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十九世紀末,世界格局紛紜變幻,在常州武進縣青云坊老屋里(現(xiàn)常州市雙桂坊內(nèi)),劉海粟(1896-1994)出生了。在這里他度過了少年時代,也開啟了他九十余年既充滿個性又飽含家國情懷的藝術(shù)人生。</p><p class="ql-block">自十七歲時,他取蘇東坡“渺滄海之一粟”詞意,自命為海粟(原乳名槃,字季芳),是年與友人創(chuàng)辦了中國現(xiàn)代美術(shù)史上第一所正規(guī)美術(shù)專門學校--上海圖畫美術(shù)院(上海美術(shù)??茖W校前身)起,無論在美術(shù)教育實踐、藝術(shù)理論亦或是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上,他始終以敢為、無畏的精神,以不屈、堅韌的斗志,在二十世紀的中國社會掀起了一股“壯闊雄奇”的藝術(shù)波瀾,成為了中國新美術(shù)運動的拓荒者和現(xiàn)代藝術(shù)教育的奠基人,也為我們留下了豐厚的精神財富!</p><p class="ql-block">海老的油畫借鑒了后印象派、野獸派,并綜合了中國寫意美術(shù)注重意象、“散點透視”的美學風格,呈現(xiàn)出了色彩豐富、筆觸自由、結(jié)構(gòu)律動的獨特油畫風格;他在國畫上傾慕石濤、八大等個性獨特的畫家,早年將他們作為師法的對象,成熟期從長年累積的“師法自然”中獲得自由,盡情發(fā)揮,其中“黃山”系列最為能表現(xiàn)他“大紅大綠,亦倚亦莊”的潑彩潑墨;而海老在繪畫上驚人的表現(xiàn)力,則得益于他把書法作為其一生的“功課”,書法成為了他的藝術(shù)內(nèi)核,以書入畫、中鋒用筆的線質(zhì)使其繪畫真正達到以心寫物的外化境界。</p><p class="ql-block">本次展覽遴選了劉海粟不同時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來展示他走過的藝術(shù)道路、取得的輝煌成就以及對故鄉(xiāng)的深深眷戀和無私回報。</p><p class="ql-block">今天,我們來緬懷鄉(xiāng)賢,激勵同仁,也期望有更多觀眾走近和了解這位常州名宿和藝術(shù)大師!</p><p class="ql-block">在此,誠摯感謝社會各界對我館的支持,也感謝兄弟館劉海粟美術(shù)館(上海)在展覽內(nèi)容、文獻資料等方面的大力幫助!</p><p class="ql-block">常州美術(shù)館</p><p class="ql-block">因劉海粟先生作品正在例行典藏維護中,本次展出作品均為高清復(fù)制件。</p> <p class="ql-block">冶煉期 1937-1948 </p><p class="ql-block">在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硝煙四起的歲月中,劉海粟堅持正義的言行表現(xiàn),他是一位有民族氣節(jié)和民主思想的愛國主義者。他認為自己的生命和藝術(shù)都是屬于祖國和人民的,上海美專建校以來歷次學生愛國運動,他都積極支持,多次組織領(lǐng)導展覽宣傳和義賣等活動。早在1915年袁世凱簽訂了賣國條約,群情激憤之際,他同師生自辦畫報,運用藝術(shù)武器,嚴加聲討。1925年“五卅慘案”,師生慨然舉辦義展義演,進行反帝愛國宣傳活動,集資支援罷工工人。</p><p class="ql-block">1937年“八·一三”抗戰(zhàn)炮聲在淞滬打響,上海軍民同仇敵愾。劉海粟為孤軍固守蘇州河北岸四行倉庫的八百名壯士英勇事跡所感動,在戰(zhàn)火紛飛中作油畫《四行倉庫》,宛如火山熔巖噴薄而出的激越線條和色塊,構(gòu)筑了這座堅固的抗敵堡壘。屋頂上颯颯飄揚著一位女少年冒險泅渡蘇州河送去的國旗,大大鼓舞了士氣,振奮了人心。這是一幅難得的火線紀實和抗日頌歌。</p><p class="ql-block">抗日戰(zhàn)爭初期,上海美專困處“孤島”(上海租界)堅持抗戰(zhàn)教育。他為戰(zhàn)爭流離失所的兒童,發(fā)動師生舉辦“上海美專師生救濟難民書畫展覽會”,籌款建筑難童教養(yǎng)院院舍;又為上海醫(yī)師公會籌募傷病醫(yī)療費;旗幟鮮明地以“展覽先民遺跡,發(fā)揚民族精神”相號召,征集上海著名收藏家收藏,舉辦“中國歷代書畫展覽會”給“孤島”人民以精神食糧和愛國主義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行倉庫》71cmx91cm 油畫 1938年劉海棠美術(shù)館(上海)藏</p> <p class="ql-block">1939 年底,劉海粟為擺脫魔爪,決然應(yīng)僑胞之情,挾畫遠走南洋,在爪哇各埠和新加坡一帶巡回舉辦“籌賑畫展”。所得巨款,悉數(shù)由當?shù)貝蹏鴥S胞組織,匯給貴陽紅十字會支援抗戰(zhàn)。同時,此舉弘揚了祖國文化,傳播了藝術(shù)種子。</p><p class="ql-block">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日本侵略軍囊括東南亞各地。劉海粟從新加坡出走,流落萬隆。后又遷避巴城(今雅加達)郊區(qū),隱姓埋名。1943年5月被日寇發(fā)現(xiàn),俘虜回滬日偽屢欲拉攏利用,均被拒絕。他閉門謝客,潛心于古代書畫的研究,過著隱匿修煉的生活。</p><p class="ql-block">這一時期的國畫創(chuàng)作有《虎踞圖》《群牛圖》《斗雞》《亂點紅梅》等,油畫作品有《四行倉庫》《碧海椰林》《巴厘舞女》《雙馬》《萬隆火山》等,在南洋各埠舉辦“籌賑畫展”期間,他夜以繼日作畫,為海外僑胞留下了不少書畫作品。東南亞淪陷到抗戰(zhàn)勝利期間他過著隱匿修煉的生活,更多時間放在讀書寫字和古畫的摹寫研究上。</p><p class="ql-block">《萬隆火山》72.5cmx104.5cm油畫 (萬隆瀑布》油畫 </p><p class="ql-block">1940年劉海粟美術(shù)館(上海)藏 1940年劉海棠美術(shù)館(上海)藏 </p><p class="ql-block">巴厘舞女》92cmx74cm 油畫 《花》97cmx78cm油畫 </p><p class="ql-block">1940年劉海粟美術(shù)館(上海)藏 1940年劉海蒙美術(shù)館(常州)藏</p> <p class="ql-block">陶鑄期1949-1956</p><p class="ql-block">新中國成立,劉海粟的心情無比舒暢,“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實現(xiàn)了他的夙愿。