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 <p class="ql-block"> 因為一篇文,來尋一座山;因為一個人,來訪一座城。</p><p class="ql-block"> 夏日清晨,我走進瑯琊山,走上瑯琊古道,也走進了那篇膾炙人口的散文。</p><p class="ql-block"> 山不陡峭,路不崎嶇;林蔭濃郁,清風(fēng)徐來;水聲潺潺,鳥鳴啁啾。</p><p class="ql-block"> 979年前,歐陽修也正是沿著這條道,蒲扇慢搖,緩步輕移,一直走進“蔚然深秀”之中。</p><p class="ql-block"> 沿路而上,滿眼風(fēng)景,處處是美篇,步步入詩境。</p><p class="ql-block"> “野芳發(fā)而幽香”。“野芳園”內(nèi),花卉盆景,名人墨寶,琳瑯滿目,讓你目不暇接;“幽香谷”中,花草遍地,四季芬芳,沁人心脾。</p><p class="ql-block"> “山行六七里”,古道蜿蜒,綠樹掩映。山澗深處,清溪淙淙。溪水清冽,飛珠泄玉,撩人心魄。</p><p class="ql-block"> “醉翁潭”中,潭水如鏡,錦鯉游弋,翠巒倒映,如詩如畫。潭中有亭,憩于亭中,雖不能“臨溪而漁”,但仰可觀山,俯可羨魚,亦可品嘗醉翁之趣。</p><p class="ql-block"> 青石為池,“釀泉”(又名“讓泉”,也稱“玻璃泉”)猶在。清亮剔透,瑩如水晶,汩汩流淌。掬一捧入口,甘甜涼爽。</p><p class="ql-block"> 但是,過了“峰回路轉(zhuǎn)”,也聞“水聲潺潺”,環(huán)顧四周,卻不見“有亭翼然”。</p><p class="ql-block"> 導(dǎo)游笑言:醉翁亭是歐陽修來滁第二年,瑯琊寺住持智仙出于對歐陽修學(xué)術(shù)文章和道德人品的仰慕,特為他游山休憩、賞景助興而修建的。初建時,只是泉邊林中一孤亭。后來蘇軾題了亭匾,南宋時亭旁石上刻了亭名,游人日漸頻繁。往后歷代,因敬仰歐陽修、慕名醉翁亭,皆有人以醉翁亭為核心,在旁邊修亭建閣。雖然屢遭損毀,但多次重建,現(xiàn)已形成了占地一萬三千多平方米,共“九亭十閣”,富有江南園林風(fēng)格的古建筑群。醉翁亭,也就靜立在歐門之內(nèi)的深院之中了。</p><p class="ql-block"> 一座引出一群,屢毀屢建,屹立千年。</p><p class="ql-block"> 醉翁亭,早已不是一座亭,是懷念砌成的塔,敬仰鑄成的碑。</p><p class="ql-block"> 過小溪,跨石橋,入歐門,曲徑通幽,別有洞天。先過月亮門,可窺“翼然”亭角;再穿“酒國春長”門,眼前豁然開朗——醉翁亭,赫然在目了。</p><p class="ql-block"> 繞亭一周,細(xì)細(xì)端詳:亭為全木卯隼結(jié)構(gòu), 雕梁畫柱,青磚鋪地,有十六根立柱支撐亭頂,四角飛檐高高翹起,遠(yuǎn)望恰如一只凌空展翅的大鳥。亭四周設(shè)有美人靠,可以安坐休息。</p><p class="ql-block"> 亭,并無奇異之處;文,早已耳熟能詳,但佇立亭前,遙想文中描述的當(dāng)年游山盛景,依然感慨萬千。</p><p class="ql-block"> 歐陽修才華絕倫,寒門苦讀,考試中屢獲第一;為官后,性格剛正,直率敢言,銳不可當(dāng),也曾深得皇帝嘉許。但是,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他因為支持范仲淹政治革新,且又被人誣告有生活問題而被貶滁州。</p><p class="ql-block"> 甫入中年,春風(fēng)得意,躊躇滿志,突然遭此重?fù)?,心情的沮喪可想而知?lt;/p><p class="ql-block"> “滁山不通車,滁水不載舟。舟車路所窮,嗟誰肯來游?!