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圖片/來自網絡</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者★金色的云</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人世間,唯有距離是最折磨人的,不是別離,而是那些感動的回憶,很容易讓你站在原地,以為還回得去……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一題記</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世間的絕大多數人在20歲的時候,總以為自己一定會找到那個對的人,跟對的人一起做世界上所有浪漫的事情,然后擁有自己的孩子。再然后,只期望一起把孩子撫養(yǎng)長大,并努力把世間最好的東西都給他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等到后來的某個時候,又發(fā)現曾經最喜歡的那個人,已經被弄丟了。而且原來的樣子也已經開始變得模糊,生活被驟來的狂風吹得支離破碎而拋下了一地雞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后來的某個時候,也試圖重新駕起一葉輕舟搏擊風浪,但終因“還剩有什么”等實實在在關于身體、壓力及其對人生的態(tài)度、習慣等其他諸多因素,讓曾經數度徹夜難眠的你,終于才漸漸懂得:當你感到十分迫切的想“緊緊地抓住一個人,十分害怕結束一段關系時,那就一定是在哪里出了什么問題”。而問題的根源,或許是你自己都尚未來得及意識到的一一你自己或者對方太優(yōu)秀呢?</span></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很多時候我們死死地抓著一個人不放手,并不一定意味著,對方于你而言,真有那么的缺一不可,但一定意味著,你覺得十分需要對方。因為你覺得需要對方,大過他需要你,所以你愈是抓住念念不忘,而他卻愈會唯恐避之不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也亦或是因為你在乎對方,大過在乎自己,所以你對于距離才會失魂落魄,才會像變成了一個不是你本來模樣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還亦或你把對方當成你人生的全部,把他當成你的救命稻草,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對方的身上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殘酷的是,每個人之所以愿意付出,都是為了收獲幸福,并不是為了當誰的“稻草”。 而且,誰都并不是誰的全部,誰都有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有的人想當風,看盡這世間的風景;有的人想當樹,就專注地在一個地方扎根,吸收陽光和雨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借此,我們是否可以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和對的人在一起應該是一種什么感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回答是:我是稀飯,那么和對的人在一起的時候,我就還是稀飯,不會變成咸菜、米粥、油條、肉夾饃。但是,可以變成對方喜歡的味道那種稀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所以,如果誰原本是風,那么在和對的人在一起后,誰還是風。誰都不會因為誰有了付出或者收獲,誰就成了誰的救命稻草,誰也不會每天不做其他,只是待在誰的身邊,給誰唱歌、哄誰開心。誰都有自己想做的事情,誰都有他自己想成為的樣子。因此,假如誰是樹,無論是有了付出亦或收獲,誰也還是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同理的是,如果不再像以前一樣,專注地扎根,而是拋下自己的事情,每天只是等誰來找誰,聽誰跟你分享誰的生活,那么誰也會慢慢遠離誰。因為這樣時間長了,樹會枯萎,樹上的葉子會掉,樹的根系會缺乏養(yǎng)分,樹冠的樣子也會變得亳無顏色。而必然的結果是,樹失去了生存的活力,也必將失去了吸引力。</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即如此,是否應該明白,讓人喜歡和靠近的,是你茁壯生長、枝繁葉茂的樣子,而不是你每天專注對方、每天期盼對方給予幸福的樣子。假如,你不再是那個繁茂的你,那么別人又怎么會把你認作,你于他而言是對的人呢?所以,不管是對方在乎或不在乎你,你都要做那個茁壯生長、枝繁葉茂的你。而更重要的是,你要成為你理想中的那個自己,你就必先學會自尊自重、自強自立,別人才會在乎你。</span></p> <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關于距離,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你要意識到,并不一定是誰做錯了什么,才產生距離。更多的是,對方或是比你更早意識到了,你是樹,而他是風,你想要的是陽光雨露、鳥語花香,而他沒有能力為你帶來這些,他沒有能力生產任何養(yǎng)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至此,盡管距離的彼此都十分痛苦,但距離,就成了一個注定的結局。換句話說,距離,不一定是誰錯了,但一定是因為有什么先天不足、而又無力改變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也許是時間不對,也許是地點不對,也許是實力不夠,沒有能力承擔起對方的未來。