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圖崔海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各位在外工作、生活的新莊村家人們,新莊村要開發(fā)“紅色文化″村,我擬了新莊村10名名人”簡介”,要在村做成圖板長期展示。因我掌握的資料有些不全,有些事可能有出入,文字表述不清、用字錯別,各位名人后人看后有添加和更正的,請聯系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特別聲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這是征求稿,各位不要轉發(fā)給無關人</span></p> <p class="ql-block">新莊村紅色文化名人簡介</p><p class="ql-block">前 言</p><p class="ql-block"> 新莊村在抗日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由于附城至河南必經道路特殊的地理和陵高縣政府駐地,是附城一帶最早解放被譽為“小延安”和“紅色堡壘村”之地。厚重的紅色文化底蘊孕育出許多杰出人物,繼“窯洞”和“上鋪 ”情報交通站5名交通員和1名家屬被敵殘忍殺害,陵高縣政府駐新莊村后,年輕人積極報名參軍參戰(zhàn),4名犧牲在抗日和解放戰(zhàn)場上;9名參軍、參政成地、師級干部;村不足百戶就有8人從村或所在部隊參加抗美援朝;新中國建設中1名知青,成國家重點工程高級職稱工程師。現把這些人物介紹給大家。</p> <p class="ql-block">一、崔家駿 崔家駿小名崔喜順,1927年出生在一個農耕暨官宦家庭,其父崔實保擔任過國民黨陵川縣政府司法科錄士,其母路印枝附城河東村人,是陵高縣縣長路憲文的姐姐。陵高縣政府駐新莊村時,崔實保擁護抗日出任縣政府“咨議室”參議,其家庭殷實給我方提供經費和糧食,被任命為縣民政科科長,土改時劃為“開明紳士”成份。1938年崔家駿11歲參加“陵川抗日孩子宣傳隊”,在晉城演出時,穿上八路軍軍裝成八路軍總部“太行山劇團”演員;自學編寫、導演的文藝節(jié)目經常在部隊演出,逐步擔任劇本作家和劇團團長,筆名肖矛;隨部隊參加過淮海、渡江、解放中南、大西南戰(zhàn)役;創(chuàng)作的戰(zhàn)地通訊經常被新華社向全國廣播和在《新華日報》刊載;參加抗美援朝任15軍文工團團長和3兵團文工隊隊長。參加上甘嶺戰(zhàn)役撰寫了數萬字戰(zhàn)地日記,是電影《上甘嶺》、《雷鋒》、《在戰(zhàn)斗里成長》等劇本編劇,被拍成電影在全國上映;在宣傳學雷鋒活動時任沈陽軍區(qū)文化部創(chuàng)作組長大校軍銜,撰寫《雷鋒的故事》分別由《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各省日報和地方報紙刊載,被譯成多種文字在國內外發(fā)行,至今還有出版社轉載。任長春警備區(qū)副政委,師級干部,1999年4月5日在長春因病去世,享年72歲,骨灰回新莊村安葬。</p> <p class="ql-block">二、崔克勇 崔克勇小名崔四保,1926年出生在一個農耕家庭,1943年10月陵高縣政府駐新莊村時參軍,在奪火八專署“干部講習所”學習情報專業(yè)結業(yè),分配到八軍分區(qū)組織部當文書。由于他工作認真又學的情報專業(yè),地委書記江明兼軍分區(qū)政委,將他提拔到河南武陟縣四區(qū)任武委會主任,后任軍分區(qū)44團特務連警衛(wèi)排長,隨部參加“豫北反擊戰(zhàn)”,配合部隊殲滅國民黨“第二快速縱隊”榮立一等戰(zhàn)功,入黨后又被升為副連長;參加解放博愛縣戰(zhàn)斗中立二等戰(zhàn)功,軍分區(qū)推薦他到“太行軍區(qū)教導大隊”干部重點培訓班學習;1948年保護博愛陽廟搶收小麥,阻擊敵人時腹部中彈成貫通傷,被民兵從河南抬到陵川積善村軍分區(qū)“二所”醫(yī)院搶救,定為二等乙級傷殘軍人。