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又到建軍節(jié)。</p><p class="ql-block">今天,爸爸離開我們整整三十年了。和妹妹在電話里聊起老人家的生前種種,音容笑貌猶在眼前。妹妹提起一件往事,是我以前未曾聽到過的。</p><p class="ql-block">她說:那時你已經(jīng)離家去當兵了。五一勞動節(jié)早晨,爸爸對我和小江(弟弟)說:“別睡懶覺了,帶你們參觀隧道去”。我們倆高興地雀躍起來,雖說從小生長在軍營里,鐵道兵修建鐵路的場面著實沒有見過呢!</p> <p class="ql-block">在隧道口爸爸幫我們戴好安全帽,又叮囑一遍注意事項。山洞里陰暗潮濕,洞頂?shù)沃?,十幾個裝滿沙石的翻斗車叮叮當當?shù)佤~貫進出。當年施工條件差,設備落后,主要靠人背馱肩扛。風槍手在掌子面兩人一組,使用水風槍鉆孔,雖然進度趕不上干打眼,但是能最大限度地預防塵肺的發(fā)生。戰(zhàn)士們渾身泥水,勞動強度很大,還要隨時提防塌方、冒水等突發(fā)事件。流血犧牲時有發(fā)生。</p> <p class="ql-block">掌子面施工的風槍手</p> <p class="ql-block">從隧道里出來,看見幾十個年輕戰(zhàn)士橫七豎八的在洞口右邊的山坡上休息,有的坐著,有的躺著。部隊施工24小時4班倒,這批人是準備吃了午飯進去接班的。我們跟著爸爸朝山坡走去。</p><p class="ql-block">“政委來了!”“誰?”“咱們師靖政委?!睉?zhàn)士們紛紛圍攏過來,爸爸也席地而坐,跟小伙子們聊天,不時開懷大笑。爸爸說,我今天還帶來一個老伙計,當大家四下尋摸“老伙計”在哪兒時,爸爸像變戲法一樣從隨身攜帶的背袋里掏出一把板胡?!跋肼牸亦l(xiāng)戲的,舉手!”山坡上頓時沸騰了,戰(zhàn)士們爭先恐后地喊著:“我是山西人,想聽梆子!”“我,我,河南的,會拉穆桂英嗎?“河北梆子!河北梆子!”“秦腔!”…爸爸示意大家不要急,一個一個來。調(diào)了一下弦兒便開始演奏,我聽不懂是什么戲,只見有人站起來手舞足蹈,會唱的跟著胡琴引吭高歌,現(xiàn)場氣氛十分活躍。</p> <p class="ql-block">午飯送到,山坡就是露天餐廳。起風了,塵土彌漫,大家邊吃邊用安全帽遮護著飯盒。跟班作業(yè)的連隊干部勸爸爸到連部去,被他拒絕了。在官兵們再三堅持下,我和弟弟被特殊照顧到一輛推土機的駕駛室里吃飯。</p><p class="ql-block">妹妹說,那一刻,她好像突然長大了許多,理解了父親,理解了他為之奮斗的事業(yè)以及他愛兵如子的深情。</p> <p class="ql-block">爸爸小時候家里很窮,本該讀書的年紀在豆腐坊做童工,可他對音樂有著與生俱來的興趣和極高的悟性。每天收工后步行近十里山路,去跟舊戲班子的一位老琴師學藝,回到家已經(jīng)很晚了,怕點燈費油,怕琴聲影響家人睡覺,他用棉被堵住窗戶,用火柴棍代替琴碼,摸著黑,憑記憶練習師傅教的曲牌,冬天凍的手指通紅僵硬。天不亮爬起來做豆腐,邊推磨邊背工尺譜(舊時的一種記譜法)。凡有戲班子下鄉(xiāng)巡回演出,他就扒在前臺與后臺之間偷師學藝,戲班子轉(zhuǎn)到哪個村,晚上他就出現(xiàn)在那里繼續(xù)觀看。久了,幾個常來的戲班里人跟他混熟了,大家都喜歡這個聰明好學的孩子。