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出行伊比利亞半島共19天,全程幾乎每天都是晴空萬里,陽光燦爛。惟有到羅卡角的那半天烏云密布,狂風(fēng)勁吹,蒼涼蕭肅。蹊蹺的是,這個時候?qū)в卧偃嵝训耐当I事件發(fā)生了,團友損失慘重。<div> 莫不是天有先知?</div> 羅卡角(Cabo da Roca)在辛特拉-卡斯凱什自然公園的西部邊緣?!傲_卡”意為“巖石”,它是葡萄牙大陸在大西洋岸邊伸出的一個岬角,距離里斯本約40公里。在人類環(huán)球航行之前,這里曾被認(rèn)為是世界的盡頭。 <p class="ql-block"> 羅卡角俯瞰圖(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p><p class="ql-block"> 燈塔是羅卡角上最顯眼的建筑,但是我們到達(dá)時燈塔正在維修,被排柵和紗網(wǎng)遮蔽住了。</p> <p class="ql-block"> 羅卡角之所以成為熱門景點,概因其“歐亞大陸最西端”這一獨特的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 有人稱羅卡角為歐洲的“天涯海角”,它位于北緯38度47分,西經(jīng)9度30分,高于海平面140米的狹窄懸崖之上,號稱歐洲大陸最西端。</p> 十字紀(jì)念碑瀕臨大西洋。紀(jì)念碑上鐫刻著葡萄牙著名詩人卡蒙斯的名句“Onde a terra acaba e o mar come?a”(陸地的盡頭和海洋的起點)。富有才華的中國人譯為“路止于此,海始于斯”,充滿了詩情畫意般的浪漫情懷。 中間“PONTA MAIS OCIDENTAL DO CONTINENTE EUROPEU”的大字譯成中文就是“歐洲大陸最西端”。 距離十字紀(jì)念碑不遠(yuǎn)處的這塊石碑是國際扶輪社的創(chuàng)始人保羅·哈里斯為紀(jì)念扶輪社創(chuàng)立75周年(1905~1980年)而特意在羅卡角豎立的。國際扶輪社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服務(wù)性社團組織之一,24個鈍齒和6個輪軸是其徽章,代表著"文明與運動"的意義。 大風(fēng)天是羅卡角的常態(tài),因此島上基本看不見高大的樹木,葦草在狂風(fēng)中傾斜搖擺,撲面而來的風(fēng)似乎要把人吹進大西洋去。 <p class="ql-block"> 放眼望去:海岸巨石嶙峋,深不可測的大海在懸崖下翻滾奔涌,伴隨著耳邊傳來陣陣海風(fēng)呼嘯的聲音,把大自然的威嚴(yán)與冷酷顯露無遺。在這當(dāng)年航海大國的一隅,感嘆著那些離開陸地、駛向不可捉摸的大洋大海的人,該需要怎樣的勇氣和意志!</p><p class="ql-block"> 還沒來得及細(xì)細(xì)游覽,就得知了團友被盜的消息?;ㄙM不少時間幫團友翻垃圾筒,在花草角落之間尋覓,希望能找到被盜后丟棄的身份證、銀行卡等資料,可惜小偷毫不留情,什么也沒留下。最后導(dǎo)游征求團友意見問是否報警,大家估計報警也沒有什么用,團友只能自認(rèn)倒霉了。</p><p class="ql-block"> 羅卡角,大風(fēng)中也有覬覦的眼?!皟裳馈钡男⊥?,真是防不勝防。</p> 到了辛特拉小鎮(zhèn),畫風(fēng)一轉(zhuǎn),天空萬里無云,陽光燦爛。絢麗的龍舌蘭托襯著白墻紅瓦,讓人心情雀躍。 辛特拉(Sintra)地區(qū)是里斯本西北海邊的一片山地。