總之,當一個人率先意識到了不對,并且嘗試解決無果后,他看不到這段關系的未來,就會失去經營這段關系的動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如果一段關系中的對方已經失去了繼續(xù)的動力,那么這段關系就很容易變成一場拉鋸戰(zhàn)。一個追,一個逃,一個越來越激動,一個越來越沉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若長此糾纏,就極易從珍惜變成憎惡、從友好變成指責。而且,你越是激動地控訴對方,那么對方回饋給你的傷害也就會越大。還因為,傷害只能換來傷害。而這個時候,甚至付出也不一定能換來收獲。</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波折時,人們是否可以換成這種思維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當一段關系變成了彼此的相互消耗,那么總有一個人扛不住了要暫時先走出去。而先走出的那個人,也許是出于更在乎你了,只是沒有力量繼續(xù)走下去了而已。所以,距離相對于人生,不是一個結果,而僅是一個暫停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對方是否想用這種方法告訴你,這條路是走不通的,要么換一個方向,要么換一個出囗。總之,此時此地,此路不通。而此時,正確思路是否應當寬容、大度一些,給對方留下足夠充裕的、用作冷靜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然后,試著給對方換一條路走下去的坦蕩與胸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世界上的每個人,終歸是希望去到一個自己想要去的終點,而條條大路通羅馬,能到達人生終點的,總不可能只有這一條路。尤為須知的是,人的這一生,一定會遇到很多很多的人與事,但每個人,都會在每件事中去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但同時也必須學會接受壞的結果。并且,從長遠看,此刻謂之的某些壞結果,興許恰好是日后最好的結果呢!</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此,距離并不是關鍵,關鍵是我們如何多角度看待和冷靜處理好這個結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誠然,距離產生后,你可以做任何讓你舒服一點兒的事情,但是你就是不能過分地苛責自己。而距離產生后最難走出來的人,其實更是那個無法原諒自己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甚至,有的反復地回想距離產生的過程,不斷地后悔自己做過的事情,責怪自己太不成熟,明明可以好好說話,就是要作;明明可以耐心一些,但難聽的話就是控制不住地說了出來……等等,總是那么的期待能有彌補的一天,即便理性上知道你們沒有可能,但是心里還是會給對方敞開一扇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只是,你要知道:實際上,對方或許在無奈中接受了“距離”的這個事實,亦或試圖脫身出來,亦或試圖找到新的路,只是你一直不愿意接受這個事實,只是你仍堅持站在原地不肯走出來罷了。真正地處理好一段關系,其實就意味著,要原諒過去的自己,原諒過去那個雖不十分完美,但卻仍然是那么優(yōu)秀的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還有的是:學會接受“距離”,重新開始,這中間的痛苦與煎熬,是成長中一個必須要經歷的代價。一個自認為對于自己最近的人離開了,對于任何人來講,都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但這份痛苦越是強烈,就越是在提醒自己在一些事情上,越需要盡快的重新開始,越需要自己挺直脊梁,做一個更優(yōu)秀、更大氣的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此,你的痛苦會驟然減輕,你的生活會迅速恢復正常,先前發(fā)生的一切,也都會變得不是那么重要,而你,卻更能活出讓對方仰望卻不可企及的樣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同時,你更應堅定的告訴自己,雖然你或有點兒小驕縱,間或有點兒小情緒化,但是你已經做了你所能做到的一切,你仍然是最好的你。而你所給予對方的,也一定是最真、最好的。尤其,你要相信,如果對方離開你,亦或是出于對方的自卑與不夠資格,亦或是出于對方的狂妄與自作自大。并且,只要你不愿等待,只要你愿意,你一定會遇到更好、更近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既然如此,有什么可遺憾的,不是嗎?!</span></p> <p class="ql-block"> 【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也許,多年以后回首今天,才能更深刻的認識到,很多時候誰放不下誰,不是因為誰誰之間的感情,真的有多么深刻而無法讓人忘懷,而是,我們心中的誰就像是一束光;而是,因為誰的出現,照亮了我們生活中某些原本黯淡的角落。甚至,有的還是些本就無關緊要的角落。毫無疑問,由于每個人都崇拜光并渴望光明,所以就拼了命地想抓住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接受距離的最好方式,其實就是讓自己成為照亮自己的一束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為,你真正需要的,原本只是一束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