在戰(zhàn)爭年代漫漫長夜修煉的深厚功力,插上新時代生活的翅膀,交融陶鑄,開始了劉海粟藝術(shù)的新生期。</p><p class="ql-block">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diào)整,上海美專與山東大學藝術(shù)系和蘇州美專三校(系)合并,建立了華東藝術(shù)??茖W校,他被任命為校長。這期間,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繪畫創(chuàng)作上。連年登山涉水,走向生活,行蹤遍及華北、西北、中南和華東各地。祖國的壯麗河山和各族人民忘我勞動的英雄氣概,無時無刻不激勵著他,吸引著他,冒嚴寒,戰(zhàn)酷暑,夙興夜寐,創(chuàng)作了大量新作品。光是中國畫圖卷就有《太湖勝慨》《黃山西海門》《洞庭漁村》《莫厘縹緲圖卷》等八大卷,都是難得的長卷精品。此外還有《黿頭渚》《嚴陵瀨》《莫干山劍池》《廬山青玉峽》《黃山紀游寫生冊》等水墨、青綠、淺絳山水;再加上寫意和工筆重彩花鳥,真是豐富多彩,展現(xiàn)了嶄新的面目,開辟了運用傳統(tǒng)筆墨技法表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的新途徑。</p><p class="ql-block">這一時期的油畫創(chuàng)作有《復(fù)興公園之夏》《白塔》《漁舟》《佛子嶺水庫》等。這一時期他在各地創(chuàng)作的中國畫和油畫,總數(shù)不下三百幅。這是新中國建立以來他第一次藝術(shù)大豐收、大飛躍。</p><p class="ql-block">側(cè)幢倫祿技狼路藏</p><p class="ql-block">《黃山清涼臺》70.4cmx68.2cm 國畫 《佛子嶺水庫》70cmx90cm 油畫 </p><p class="ql-block">1954年 劉海粟美術(shù)館(上海)藏 1957 年 劉海粟美術(shù)館(常州)藏 </p><p class="ql-block">《白塔》60cmx72cm 油畫 《復(fù)興公園之夏》61cmx78cm 油畫 </p><p class="ql-block">1953 年劉海震美術(shù)館(常州)藏 1949年劉海粟美術(shù)館(常州)藏</p> <p class="ql-block">磨礪期 1957-1976 </p><p class="ql-block">這一時期劉海粟的藝術(shù)生涯進入到一個沉寂期。</p><p class="ql-block">此時的劉海粟看似落寞了,社會活動和應(yīng)酬少了,卻贏得了更多的時間思考,反復(fù)琢磨藝術(shù)的創(chuàng)新問題,他對中國畫的用筆、用墨、用水和章法、意境等等,做了多方面的探索研究,從而把潑墨潑彩技法推向一個新的階段。他早在一個收藏家那里看到董其昌臨張僧繇4幅沒骨青綠山水,設(shè)色奇古、簡直同油畫色彩不謀而合,很受啟發(fā)。他的潑彩技法就是在青綠和潑墨的基礎(chǔ)上,汲取油畫之長,融會貫通創(chuàng)作出來的。</p><p class="ql-block">在 1960年大病初愈的若干年間,他畫有《東風吹開朵朵紅》《富春江七里瀧》《九溪秋色》《雞冠花》等油畫力作。1976年他到無錫作油畫《太湖》和《蠡園晚霞》,并為太湖飯店作中國畫《鯤鵬展翅》。這</p><p class="ql-block">一時期的十九年來,他戰(zhàn)勝了憂患和疾苦。變壓力為動力,把壞事轉(zhuǎn)化為好事,在困難中不斷創(chuàng)造開拓,奮勇攀登,</p><p class="ql-block">劉海粟夫婦在上海復(fù)興公園寫生煌期”。終于迎來了“輝1960年劉海粟美術(shù)館(常州)藏《東風吹開朵朵紅 》94cmx62cm 油畫</p><p class="ql-block">《漁舟》59cmx81cm 油畫 富春江七里瀧》60cmx72cm油畫 </p><p class="ql-block">1956 年劉海粟美術(shù)館(常州)藏 1962年劉海榮美術(shù)館(常州)藏</p> <p class="ql-block">輝煌期 1977-1988 </p><p class="ql-block">1977年他開始了藝術(shù)的第二個飛躍。這一年的春節(jié),海粟老人的心情格外激動,立愿“要畫超過以往65年的一連串杰作,使它為人生自我的贊美,對社會主義祖國的歌頌”。自此,他的思想更加解放了。這一年,他開始在書畫作品上題“年方八二”,用“方”字冠于歲數(shù),作為新我新畫的紀年,以示丹青未老、對美的追求方興未艾的一片童心。</p><p class="ql-block">1979年劉海粟不白之冤得到徹底平反,恢復(fù)了名譽和一級教授的待遇,重新出任南京藝術(shù)學院院長,增補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p><p class="ql-block">十二年來,海粟老人以耄薹高齡,不辭跋涉,應(yīng)邀歷游粵、桂、遼、蘇、皖、閩、魯、黔等省,風塵仆仆,作畫,講學,參與會議和藝術(shù)活動,所到之處備受熱烈歡迎和特殊禮遇。</p><p class="ql-block">他闊別黃山 26年載,在1980-1982年三年間卻連續(xù)登臨3次。到1988年不顧93高齡,仍登上黃山,“白發(fā)黃山看爭高”。1988年秋,上海市隆重為他舉辦了“劉海粟十上黃山展”,展出 1935年四上黃山到1988年十上黃山作品上百幅。畫展由江澤民同志撰寫序文,并到會祝賀,對劉海粟教授年方九三,十上黃山,吞吐黃岳,</p><p class="ql-block">盡興揮灑,使人山合一,山筆交輝的藝術(shù)成果更加贊賞有加。展覽由汪道涵市長主持并舉行“慶祝劉海粟從藝75周年學術(shù)座談會”,對劉海粟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美</p><p class="ql-block">滄海一票 學思想、藝術(shù)教育觀等專題做了全面的深人研討。 </p><p class="ql-block">壯麗一生美國世界大學授予其文化藝術(shù)博士學位,以及歐洲各這一時期,他被意大利國家藝術(shù)院敦聘為院士,</p><p class="ql-block">國文化藝術(shù)團體授予的各種榮譽稱號和獎?wù)陋劆?,不勝枚舉。</p><p class="ql-block">九八三年六月十四 國內(nèi)外為他出版畫集、專著、傳記:各地主要報 </p><p class="ql-block">刊為他出專版、專輯;不少書畫作品以單幅、卷軸、年歷、郵票、明信片等各種形式出版物陸續(xù)發(fā)行;中</p><p class="ql-block">1985年習仲勤為劉海粟題詞 央和地方電視臺攝制、放映他的平生和藝術(shù)的電影、 </p><p class="ql-block">電視劇、紀錄片等接連不斷。