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文/韓振業(yè)</b></p> <p class="ql-block">本人打小性情內(nèi)斂,喜好讀寫。雖然無所成就,但至今無怨無悔,依然喜歡在讀寫中打發(fā)退休時光,享受孤獨樂趣。有人說,最好的工作就是將自己的?興趣愛好轉化為?職業(yè),從中獲得滿足感和幸福感?;仡欁约旱慕?jīng)歷,我覺得在辦公廳綜合處工作三年,以讀寫為業(yè),應是我職業(yè)生涯中最難忘、最開心,也是記憶中最美好的往日時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1年1月5日,是我到內(nèi)蒙古黨委辦公廳上班的第一天。換了新的單位和工作環(huán)境,一切都是陌生的、新鮮的,一切都將從頭開始。這一天,也是自治區(qū)黨委五屆三次全委會議報到之日。我與辦公廳綜合處的全體同事,一起入住新城賓館,參與會議文件起草和簡報編發(f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承辦重要會議,是辦公廳的一項重要工作。辦會時,主要的政務和事務處室,都要抽出人來上會服務。以文稿起草為業(yè)的綜合處,更是每次都要全員上會。那次全委會議,在自治區(qū)黨委書記王群的主持下,開了一周多。因大家都在賓館吃住,我很快就結識了廳里的同事,與綜合處的各位,更是整天工作和生活在一起,很快就熟識了起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記得當時我負責伊盟組的記錄和簡報,根據(jù)時任盟長呼治安的發(fā)言,整了一期簡報,講的是能源基地建設的綜合配套改革問題。在最后的總結會上,這篇東西還被評為優(yōu)秀簡報,并獲得了一個紅皮證書。在別人看來,這自然是小事一樁,但對于初來乍到的我,刷了一次存在感,所帶來的興奮,自然不言而喻。就這樣,我以上會的方式融入了一個新的群體——黨委辦公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作者和國民秘書長、龐啟兄在新城賓館</b></p><p class="ql-block">我到綜合處工作時,原有的八位同事是:楊舜才、連輯、龐啟、王樹青、孫煒東、張有恩、尚和平和王???。分管領導是黨委副秘書長張國民。應該說,這是一個精英薈萃的群體。值得一提的是他們中的不少人,雖然后來位高權重,主政一方,但在這些年的反腐風暴中,都實現(xiàn)了平安過關,安全著陸。似乎也說明在總體上是經(jīng)得起檢驗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個無依無靠的村野草民(舜才處長曾說我是一個有文化的農(nóng)民,我亦深以為然),能在這個警衛(wèi)森嚴,曾經(jīng)感到神秘莫測的自治區(qū)最高領導機關工作,又以撰寫文稿為業(yè),與一群高素質的中青年才俊朝夕相處,成為他們中的一員。說實話,我對此是深感榮幸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些年,每當有重要文稿起草,楊舜才處長總要事先召集大家開會,充分研究和醞釀。每個人都要根據(jù)平素關注和研究的側重方向,對文稿起草的觀點、思路和結構布局等等,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重要的文稿,還要在秘書長或分管副秘書長主持下,在深入研究和推演之后,各自分頭撰寫,然后處長統(tǒng)稿,分管秘書長審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當半年和年終,處內(nèi)則要專門開會,人人發(fā)言,進行自我反思和總結,提出處內(nèi)工作建議。那些年,在舜才處長的領導下,一切都顯得井井有條,忙而不亂。包括后來的同行們也說,那一段應該是黨辦綜合處歷史上最好的一個時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記得在一次處內(nèi)例會上,舜才處長結合自己的文稿起草實踐,作了題為“要站在山頂上思考問題”的長篇發(fā)言,講了作為領導機關的文稿工作人員,如何站在自治區(qū)黨委機關和黨委領導同志的高度,搞好文稿起草的問題。講的旁證博引,形象生動,感覺很有教益。后來,我還專門寫過一篇《要站在山頂上思考問題》的文章,作為文秘人員修養(yǎng)講座的一部分,在自治區(qū)和一些盟市文秘人員中作了宣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是在那次例會上,連輯兄也講了文稿服務的四個要點,思路清晰,口若懸河,邏輯性、條理性很強,其口才與見識,確實非同一般。</p> <p class="ql-block">那時的黨委辦公廳,只設有一個綜合處,而服務對象卻比較多。而政府辦公廳則是主席、副主席各有一個處對口服務。在我們離開綜合處之后,黨辦也像政辦那樣,才逐步分設了綜合一、二、三處。當年,綜合處除了為黨委各領導服務外,還兼顧了部分常委、副秘書長以及辦公廳政務的文稿撰寫和修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此,在我們每個人的手里,常常會有幾件尚未完成,或有待動筆的文稿,活兒總是一件接著一件,沒有干完的時候。心頭的感覺,也總是沉甸甸的。記得在我接手的稿件中,除了大伙合作完成的重要講話報告外,還有辦公廳的一些總結材料,幾位副秘書長交辦的文稿,包括一些密級較高的材料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借調半年后,記得楊舜才處長親自動手,為我寫了《請調報告》,其中說到經(jīng)我之手,就撰寫了七十多篇成品文稿。那時,獨自加夜班也是常事。記得那次整理總書記在內(nèi)蒙古視察的錄音講話,晚飯后開始,一邊聽一邊加工潤色,整理成文。到了第二天天色大亮才走出辦公樓。送印途中,迎面遇到了騎自行車晨練的白恩培副書記,一句“小韓又加班了?”,讓人頗感溫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領導們的會議、活動比較多,常常需要我們派員參加。比如,自治區(qū)最高級別的決策會議——黨委常委會,除人事議題外,我們都要派員參加。參加常委會議和跟隨領導調查研究,這兩件事對我們綜合處來說非常重要。既有利于在撰寫文稿時貼近領導思路,捕捉有價值的信息,把握全局和工作走勢,也可近距離地接觸和了解領導們的所思所想,講話風格及個性特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記得一次在討論經(jīng)濟工作的常委會上,時任自治區(qū)主席用本色的呼市方言,說了這樣一席話:要促進生產(chǎn),就必須引導消費,轉變觀念。如果我們內(nèi)蒙古的農(nóng)牧民擦屁股不再用土坷垃,都用上了衛(wèi)生紙,我們那些造紙廠,就不會一直虧損了。平實而風趣,也很有道理。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我們的農(nóng)牧民如今生活品質也提高了,逐步用上了衛(wèi)生紙,告別了土坷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韓振業(yè):內(nèi)蒙古集寧人,現(xiàn)居呼和浩特</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