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巴爾干旅行之薩拉熱窩

雨霖兒

<p class="ql-block">2024.6.30</p><p class="ql-block">今天是巴爾干之行的最后一天了,而且也是本次旅行的重頭戲,無論它風(fēng)景如何,人文怎么,哪怕它是一張白紙,它在我心中也是有分量的。因?yàn)樗拿纸兴_拉熱窩。</p><p class="ql-block">1973年,我讀初一的時候,一部名為《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的南斯拉夫電影,開始在國內(nèi)上映,正值青春期的我狂熱的追劇,看了一遍又一遍。</p><p class="ql-block">說實(shí)話,我和我的小伙伴,每一個人都熟知薩拉熱窩這個名詞,我們的認(rèn)知里,它就是二戰(zhàn),它就是瓦爾特。</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能記得起來的橋段:</p><p class="ql-block">深夜,一群大學(xué)生正向廣場上的德國軍隊走去。</p><p class="ql-block">突然之間,廣場上亮起無數(shù)的燈,車上的斗篷被掀開,亮出明晃晃的武器,學(xué)生們根本沒有時間反應(yīng),就已倒在血泊之中。</p><p class="ql-block">阿茲拉——一個鐘表店老游擊隊員的女兒,她本來可以逃脫這場襲擊,但是看到心愛的人被擊中,毅然決然跑回來,結(jié)果和愛人一起倒在血泊中。</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清晨,德軍利用冰冷水泥地上的一具具尸體發(fā)出誘敵深入的公告:“薩拉熱窩公民們,德軍司令部向你們發(fā)布最后通告,死者父母或親友快來認(rèn)領(lǐng)尸體?!逼鋵?shí)私底下卻下了命令:“注意,誰過來就打死他!”</p><p class="ql-block">那個鐘表店的老板謝德,一個老游擊隊員,他看穿了黨衛(wèi)軍的詭計,為了保護(hù)大眾,他毅然地走向倒在血泊中的女兒。</p><p class="ql-block">電影精彩的橋段很多,最打動我的卻是這一幕。</p> <p class="ql-block">空氣在顫抖,仿佛天空在燃燒。暴風(fēng)雨要來了!</p><p class="ql-block">這座城市,它就是瓦爾特。</p><p class="ql-block">電影中這兩句臺詞,與阿爾巴尼亞《寧死不屈》的臺詞:“消滅法西斯,勝利屬于人民”,成為我們生活、游戲中常常模仿的語言。</p> <p class="ql-block">昨天下午,真實(shí)地走進(jìn)薩拉熱窩。</p><p class="ql-block">城郊的道路讓我有點(diǎn)小激動,又見到像樣的城市道路了。這一路走的都是二級公路(國內(nèi)標(biāo)準(zhǔn)),只在貝爾格萊德看了一眼鐵托時代的高速公路,其余基本為零。</p><p class="ql-block">薩拉熱窩的這段高速路實(shí)在給力,一下子又增加了親切感。</p><p class="ql-block">這段路應(yīng)該跟我們的環(huán)城高速差不多吧。國內(nèi)有多少這樣的高速公路啊,我們幾乎是無高速不城市了。不但城市有,鄉(xiāng)村有,甚至連大海上,峽谷中、“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高速公路形成網(wǎng)絡(luò),交通再也不是事。</p><p class="ql-block">一種復(fù)雜的情緒涌上心頭。</p><p class="ql-block">二三十年前,不要說歐洲,一說起外國,咱就覺得氣短。面對外國人,咱就羞澀,人家是見多識廣的洋人,咱是坐井觀天的土老冒。</p><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完全調(diào)個了。感覺我們的城建、交通比他們好太多了。</p><p class="ql-block">高速公路這個我們看著稀松平常的東西,在歐洲它就是奢侈品。</p><p class="ql-block">是不是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的感覺。</p><p class="ql-block">擁有這個奢侈品的薩拉熱窩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城市呢?</p> <p class="ql-block">薩拉熱窩是一個世界大熔爐,它以宗教的多樣性聞名于世,伊斯蘭教、東正教、天主教、猶太教數(shù)世紀(jì)共存超過五百年的城市。說它是歐洲的耶路撒冷,巴爾干的耶路撒冷一點(diǎn)不為過。</p> <p class="ql-block">巴什察爾西亞老城</p><p class="ql-block">這是薩拉熱窩最早的城區(qū),建于16世紀(jì)奧斯曼帝國統(tǒng)治時期,是薩拉熱窩城市的發(fā)源地。</p><p class="ql-block">這里是這個城市最別具風(fēng)情、五光十色的集市中心,到處充滿著土耳其的伊斯蘭風(fēng)貌,保留著500年前的面貌。