保W陽修《懷嵩樓晚飲示徐無黨無逸》)政治失意、名聲被污,身處偏僻,遠(yuǎn)離京城,除了一腔苦悶悲憤,還能有什么?</p><p class="ql-block"> 難怪年僅38歲,卻已是“蒼顏白發(fā)”。</p><p class="ql-block"> 直到有一天,他走進了瑯琊山:山峰靈秀,林壑幽美,“蔚然深秀”,四季皆景……。</p><p class="ql-block"> 直到有一天,他品嘗了釀泉水:泉水清甜,野花盛開,水流云起,鳥鳴花放……</p><p class="ql-block"> 直到有一天,他登上了醉翁亭:滿目青山,朝明暮晦,民風(fēng)淳樸,“俗之安閑”……</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片沒有政治污染的土地,這是一個偏遠(yuǎn)安寧的世外桃源,這是一個令人沉醉的溫柔之鄉(xiāng)。避開了傾軋構(gòu)陷,遠(yuǎn)離了官場黑暗,他盡可以在這里盤桓巖泉,縱酒山林。</p><p class="ql-block"> 滁州,敞開了溫暖的懷抱,讓一個疲憊的靈魂,在這里找到了棲息之處;讓一顆受傷的心靈,在這里尋到了滋潤之泉。</p><p class="ql-block"> 歐陽修來到滁州,既是蒼天厚愛,也是人生之幸。他怎能不從心底感受到快樂?</p><p class="ql-block"> 但是,他的快樂又何止于此?</p><p class="ql-block"> 據(jù)史載,歐陽修在滁州時,急民所急,為民所想。他裁撤冗員,扶貧濟困;開辟練兵場,練兵衛(wèi)城;維修城池,使之更加堅固壯觀。他為政“寬簡”,辦事依情循理,不博虛名,讓百姓得以休養(yǎng)生息。治滁次年,滁州就獲得大豐收。</p><p class="ql-block"> 為民造福是為官正道,與民同樂是快樂之本。</p><p class="ql-block"> 治下社會安定,百姓生活富足,官民親如一家,作為一個地方官,還有什么比這更快樂?</p><p class="ql-block"> 醉翁亭前有副楹聯(lián),特別耐人尋味:“飲既不多緣何能醉,年猶未邁奚自稱翁?”</p><p class="ql-block"> 是啊,喝得不多,怎么就醉了?歐陽修只回答了一句:“在乎山水之間也?!?lt;/p><p class="ql-block"> 其實,令他沉醉的何止山水?官場黑暗、仕途坎坷、被誣之憤、被貶之苦,哪一樣不能讓他大醉百回?百姓愛戴、為政清閑、山明水秀、年豐時稔,哪一件不值得他飲上千杯?</p><p class="ql-block"> 他醉的本來就不是酒,是山水、是民心、是人生。</p><p class="ql-block"> 他樂的也不僅是景,是任職有為,是百姓富足,是天下安寧。</p><p class="ql-block"> 醉翁亭之于歐陽修,是郁悶夏夜颯然而至的一縷清風(fēng),是陰沉天空突然綻開的一方藍天,是荒涼沙漠中汪然而現(xiàn)的一灣碧水。</p><p class="ql-block"> 于是,大醉之后,歡樂之余,有了膾炙人口的《醉翁亭記》。</p><p class="ql-block"> 于是,文章一出,學(xué)界震動,競相傳頌。《滁州志》載:“歐陽公記成,遠(yuǎn)近爭傳,疲于摹打?!蓖鶃砩藤Z,只要一張《醉翁亭記》的拓本,就可以過關(guān)免稅。</p><p class="ql-block"> 于是,文人墨客,競相來謁,并寫下無數(shù)詩文以記其勝?,樼鹕綇拇藷狒[非凡,千百年來,游客絡(luò)繹不絕。</p><p class="ql-block"> 歐陽修來到滁州,是他一生之幸,又何嘗不是滁州之幸?</p><p class="ql-block"> 一篇短文,區(qū)區(qū)402字,卻讓一座山成為了名勝,讓一座城成了向往,讓滁州名揚天下。