琴師有時也樂意指點一二 ,讓他試試手,拉上幾段。直到有一天,開演前琴師突然腹痛難忍,一籌莫展之際,班主想到了紙坊村的小林子,救場如救火啊,誰知這孩子竟然獨自完成了一整出戲的伴奏!師傅欣慰地說:林子,你出師了!</p> <p class="ql-block">日本鬼子占領山東那年,爸爸叫名(虛歲)16歲,他加入了紙坊村愛國知識分子張耀南、張秋軒、張澄秋三兄弟組織的抗日聯(lián)莊會。給他的任務是:以賣煎餅作掩護,負責傳遞消息;以戲班子排戲為名聯(lián)絡五、六兩鄉(xiāng)的青年,習武練拳、舞搶弄棒積蓄革命力量。</p> <p class="ql-block">幾十年戎馬生涯,胡琴始終與父親不離不棄,成為他最趁手的武器和最可信賴的伙計??姑涝陂g,有一天,他奉命到團部開會,幸運的躲過了敵機的轟炸。駐地只剩一堆瓦礫,他全部的家當,包括獎章、勛章盡數(shù)燒毀。而他最心疼的卻是他的那只口琴!“解放上海時在南京路上買的呀,帶小喇叭的,雙排琴孔的變音口琴。那氣勢不輸一架手風琴??!給一個連伴奏都蓋不??!該死的美國佬!”這么多年我也沒見過爸爸說的那種帶小喇叭的雙排變音口琴,該死的美國佬!</p><p class="ql-block">我小時候親眼見過爸爸和團長張卓然伯伯穿著長布大褂子,扎著小辮兒,涂著紅臉蛋在臺上表演雙簧,表演“拉洋片”。在歌聲、琴聲、笑聲中,宣傳黨的政策、融合軍民情誼、拉近官兵距離、鼓舞部隊士氣。</p> <p class="ql-block">爸爸和他的“老伙計”</p> <p class="ql-block">一九六二年,爸爸去寶雞鐵道兵文化學校讀書(他說是上掃盲班),我們家暫住江蘇邳縣(現(xiàn)在的邳州市)38團家屬院。暑假,爸爸回來了,爸爸在家的日子就是我們的節(jié)日!晚飯后,我們家開晚會,每個人必須出節(jié)目,媽媽也不能例外。最后一個節(jié)目是大合唱,爸爸拉琴給我們伴奏,我們敲著鍋碗瓢盆叮叮哐哐地打節(jié)奏,院里好多人都聚在我家門口,為我們鼓掌喝彩。</p><p class="ql-block">爸爸為了教我們扎燈籠,把家里的竹門簾給拆了,很多年以后,提起竹門簾,媽媽還心痛不已。爸爸還會雕刻西瓜皮,里面插上一小截蠟燭,晚上帶我們到大運河放西瓜燈。燭光透過瓜皮上的雕花,忽明忽暗,搖搖晃晃的順流而下,漸漸融入天邊的星河…。那是我一生最最幸福的暑假,不久,爸爸速成班結業(yè),又投入到火熱的鐵路建設之中,夜以繼日,再沒能分身陪伴我們。</p> <p class="ql-block">六四年夏天,我因抓破了蚊子包,導致下肢淋巴管發(fā)炎,請病假在家。學校即將參加泰安地區(qū)小學生歌詠比賽,我們歌詠隊參賽曲目是《雷鋒組歌聯(lián)唱》。同學送來一疊歌譜,并轉(zhuǎn)述輔導老師原話:你先在家自己練著,腿好了到校彩排。我傻蒙了,不會簡譜,怎么練?。?lt;/p><p class="ql-block">爸爸安慰我說,不急不急,簡譜嗎,簡單。他讓我伸開手指,在每個關節(jié)處用鋼筆標上高低音對應的1 2 3 4 5 6 7,“多唱幾遍,直到記住為止。明天下班我要檢查的噢。”第二天,爸爸拿出一本歌集,翻到“歌唱二郎山”那頁,說:對著手上的音階,唱出來,別管節(jié)奏,唱出來就行。第三天他開始講譜子上各種符號的意思,講音符、附點、幾分音符的節(jié)奏。其實這兩天靜下心來細細琢磨,我已經(jīng)理解了七七八八,爸爸稍微一點撥就更清楚了。