</p><p class="ql-block">街上石塊鋪路,街巷縱橫,各種店鋪密布,手工藝作坊鱗次櫛比,叮鈴咣啷,金屬的、陶瓷的、不知道什么材質(zhì)的……明顯的土耳其風(fēng)格。首飾、服裝也很多,全是旅行族的心頭好—波西米亞風(fēng)。只是手工都比較粗糙,沒什么精品。真想要帶紀(jì)念品,得淘。</p><p class="ql-block">但是,我無心逛小店。</p><p class="ql-block">薩拉熱窩的旅行期待就是在這里尋覓電影“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那些熟悉的場景:鐘樓、銅匠街、清真寺及其綠色的圓屋頂?shù)鹊取? </p> <p class="ql-block">老城是《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主要的取景地,只要用心,很快能一一找到。</p><p class="ql-block">薩拉熱窩老城中心廣場。</p> <p class="ql-block">這個廣場不就是拍黨衛(wèi)軍利用大學(xué)生準(zhǔn)備一網(wǎng)打盡地下黨組織的地方嗎?</p> <p class="ql-block">滿地的鴿子。</p> <p class="ql-block">中心廣場標(biāo)志性建筑:"噴泉亭”。</p><p class="ql-block">穆斯林以干凈出名,其住地多建有這樣的噴泉亭子,提供市民飲用水。這座亭子是薩拉熱窩市中心最大最為華麗的噴泉亭。</p><p class="ql-block">它綠色的圓頂,很伊斯蘭風(fēng),像不像一個面包?</p> <p class="ql-block">老城有很多這樣的綠面包。</p> <p class="ql-block">老城大清真寺,這里是電影重要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大門。</p> <p class="ql-block">高聳的鐘樓,其實(shí)是清真寺的“宣禮樓”。鐘樓建于1667年,它上面的大鐘產(chǎn)自意大利,是城里唯一的公共時鐘。</p> <p class="ql-block">讓我回憶一下精彩橋段:</p><p class="ql-block">老鐘表匠為了掩護(hù)瓦爾特,毅然獨(dú)身前往鐘樓與敵人會面,最后遭到殺害。</p> <p class="ql-block">趕來救人的瓦爾特爬上鐘樓向德軍開火……</p> <p class="ql-block">院子依舊,鐘樓依舊,只是邊上的宣禮塔不見了,估計毀于戰(zhàn)火了。</p> <p class="ql-block">教堂一角。</p> <p class="ql-block">街道上低調(diào)的猶太教堂,據(jù)說這是歐洲唯一的猶太教堂。</p> <p class="ql-block">銅匠街。</p><p class="ql-block">薩拉熱窩最古老的銅匠街,也是薩拉熱窩最古老的街道。1489年就開始建造,現(xiàn)在的規(guī)模只是曾經(jīng)的三分之一。</p><p class="ql-block">注意看這間銅匠鋪的陳列柜~~</p> <p class="ql-block">回顧一下影片的經(jīng)典鏡頭,是不是瞬間超越……</p> <p class="ql-block">據(jù)說這間店的老板,就是《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鐘表匠謝德的飾演者的兒子。</p> <p class="ql-block">在電影中,游擊隊在迷宮般的小巷中與追捕的德軍周旋。</p><p class="ql-block">伴著叮叮當(dāng)當(dāng)?shù)穆曇簦襾碛H自穿越一下。</p><p class="ql-block">今天逛街,極大滿足了我的獵奇心。</p> <p class="ql-block">都說巴爾干是歐洲人的“東南亞”,旅行者很多。</p><p class="ql-block">的確,今天的老城熙熙攘攘、熱熱鬧鬧的。</p> <p class="ql-block">小巷里挺安靜。</p> <p class="ql-block">中心廣場有“古老”的電車經(jīng)過。</p><p class="ql-block">這臺電車我以為它是直接從七十年代穿越過來的,又老又舊,還臟兮兮的。</p><p class="ql-block">有點(diǎn)錯覺很正常,它是歐洲最古老的電車—有軌電車,長長的一溜。</p> <p class="ql-block">當(dāng)然,人家也有很新的,這一臺很帥,油膝新,很干凈的感覺,也是長長的一溜。</p> <p class="ql-block">大街小巷到處都是穿長袍包著頭巾的伊斯蘭教徒。</p> <p class="ql-block">在伊斯蘭教義中女人的身體包括頭發(fā)即羞體,是不能裸露在外面的。</p><p class="ql-block">你看這些嚴(yán)格按照教義穿著打扮的伊斯蘭女子,她們只露出兩只眼睛。</p><p class="ql-block">氣溫其實(shí)很高的,不知道她們熱不熱。</p><p class="ql-block">據(jù)說是游客。