</p><p class="ql-block">這都是祖國和人民以及國際人士對他的景仰和推崇。全國政協(xié)主席鄧穎超同志在中南海西華廳會見他和夫人時說得好:“我和恩來同志在30年代就知道您了。您在油畫和中國畫上的成就,在國內(nèi)外都享有盛譽。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培養(yǎng)了許多人才,</p><p class="ql-block">1986年3月全國政協(xié)主席鄧穎超 為四個現(xiàn)代化建設(shè),為精神文明建設(shè),做了許多貢獻, </p><p class="ql-block">在中南海與劉海粟夫婦親切握手 大家都尊敬您。我們的國家非常尊敬您這樣的老人?!?lt;/p> <p class="ql-block">晚歲期1989-1994</p><p class="ql-block">這個時期是劉海粟“大耋之年,精力已衰”、仍“日日夜夜,孜孜不倦,志在報國,弘揚中華文化”的時期。隨著年華的流逝,他的健康和精力已日漸衰退,繪畫創(chuàng)作銳減,在作品上所題的“年方”二字已逐漸消失,但弘揚祖國文化教育的夙愿則是始終不渝的。</p><p class="ql-block">這一時期,他想的最多的是如何將一生的創(chuàng)作、收藏和珍貴資料清點,合理分配給在建中的上海、南京、常州、香港等地的劉海粟美術(shù)館和劉海粟藝術(shù)中心展覽館,以發(fā)揮各自的作用。</p><p class="ql-block">他期望自己能活到21世紀,親眼看到香港、澳門的回歸,看到海峽兩岸實現(xiàn)和平統(tǒng)一:還想到國內(nèi)外未曾到過的地方去,繼續(xù)創(chuàng)作和奉獻。</p><p class="ql-block">他預(yù)定4月份到南京、常州參加江蘇早就準備好的“百歲慶典”活動,卻未能如愿也來不及親自參與上海、南京、常州、香港等地劉海粟美術(shù)館的揭幕,便因勞頓不支,心力衰竭,臥病于華東醫(yī)院。病中,老人竭力起床為香港賑濟華南水災(zāi)義賣書寫的“精神萬古,氣節(jié)千載”八個大字,成了絕筆。一生為藝術(shù)拼搏的藝術(shù)宗師、畫壇泰斗劉海粟教授,1994年8月7日凌晨,功德圓滿卻又帶著幾分遺憾地放下如椽之筆,離開了人世!</p><p class="ql-block">1988年11月23日,劉海粟在創(chuàng)作書法 南京藝術(shù)學院院長馮健親探望病中的劉海菜 </p><p class="ql-block">劉海粟(右一)與謝海燕、劉抗、 20 世紀 90年代初劉海菜在香港 劉昌潮、陳大羽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劉海粟與“十上黃山”</p><p class="ql-block">從 1918年到1988年,從23歲到93 歲,70年間,劉海粟十上黃山,將眼中黃山、筆下黃山及心中黃山融為一體,這座被冠以“天下絕秀”的奇山更見證了劉海粟傳奇的藝術(shù)人生。</p><p class="ql-block">從初見時朝氣蓬發(fā)志在四方的青年,到終別時年方九三壯心不已的老兒,對于黃山來說,劉海粟可能只是那些醉心于其大美、熱衷于用筆墨表現(xiàn)的一員。但黃山之于劉海粟卻非同一般,是師長、是朋友,是他靈感的繆斯,是他歷經(jīng)滄海的精神寄托。一次次地登臨,使他尋到了自我內(nèi)心深處與之共鳴的“濃墨重彩”的回響。</p><p class="ql-block">中國歷史上,尤其是唐宋以來,特別是明清時期,因安徽黃山奇山秀石怪松之名遠揚,此地畫家輩出,畫派也自然應(yīng)運而生,如“新安畫派”、“黃山畫派”、“徽派”等,都熱衷于用自己的風格語言來表現(xiàn)黃山。劉海粟亦不例外,本版塊以劉海粟“十上黃山”藝術(shù)事件為線索,展示其不同時期黃山代表作品。海老的黃山畫、按描繪對象,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表現(xiàn)黃山整體氣象的,如畫黃山云海等;第二類是表現(xiàn)黃山局部景觀的,如畫天都峰、獅子林等;第三類是表現(xiàn)黃山特色具體景物的,如畫黃山松等。三類整體風格上是趨于統(tǒng)一的,是海老力圖以蒼勁老辣的筆墨、渾厚壯麗的色彩,來展現(xiàn)與黃山物我相通的豪情,其中尤以館藏海老第十次上黃山的創(chuàng)作最為能體現(xiàn)。</p> <p class="ql-block">一上黃山 1918年 23歲 </p><p class="ql-block">秋,首上黃山。和一位家住歙縣的美專學生一起登黃山。當時交通不便,走得比較倉促,未多作停留。據(jù)劉海粟回憶,當時只用毛筆匆匆勾了幾張速寫,記下一些印象,只作為草稿,準備以后用于創(chuàng)作。</p><p class="ql-block">(無存世畫作)</p><p class="ql-block">自此,劉海粟對黃山“情根深種”,也促成了他之后七十余年在藝術(shù)上與黃山的“神交”。</p><p class="ql-block">二上黃山 19205 </p><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上山,沿途走得較為從容,在屯溪住過一夜,看了新安江。在歙縣也曾小住,畫過十六孔白玉石大橋.在師范住了一夜,有一位女圖畫教師是美專畢業(yè)的,對校長迎送甚恭??上н@次登山寫生的畫稿全散佚了。"</p><p class="ql-block">--劉海粟《黃山談藝錄》</p><p class="ql-block">(無存世畫作)</p><p class="ql-block">1929年 -1931年、1933期間,劉海粟分別于辦主府政市海上會覽展品作歐遊粟??鹾[展作近年-1935年兩度赴歐學習、 1952 </p><p class="ql-block">考察和交流。這一時期劉海粟在藝術(shù)理論、藝術(shù)創(chuàng)作以及藝術(shù)教育方面碩果累累。</p> <p class="ql-block">三上黃山 1935年40歲 </p><p class="ql-block">松圖》《朱松》《孤松》?!豆潘蓤D》有蔡元培、11月上山,作油畫《黃山》,國畫《古美鋒沈恩浮(1864-1949,中國近現(xiàn)代教育家)、李仲乾(1881-1956,書畫家,兩江師范學堂校長、中國近現(xiàn)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李瑞清之侄)題詩。