</p> <p class="ql-block">有一段時間,受前后桌同學程普和蕭木的影響,我也迷上了快板書,課余時間常跟他們一起練習。我媽不以為然,說你一個女孩子學什么快板呀?爸爸說誰規(guī)定女孩子就不能說快書?他還托人給我買來《李潤杰快板書選》,支持我學習。</p><p class="ql-block">大學期間,有位叫馬骕的同學是音樂天才,吹拉彈唱樣樣精通。我見他樂器多,就拿了一把三弦來玩。我沒認真學,他也沒認真教,偶爾指點一下?!?.26”巡回醫(yī)教返校時,聽我有模有樣的彈幾只曲子,他連連驚呼: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也!馬骕同學打小學的五線譜,看不懂簡譜,可能看我年紀小吧,他不好意思麻煩別人,學校樂隊有新曲譜發(fā)下來,就先讓我教他唱會,再自己轉(zhuǎn)寫成五線譜。</p> <p class="ql-block">爸爸送我的小三弦</p> <p class="ql-block">爸爸聽說我喜歡三弦,竟然跑到北京樂器總廠,好話說盡,硬是把一家豫劇團定制的小三弦買了下來。70元,在那個年代可真不便宜。兩年后,這把琴陪伴馬骕度過了他年輕生命的最后時光。</p><p class="ql-block">我爸爸墜琴也拉的好,能自拉自唱??伤恢睕]舍不得給自己買把好琴。待我想到應該替他圓這個心愿時,他已經(jīng)重病纏身了。他用顫抖的手久久撫摸著新琴,喃喃地說:弦兒也調(diào)不準啦,音也摁不清了,給我花這么多錢,白瞎啦。</p> <p class="ql-block">送爸爸的墜琴</p> <p class="ql-block">十幾年前,我和朋友們組團去臺灣旅游。因為都是熟人,在一起玩的很嗨皮,旅游大巴上一路笑語歡歌,我們這個年紀的人,會唱的自然都是紅歌啰。臺灣地接的女導游是一名國民黨黨員,約莫三十五、六歲的樣子。她被我們的歌聲所打動,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她說:國民黨不是被打垮的,是被共產(chǎn)黨的歌唱垮的。</p><p class="ql-block">她說這話時,大巴正行駛在花蓮至宜蘭的沿海公路上,窗外的海水因了深淺、遠近、水底結構等不同、在陽光與云的共同作用下,動態(tài)呈現(xiàn)著淺藍、青碧、祖母綠、寶石藍…各種夢幻般的色彩。我望著沿途迷人的風景,反復琢磨導游的話,覺得她說的很有點道理。</p><p class="ql-block">共產(chǎn)黨成立之初,沒有一城一地一兵一卒,靠什么起的家?如何讓自己的崇高信仰和堅強意志轉(zhuǎn)化成億萬群眾的自覺行動? 宣傳教育是我們的看家本領。無論田間、工廠、校園、市井,有人群的地方就是我們的陣地;書報雜志、電臺廣播、演講授課、詩詞歌賦、戲曲舞蹈一切的宣傳形式都是我們的武器。歌聲陪伴著我們黨和軍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萬里長征艱苦卓絕,八年抗戰(zhàn)腥風血雨,多少人前赴后繼,紅旗不倒,歌聲不斷。</p> <p class="ql-block">(謹以此文紀念建軍節(jié)以及父親卅年忌日)</p> <p class="ql-block">(文中圖片部分源自網(wǎng)絡,致謝原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