</p> <p class="ql-block">也有很多穿彩色衣服、包住頭發(fā)、露出真容的伊斯蘭女子,據(jù)說是當(dāng)?shù)氐呐?,或者說與當(dāng)?shù)嘏又b一樣。是不是這里的穆斯林稍稍淡化了一點(diǎn)宗教習(xí)俗?</p> <p class="ql-block">大街上隨便走走,你就能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多民族,多種信仰大融合的城市。</p><p class="ql-block">歷史經(jīng)驗(yàn)和教訓(xùn)告訴我們,凡是多民族聚居地一定伴隨著民族矛盾,多種信仰聚居一起也會帶來無窮無盡的宗教紛爭。</p><p class="ql-block">薩拉熱窩市區(qū)多走一走,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yōu)檫@些矛盾、紛爭付出的沉重的代價。</p> <p class="ql-block">薩拉熱窩,這個城市的旅游線路的設(shè)計全部圍繞著兩個字:戰(zhàn)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把一部部在這片土地上上演的血淋淋的戰(zhàn)爭史,也是薩拉熱窩人民的苦難史呈現(xiàn)給了游客,</span>所以這是一個讓你走著走著就高興不起來的城市,是一個你越了解就越悲傷的悲情城市。</p> <p class="ql-block">拉丁橋,位于薩拉熱窩老城區(qū),橋梁修建于1798-1799年,橫跨米里雅茨河,橋的外觀設(shè)計很普通。</p> <p class="ql-block">橋的經(jīng)歷卻不普通。它是歷史書上稱作“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導(dǎo)火索”的薩拉熱窩事件的發(fā)生地。</p> <p class="ql-block">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的王儲斐迪南大公及其妻子在這里被塞爾維亞青年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刺殺。奧匈帝國以此為借口向塞爾維亞宣戰(zhàn),點(diǎn)燃了歐洲大陸戰(zhàn)爭的火藥桶,從而引發(fā)了歐洲各國之間的連鎖反應(yīng),最終導(dǎo)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全面爆發(fā)。</p><p class="ql-block">這場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災(zāi)難:參戰(zhàn)國家達(dá)33個,投入軍隊超過7000萬人,15億人被卷入戰(zhàn)爭,850萬士兵和1300萬平民死亡,2100萬人受傷,造成的經(jīng)濟(jì)損失達(dá)2700億美元。</p><p class="ql-block">戰(zhàn)爭的后遺癥就是奧匈帝國解體。</p><p class="ql-block">說起奧匈帝國我們會很陌生,但它解體后的各國我們并不陌生: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p><p class="ql-block">薩拉熱窩、拉丁橋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歷史見證地。</p> <p class="ql-block">奧匈帝國死了一個王子,全世界陪葬了近兩千萬人。</p><p class="ql-block">這個王子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呢?</p><p class="ql-block">其實(shí),他也并不是那么的重要。</p><p class="ql-block">斐迪南,奧地利皇帝的侄子,哈布斯堡家族的成員。斐迪南26歲時,他的堂哥、奧地利的儲君魯?shù)婪蚝颓閶D一起開槍自殺,斐迪南于是成了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實(shí)版的王子與灰姑娘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沒落貴族之女蘇菲,因?yàn)榧彝ヘ毢?0歲了沒能嫁出去,只能到奧地利大公爵夫人家里擔(dān)任侍女。公爵夫人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皇儲斐迪南,常常邀請斐迪南到家里做客。</p><p class="ql-block">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斐迪南沒有看上公爵夫人之女,卻看上了她的侍女蘇菲,他們相愛了,結(jié)婚了。故事到這里是不是與童話故事驚人的相似。</p><p class="ql-block">但是,后面的故事一點(diǎn)也不童話了。</p><p class="ql-block">因?yàn)樘K菲的地位低下,貴族們不承認(rèn)她是皇后。所以,他們的婚禮,貴族們集體缺席。</p><p class="ql-block">在公共場合,她不可以和斐迪南靠得很近,她和斐迪南的三個孩子也不可以繼承王位。