《朱松》是在“四矚怖汗”的始信峰所作,后收進《海粟國畫三集》里?!豆滤伞酚嘘惇毿泐}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松圖》76.9cmx105.1cm國畫1935年劉海棠美術(shù)館(上海)藏</p><p class="ql-block">四上黃山 1936年 41歲 </p><p class="ql-block">冬,上山,作國畫《黃山聳翠》,題云“新世紀二十五年(1936)大寒游黃海,不唯人間絕跡,飛鳥亦罕,朔風刺骨,雖老游者少至焉。因知名山唯其與人世隔絕,故松氣、石色、煙云、月光、俱自成古曠,與太清接草草提筆造斯圖,未知其荒空之趣否?”</p><p class="ql-block">“一年之后,我四上黃山。現(xiàn)存的作品僅剩下三幅國畫的復(fù)制品?!?lt;/p><p class="ql-block">--劉海粟《黃山談藝錄》</p><p class="ql-block">《未松》130cmx77.6m國畫1935年劉海粟美術(shù)館(上海)藏</p> <p class="ql-block">五上黃山 1940s </p><p class="ql-block">“五上黃山的畫,一張也看不見了。我當時較歡喜的一張是《夢筆生花》,用四尺宣紙畫的。”</p><p class="ql-block">--劉海粟《黃山談藝錄》</p><p class="ql-block">(無存世畫作)</p><p class="ql-block">新中國成立后,劉海粟投身進名山大川,從事創(chuàng)作,以表現(xiàn)祖國山河與人的精神面貌。</p><p class="ql-block">六上黃山 1954年 59歲 </p><p class="ql-block">6月上山,行前劉海粟特地請老友錢瘦鐵替他刻了一方印:黃山是我?guī)?。期間與李可染同游。</p><p class="ql-block">7月-10月作油畫《黃山清涼臺》《黃山西海門》《獅子峰望太平》《黃山散花塢煙霧云海》《黃山溫泉》《黃山獅子峰》《黃山西海群峰》《黃山始信峰》《云海翻騰貫彩虹》等;國畫《黃山清涼臺》《黃山始信峰》《白鵝嶺望天都其二》《黃山西海門圖卷》等,曾自白:“通過我的感受,通過我的心靈深處,表達我對黃山的深厚感情。入黃山而又出黃山,我的黃山畫中,有許多自己的影子?!?lt;/p><p class="ql-block">這一階段的創(chuàng)作試驗,為后來的大潑墨、大潑彩開辟了新徑。</p><p class="ql-block">期間,劉海粟三次中風(1958年、1963年、1973年),歷經(jīng)社會動蕩,在磨難中,他未被擊垮反而沉淀下來,把時間和主要精力投入到對藝術(shù)創(chuàng)新的探索和研究上,而“黃山”則是他重要的創(chuàng)作對象。</p><p class="ql-block">我前事</p><p class="ql-block">錢瘦鐵(1897-1967)刻</p><p class="ql-block">“黃山是我?guī)煛?黃山始信峰》60cmx73cm油畫 </p><p class="ql-block">1954年 劉海泉美術(shù)館(常州)藏</p> <p class="ql-block">七上黃山 1980年 85歲 </p><p class="ql-block">7月16日應(yīng)安徽省書畫院邀請,在闊別黃山 26年后,劉海粟在耄耋之年作七上黃山之游。從南京出發(fā),經(jīng)蕪湖、涇縣,參觀了采石磯、太白樓、蕪湖美術(shù)廠,涇縣筆廠、宣紙廠。18日下午抵達黃山桃溪別墅。</p><p class="ql-block">7月至8月作中國畫《黃山山上萬峰奇》《黃山百丈泉》《桃花溪》《清奇古怪》等;油畫《云谷晴翠》《青龍騰波》等。</p><p class="ql-block">《桃花溪》國畫</p><p class="ql-block">1980年劉海粟美術(shù)館(上海)藏</p><p class="ql-block">1980年劉海粟在黃山時與學生談藝</p><p class="ql-block">《云谷晴翠》油畫 《黃山百丈泉》 國畫 </p><p class="ql-block">1980年劉海粟美術(shù)館(上海)藏 1980年劉海泉美術(shù)館(上海)藏</p> <p class="ql-block"> 八上黃山 1981年 86歲 </p><p class="ql-block">7月31日晨,乘汽車離開上海,作八上黃山之行。晚6時抵黃山人字瀑下的聽濤居。</p><p class="ql-block">8月-10月作中國畫《黑虎松》《望仙峰奇松圖》《潑墨狂掃風云壯》《煙昏霧暝千山雪》等;作油畫《天都峰朱砂峰云松》《清涼臺寫十八羅漢》《白龍?zhí)丁贰饵S山桃源》《湯口速寫》等。</p><p class="ql-block">10月14日結(jié)束此行,由黃山溫泉啟程經(jīng)合肥往南京。</p><p class="ql-block">《黃山桃源賓館》 國畫 1981年劉海粟美術(shù)館(上海)藏</p><p class="ql-block">《天都峰 朱砂峰》 油畫 1981年劉海糶美術(shù)館(常州)藏 《煙昏霧暝千山雪》國畫 </p><p class="ql-block">1981年劉海栗美術(shù)館(上海)藏</p> <p class="ql-block">九上黃山 1982年 87歲 </p><p class="ql-block">8月8日應(yīng)安徽省文聯(lián)和黃山管理局邀請九上黃山。</p><p class="ql-block">8月-10月作中國畫《壁裂千仞》《光明頂速寫》《雷瀑奔騰圖》《天都蓮花峰》等;作油畫《紫霞天都云泉》《方家村晴翠》《白龍?zhí)丁贰妒锕馔た词夹欧濉返取?lt;/p><p class="ql-block">10月6日結(jié)束行程。由黃山抵南京。</p><p class="ql-block">許明農(nóng)(1908-1997) 徐云叔(1947-) 王少石(1940-)刻馮其庸題 </p><p class="ql-block">刻“八上黃山”朱文印 刻“九上黃山”朱文印 “九上黃山絕頂人”自文印 </p><p class="ql-block">1982年劉海棠九上黃山 九上黃山時劉海栗在寫生 </p><p class="ql-block">《紫云天都云米》油畫 《白龍?zhí)丁酚彤?</p><p class="ql-block">1982年劉海泉美術(shù)館(上海)藏 1982年劉海粟美術(shù)館(上海)藏</p> <p class="ql-block">十上黃山 1988年 93歲 </p><p class="ql-block">7月12日上午9時,冒著酷暑乘車離開南京前往黃山。