這里受地中海和大西洋氣候的影響,山地里冬暖夏涼,植被茂盛,猶如仙境。自從中世紀(jì)開始,辛特拉就是葡萄牙皇室的避暑勝地。19世紀(jì)以來,許多達(dá)官顯貴在這里建起了宮殿、別墅、莊園,使得山巒間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融合映襯,被詩人拜倫譽為伊甸園。<br> 1995年,辛特拉文化景觀(Cultural Landscape of Sintra)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br> 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評價:<br> 19 世紀(jì),辛特拉成為歐洲浪漫主義建筑的第一個中心。費迪南二世將一座廢棄的修道院改造成一座城堡,城堡中融入了哥特式、埃及式、摩爾式和文藝復(fù)興式元素,并建造了一座融合了當(dāng)?shù)睾屯鈦順浞N的公園,充分展現(xiàn)了這種新的敏感性。其他精美的住宅也按照同樣的風(fēng)格建造在周圍的山丘上,形成了公園和花園的獨特組合,影響了整個歐洲景觀建筑的發(fā)展。<br> 佩納宮、摩爾人城堡,辛特拉王宮,雷加萊拉莊園等,都是辛特拉文化景觀中的典型代表,都被列入了這一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在辛特拉之前,沒有文化景觀這一類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專門為這一繁榮的自然景觀創(chuàng)建了這一類別)。 辛特拉游客服務(wù)中心 我從網(wǎng)上搜集到的信息是:如果在辛特拉只能選一個景點參觀,那就選雷加萊拉莊園好了。所以我們在辛特拉的第一站,是參觀雷加萊拉莊園。 雷加萊拉莊園售票處 旅行社聘請的地接導(dǎo)游叫秀秀。進入園區(qū),她開始一路走一路講解。<div> 雷加萊拉莊園建于 19 世紀(jì),是辛特拉的主要旅游景點之一。莊園是早前的主人——波爾圖富商雷加萊拉女爵家族名下的房產(chǎn)。1892年,來自西班牙的安東尼奧·奧古斯托·卡瓦略·蒙泰羅以2.5萬葡幣買下了這個莊園。蒙泰羅為葡萄牙裔,靠咖啡貿(mào)易發(fā)達(dá)后回到葡萄牙,并邀意大利歌劇院場景設(shè)計師路易吉·馬尼尼協(xié)助設(shè)計,建造了包括雷加萊拉宮、雷加萊拉小堂以及一個占地4公頃花園的豪華莊園。</div><div> 1987年,這里曾被一間日本公司收購后改造成了賓館,1997年被辛特拉市政府收回。1998年作為景點正式對外開放。</div> 整個莊園里面有碉樓、湖泊、洞穴、水井、雕塑、噴泉等。園內(nèi)最主要的建筑是具有新曼努埃爾式建筑風(fēng)格的雷加萊拉宮,最精彩的是花園,最特別的是一口通天涸井。 植物繁茂的花園給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綠樹蔽日,藤蔓叢生,蔭涼清新。 古樸的莊園塔樓立于路邊,似碉非碉,似哨非哨。我們跟著地接導(dǎo)游走,只能亦步亦趨,不能登高遠(yuǎn)眺。 塔樓旁邊的萊達(dá)石窟。 萊達(dá)石窟位于一排弧形城墻的正中,探頭看看,里面黑黢黢的?;⌒纬菈凶鍪刈o者之門(portal of the guardians)。墻面雕有神獸,城墻上兩端有塔樓,中間是個亭子。 可以爬上去露個臉。 <div> 再往前走,到達(dá)了一個涸井。