出席活動,她要在別的女士都進(jìn)屋以后才可以進(jìn)去。</p><p class="ql-block">在他們結(jié)婚14周年的紀(jì)念日,斐迪南想帶蘇菲去薩拉熱窩參加活動,這樣算是一個禮物,他倆一起出席活動,坐同一輛車,相當(dāng)于給蘇菲一個身份,沒想到兩個人在1914年6月28日這一天被刺殺了。</p> <p class="ql-block">看,這個王子其實(shí)并沒有那么重要吧,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斐迪南夫婦的死,只是給了戰(zhàn)爭狂熱分子一個扣動扳機(jī)的由頭。</p><p class="ql-block">而今,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刀光劍影早已在歷史的長河中暗淡逝去,留下的血痕也早已被歷史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沖刷干凈。只是今天走上這座橋,那些曾經(jīng)的過往又被人們碎碎念一遍。</p><p class="ql-block">耳邊響起那首經(jīng)典的進(jìn)行曲《斯拉夫女人的告別》,這首創(chuàng)作于一戰(zhàn)時期,為巴爾干地區(qū)而創(chuàng)作的歌曲,附載了深厚的歷史記憶的旋律,每每聽到都有種莫名的感動,今天來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發(fā)生地,突然發(fā)現(xiàn)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留給我的印象除了《斯拉夫女人的告別》氣吞山河的激昂悲壯,其余真沒留下什么痕跡了。</p> <p class="ql-block">拉丁橋不遠(yuǎn)處的黃色大樓,比較的異域風(fēng)情,是薩拉熱窩公共建筑里最為漂亮的一座。這座伊斯蘭風(fēng)格的大樓前身是市政廳,后來改為圖書館。</p><p class="ql-block">1992年波黑戰(zhàn)爭以前,該圖書館擁有150萬冊藏書和超過15.5萬冊珍貴圖書和手稿。</p><p class="ql-block">1992年8月25日,在塞族對薩拉熱窩的包圍期間,遭到炮擊,圖書館完全摧毀,文化損失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眼前這棟大樓,仍沿用市政廳的稱呼,它重建于1996年,2014年5月9日重新對外開放,與歐洲日和法西斯主義勝利日同期。</p> <p class="ql-block">薩拉熱窩真是一個苦B之地。</p><p class="ql-block">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它是導(dǎo)火線,自然難逃厄運(yùn)。</p><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它是戰(zhàn)場之一,又遭戰(zhàn)爭的蹂躪。</p><p class="ql-block">1992年4月5日至1996年2月29日它遭到南斯拉夫人民軍與塞族共和國陸軍圍困,圍城戰(zhàn)打了三年半之久,是現(xiàn)代戰(zhàn)爭史上最長的圍城戰(zhàn)役。</p><p class="ql-block">三年半,薩拉熱窩變成了奧斯維辛集中營,全城的人都成了囚徒。</p><p class="ql-block">三年半,薩拉熱窩變成了戰(zhàn)場,天天生活在冷槍狙擊、炮彈轟炸之中。</p><p class="ql-block">三年半,圍城里的人怎么生活的?</p> <p class="ql-block">地道博物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圍城導(dǎo)致城里的水、電全斷,食物和物資極度匱乏,薩拉熱窩人就想了個辦法,以機(jī)場(飛地)為起點(diǎn)挖了一條長800多米的地道,通過地道,把國際援助的糧食及物資運(yùn)到一戶普通人家的院子里,再偷偷把物資運(yùn)進(jìn)城去~</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個老奶奶的家,地道口就藏在她家里。外墻上至今留有彈坑,炮彈炸開的凹坑被涂上紅漆以警示后人。</p> <p class="ql-block">一面不大的墻,大大小小,幾十個彈坑。</p> <p class="ql-block">地道里遭到攻擊留下的彈坑。</p> <p class="ql-block">保衛(wèi)地道用的武器裝備。</p> <p class="ql-block">挖地道的人,他們是薩拉熱窩的功勛人物。</p> <p class="ql-block">沒電、現(xiàn)代化工具都用不上,何況在戰(zhàn)爭中,大型的機(jī)械也運(yùn)不來。只能用這種原始而粗陋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鐵軌。運(yùn)用軌道運(yùn)輸物資。</p> <p class="ql-block">地道口,當(dāng)年薩拉熱窩人的希望之口,救命之口,從這里運(yùn)出的物資、糧食,讓圍城中的人得以延續(xù)性命。