行前賦詩一首:“年方九三何嘗老,劫歷三千亦自豪。賈勇絕頂今十上,黃山白發(fā)看爭高?!敝形缭跊芸h略事休息,晚八時半抵達黃山云谷山莊。</p><p class="ql-block">7月至9月作中國畫《金箋黑虎松》《墨牡丹圖》《金箋牡丹圖》《文光亭潑墨圖》《十</p><p class="ql-block">藝術(shù)大師劉海粟七十年十上黃山慶祝會</p><p class="ql-block">上黃山白鵝嶺寫天都峰蓮花峰》《云山縹緲圖》《喬吐黃山壁裂千仞》《丞相源圖》《清涼頂》《龍虎斗》《鳳凰松圖》等50余幅;</p><p class="ql-block">8月13日設(shè)便宴為劉抗(1911-2004,劉海粟的得意門生,開創(chuàng)了“南洋畫”派,新加坡畫壇泰斗、大宗師)、陳人濱( 1914-2007,劉抗妻子)和新加坡攝影家蔡斯民(1932-)洗塵。</p><p class="ql-block">8月16日黃山管理局和黃山市在散花塢精舍聯(lián)合舉行藝術(shù)大師劉海粟七十年十上黃山慶祝會。</p><p class="ql-block">9月9日結(jié)束了近兩個月的十上黃山之行,回到上海。隨后出席了上海市文化局、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上海分會和上海市公共關(guān)系會在上海美術(shù)館主辦的“劉海粟十上黃山畫</p><p class="ql-block">展”開幕式。江澤民為畫展撰寫序文并到場 1988 年江澤民為“劉海粟十上黃山畫展” </p><p class="ql-block">祝賀。 撰寫序文 </p><p class="ql-block">劉海粟第十次登上黃山,實現(xiàn)了他十上黃山的人生夙愿,也完成了他一生探索藝術(shù)的歷程,攀登上了他心中的“天都峰”。</p><p class="ql-block">杜甫謂人生七十古末稀我們說而今九</p><p class="ql-block">十不稀奇劉海棠教授年方九三十上黃山</p><p class="ql-block">嘯煙霞搖琴鼠輿奇峰對語臨古松長呤</p><p class="ql-block">擁抱黃山人山合一跳出云海吞吐黃薇古</p><p class="ql-block">所未聞令亦催見史能抒健筆化情為墨</p><p class="ql-block">色打破古令中西界限盡興揮淀蘊藉無躬</p><p class="ql-block">為昔日師專立傳會朝良友寫真小筆交</p><p class="ql-block">揮公之槍家與國內(nèi)外朋友同享神游之樂</p><p class="ql-block">謹為小序</p><p class="ql-block">江澤民</p> <p class="ql-block">“正道”的“叛徒”</p><p class="ql-block">在劉海粟漫長的藝術(shù)生涯中,最具光彩的一段,當屬震驚中外的模特事件。</p><p class="ql-block">民國初年,舊中國封建禮教觀念依然濃重,上海美專(原上海圖畫美術(shù)院)率先實行男女學生同校,聘用男女模特,讓男女學生共作人物裸體寫生,并公開展出這類作品,從而引起了社會新舊思想之間的劇烈沖突。</p><p class="ql-block">1915年3月,美專開辦模特兒寫生課程后,由于無人應(yīng)聘,學校只好雇用了一名15歲的男童,名叫“和尚”,“是為中國有人體模特兒”之始。但學生不能只畫小孩,為招來成年男女模特兒,學校一再提高報酬,曉之以理,但還是不能如愿,好不容易有了第二個進入課堂的模特兒,仍是一位男性。模特寫生課程難以推進,除了因為東西方社會觀念的不同,還源于當時上海的一種迷信看法,“以為為人寫照,能損人精神,減人氣運。鎮(zhèn)日危坐,供學生描寫,其精神氣運之暗耗將不可以數(shù)計,故多不敢嘗試也”。直至后來,學校設(shè)法找了一名流落在滬的白俄婦女充模特兒,自始美專有了女模特兒寫生,美專師生的人體習作也陸續(xù)在社會上展出。</p><p class="ql-block">1917 年夏天,在上海美專校長劉海粟的倡導下,美專學生在上海舉辦了一個50余幅參展的畫展,其中幾幅人體素描作品引起了社會上封建守舊勢力的強烈指責和瘋狂謾罵。上海女子學校校長更公開責罵劉海粟是“教育界之蟊賊”,專門上書江蘇省教育廳下令制裁。劉海粟毫不妥協(xié),團結(jié)志同道合者于1918年再一次展出了人體油畫作品,也再一次掀起了社會上的軒然大波。</p><p class="ql-block">人體模特寫生課現(xiàn)場</p><p class="ql-block">《坐姿裸女》80cmx60cm油畫1931年劉海粟美術(shù)館(上海)藏</p> <p class="ql-block">劉海菜(右一)在上海美專</p><p class="ql-block">作人體寫生與雕塑 《女人體側(cè)臥之裸女》50cmx100cm 油畫 </p><p class="ql-block">劉海震美術(shù)館(上海)藏</p><p class="ql-block">斗爭最激烈時,五省聯(lián)軍總司令、軍閥孫傳芳于1926年給劉海粟親筆信,態(tài)度還算客氣地說,“惟中國則素重禮教,四千年前,軒轅垂衣裳而治”,并“望即撤去”,要求上海美專停止開設(shè)人體寫生課。劉海粟卻不畏強勢,依然故我,從而激怒了孫傳芳,下令關(guān)閉上海美專、逮捕劉海粟。然而,孫傳芳在當時的軍閥混戰(zhàn)中節(jié)節(jié)敗退,一場長達數(shù)年的斗爭因此偃旗息鼓。</p><p class="ql-block">雖然當時斗爭已經(jīng)逐漸平息,但為劉海粟鳴不平的聲音還時不時響起。魯迅在《馬上支日記》中寫道:“這是真的,要證明中國人的不正經(jīng),倒在自以為正經(jīng)地禁止男女同學,禁止模特兒這些事件上。"</p><p class="ql-block">劉海栗于1925年9月23日 1922年9月17日開始連載 1924年8月29日-9月1日的《時 </p><p class="ql-block">在上海關(guān)專舉行題為《人體 于《學燈》的《上海美專十 報》連載了劉海粟《記雇用活人莫 </p><p class="ql-block">模特兒》專題演講,由上海 年回顧》,據(jù)文中記載,某 特兒之經(jīng)過》,據(jù)文中記載,參觀 </p><p class="ql-block">開洛公司作現(xiàn)場無線電廣播 女校校長病斥劉海粟是“教 上海美專人體成績展覽會的女校校 </p><p class="ql-block">相繼發(fā)表于10月10日《時 育界之蟊賊” 長只痛斥劉海粟是“教育界之蟊 </p><p class="ql-block">事新報》“雙十增刊”、12 賊”,并沒斥責他是“藝術(shù)叛徒” </p><p class="ql-block">月1日《晨報七周年紀念增刊》,以及12月4日的《藝術(shù)周刊》</p> <p class="ql-block">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撰文聲援:“人體美在中國不被欣賞,簡直被侮辱了。