轉業(yè)后任太行第四榮譽軍人教導隊教導員兼隊長、平原省榮譽軍人政治指導員、河南省革命傷殘榮譽軍人黨委辦公室秘書、監(jiān)察委員會副書記、新鄉(xiāng)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副書記兼副院長、第三人民醫(yī)院黨委書記兼院長、市衛(wèi)生學校黨委書記,地、師級干部。1994年9月12日因病在新鄉(xiāng)市去世,享年68歲。</p> <p class="ql-block">三、崔克讓 崔克讓小名崔秋瑞,1927年出生在一個農耕家庭,陵高縣政府駐新莊村時參軍,在奪火八專署“干部講習所”學習情報專業(yè)后任住地密報員,公開掩護身份先后是新莊村、丈河村小學和南河村高小老師。日寇投降后任城關云谷圖學區(qū)聯合校長、太和區(qū)楊村學區(qū)聯合校長。1948年8月考入太行第四中學省立焦作中學師范班,畢業(yè)后任共青團平原省工委政治部干事;1953年調中央部委工作,擔任過建筑工程部人事科科員、副科長、科長;國家建委政工組干部組科長;國家建筑工程總局干部局科長、副處長;中央城鄉(xiāng)建設環(huán)境保護部干部局副處長;建設部機關紀委正處級監(jiān)察員。1971年陵川重點工程“十里河水電站”開工3年,水渠、廠房即將竣工,可縣多個采購四處買“水輪發(fā)電機”無果,按計劃排隊遙遙無期,縣領導十分著急,在電站上工的新莊村郭德旺知情后到北京找崔克讓,在他協(xié)調下將浙江金華廠家出口阿爾巴尼亞的4臺水輪發(fā)電機先給陵川,后半年生產的再補出口;1975年5月縣“東雙腦水電站”竣工,水輪發(fā)電機還無著落,縣領導把郭德旺急調東雙腦水電站“工作”,讓他再去找崔克讓。崔克讓為了家鄉(xiāng),不厭其煩又與福建南平生產廠家聯系購買4臺發(fā)回陵川,縣委還給崔克讓寫了感謝信。1996年6月7日崔克讓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69歲。</p> <p class="ql-block">四、崔克恒 崔克恒小名崔喜喜,1922年8月出生在一個世代務農家庭,1943年10月陵高縣政府駐新莊村時報名參軍,在奪火八專署“干部講習所”學習,結業(yè)后分配到八路軍129師新1旅老2團的連隊,他隨部參加過解放陵川、高平和河南新鄉(xiāng)、焦作、博愛等豫北縣的戰(zhàn)斗;跟隨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在條件十分艱苦情況下,不顧個人安危,多次搶救傷員和從大火中搶救群眾,榮立一等戰(zhàn)功,職務從戰(zhàn)士逐步擔任了班長、副排長、排長、團部直屬機槍連副連長、連長;參加過淮海、渡江、解放中南、大西南等多次戰(zhàn)役。1950年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隨部參戰(zhàn),因他性格沉穩(wěn)、思緒縝密、有謀有勇,已經成一名優(yōu)秀基層指揮員,在清江阻擊戰(zhàn)中率部追擊美軍一天一夜,按時堵住敵退路,和兄弟部隊一起殲滅敵大部,連隊榮獲集體一等功,本人在多次戰(zhàn)役中榮立戰(zhàn)功,被提升擔任營長。從朝鮮回來后轉業(yè)到內蒙古包頭市,任耐火材料廠黨委書記兼廠長,地、師級干部。2010 年因年老有病在包頭市去世,享年88歲。</p> <p class="ql-block">五、崔克信崔克信小名崔全保,1927年7月出生在一個世代務農家庭,陵高縣政府駐新莊村時報參軍,在奪火八專署“干部講習所”學習情報專業(yè),結業(yè)后被縣長路憲文要回新莊村擔任陵高縣武委會情報通訊員,為搜集、傳遞情報踏遍新莊村到高平的許多村莊。