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第34屆草原那達慕以“相約草原,遇見那達慕”為主題,7月14日在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開幕。</h3> <h3>在錫林郭勒旅游那達慕風(fēng)情園,近10萬人歡歌,熱舞,上千匹駿馬嘶鳴,奔馳。幾百輛摩托車轟鳴,咆哮,使人激情澎湃。</h3> <h3>烏蘭牧騎,蒙古語意為“紅色的嫩芽”,即紅色文藝輕騎兵,是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成立的一種特殊的文藝團體。自1957年成立以來,烏蘭牧騎以其獨特的藝術(shù)形式和深入基層的服務(wù)理念,成為了草原上的一道亮麗風(fēng)景線。</h3> <h3>搏克是?蒙古族傳統(tǒng)的體育娛樂活動,屬于蒙古族“男兒三藝”之一,包括摔跤、?賽馬和射箭。搏克在蒙古語中意為摔跤,是蒙古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h3> <h3><br><br>蒙古族搏克手服飾設(shè)計透視出了美觀性和實用性,帶有很強的民族特征。搏克手上身穿著鑲有銀鉚釘或銅鉚釘?shù)钠ぶ苹蚍肌罢训赂瘛?,下身穿著白色的肥大跤褲和繡著蒙古云朵圖案的搏克套褲,足置牛皮靴子,腰扎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圍裙“拉布爾”,脖子套上象征級別的,用紅色或彩色綢緞制作的“將嘎”,使搏克手有了更加美觀,更加威武的形象,給人健壯、雄偉的感覺。</h3> <h3>將嘎”是蒙古族搏克手最值得榮耀的標志,由五彩綢緞組成圓環(huán)佩戴于頸項,象征著凝聚勇氣、智慧和力量的崇高榮譽。2006年,將嘎被列為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h3> <h3>搏克手獲得勝利的次數(shù)越多,其彩色綢條也會越來越多。能看懂將嘎,就知道這位選手是哪個級別的。在一年一度的那達慕比賽中,將嘎的傳授儀式非常規(guī)范,不容半點含糊。</h3> <h3>外國游客即興演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