這在人體美的本身,雖然沒有多大關(guān)系,但有美而不知欣賞的人,的確再可惜也沒有了……現(xiàn)在官廳也出來飭禁了,然而我對此并不覺得奇怪,因為在禮教統(tǒng)治下的民族,有此現(xiàn)象,是當然的?!?lt;/p><p class="ql-block">上?!缎」珗蟆房l(fā)了署名“摩得樂”的文章,題為《孫傳芳兩大禁令--旗袍和模特兒》:“我記得他(指孫傳芳)從前禁止婦女穿旗袍,可是他那位賢內(nèi)助去杭州降香,穿的卻是旗袍,人都看見了。這次劉先生縱然被其征服,封禁模特兒,恐怕他的尊夫人援旗袍之舊例,給他個反加提倡,或者以身作則,本身先做個模特兒,給他一人看不算稀奇,還要供大家賞覽。喂,那才好玩得很呢,看孫大司令還維持禮教不?”</p><p class="ql-block">《申報》發(fā)表文章對此事評價說:“劉海粟三個字在一班人的腦海里、心頭上,已經(jīng)是一個凹雕很深的名字。在藝術(shù)的圈子里,他不但是一個辟荒開道的人,并且已是一個巍巍樹立的雕像。"</p><p class="ql-block">解放后,在1965年7月18日,毛澤東主席還專門批示:“男女老少裸體 Model,是繪畫和雕塑必須的基本功,不要不行。”人體藝術(shù)的合法性得到最高層領(lǐng)導的確認。</p><p class="ql-block">人體模特事件,無論在當時掀起的軒然大波,還是對后世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都超越使用人體模特兒本身,此事件反映了新舊思想在社會文化領(lǐng)域的激烈斗爭,成為中國美術(shù)發(fā)展史上的重大事件。</p><p class="ql-block">劉海粟在引進西洋美術(shù)教學體系和方法、堅持新美術(shù)辦學中,始終有一股敢于沖破舊勢力束縛、敢于背叛舊觀念的創(chuàng)新精神,模特兒事件正是這一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劉海粟因為這一事件從此名揚天下,并以勝利者的姿態(tài)走進了中國美術(shù)歷史,成為影響深遠的中國近代美術(shù)教育四大家之一</p> <p class="ql-block">劉海粟與家鄉(xiāng)常州</p><p class="ql-block">1896年3月16日,劉海粟生于江蘇常州府武進縣(今常州市)青云坊28號劉氏故宅,落胎時臍帶盤于腹上,故乳名槃,字季芳,家中排行第九,是最小的孩子。劉家是官宦世家,也是常州的名門望族。父親劉家鳳年輕時曾參加過太平軍,因此在鄉(xiāng)民們的眼里很有幾分神秘;他無意仕途,長期在族中經(jīng)營錢莊,家道頗為殷實。母親洪淑宜為清代大詩人洪亮吉之后,性格豪爽,通曉詩文,是孩子們的啟蒙老師。</p><p class="ql-block">劉海粟自幼天資聰穎,個性極強,很小便流露出率性不羈、好征服、好風云的氣質(zhì)。他母親對這個幼子有個四字評語,叫做“倔強多情”。綜觀他的一生,可謂知子莫若母!劉海粟6歲進家塾,也是從《三字經(jīng)》讀到《論語》,兼習書法和繪畫。10歲進新式學堂“繩正書院”,又學經(jīng)學、史學及西學等課程。但對他心性塑造最起作用的,恐怕還是母親和姑父著名史學家屠寄常常給他講的那些古文名篇,他印象最深的是司馬遷的《報任少卿書》</p><p class="ql-block">14歲那年母親病故,是他人生所經(jīng)歷的第一個打擊。他大病一場,情緒低落到極點。有一天,他偶然從繩正書院教師譚廉口中聽說了上海周湘的傳習所。為了散散心,他征得父親同意,于1911年7月,來到設(shè)在上海八仙橋的“背景畫傳習所”學了三個月。</p><p class="ql-block">回到常州,他憑著一股少年熱情也辦起了圖畫傳習所圖畫專修館,并愛上了來</p><p class="ql-block">此學畫的表妹楊韞(即后來發(fā)明常州亂針繡的楊守玉),但這段寶黛式的初戀持續(xù)沒幾個月就以悲劇告終。年底,他迫于父親與丹陽富商</p><p class="ql-block">館念紀田南餌</p><p class="ql-block">之女林佳結(jié)了婚。新婚不久,他就向父親表示要像兄長一樣去日本留學,“父親內(nèi)心極矛盾,既不想我走得太遠,又怕我太抑郁。最后,仍然給了我?guī)拙睚堁螅粶饰胰ド虾?,不許我去東洋?!?912年冬,他來到上海,并取蘇東坡“渺滄海之一粟”詞意,自命為海粟,也開啟了他注定不平凡的一生。他很快成為新美術(shù)運動中的急先鋒!17歲的劉海粟與友人創(chuàng)辦了現(xiàn)代中國第一所美術(shù)學校--“上海圖畫美術(shù)院”(上海美術(shù)??茖W校前身)任校長并于1919年7月起擔任第三任院長(校長)。辦學期間.他奮力反擊封建軍閥勢力的詆毀和圍攻,首創(chuàng)</p><p class="ql-block">劉海栗為常州惲南田紀念館剪彩 男女同校,采用人體模特兒教學和旅行寫生, </p><p class="ql-block">開創(chuàng)了中國美術(shù)教育史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劉海粟夫婦及子女、親屬數(shù)次返回故里,在舊居青云坊及天寧寺、紅梅公園、西野草堂等處重溫思鄉(xiāng)之情。曾經(jīng)滄海水,月是故鄉(xiāng)明。月季園中花正艷,天寧寺里鐘聲依舊,西野堂前重憶往事,南田墓前魂系古人。邀著名畫家黃胄先生在故里未園盡興揮毫留墨寶。1992年劉海粟聽說家鄉(xiāng)常州要建劉海粟美術(shù)館后非常高興,致函常州市人民政府幾領(lǐng)導,并親筆題寫“劉海粟美術(shù)館”和“滄海一票”館額,于海外回國不久即將個人不同時期的代表作30幅鄭重贈給家鄉(xiāng)。1998 年海粟夫人夏伊喬及子女再次拿出20 幅海粟晚年傾心之作捐贈我館,體現(xiàn)了海粟及其親屬對故鄉(xiāng)的赤子心、桑梓情。