途經(jīng)南陽時,那心中對臥龍崗和武侯祠的向往,讓我們毅然決定,要去探尋這片承載著歷史厚重與智慧光芒。</p><p class="ql-block"> 午餐,我們在武侯祠景點邊的一家飯店品嘗了正宗的河南菜肴。正午1點的熾陽,熱烈過度,但也難以阻止我探尋的腳步。</p> <p class="ql-block"> 武侯祠,又名諸葛草廬,它位于南陽市西郊的臥龍崗上,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曾經(jīng)“躬耕于南陽”的故址,也是當年劉皇叔三顧之處,更是后人瞻仰和祭拜諸葛亮的重要場所。</p><p class="ql-block"> 我們來到了武侯祠的入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這座高大的“千古人龍”石坊,它高9米,面闊13.5米,三門四柱,遍體布滿精美的雕飾?!扒Ч湃她垺钡囊馑季褪侵钢T葛亮是人中之龍,也隱寓著臥龍崗乃藏龍臥虎之地。</p> <p class="ql-block"> 我們來到第二道坊是“三顧坊”,它建于清道光年間,兩面分別刻有“漢昭烈皇帝三顧處”和“真神人”。這是為了紀念劉備三顧茅廬、求賢若渴的舉動?!笆繛橹赫咚馈?,正是劉備這真誠的三顧,才打動了諸葛亮,使其離開隱居十年的臥龍崗,輔佐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而劉備尊重知識、重視人才的品質(zhì),也確實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臥龍?zhí)杜赃吥侨霉砰睒?,相傳就是當年劉、關(guān)、張三顧時系馬的樹,歷經(jīng)1700多年的風(fēng)雨,如今依然屹立在此。</p> <p class="ql-block"> 穿過三顧坊,走過仙人橋,這條甬道直通山門。山門上“武侯祠”三個大字,是由郭沫若先生所題寫。進入山門,便來到了武侯祠的第一進院落。庭院寬敞,古柏參天,青磚鋪地,充滿了古樸自然的氣息。院中甬道上的“三代遺才”石坊與大拜殿相對應(yīng),這里是贊揚諸葛亮的才能和品德可與三代的賢人伊尹、呂尚、傅說等相媲美。而“韜略宗師”是對諸葛亮文韜武略的肯定。</p> <p class="ql-block"> 大拜殿,它是武侯祠的主體建筑。大拜殿正門懸掛著清道光三年南陽知府廖文錦所書的“隱居求志”匾額。殿內(nèi)塑的是孔明端坐正面像,他綸巾羽扇,風(fēng)度莊嚴,這正是東漢末年隱居儒士的典型裝束。左邊是他的長子諸葛瞻,右邊是他的長孫諸葛尚。殿堂的檐下和柱上掛滿了歷代名人騷客的對聯(lián)和匾額,這些無不表達了世人對諸葛亮的敬重和仰慕之情。</p> <p class="ql-block"> 細看立柱上的對聯(lián):“呂蟠溪伊莘野王佐其才乎繼以宛瑯琊得主有常經(jīng)論不煥,齊鮑叔鄭子皮圣門所許也合之徐元直見賢能舉豪杰奮興”。此聯(lián)歌頌了呂尚、伊尹、管仲、諸葛亮這些能夠幫助帝王拯救亂世、安邦定國的政治家,同時也贊頌了像鮑叔牙、鄭子皮、徐元直這些善于舉薦有才之士的伯樂,寓意深刻,給人啟迪。 </p><p class="ql-block"> 再看這一副對聯(lián):“立品于莘野渭濱之間表讀出師兩朝勛業(yè)驚司馬,結(jié)廬在紫峰白水以側(cè)曲吟梁父千載風(fēng)云起臥龍”。這里的“品”指的是等級、品位。莘野渭濱,代指的是隱居時的伊尹、呂尚。兩朝自然指的是先主劉備和后主劉禪。驚司馬說的是諸葛亮死后用木像就使得司馬懿喪膽落魄。下聯(lián)中紫峰白水指的是南陽市郊的紫山和白河,曲吟梁父,即吟詠《梁父吟》,相傳此曲為諸葛亮所作。這副對聯(lián)充分稱贊了諸葛亮的高風(fēng)亮節(jié)和偉大功績。他當年在此躬耕隱居,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其高尚行為可與前賢相比;他把茅廬建在紫山腳下、白河之濱,自比管仲、樂毅,真如臥虎藏龍;他未出茅廬,卻已知三分天下,“草廬對”中縱論天下風(fēng)云,戰(zhàn)略決策成竹在胸,盡顯其政治遠見和曠世奇才;他的前后《出師表》更是壯懷激烈,感人至深!他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嘔心瀝血,輔佐兩代君主建立了蜀漢偉業(yè)。</p> <p class="ql-block"> 遙想當年,諸葛亮隱居在南陽臥龍崗頭,苦讀史書,心懷天下,在這里度過了他的青年時光。而后時來運轉(zhuǎn),劉備三顧茅廬,他隆中對策,臥龍騰飛,火燒博望,天下三分。只可惜蜀漢末年,后主劉禪昏庸無能,再加上國力衰微,諸葛亮雖壯志未酬,為統(tǒng)一中原,六出祁山,但最終積勞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后人思之,無不扼腕嘆息。正如杜甫在《蜀相》詩中所說:“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p> <p class="ql-block"> 臥龍?zhí)段挥谏介T左北側(cè),仙人橋水之下游,分為上下兩潭,傳為諸葛亮躬耕隴畝浴身濯足、洗滌乘涼之處。原為天然水潭,潭中有清泉一眼,如龍吐水,四季涌水不斷,泉水成為諸葛亮躬耕田的灌溉水源,保證了這位隱士衣食無患。潭邊松竹掩映,綠樹成蔭,酷熱夏季,諸葛亮勞作之余,常于綠蔭之下彈琴會友,切磋學(xué)問,談?wù)撎煜麓笫隆?lt;/p> <p class="ql-block"> 在武侯祠的游覽過程中,我不僅被這里的自然景色所吸引,更被其中蘊含的歷史文化所折服。每一處建筑、每一副對聯(lián)、每一棵古樹,都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走出武侯祠,我的腦海里想起“草船借箭”、“空城計”、“七擒孟獲”、“火燒赤壁”等與諸葛亮的高超智慧有關(guān)的故事。這時,門外的音響唱起了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歌,“滾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2日晚于舒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