</p> <p class="ql-block">看了地道,我以為圍城里的人不至于太艱難。查了查當(dāng)年的報道,才知道自己的認(rèn)識是多么的膚淺,戰(zhàn)爭遠(yuǎn)比電影及文學(xué)作品的描述要?dú)埧岬枚?,薩拉熱窩人也比我的想象艱難得多:</p><p class="ql-block">水、電、煤氣全部停掉,圍城里一切有關(guān)民生、秩序的相關(guān)機(jī)構(gòu)、系統(tǒng)全部停擺、癱瘓。</p><p class="ql-block">滿城垃圾,滿城臭味,垃圾、糞便、尸臭……</p><p class="ql-block">除了法國醫(yī)院,其余的醫(yī)院全部停診關(guān)門。腹瀉、發(fā)燒、感冒,甚至一個小小的創(chuàng)傷都能致命,很多兒童就是這樣死去的。</p><p class="ql-block">家里的木質(zhì)家具,包括衣柜全部砍掉,當(dāng)成煮飯和取暖的燃料。</p><p class="ql-block">鴿子全被獵殺吃盡,連老鼠也被當(dāng)成了食物。</p><p class="ql-block">美國每隔10天空投少量的物品,去撿取空投食品物質(zhì),往往會成為狙擊手的射擊目標(biāo)。</p><p class="ql-block">黑市以物易物。</p><p class="ql-block">黃金、鉆石,貨幣全部是廢紙一樣。只有以物易物才能換來你想要的食品、電池、蠟燭、藥品……</p><p class="ql-block">婦女們?yōu)榱私o孩子帶回一點(diǎn)糧食,不惜忍受無恥男人幾小時的蹂躪?!澳菚r候一聽牛肉罐頭可以換到一個女人,大部分是為了養(yǎng)活幼小孩子的女人”。</p><p class="ql-block">為了食品、物資,昨日的朋友今天就把你干掉。所以,除了自己的親人,沒有一個人能相信。</p><p class="ql-block">你能想象這是那個崇尚“Ladies first”的歐洲嗎?</p><p class="ql-block">戰(zhàn)爭已經(jīng)把人變成了野獸!</p> <p class="ql-block">讓曾經(jīng)的過往說話吧。</p><p class="ql-block">薩拉熱窩是一個四面環(huán)山的城市,從四周的山上,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城內(nèi)的幾乎全部,街道上的行人成為狙擊手們最好的靶子,只要看到有人走動或發(fā)現(xiàn)人影,山上就會飛來子彈。</p> <p class="ql-block">狙擊手像幽靈一樣,不知道躱在哪個角落。</p> <p class="ql-block">Hotel Holiday,前假日酒店,戰(zhàn)爭時期的飛地(安全區(qū)),這個為1984年冬奧會而建的假日酒店地下室,成為戰(zhàn)地記者們的藏身之所,來自世界各國的新聞記者都住在這里。在里面能保證安全,走出來格殺勿論。</p> <p class="ql-block">Hotel Holiday門前的這條大道,是薩拉熱窩一條最主要的大街,薩拉熱窩圍城戰(zhàn)役時,這條街道上的行人成為塞爾維亞軍隊狙擊手們最好的靶子,這條大道于是成了最血腥的街道,被稱為:狙擊手大街。</p><p class="ql-block">還是看看薩拉熱窩當(dāng)年的報道吧。</p> <p class="ql-block">薩拉熱窩市民沖過路口,以躲避塞族狙擊手的射擊。</p> <p class="ql-block">一位抱著孩子的父親為了躲避子彈,沖過路口。</p> <p class="ql-block">“我在波黑鐵路公司工作,我每天上下班都要經(jīng)過那條大街。那是一條大街,而不是小路。我不知道它有多寬。一個狙擊手總是守在那條大街射殺行人。我曾考慮過如何穿過那條街。我先藏在房子中間,用手表計時。第一顆子彈飛過后,我計算何時第二顆子彈會射出。一般來說需要15到20秒。我必須利用這個間歇用15秒跑過去。在那種時刻,恐懼能給人不可思議的力量。我的腿酸疼,肌肉麻木,肺里吸不到一點(diǎn)空氣。每當(dāng)我跑到大街的另一端時,我都要歇一會來讓呼吸平復(fù)。藏在那里的人們每次見到這種景象都很開心,因?yàn)橛钟腥嘶钪苓^來了?!?lt;/p> <p class="ql-block">“我想拿些東西去換些吃的,也許我能換來一兩公斤的面粉。這樣就能讓我的老婆給我的女兒做些吃的,我們總是缺乏食物。人們開始吃稀飯,草,還有荀麻了。我們在掙扎求生,你知道,我們會在炮擊中跑出去找一些可以帶回家的東西。但是那天我去交易的那個男人手里只有不到一公斤面粉。當(dāng)我回家的時候,炮彈落了下來。我看到一道閃光,聽到一聲巨響。直到我被送到醫(yī)院后,才知道炮彈的炸點(diǎn)離我如此之近。他們告訴我炮彈離我只有3米,擊中了自助店。我身上堆滿了尸體碎塊,只有腦袋露在外面。我記得一個失去了頭和腿的女人躺在我的右邊,還有一個滿身是血只剩半截身子的男人。有人向我跑來,是日本或中國的一名電視記者,因?yàn)樗哪樋雌饋砗蜌W洲人完全不同?!?lt;/p> <p class="ql-block">“要想取水,就必須在夜間到釀酒廠去,好避開炮擊。清晨或白天都不行。外面冷得結(jié)冰,手都凍木了?;丶抑笪疫€不能把自己烤干。