</div> 雷加萊拉莊園最誘人的景點是深達(dá)27米的通天涸井,在行前做功課的時候,是這個涸井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立刻把雷加萊拉莊園列入了行程。秀秀帶我們到眼前的這個涸井一番介紹后,我問她能不能下去,她說不能(什么原因忘記了)。盡管疑惑,總覺得哪里不對,但還是相信了她?;貋砗蟛虐l(fā)現(xiàn),她帶我們看的,根本不是我們要去的通天井。 我們參觀的涸井是這樣的外觀。 這樣的井底。<div> 雖然也能看到有人在下面,但是……</div> 這才是真正應(yīng)該下去的通天井(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通天井有9個旋層,是整個雷加萊拉莊園最鬼魅、最獨特的景點。象征著但丁在《神曲》中描寫的天堂地獄的9重循環(huán),也就是意味著建立了天堂與地獄之間的聯(lián)系。<div> 這么關(guān)鍵的景點被秀秀小姐忽悠了,真是爹娘全坑。</div><div> 小李導(dǎo)游說他是第一次來,不怪他。<br><div> 因此,有時真是成也地接,敗也地接。遇到不盡責(zé)的,景點“縮水”,介紹馬虎,時間縮短,三言兩語就把你打發(fā)了,那真是游客的不幸。 所以, 雷加萊拉莊園有兩個涸井,兩個涸井、兩個涸井,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div></div> 其實,從我們所站的這個位置往里,應(yīng)該能走到通天井??慑e過就是錯過了,沒有辦法彌補。 一處精巧的小教堂呈現(xiàn)在眼前。雖然小,但塔樓高聳,裝飾得花俏繁雜。 莊園小教堂沒有開門。 從左側(cè)可以看到小教堂與哥特式尖頂塔樓的位置關(guān)系。 雷加萊拉宮是整個莊園的參觀重點。這里是主人當(dāng)年生活的場所。 宮殿的主體建筑共有五層(地面四層,地下一層)。還有寬闊的走廊和裝飾精美的天臺。 (我們沒有上天臺,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進入宮內(nèi)。 入口圍欄 窗 莊園買家:安東尼奧·奧古斯托·卡瓦略·蒙泰羅夫婦。很多資料都說他是位醫(yī)生,但他是巴西咖啡大亨的說法恐怕更靠譜。 莊園賣家:雷加萊拉女爵畫像。 <p class="ql-block"> 參觀區(qū)域包括會客廳、臥室、書房等,但功能劃分并不清晰,可能是年代久遠(yuǎn),已不是當(dāng)時的擺設(shè)了。</p> 每個房間的天花板都裝飾得細(xì)膩精美。 屋檐上的一排人頭像不知道表示什么。 淺藍(lán)色的拼花地板非常獨特。 走出二樓平臺,一條華麗的走廊灑滿陽光,廊柱上有立體感極強的雕塑。這些雕塑起源于但丁的《神曲》,講的是有關(guān)天堂、煉獄、地獄的故事,花樣繁復(fù),造型大氣。 從這里遠(yuǎn)望花園,一條架空的走廊連接著一座四方形的亭閣,與園景融為一體。 依坡就勢,起伏錯落,莊園的園林布局與建筑相輔相成,互為襯托。 來到亭閣前,從另一個角度看雷加萊拉宮。 路遇幾位熱情的年輕人,大家一起留個影。 在莊園里漫步,可以看到各種不同類型的景觀。 據(jù)說登上這個高聳的塔樓,甚至可以看到佩納宮和摩爾人城堡(辛特拉另外兩個主要景點)。 團友遠(yuǎn)距離拍下的摩爾人城堡。 奔涌噴泉 路邊的另一座噴泉。 平淡無奇的辛特拉王宮及王宮廣場。 辛特拉王宮始建于約翰一世,直至16世紀(jì)曼努埃爾一世統(tǒng)治時期才完工。在葡國成立共和制前,一直是國王的避暑宮殿。 