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三天:2024年7月18日(農(nóng)歷六月十三),地點北京,天氣晴朗,驕陽似火。早7點40,一行8人早餐后,至什剎海旅游風景區(qū)游玩。什剎海由前海、后海和西海三個湖泊及臨近地區(qū)組成,這里不僅擁有大片優(yōu)美的湖面,還是北京著名的一片歷史街區(qū),眾多名人故居、王府等古跡散落其中,同時還有貼近老百姓生活的各類美食,后海酒吧街更是京城夜生活的老牌勝地。姊妹們先是參觀游覽恭王府,恭王府及花園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位于前海西沿、什剎海南岸,是清代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為和珅、慶王永璘的宅邸。清咸豐元年(1851年)恭親王奕訢成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稱也因此得來。恭王府及花園歷經(jīng)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歷史進程,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說法。</p><p class="ql-block">新中國成立后,在周恩來、谷牧和李嵐清等國務院領導人的關心下,恭王府騰退修繕工作歷經(jīng)28年完成,成為完全對外開放的清代王府。</p><p class="ql-block">姊妹們游覽其中,留下了許多的歡聲笑語和婀娜倩影,也留下了對歷史和人生的沉思。</p><p class="ql-block">接下來游覽前海和后海,“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很形象地贊美了什剎海的神韻。什剎海景區(qū)風光秀麗,被譽為“北方的水鄉(xiāng)”,湖畔的古文化商店、小吃街和酒吧等,也成為了京城文化街之一,姊妹們留戀其中,身體雖有些疲勞,但心卻是美美的。最后游覽宋慶齡故居,這里原是清醇親王載灃的府邸花園,是一處典型的中國式庭院,幽靜的園內(nèi)假山疊翠,花木成蔭,清澈的湖水,曲折環(huán)繞。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原計劃為宋慶齡在北京專門修建一座住宅,但她卻以國事百廢待興,一再遜謝。最后在周總理的親自過問下,才借此王府花園,葺舊更新。宋慶齡于1963年遷居于此,在這里工作、學習和生活了近20年直至1981年7月29日逝世。姊妹們在這里瞻仰國母的豐功偉績,感嘆著人世的蒼桑,不知不覺己是中午。午餐后,大家都覺得有些累,便回到酒店休息。晚上,劉源明、艾莉芳夫婦安排吃烤肉,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喝得淋漓暢快。這次來北京,一行人的吃睡游玩老二家全程安排,大家十分地感謝!</p> <p class="ql-block">游覽恭王府。這里是北京少有不僅收取門票費,而對老年人也不全免的景點,然而參觀的人可是人山人海,寸步難行。</p> <p class="ql-block">艾莉芳因在外辦事,晚來一步,從恭王府出來與之匯合,隨同下面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沿湖游覽什剎海,前海、后海。</p> <p class="ql-block">途經(jīng)湖邊的望海樓</p> <p class="ql-block">參觀宋慶齡故居</p> <p class="ql-block">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原名納蘭成德(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大學士明珠長子,清朝初年詞人。</p><p class="ql-block">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jiān),被祭酒徐元文賞識。十八歲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授三等侍衛(wèi)。曾于兩年中主持編纂了儒學匯編《通志堂經(jīng)解》,深受康熙帝賞識。[20]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納蘭性德因寒疾去世,年僅三十一歲。</p><p class="ql-block">納蘭性德與陳維崧、朱彝尊并稱為“清詞三大家”。詞作多為友情詞、邊塞詞和悼亡詞。其友情詞深沉磊落,有東坡、稼軒之風;其邊塞詞多凄黯蒼涼,在邊塞詩詞中亦別具一格;其所作悼亡詞血淚交織,尤為感人。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評價其為“國初第一詞手”,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稱贊其“北宋以來,一人而已”。著有《通志堂集》《飲水詞》等</p> <p class="ql-block">宋慶齡生前居住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后?!皯c云樓飯莊”進歺,隨后乘車返回賓館休息</p> <p class="ql-block">晚上在我們家樓下剛開業(yè)不久具有北京風味《烤肉劉》進歺,感覺還不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