如果有人把5升的水桶扛在背上背回去,那他的背一定是濕的。我自己做了一根鐵扁擔(dān),每端掛上兩個桶,這樣我一次就可以帶20升水回家。”</p> <p class="ql-block">圍城后的第一個冬天,薩拉熱窩所有公園和林蔭道上的樹都被絕望的市民砍光。</p><p class="ql-block">薩拉熱窩市長說:“你知道,我的決定中有一項(xiàng)飽受詬病:為什么我允許薩拉熱窩的公園被砍光?大約在9月10日,我向市民聲明:我認(rèn)為人的生命遠(yuǎn)比樹要重要,砍樹可以做飯,冬天來臨后還可以取暖。我認(rèn)為一個人的生存遠(yuǎn)比綠化更重要,即使那是我們自己種下的樹。”</p> <p class="ql-block">戰(zhàn)爭中唯一正常工作的醫(yī)院:法國醫(yī)院。</p><p class="ql-block">所有的窗戶上的玻璃都炸沒了,彈痕累累。</p> <p class="ql-block">薩拉熱窩法國醫(yī)院,24歲的Fikreta Hadovic與Edib Jaganjac醫(yī)生合影。她的雙腿是在塞族炮擊中失去的,她的笑讓人想哭,但我理解,畢竟活著。</p> <p class="ql-block">坐在彈痕累累的大眾高爾夫中的男人。他們將傷者送到市醫(yī)院后準(zhǔn)備離開。</p> <p class="ql-block">“當(dāng)時整座城市斷電、斷水,排污系統(tǒng)早已停止運(yùn)作,廢墟內(nèi)遍布已開始腐爛、來不及埋葬的死尸,街道上各種垃圾堆積如山,當(dāng)時整座城市都彌漫著惡臭,能把人熏暈,因此難民通常無法通過氣味來判斷哪里有食物。當(dāng)時的情況可不是拍電影,整座城市已淪為一座丑陋、骯臟和發(fā)臭的人間地獄”。</p> <p class="ql-block">除了射殺,更多的人死于各種屠殺。</p><p class="ql-block">葬禮上的屠殺。</p><p class="ql-block">Budakovici屠殺發(fā)生在1993年6曰15日。12人被殺,多人受傷。</p><p class="ql-block">獅子公墓發(fā)生過類似的屠殺,一次造成17人死亡,一次四人死亡,超過70人受傷。</p><p class="ql-block">Turbe公墓發(fā)生過兩次類似的屠殺,一次造成兩人死亡,一次一人死亡。</p><p class="ql-block">這說明敵人已經(jīng)故意把葬禮當(dāng)做襲擊目標(biāo),在人們埋葬自己深愛之人時,敵人卻對他們和這座城市進(jìn)行瘋狂地報復(fù)。</p><p class="ql-block">我們的阿訇有時不得不跳入墓穴或者躲在死者的身后尋求掩蔽,才能完成葬禮儀式和祈禱。</p><p class="ql-block">為此,我們不得不要求出席葬禮的人越少越好,以減少傷亡。有時我們甚至要走到很遠(yuǎn)或在夜間舉行葬禮,才能讓人們遠(yuǎn)離危險。</p> <p class="ql-block">針對種族的滅絕性大屠殺。</p><p class="ql-block">斯雷布雷尼察位于波黑東部,是穆斯林聚居的一塊“飛地”,原有居民3萬多人。當(dāng)時該地由約600名聯(lián)合國維和人員(主要是荷蘭步兵)保護(hù)。</p><p class="ql-block">1995年7月,有6萬名穆族男女老幼來到這里尋求保護(hù)。</p><p class="ql-block">1995年7月11日,波黑塞族武裝攻占斯雷布雷尼察,并宣布建立地方政權(quán)。</p><p class="ql-block">12日開始塞爾維亞方將在斯雷布雷尼查居住的波斯尼亞男子全部屠殺光不留一人。</p><p class="ql-block">兩周的時間。大約8000名克族男子被屠殺了,這是二戰(zhàn)結(jié)束以來歐洲發(fā)生的最嚴(yán)重的大屠殺。</p> <p class="ql-block">街道上的屠殺</p><p class="ql-block">1992年5月,Vase Miskina大街,27名正在排隊買面包的市民,包括男人,女人,兒童和老人,被兩枚塞族炮彈炸成了碎片。</p><p class="ql-block">在3年半的圍城中,有2000名兒童和超過10000名成人被殺。</p> <p class="ql-block">許多人(特別兒童)在包圍戰(zhàn)中活活餓死。我們熟悉的《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橋》的導(dǎo)演哈依魯丁·克爾瓦瓦茨也餓死在家里,享年66歲。</p><p class="ql-block">這場戰(zhàn)役導(dǎo)致430人口的波黑有27.8萬人死亡,200多萬人淪為難民。</p> <p class="ql-block">喪葬公司工作人員:“我們一無所有,我們要求那些家屬把他們的衣柜給我們來制作臨時棺材,以便埋葬死者。</p><p class="ql-block">1994年,我們?yōu)橐还拖蚝谑猩倘酥Ц读?0馬克,好將尸體運(yùn)到墓地。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盡可能地讓葬禮顯得體面一些。這讓我們非常自豪。</p><p class="ql-block">讓我告訴你們,從戰(zhàn)爭開始到1994年底,我們在薩拉熱窩一共埋葬了15000人,折合下來得有得挖一條三公里長、一米半深、一米寬的溝。