它最顯眼的標(biāo)志是兩個白色的大煙囪,因此又有“牛角宮”的俗稱。<div> 辛特拉宮我們只是外觀,沒有進入。</div> <p class="ql-block"> 從辛特拉王宮拱門看辛特拉小鎮(zhèn)(遠(yuǎn)處山頭上為摩爾人城堡)。</p> <p class="ql-block"> 葡萄牙的最后一個駐足點是波爾圖。</p><p class="ql-block"> 波爾圖隨拍。</p> 1996年,波爾圖歷史中心(Historic Centre of Oporto)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目錄。<br> 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評價:<br> 波爾圖市建在杜羅河河口的山坡上,是一處擁有 2000 年歷史的杰出城市景觀。波爾圖市與大海緊密相連,不斷發(fā)展(羅馬人將其命名為 Portus,即港口),從擁有羅馬式唱詩臺的大教堂到新古典主義的證券交易所,再到典型的葡萄牙曼努埃爾式圣克拉拉教堂,都可以看到這座城市的多樣古跡。<br> 我們在波爾圖參觀的主要景點有:圣靈教堂、里貝拉廣場、圣路易斯一世大橋、僧侶塔、圣本篤車站等。 <p class="ql-block"> 你在歐洲見過用青花瓷裝飾的建筑嗎?但在波爾圖,不僅可以見到青花瓷教堂、青花瓷車站,甚至在民居角落里都能尋找到中國青花的藍(lán)色蹤跡。</p><p class="ql-block"> 圣靈教堂位于老城區(qū)Santa Catarina步行街上、建于20世紀(jì)初。盡管年代不算久遠(yuǎn),但以青花繪圖的方式將古老的宗教故事描繪得維妙維肖并大面積裝飾于墻面上,會讓人誤以為是18世紀(jì)的作品。</p> 看到青花藍(lán)裝飾,除了驚艷,還會讓人感到不解。每種色彩與建筑之間是有著某種特定的聯(lián)系的,比如,中國紅會大量運用在中國宮殿、古廟上,但有誰見過采用大紅色裝飾的歐洲教堂?可眼前這種大膽的中西藝術(shù)的結(jié)合,把青花藍(lán)裝飾在哥特式和巴洛克式的建筑上,居然也讓人毫無違和感。 <p class="ql-block"> 幾百年前,中國的青花瓷通過絲綢之路傳入葡萄牙時,影響了當(dāng)?shù)厝说膶徝?,被瘋狂地追捧。作為?dāng)時極其稀有的青花藍(lán),價值甚至堪比黃金,只有貴族才可以用得起。后來雖然漸漸普及,但“葡萄牙藍(lán)”一直受到各個階層的喜愛。</p> <p class="ql-block"> 教堂內(nèi)部的墻面上,也裝飾著青花藍(lán)瓷磚。</p> 波爾圖另一個以青花藍(lán)產(chǎn)品裝飾的代表性建筑,是位于波爾圖市中心阿爾梅達(dá)加勒特廣場的圣本篤火車站。<div> 火車站外觀。<br><div> </div></div> 進入后,首先看到一個寬闊的站廳空間??臻g三面墻壁上全部是青花藍(lán)裝飾。 中國的青花產(chǎn)品以梅蘭竹菊這種纖細(xì)、傳統(tǒng)的紋樣為主,巨幅大作并不常見。但圣本篤車站大廳的青花藍(lán)作品全部是巨作,以幾百塊、幾千塊青花瓷磚拼砌而成。這些巨作如何繪制、如何分解、如何燒造?如何組合?一分疑惑,十分贊嘆! 車站入口右側(cè)墻上部描繪的是,13世紀(jì)葡萄牙國王若昂一世在波爾圖迎娶英格蘭公爵女兒的喜慶場面,這次政治聯(lián)姻,使兩國獲得了長時間的和平。 正面墻最右側(cè)上部講述了從圣托加圖到吉馬良斯的朝圣之行。 進入站臺那面墻,因拱門被分成四部分,講述了民間的勞作和生活。 