解放后任太行四專署《新生日報》社稅務局科員、武陟縣稅務局秘書、財委秘書、新鄉(xiāng)專員公署手工業(yè)管理局行政科長、輝縣機械廠廠長、工業(yè)局副局長、政府辦公室主任、計委主任、郵政局局長、中國人民銀行輝縣市支行書記兼行長、中國工商銀行輝縣市支行書記兼行長。他十分熱愛家鄉(xiāng),每年清明都回鄉(xiāng)祭祖,1987年退休后除參加本地組織的老年人活動外,到工作過的地方走訪寫了回憶錄,詳細將新莊村文物古跡和本人參加革命過程記錄在書,有很高的歷史參考和研究價值。特別是一次清明回故鄉(xiāng)祭祖,得知有一禮義平川人來新莊村訪其爺爺和父親,在新莊村交通情報站工作情況和探訪情報站舊址時,即步行數十里到禮義平川村索要回其回憶錄,對揭開和研究新莊村交通情報站提供了確鑿證據和依據。享受地、師級干部待遇,2015年7月5日因年老病逝在河南輝縣,享年88歲。</p> <p class="ql-block">六、崔克寬崔克寬小名崔鎖寶,1928年12月出生在一個農耕家庭,1945年5月在新莊村參加八路軍,因其頭腦靈活、聰慧過人、記憶超群,曾化名崔景寶負責新莊村至河南焦作段情報傳遞、護送過路干部等短期秘密工作,后在太行軍分區(qū)焦作礦衛(wèi)隊3中隊當通訊員;太行獨立縱隊26旅45團9連文書;2野四兵團15軍44師77團團部收發(fā)員、3營書記、131團后勤軍械統(tǒng)計員;四兵團50軍148師軍械武器助理員、508團、442團后勤處軍械股股長。參加過解放河南清化、輝縣戰(zhàn)斗;淮海戰(zhàn)役雙堆集、安徽望江、廣東陽江、西康武勝宮、四川葬良縣的解放中南、大西南戰(zhàn)役。1951年4月隨部出國參戰(zhàn),參加過抗美援朝以來規(guī)模最大、歷時50天的第5次戰(zhàn)役。崔克寬作為部隊后勤人員,每天工作繁瑣、雜亂,除發(fā)放武器彈藥外,戰(zhàn)斗激烈時期經常親自帶領后勤人員,冒著槍林彈雨、不顧生命危險往前線運送武器彈藥,多次負傷、多次榮立戰(zhàn)功。1965年以大尉軍銜“離職修養(yǎng)”。轉業(yè)后任河南焦作耐火材料廠副廠長、二廠副指揮長、副主任,1991年7月6日病逝在焦作,享年63歲。</p> <p class="ql-block">七、崔悅喜崔悅喜1925年10月出生在世代農耕家庭,是崔克恒的親弟弟,崔克恒1943年10月陵高縣政府駐新莊村時報名參加了八路軍,當時崔悅喜天天找縣長路憲文要求參軍,路憲文看他聰明伶俐、身材壯實、從小習武,就讓給他當了警衛(wèi)員。路憲文不僅是縣長,還是陵高縣獨立營營長,經常出入生死戰(zhàn)場保衛(wèi)陵高縣政府安全和建立穩(wěn)固的根據地。在戰(zhàn)斗中路憲文不顧安危沖鋒在前,經常陷入危險境地,縣委書記李步云非常不放心,嚴厲對崔悅喜說“你在縣長在,縣長出一丁點問題,你就不用回來”。崔悅喜緊緊貼身保護不敢大意,盡心盡職,在戰(zhàn)斗和工作中和縣長路憲文建立了生死相依的戰(zhàn)斗情誼。在陵川、高平日寇投降后路憲文隨四地委到河南新鄉(xiāng)工作后,讓崔悅喜參加了129師新1旅2團部隊,參加過解放豫北清化、武陟的戰(zhàn)斗。隨部隊挺進大別山、參加過淮海雙堆集、渡江、戰(zhàn)役; 1950年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隨15軍參加抗美援朝。他作戰(zhàn)勇敢,為人誠懇,從戰(zhàn)士逐步到擔任副團長,多次立功受獎從不炫耀。轉業(yè)后任河北邯鄲煤炭運銷公司黨委書記兼總經理,1994年病逝在邯鄲,享年69歲。</p> <p class="ql-block">八、崔家永崔家永1927年出生在一個窮苦農耕家庭,1945年7月其大哥崔成鎖,在解放新鄉(xiāng)時被日寇裝甲車碾軋犧牲后,他積極向縣長路憲文提出參軍要求。