</p><p class="ql-block">你可以想象,所有這些都是人工挖掘的,因?yàn)槿麪柧S亞人搶走了所有的工程機(jī)械。</p><p class="ql-block">一臺德國挖掘機(jī)可以在8分鐘內(nèi)挖出一個墓穴,而我們需要2個人整天挖掘。因?yàn)樗麄兘钇AΡM,身體虛弱?!?lt;/p> <p class="ql-block">有沒有人跟我一樣的疑惑:為什么不逃出去?</p><p class="ql-block">這是戰(zhàn)時薩拉熱窩郊外的一處檢查站,一名塞族槍手對著鏡頭擺拍。</p><p class="ql-block">聯(lián)合國工作人員,記者,軍人和平民想通過這處檢查站進(jìn)出被圍困的薩拉熱窩,必須得到塞族武裝的允許。</p><p class="ql-block">原來如此!</p><p class="ql-block">逃是逃不掉的。</p> <p class="ql-block">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他和她自小青梅竹馬,她是波什尼亞克族人,他為塞族人,他們相愛了,憧憬著將來美滿的婚姻。兩人相戀9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3年5月19日,他和她準(zhǔn)備一起離開這座處于戰(zhàn)火硝煙中的城市。他們在交戰(zhàn)雙方都有熟識的人,本來已經(jīng)和對戰(zhàn)雙方談妥,在兩人出城期間,雙方協(xié)定?;?。</p><p class="ql-block">下午5點(diǎn),當(dāng)兩人走到Vrbanja 橋上時,槍聲突然響起,男子倒地身亡。然后又是一聲槍響,女子也倒下了,她爬向男子,緊緊抱住他的尸體,大約15分鐘后,她也氣絕身亡。</p><p class="ql-block">兩人死時年僅25歲。</p><p class="ql-block">這一幕被美國攝影記者馬克·米爾斯坦 (Mark H. Milstein) 拍下并報道出來,兩人因此被形容為“薩拉熱窩的羅密歐與朱麗葉”。</p> <p class="ql-block">故事里的他:波斯尼亞塞爾維亞族博斯克·布爾基奇 (Bosko Brkic) 她:波斯尼亞克族阿德米拉·伊斯米克( Admira Ismic )最終結(jié)合在了墓穴里。</p> <p class="ql-block">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們都為他們忠貞的愛情而感動,為他們的逝去而流淚。</p> <p class="ql-block">什么人能夠存活下來?</p><p class="ql-block">“我們家大部分人都生存下來,因?yàn)槲覀冇?5個人,3支沖鋒槍6把手槍,每天晚上派出5個人站崗,家的周圍4個,街對面的的屋頂上1個,你會發(fā)現(xiàn)只有親人才是最可靠的”。</p> <p class="ql-block">今天,當(dāng)人們穿梭在薩拉熱窩市中心,經(jīng)??梢钥吹竭@種紅色印記,那意味著在之前的戰(zhàn)爭中這里被槍炮攻擊過,有人犧牲在了這里。人們將其染成紅色,冠之“薩拉熱窩玫瑰”,以警示后人勿忘戰(zhàn)爭之殤,勿忘和平。</p> <p class="ql-block">是不是有人跟我一樣納悶:如此對平民進(jìn)行屠殺,為什么沒人管,不是有那么多的國際組織嗎?</p><p class="ql-block">1993年6月,波黑戰(zhàn)爭期間,聯(lián)合國安理會宣布將波黑首都薩拉熱窩以及斯雷布雷尼察等地劃為“安全區(qū)”,并規(guī)定這些“安全區(qū)”為“非軍事區(qū)”,不應(yīng)受到任何一方的武裝攻擊和發(fā)生任何敵對行動。</p><p class="ql-block">戰(zhàn)爭法、日內(nèi)瓦公約規(guī)定:禁止軍人攻擊平民。</p><p class="ql-block">可是,有用嗎?</p><p class="ql-block">戰(zhàn)爭當(dāng)前,什么規(guī)定、公約、法律,一紙空文罷了!</p><p class="ql-block">你若信了,你就輸了!</p><p class="ql-block">我承認(rèn)我很書呆子,居然去翻了翻。</p> <p class="ql-block">戰(zhàn)后的薩拉熱窩,一半是城市,一半是墳?zāi)埂?lt;/p><p class="ql-block">一個又一個墓園,就在街頭、鬧市,幾乎每一塊空地都被當(dāng)成了墓園,里面密密麻麻的布滿了墓碑。</p><p class="ql-block">有人去曾給薩拉熱窩人帶來巨大榮譽(yù)和幸福感的1984年冬奧會體育館走一走,“玻璃在腳下嘎吱作響。感覺就像在骨頭上行走”。</p><p class="ql-block">瘆人,太瘆人了。</p> <p class="ql-block">離開薩拉熱窩前夕,我們又一次經(jīng)過老城區(qū),到山頂黃堡遺跡去看城景。