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天上班下班的路上,都會經(jīng)過那一片片麥田。大塊,小塊,橫的,縱的,星羅棋布??粗且粔K塊田里的麥苗,從返青,起身,拔節(jié),抽穗,由嫩綠,淺綠,墨綠,淺黃到金黃。生長變化一天一個樣兒,眼里和心中的喜悅也在一天天滋長。</p><p class="ql-block"> 有這樣一種認(rèn)識,不接受反駁∶在北方的糧食作物中,冬小麥?zhǔn)菗碛凶顖皂g的品格的。冬天抗寒耐凍,無懼風(fēng)霜雨雪,甚至有“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的美譽(yù);料峭的春寒中,小麥睜開了惺忪的睡眼,她努力地從土壤中汲取水分和養(yǎng)料,壯大自己。她從不浪費(fèi)每一次朝陽和晨曦。起風(fēng)了,春天的風(fēng),雖說不像秋冬那樣猛烈,卻也有摧枯拉朽的實力。這時,小麥抗倒伏的特點(diǎn)就更加明顯了。她們在田里昂首挺胸,枝枝傲立,像一支支利箭,直指蒼穹。更有甚者,即便是被踐踏,小麥依然不懼。有些地方,為了防止小麥旺長,人為進(jìn)行踩踏。春雨貴如油,每一場雨,都好像給小麥打了興奮劑。一叢叢的小麥,比著賽的起身拔節(jié)。雨后的麥田,陽光下,麥苗兒泛著青瑩的光,十分搶眼。</p><p class="ql-block"> 抽穗以后,麥穗在和風(fēng)順雨中,籽粒一點(diǎn)點(diǎn)飽滿堅實起來。小麥由綠變黃的外在變化讓人欣喜若狂,因為那最終的金黃意味著成熟與收獲。走在路上,我的心也是一天比一天歡喜。盡管那金黃色的收獲與我無關(guān),我也僅僅是一飽眼福而已。</p><p class="ql-block">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對土地,對小麥的感情難以割舍。小麥磨成的面粉,制作成的各種美食讓我欲罷不能。饅頭,花卷,包子,火燒,千層餅,面條,餃子,餛飩,炸面魚等等,既飽腹又解饞,小麥厥功至偉。據(jù)統(tǒng)計 1 斤小麥粉大約需要 15000——18000 粒小麥。小麥在北方地區(qū)適應(yīng)能力強(qiáng),養(yǎng)活了很多北方人。家中有糧,心里不慌。有過許多饑餓記憶的中國人,對糧食,對小麥的熱愛是刻在骨子里的。</p><p class="ql-block"> 記得兒時村里收小麥的情景,已是 30 多年前的事了。那時候還要交公糧的。收麥子,學(xué)校會放假。到了時節(jié),全村男女老少,聚集到了各自的麥田里。徒手拔麥子,鐮刀割麥子,收割機(jī)割麥子,搶收熱潮熱火朝天。大人收麥子,小孩兒拾麥穗。炎炎夏日,酷熱難當(dāng),麥芒扎人,十分刺癢。記得媽媽鼓勵我,說撿到的麥穗,用來脫粒磨成面粉,炸面魚。想到噴香的面魚,我就心花怒放,干勁十足。那時候,饅頭也不是天天能吃得上呀。撿完了自家地里的麥穗,我就去路邊撿。我發(fā)現(xiàn),來來回回運(yùn)麥子的車輛會掉下來一把把麥穗,有的直接掛在路邊的棉槐叢上。我就常常沿著那條路去搜索。收獲的喜悅,讓我不知疲倦。中午,一覺醒來,喝了冰涼甘甜的桔子汁后,我又踏上了撿麥穗的路。</p><p class="ql-block"> 那時,每個村都有幾處打麥場。麥?zhǔn)涨跋Γ惹謇睇湀鰞?nèi)的雜物,平整土地,然后把石磙拴上繩子,由壯勞力拖著,反復(fù)滾動,碾壓得堅硬光滑。各家各戶的麥子在這里用脫粒機(jī)脫粒,晾曬。土崖上那棵大槐樹下,停放著脫粒機(jī),脫粒機(jī)北面的大片土地,就是我們的打麥場。打麥場是大人們揮汗如雨,忙碌的地方,也是我們小孩子的樂園。伴著脫粒機(jī)的轟鳴,揚(yáng)起了金色的麥糠。那一處處高高壘起的麥秸垛,是我們捉迷藏的好地方。玩累了,就爬上去往上邊一躺,暄軟舒適??傆写似鸨朔慕匈u冰棍兒的聲音,在打麥場上響起。冰爽的老冰棍兒總是讓小孩兒饞涎欲滴。那時候,挺羨慕那些十五六歲的半大孩子,可以推著箱子賣冰棍兒。這一切的美好皆是收麥子的副產(chǎn)品。</p><p class="ql-block"> 后來,麥田被果園取代,小麥生產(chǎn)退出了歷史舞臺。一年一度的麥?zhǔn)涨榫俺蔀榱苏滟F的記憶。那成熟的麥穗,那片片金黃的麥田,是童年的一抹亮色。麥子熟了,是豐收的訊號,孕育著生活的希望,在那個時代也標(biāo)志著一個季節(jié)的開啟。從此以后,杏子,李子,桃子,西瓜,甜瓜,洋梨陸續(xù)成熟,一個屬于小孩子的甜蜜的夏天已然開始。</p><p class="ql-block"> 時光匆匆,三十多年了,那份喜悅尤在。路過片片麥田,那耀眼的金黃傾刻又占據(jù)了我的心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