</p><p class="ql-block">劉海栗夫婦攜子、媳在常州市公園路 1980年5月,劉海粟夫婦在舊居青云坊與老街坊暢敘, </p><p class="ql-block">招待所前留影 當年的老鄰居一眼認出他:“你就是劉家的九兒!" </p><p class="ql-block">1980年劉海粟夫婦攜女兒、外孫女在 劉海栗夫婦在天寧寺留影 </p><p class="ql-block">紅梅公園合影</p><p class="ql-block">劉海栗夫婦在惲南舊墓前悼念 1983年12月劉海乘夫婦在常州工 1980年5月,劉海秉夫婦在青 </p><p class="ql-block">藝美術(shù)研究所參觀,圖中肖像為亂 云坊舊居前合影 </p><p class="ql-block">針銹《劉海栗像》刺繡者為沈蓮英,</p><p class="ql-block">設(shè)計者為李平秋</p> <p class="ql-block">藝術(shù)生涯</p><p class="ql-block">劉海粟一生歷經(jīng)了中國新、舊社會的轉(zhuǎn)型和發(fā)展,在時代洪流中,他的藝術(shù)生涯有高峰,也有低谷,但其始終以“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胸懷去迎接和面對,也成就了他長青的藝術(shù)生涯。他傳奇的藝術(shù)人生主要分為八個階段:</p><p class="ql-block">1、萌發(fā)期(1903-1911)一從初學、自學到教學嘗試,9年左右。</p><p class="ql-block">2、奠基期(1912-1928)一從創(chuàng)辦上海美專到歐洲之行,17年左右。</p><p class="ql-block">3、拓展期(1929-1936)一從第一、二次歐游到抗日戰(zhàn)爭前,8年左右。</p><p class="ql-block">4、冶煉期(1937-1948)一從抗日戰(zhàn)爭到解放戰(zhàn)爭,12年左右。</p><p class="ql-block">5、陶鑄期(1949-1956)一從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到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8年左右。</p><p class="ql-block">6、磨礪期(1957-1976)一從反右到“四人幫”被粉碎,20年左右。</p><p class="ql-block">7、輝煌期(1977-1988)一從改革開放到十上黃山,12年左右。</p><p class="ql-block">8、晚歲期(1989-1994)一從德國展覽到香港歸來,6年左右。</p><p class="ql-block">萌發(fā)期 1903-1911 </p><p class="ql-block">劉海粟,1896年3月16日生于江蘇常州青云坊的一個大家族里。原名槃,字季芳。幼年稟受母教諳習詩文,耽愛書畫。8歲即延師課授惲派工筆花卉白描。課業(yè)之余,更喜隨意涂抹,畫日常所見景物、花卉、蔬果、蟲魚,被老師斥為“亂涂”、</p><p class="ql-block">14歲時,劉海粟母親洪淑宜不幸</p><p class="ql-block">病故。他非常悲慟,在父親劉家鳳的支 劉海粟(右一)與家人合影 </p><p class="ql-block">持下決定去上海學畫。當時上海只有畫</p><p class="ql-block">家周湘在八仙橋開辦的一個“布景畫傳習所”、便報名人學,在學習中初步領(lǐng)會西洋畫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技法。同學中他和陳抱一年紀最小,但學習認真,作業(yè)也很出色。老師的教學示范未能使他們滿足,經(jīng)常跟年長的同學到外灘“別發(fā)”和“普魯華”幾家外文書店,翻閱進口的美術(shù)圖書,當買到《歐洲名畫集》和西班牙17世紀畫家委拉斯貴茲的專集,如獲至寶,孜孜臨摹研究。在滬學習半年后便回到常州.在青云坊辦起一所圖畫專修館,報名就學的十多個女童皆是親戚家的,劉海粟與她們一起作畫、互相評畫、讀畫論,同時研習文史。</p> <p class="ql-block">奠基期 1912-1928 </p><p class="ql-block">這是劉海粟開拓藝術(shù)教育事業(yè)并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實踐上不斷長進、形成他在新美術(shù)運動中先鋒地位的時期。</p><p class="ql-block">劉海粟在民族民主革命浪潮風起云涌、西學東漸、新思想如火如荼的社會變革時代,他深感培養(yǎng)新一代美術(shù)人才的迫切需要,于民國紀元,他聯(lián)同烏始光等幾位畫友,經(jīng)過一番籌劃,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所藝術(shù)院校--上海國畫美術(shù)院,后改為上海圖畫美術(shù)學校,即上海美專的前身。這時的劉海粟才17歲。</p><p class="ql-block">1912年創(chuàng)辦上海美專 上海國畫美術(shù)院外景 上海美專外景 </p><p class="ql-block">時的劉海栗</p><p class="ql-block">上海美專?;?上海美專校色 上海美專校訓 上海美?!缎8琛?上海美?!兑暩琛?朱希圣作曲 宋壽昌麋鹿萍作曲版 </p><p class="ql-block">上海美專寫生課講義水彩畫講義上海美專講習會同學錄上海美專藝術(shù)師范上海美專函授學校講義上海美術(shù)學院圖畫科講義。</p> <p class="ql-block">此后,在著名的教育家、近代美育倡導者蔡元培的思想影響和大力贊助下,上海美專堅持思想開放、學術(shù)自由、兼容并蓄的辦學方針,歷經(jīng)變革,逐步發(fā)展,為古老而年輕的中國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藝術(shù)人才</p><p class="ql-block">這一時期,他曾經(jīng)兩次去日本。第一次是1919年秋,他同教授汪亞塵等一行到日本參觀帝國美術(shù)院第一次美展,并考察東京和京都等地的美術(shù)教育?;貒髮懥恕度毡拘旅佬g(shù)的印象》一書。針對當時中國畫壇日益衰微的現(xiàn)實,就如何繼承和發(fā)揚民族繪畫傳統(tǒng)、批判地學習汲取中外美術(shù)的精華、推進新文化藝術(shù)運動和培養(yǎng)人才等問題,提出了精辟的見解。1927年第二次東渡,則因他為裸體寫生教學與封建衛(wèi)道士和軍閥斗爭,博得了個“藝術(shù)叛徒”的稱號,加之因美專學潮被扣上“學閥”的頭銜后面出走日本。這時他已是嶄露頭角名聞于世的畫家了。東京朝日新聞社在新廈為他主辦個人畫展,同時舉行《石濤與后期印象派》的學術(shù)演講,這篇報告和另一篇論文《石濤的藝術(shù)及其藝術(shù)論》在小室翠云主編的《新南畫》和《書道畫道》雜志發(fā)表。劉海粟以其獨到的見解,引起了日本畫壇的注目。