</p><p class="ql-block"> 亭,立了千年;恩澤,覆蓋了千年,百姓,銘記了千年!</p><p class="ql-block"> 不朽之筆,傳不朽之人。歐陽修在滁州,不過兩年,但時光卻把這個名字,永遠(yuǎn)地鐫刻在了瑯琊山上。</p><p class="ql-block"> 走出醉翁亭,漫步瑯琊古道。山中處處印著歐陽修的足跡,也處處銘刻著后人對他的懷念。</p><p class="ql-block"> 古梅亭內(nèi),歐陽修親手種植的一株“杏梅”,雖經(jīng)千年風(fēng)霜雪雨,仍然樹干蒼勁,枝茁葉茂。</p><p class="ql-block"> 寶宋齋中,蘇軾手書的《醉翁亭記》碑刻,厚重華麗,氣韻非凡。歐文蘇字,堪稱雙絕。</p><p class="ql-block"> 菱溪大石,嶙峋多姿。當(dāng)年歐陽修專門派人用三駕牛車從菱溪湖邊運回,以供滁州人賞玩,并為此專門寫了散文《菱溪石記》和《菱溪大石》一詩,以寄胸懷。</p><p class="ql-block"> “六一”亭①上,歐公塑像立于亭中,仿佛仍在俯瞰山水,笑談風(fēng)月。</p><p class="ql-block"> “深秀湖”邊,賞“溪深而魚肥”,水清而景秀。波光粼粼,依稀可見先生醉態(tài)可掬。</p><p class="ql-block"> “蔚然”亭上,觀青山環(huán)抱,湖山相映。清風(fēng)拂面,如聞先生笑語聲聲。</p><p class="ql-block"> “同樂園”里,匯聚歷代書法名家書寫的《醉翁亭記》碑刻,也匯聚著后人的仰慕。駐足紀(jì)念館中的歐陽修塑像前,感懷先生不凡的一生,更對他肅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走在瑯琊山中,你會覺得,你不是游山,是在追尋一個圣賢的身影,是在拜讀一個樸素而真實的靈魂。</p><p class="ql-block"> 濁酒一杯,明月清風(fēng);布履一雙,山林自在;縱筆揮毫,文傳千載。</p><p class="ql-block"> 身處偏遠(yuǎn),仍然曠達自如;貴為命官,卻時時與民同樂;雖遭貶黜,終不忘為民造福。古往今來,朝廷命官、文人騷客多矣,有幾人能如此率然真性?又有幾人能有此胸懷境界?</p><p class="ql-block"> 歐陽修,一個曠達的才子,一個愛民的清官;一個把山水譜成樂章的詩人,一個把人生釀成美酒的醉翁;一個煙火人間走出的圣賢,一個照亮歷史天空的巨星。</p><p class="ql-block"> 登上山頂,瑯琊閣上,眺望四方。山巒起伏,青峰匯聚,藍天澄碧,白云悠悠。遠(yuǎn)處,長江依稀可見;腳下,滁州城一覽無余。</p><p class="ql-block"> 心曠神怡,不覺隨口誦出:“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fēng),山高水長?!?lt;/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注① :歐陽修晚年號“六一居士”?!傲弧敝傅氖遣貢蝗f卷、收藏金石文字一千卷、一琴、一棋、一壺好酒,加上自己這一老翁。</p> 瑯琊山門,金碧輝煌 登山石道,古韻悠長。 醉翁潭深,山水相映。 釀泉猶在,清澈甘涼。 亭立千年,后人敬仰 歐文蘇字,冠絕古今。 翹檐高舉,凌空欲翔。 四平八穩(wěn),正直端方。 亭名勒石,石在亭在。 寶宋齋內(nèi),幾度滄桑。 天外孑遺,菱溪石剛。 歐梅長綠,千年芬芳。 “六一”亭在,先生志遠(yuǎn)。 綠水梅影,暗香浮動。 同樂園內(nèi),懷念情長。 長路漫漫,峰回路轉(zhuǎn)。 深秀湖影,映照天光。 瑯琊古寺,巍峨莊嚴(yán)。 瑯琊閣高,眺望遠(yuǎn)方。 一代文宗,千古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