到八路軍后,參加了解放豫北的對日偽軍作戰(zhàn)和大同、張家口等晉西北保衛(wèi)戰(zhàn),正太、平漢襲擊戰(zhàn);日寇投降后不久的1947年10月,被部隊選拔到“華北軍政大學”和“太原工兵大隊”學習和專業(yè)培訓,畢業(yè)后編入晉察冀野戰(zhàn)軍67軍603團的連隊當排長。參加過解放太原、平津戰(zhàn)役;1951年1月隨部隊參加抗美援朝,任601團工兵連副連長、連長、師直屬渡河連連長。冒著敵機狂轟濫炸搶修飛機場、修建橋梁、鐵路、防空洞和炸毀敵后橋梁等,多次榮立戰(zhàn)功;1961年3月調“長沙工程兵學院”深造后,任師機關參謀;1966年轉業(yè)到國家戰(zhàn)略國防工程四川石柱縣水電站任副總指揮,工程告竣本該享受國家優(yōu)厚待遇的他,不為名利謝絕挽留,毅然回到陵川擔任了縣交通局的副書記。他工作不擺架、局領導說好隔伙,職工說是個好人,卻都不知他是老八路、朝鮮戰(zhàn)場的功臣。退休后老驥伏櫪,參加縣老干局組織的學習、治安巡邏、衛(wèi)生檢查等。崔家永從小參軍,參加戰(zhàn)役、戰(zhàn)場負傷、多年和土石方打交道,積勞成疾,于1991年9月在陵川去世,享年僅64歲。</p> <p class="ql-block">九、崔富鎖 崔富鎖1929年4月出生在新莊村一個農耕家庭,1946年在新莊村應征參軍入伍,隨部參加過解放豫北各縣、淮海戰(zhàn)役、渡江、解放中南、大西南等戰(zhàn)斗。由于他作戰(zhàn)英勇、為人親和是連隊樹的標兵,多次立功授獎。解放后組建空軍,由于他突出表現,被選拔進入空軍部隊。到空軍部隊后,還是發(fā)揚在陸軍時養(yǎng)成的好作風,1953年8月10日在建設人民空軍、殲滅殘敵、鞏固國防、保衛(wèi)和平中,被空軍司令部、政治部頒發(fā)8509號立功證書;1956年1月22日空軍司令部劉亞樓司令員簽署機關干部證書成為一名空軍后勤軍官,當年在練兵、學習、工作中爭先恐后,表現突出,部隊將立功喜報寄回地方,村上干部敲鑼打鼓將喜報送到他家;1957年5月15日被空軍2548部隊任命為中尉助理員;1958年2月參加了空軍后方勤務學校學習,畢業(yè)后回原部隊。在一次搶險中,奮不顧身至身體嚴重受傷,在醫(yī)院手術治療,1962年8月6日因受傷部位嚴重,多次手術不能痊愈英年早逝,享年34歲。</p> <p class="ql-block">十、安鴻才 安鴻才1952年9月16日出生在天津市一個工人家庭,她從小在校各科成績名列前茅。1970年“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插隊,全國勞模申紀蘭和武鄉(xiāng)縣一回鄉(xiāng)知青,代表山西到天津洽談,安鴻才作為天津知青優(yōu)秀代表參加了會議。當年5月30日晚上7點安鴻才和15名天津知青來到新莊村,村民挑橫幅、敲鑼鼓歡迎。那時男女知青各擠住2間民房、點煤油燈、集體灶每天不變的老三樣飯、去地的勞累,使知青們激動熱情的心一下跌到冰窖,沮喪、想家。安鴻才帶頭做知青工作并以身作則,不僅學會許多農活,還參加拉石頭、壘塄、開柴油機加工糧食、育優(yōu)種,成天津知青標兵,多次參加縣里的表彰會;出名后陵川重要活動找錄音都找她,農村有線廣播常有她的聲音。正當縣廣播站錄用她當廣播員時,縣知青辦推薦、縣組織部政審、本人文化考試,被西安冶金建筑學院錄取深造。畢業(yè)后參加過河北涿縣、邯鄲等鋼鐵廠的設計和建筑施工。1978年12月,國家重點工程上海寶鋼開建,急需有實際工作經驗和優(yōu)秀技術骨干,她被選拔調到寶鋼擔任高級職稱工程師。安鴻才離開新莊村后,一直把自己當成新莊村人,經常在微信群里和村人嘮家常,說我就是“新莊村的人”,回新莊村“探家”時,村民崔貴昌養(yǎng)豬無啟動資金,即資助5萬元、2017年8月村修繕東廟紅色文化舊址時,捐款2萬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