他的國畫作品《泰山飛瀑》《月落烏啼叢林寒》《巒樹草堂》《彤云素羽》等為日本朝野所購藏,第一次贏得了國際聲譽。因此,劉海粟被稱為“東方藝壇的獅子”</p><p class="ql-block">早期的素描作品散見于1914年《上海振青社書畫集</p><p class="ql-block">《日本新美術(shù)的新印象》 人體寫生謀 </p><p class="ql-block">武進劉每票編輯</p><p class="ql-block">日本新美術(shù)的新印象</p><p class="ql-block">上海商務(wù)印書館出版</p> <p class="ql-block">早在1921-1922年間,劉海粟應(yīng)蔡元培之請,到北京大學講學并舉行個人畫展展出油畫近作《前門》《雍和宮》《回光》等36幅。蔡元培在《介紹藝術(shù)家劉海粟》一文中指出:“他的藝術(shù)傾向于后期印象主義,喜描寫外光。他畫面上的線條、結(jié)構(gòu)、色調(diào)都充滿著自然的情感,有強烈的表現(xiàn)。他是一位個性強烈、處處可看出他總是自己走自己道路的畫家”??芍^真知灼見。</p><p class="ql-block">《北京前門》64.4cmx79.8cm油畫 1922 年所作油畫《日光》與1924年油畫《夫子廟前》 </p><p class="ql-block">1922年劉海粟美術(shù)館(上海)藏 可見其畫風從印象主義到后期印象主義的過渡 </p><p class="ql-block">劉海粟為《大共和畫報》 《明星畫報》中收錄的 </p><p class="ql-block">所作鉛筆畫 劉海粟素描作品 </p><p class="ql-block">劉海栗 1914-1920年間 《世界畫報》1919年 </p><p class="ql-block">印行的素描作品 第8期西湖雷峰塔 </p><p class="ql-block">1914 年作《少女》 劉海粟在《圖案畫》中所 劉海粟在《色粉畫》中 </p><p class="ql-block">是目前可見其存世最早的油畫作品 繪的工商美術(shù)圖案畫范圍 所繪的靜物圖</p> <p class="ql-block">自1923 年《九溪十八澗》和第二年的《言子墓》相繼問世,在藝術(shù)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前一幅題有郭沫若的詩評:“藝術(shù)叛徒膽量大,別開蹊徑作奇畫,落筆如翻揚子江,興來往往欺造化……”后一幅《言子墓》,吳昌碩以驚奇之筆題上:“海粟畫此有神助耶!”贊賞他非凡的畫才。</p><p class="ql-block">從此,他一手拿國畫筆,一手拿油畫筆,始終不輟,使中西繪畫相互滲透,融會貫通,共瑧畫境。不過,在他“奠基期”,油畫畫得較多,“擴展期”油畫、國畫大略相等,以后則以國畫占多數(shù)罷了。</p><p class="ql-block">1924年創(chuàng)作的油畫《祖宗》也是他這一時期創(chuàng)作的較為少見的人物肖像作品。也是他早期作品的代表作之一。</p><p class="ql-block">1921年劉海粟為病中的蔡元培作肖像寫生</p><p class="ql-block">(言子墓》49.6cmx79.7cm 國畫 1924年 《祖宗》90cmx60cm 油畫1924年 </p><p class="ql-block">劉海粟美術(shù)館(上海)藏 劉海棠美術(shù)館(常州)藏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擴展期 1929-1936 </p><p class="ql-block">這個時期正當海粟盛年,是他走向世界,并在著述、創(chuàng)作和藝術(shù)事業(yè)等各方面取得累累碩果的時期。</p><p class="ql-block">在這期間,劉海粟多次向文化藝術(shù)團體和大學演講有關(guān)中國美術(shù)史論各方面的問題,并與各國藝術(shù)家、教授、學者進行學術(shù)交流,宣傳中國文化藝術(shù),引起人們研究中國繪畫的興趣,改變了歐洲東方文化學者和美術(shù)史家普遍認為“元明以后,中國繪畫一蹶不振”以及“現(xiàn)代東方藝術(shù)惟有日本足為代表”的偏見,柏林人文博物館于展覽結(jié)束后,特別開辟“中國現(xiàn)代畫廳”,陳列中國現(xiàn)代名家的作品。</p><p class="ql-block">歐洲歸來(分別于1929-1931年、1933-1935年在歐學習、考察和交流),他把</p><p class="ql-block">更多的精力放在學校的調(diào)整、整頓和提高教學質(zhì)量上,并親自講授《現(xiàn)代藝術(shù)思潮》課程,詳述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上的問題,如思想、技術(shù)、品格以及藝術(shù)與社會的關(guān)系,用歷史作縱剖面的解釋,以社會作橫剖面的解釋,闡明藝術(shù)對于社會的重要意義,啟發(fā)學生要站</p><p class="ql-block">第一次歐游時期劉海粟、張韻士及傅雷、劉抗等人與各 在時代前面,敢于創(chuàng)造,敢于為 </p><p class="ql-block">國藝術(shù)家進行學術(shù)交流 藝術(shù)獻身。 </p><p class="ql-block">這一時期出版的著作和畫集,除《中國繪畫上的六法論》《歐游隨筆》和著作《海粟叢刊》(國畫苑、西畫苑、海粟國畫、海粟西畫)外,另有畫集5冊,編譯的美術(shù)論著和畫集11冊,總計不下二十余冊。</p> <p class="ql-block">這8年間的繪畫創(chuàng)作,油畫有《巴黎圣母院》《盧森堡之雪》《威尼斯》《羅馬斗獸場》《向日葵》《威士敏斯達夕照》等;中國畫有《寒林》《飛瀑》《黃山古松》《五大夫》《嘯虎》等,在國內(nèi)外先后舉行個人展覽8次。可以說,他在藝術(shù)教育事業(yè)、繪畫創(chuàng)作和藝術(shù)理論著述方面,獲得了全面大豐收。</p><p class="ql-block">巴黎圣母院夕照》113cmx88cm油畫 《向日葵》92cmx64.8cm 油畫 </p><p class="ql-block">1930年劉海粟美術(shù)館(上海)藏 1930 年劉海栗美術(shù)館(上海)藏 </p><p class="ql-block">《舊街》60cmx73cm 油畫 1930年5月劉海棠獲邀參展 </p><p class="ql-block">1931年劉海粟美術(shù)館(上海)藏 蒂勒里沙龍的作品《夜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