左面墻是一幅巨幅戰(zhàn)爭場面的瓷磚畫,講述了1140年葡萄牙開國國王阿方索一世和他的堂兄西班牙萊昂的阿方索七世之間的一次重要戰(zhàn)役,也被稱為華迪維斯之戰(zhàn)。這場戰(zhàn)爭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實際上對葡萄牙而言這是為獨立而戰(zhàn)。 正面墻最左側(cè)上部描繪了拉梅戈的雷米迪奧斯圣母城的游行場景。 車站一側(cè)的徽章是紀(jì)念1922年飛行員薩卡杜拉·卡布拉爾和領(lǐng)航員加戈·庫蒂尼奧利用創(chuàng)新技術(shù),成功完成了南大西洋的首次空中穿越一百周年。 圣本篤火車站原本是座廢棄的16世紀(jì)古老教堂,19世紀(jì)末重新啟用,整修為火車站。大廳裝飾由葡萄牙瓷磚畫大師豪爾赫·科拉索主持。<div> 在這樣的車站往返來去,何其有幸!</div> 波爾圖是亨利王子(航海紀(jì)念碑上那位領(lǐng)頭人)的出生地,葡萄牙第二大城市。杜羅河是波爾圖的母親河,它蜿蜒穿越整個城市,并把新城(加亞區(qū))和舊城(里貝拉區(qū))劃分開來。 里貝拉廣場位于河濱歷史文化區(qū),屬于圣尼各老堂區(qū)。里貝拉區(qū)沿著杜羅河延伸,自中世紀(jì)以來便是繁忙的商業(yè)和制造業(yè)活動的中心。那時,廣場上有許多售賣魚、面包、肉類及其他商品的店鋪。 1491年,廣場周圍的建筑物毀于大火,重建的房屋在底樓帶有拱廊。同時,廣場也鋪設(shè)了石板路面。 里貝拉碼頭 杜羅河上一共有六座大橋。路易斯一世大橋是杜羅河上最古老、最壯觀的一座。它連接新區(qū)和老城區(qū),是一座雙層鐵橋。由著名設(shè)計師、埃菲爾的徒弟Teófilo Seyrig設(shè)計。1881年開工,1886年10月31日落成啟用??傞L385.25米,重量3045噸。拱長172米,高44.6米。其172米的跨度是當(dāng)時世界第一。 大橋上層行駛地鐵D線,下層用于車輛交通。<br> 我們上下二層都參觀了。<div> 俯視圖來自網(wǎng)絡(luò)<br></div> 從鋼鐵大橋上可以看到杜羅河邊在燦爛陽光下享受慢生活的人們。 橋頭一塊石碑上的文字顯示這里原來有一條懸索橋,1843年2月落成,1887年2月被拆除,只剩下北面的兩個花崗巖柱子。 怪不得這里突兀地立著兩根花崗巖石柱。 上橋。 鋼筋鐵骨 從大橋一層觀看杜羅河。 從杜羅河南岸看路易斯一世大橋。 橋頭演出 有先行上橋的團友告訴我們橋側(cè)有個售票處,可以從那里購票坐纜車上到大橋的頂層。我們幾個趕緊找地方買票,連比帶劃地買到了6個人的纜車票。 纜車道很長 不記得這是哪位團友拍的美照,太壯觀了。 這位禿頂大叔在纜車上給我們讓座。贊揚之余感到納悶:難道我們看起來比他老很多嗎? 終于抵達(dá)頂層路面。 美好的風(fēng)光,美麗的心情。 從大橋頂上看到的里貝拉區(qū)。 加亞區(qū) 里貝拉老城區(qū)的景點還有僧侶教堂。 古樸卡通的老式電車停留在僧侶塔下。 下圖左側(cè)為波爾圖證券交易所。交易所前面是亨利王子廣場。其實我們在這里停留了好久而不自知:原來這個有兩百多年歷史的證券交易所也是一個著名的景點。 波爾圖市政廣場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們走進由兩位老夫妻開的小店歇歇腳,雖然沒有品嘗當(dāng)?shù)刂牟ㄌ鼐?,但波爾圖留給我們的美好感受卻將長留心底。</p> 下一段,我們又將進入西班牙境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