</p> <p class="ql-block">從山腳到山頂,一邊是煙火人家,一邊是白色欄桿圍著的墳?zāi)埂?lt;/p> <p class="ql-block">從這個門走進(jìn)去,薩拉熱窩全城盡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俯瞰整個薩拉熱窩,一半是城市,一半是墳?zāi)埂?lt;/p><p class="ql-block">兩邊都靜悄悄的,一邊是有生活有希望的寧靜,一邊是無煙火無生命的死寂。</p><p class="ql-block">雖然我們沒有親歷那場戰(zhàn)爭,但是此景此情,我們可以想象到槍炮無情、尸橫遍地的情景。</p><p class="ql-block">薩拉熱窩,一個多次被戰(zhàn)爭暴擊的悲愴城市。</p> <p class="ql-block">新墳無數(shù),亡靈滿城。</p><p class="ql-block">“空氣在顫抖”,我的心也在顫抖。</p> <p class="ql-block">這個地方不再是輕松愉快的取景地,它是這個城市“一半是墳?zāi)?,一半是城市”的見證地。你如若不相信這句話,到黃堡遺跡來吧,它讓你一眼折服。</p> <p class="ql-block">戰(zhàn)爭的終點(diǎn)就是仇恨,槍炮可以停止,軍隊可以撤回,戰(zhàn)爭帶來的怨與恨能撤得掉、散得了嗎?恐怕比怨更深的仇和恨像足下殘留的空地上的野草,在這里生根,在這里發(fā)芽,彌漫開來。</p><p class="ql-block">而今這三個民族——塞爾維亞族、克羅地亞族、穆斯林族積攢下的仇恨已達(dá)到世仇級別了。</p><p class="ql-block">可謂舊怨未消又添新仇。</p><p class="ql-block">中國有句老話:冤家宜解不宜結(jié)。</p><p class="ql-block">這幾十萬條生命的仇和怨,根本無解。</p> <p class="ql-block">戰(zhàn)爭是肉眼可見的無情和殘酷,戰(zhàn)犯似乎也很快就蓋棺定論了??墒牵切┨羝饝?zhàn)爭的復(fù)雜的政治因素,那些在明里暗里攪弄風(fēng)云、挑起爭端的政客,卻安然無恙的喝咖啡。</p><p class="ql-block">弱肉強(qiáng)食永遠(yuǎn)是這個世界的不二法則。</p> <p class="ql-block">還是回到旅行的初衷來吧!</p><p class="ql-block">《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片尾的經(jīng)典橋段是在這里取的景。</p><p class="ql-block">我們在這里重溫一下這部電影的經(jīng)典臺詞:</p><p class="ql-block"> 誰活著誰就看得見。</p><p class="ql-block">  瓦爾特常說這句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蘇里,瓦爾特什么樣,很漂亮嗎?</p><p class="ql-block">  沒什么特別的,反正不是我這樣。</p><p class="ql-block"> 唉,太有意思了,我來到薩拉熱窩就尋找瓦爾特,可是找不到?,F(xiàn)在我要離開了,總算知道了他。</p><p class="ql-block"> 你說瓦爾特是誰?請告訴我他的真姓名。</p><p class="ql-block"> 我會告訴你的???,這座城市,它——就是瓦爾特!???</p> <p class="ql-block">看,這座城市真的很漂亮,誰活著誰就看得見。</p> <p class="ql-block">面對那一片美景,我們又開始嗨起來了。</p><p class="ql-block">人生本就應(yīng)該如此輕松!特別是旅行者,沒有誰是為了找不痛快而來的。</p> <p class="ql-block">下山路上,我注意到了這些涂鴉。</p><p class="ql-block">巴爾干地區(qū)的人很喜歡涂鴉,一路所見各國都有,似乎沒有一塊白墻。</p> <p class="ql-block">我獨(dú)愛這片,那么溫馨,暖暖的平常人生。</p> <p class="ql-block">守望家門,里面的安寧幸福就是平凡人窮其一生所尋求的。</p> <p class="ql-block">走出家門,可以什么都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p> <p class="ql-block">對著天空發(fā)呆賣萌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多美的環(huán)境呀!</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氣溫又雙叒叕38度了。</p><p class="ql-block">薩拉熱窩,你可以是個熱窩,但不可以是戰(zhàn)窩。</p><p class="ql-block">薩拉熱窩,愿你只是一個熱窩!</p><p class="ql-block">懷揣美好的愿望,下午七點(diǎn),我們登上了土耳其航空。</p><p class="ql-block">真的到了要唱那首經(jīng)典歌曲的時候了。</p><p class="ql-block">再見了薩拉熱窩!再見了巴爾干!</p><p class="ql-block">2024.7.12完稿于深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