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早上醒來,在酒店吃過簡單的早餐,收拾行李、退房。和郭先生說,距下午航班起飛還早,到附近海邊玩玩吧。于是,郭先生就像“不良”導(dǎo)游似的,導(dǎo)航了一個6分鐘車程且免費的景點Lighthouse,到地兒后自己也不下車,讓我自己去玩。風(fēng)景倒是不錯,人也少,還有郵輪與海鷗。</p> <p class="ql-block">云層低垂,仿佛伸手就能夠到。</p> <p class="ql-block">還車后,到達Paine Field Airport時還不到中午12點,機場大廳里竟然一個工作人員都沒有,心里有點不踏實。本來想獨立學(xué)習(xí)一下在機子上自助完成值機,發(fā)現(xiàn)沒有機票辦不到,只能等工作人員上班了。原本14:35的飛機推遲到15:20,后來又改為15:00起飛了。</p> <p class="ql-block">等待登機的空閑時間里,出機場大門到對面的私人飛機場圍欄外閑逛,看到一對老年夫婦在做飛行前的準備工作,有錢人啊!</p> <p class="ql-block">Paine Field Airport候機廳不大,但環(huán)境很不錯,有貴賓室的感覺。網(wǎng)上介紹說,佩恩機場始建于1936年,在1937年9月建成通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和朝鮮戰(zhàn)爭時期被美國軍方征用為軍用機場。怪不得在候機大廳里有一些軍人的照片和展品呢。</p> <p class="ql-block">一人一狗相互依偎</p> <p class="ql-block">Paine Field Airport也是波音公司的飛機測試地和交付場所。于是,航班起飛時看到了排列整齊的波音飛機,還有美國軍用飛機,但沒抓拍到。</p> <p class="ql-block">美國最后的荒野之地——阿拉斯加,我們來了!</p> <p class="ql-block">到達安克雷奇機場</p> <p class="ql-block">從機場提車,二個多小時的車程奔赴西沃德(Seward) ,這是離安克雷奇東南260公里的一個海港小市鎮(zhèn)和旅游圣地,它以1867年美國國務(wù)卿西沃德命名,以紀念他當年以每英畝兩美分的價格從沙皇俄國手中買下阿拉斯加的功績。</p> <p class="ql-block">入住云杉小屋(Spruce Lodge)。</p><p class="ql-block">將近晚上10點到達住宿地,反復(fù)輸入房門密碼都不能開門,雖然天色仿佛北京夏天六點一般的明亮,但想到晚上六點以后這里就不再有工作人員,撥打服務(wù)電話也只有機器的語音提示,心里越來越慌,打擾幾個房間的住客都沒能解決問題。最終在親人的幫助下,搞清楚了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工作人員把我們的入住時間記成明天了,最后從北京遠程操作郵箱才解決了問題 ,進入房間已經(jīng)是23:30。</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 ,哦,不對,昨晚睡得晚今早起得也晚,將近正午12點才從住處出發(fā),去看哈丁冰原。</p> <p class="ql-block">哈丁冰原位于阿拉斯加中南部基奈峽灣的山脈,居然是一個免費參觀的景點。</p> <p class="ql-block">到處都是小心熊的警示牌,又緊張又期待。總想到去年在黃石公園排隊上公廁的典故~正排長隊等待中,忽聽到有一位過路的游客說,前面有一只大熊,我倆立即放棄如廁就往前跑,想去看看大熊,結(jié)果跑了好長距離都沒見到熊,連廁所也沒得上了,且貌似排隊游客中只有我二人聽到熊的消息拔腿就跑了。</p> <p class="ql-block">游客中心門口擺放的moose角。</p> <p class="ql-block">大約12:20開始沿trail行進</p> <p class="ql-block">trail由水泥路→土路→石子路→大石頭臺階路→幾乎無路,一邊爬一邊想,回國再看九寨黃龍這些景點肯定會覺得人工雕琢的痕跡太重了,一邊又尋思著什么破路啊,就不能好好修一修嘛?!</p> <p class="ql-block">沿途風(fēng)景還不錯</p> <p class="ql-block">透著藍光的哈丁冰原</p> <p class="ql-block">到達top of cliffs,可以俯瞰這片冰原,下一個overlook就是小徑的盡頭了,但實在爬不動了,而且此時烏云密布,寒風(fēng)刺骨啊!</p> <p class="ql-block">下山路上偶遇一只碩大的類似于旱獺的動物。</p> <p class="ql-block">上山二個半小時,下山二個小時,完成了23000多步,郭先生說今天咱倆都太辛苦了,到超市買點好吃的吧,于是我挑了一袋醋味的薯片,平時在國內(nèi)連碰都不碰的垃圾食品卻成了今天的大滿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