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們的大西北之行在山西五臺山景區(qū)逗留一天兩個晚上以后,5月15號早上起來我們在五臺山廣化寺又游覽了近二個多小時。便開始向著下一個景區(qū),第三站山西省臨汾市吉縣壺口瀑布方向出發(fā)。</p> <p class="ql-block"> 從忻州市五臺山景區(qū)出發(fā),沿著京昆高速往南走。(京昆高速的公路代碼叫g5)除了不是走原來的路線,但還是走的回頭路。在這里往南走要經過太原市西環(huán)繞城高速,太原市位于山西省的中部,它北接忻州,東靠陽泉,西鄰呂梁,南連晉中。從山西忻州五臺山景區(qū)到山西壺口瀑布的里程有五百七十多公里。</p><p class="ql-block"> 山西古稱并州,太原古稱晉陽。這里人杰地靈,山川秀麗。古代在晉陽這片土地上,民風強悍,所以:古代這里不斷有人起來造反出皇帝。封建皇帝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千秋萬代,就請精通堪輿的風水先生,將晉陽這塊土地上龍脈和王氣封死。</p><p class="ql-block"> 于是這堪輿的風水先生來到晉陽城以后,就把晉陽城里的所有道路設計成丁字路。采用這種方法將晉陽城的龍脈和王氣釘死,不再讓這里出皇帝,以達到延長封建王朝的國祚。所以:古代的晉陽城所有的道路都是丁字路,至于有沒有真的釘死了這里龍脈和王氣,也只有古人知道了。</p> <p class="ql-block"> 過了晉陽城以后,沿著京昆高速繼續(xù)往南走。就進入到了平原地帶,高速公路右邊的指示標牌指示,往右下高速有呂梁,還有近代山西王閻錫山故居,這里還有晉中地區(qū)著名的旅游景點平遙古城。</p><p class="ql-block"> 而我們此次行程的旅游景點不包括平遙古城,我們下一站要游覽的山西壺口瀑布。經過近三個多小時的車程以后,在下午一點??左右,我們在一個叫紫巖服務區(qū)的地方停下來休息和吃中飯。</p><p class="ql-block"> 外面熾熱的陽光灼烤著大地,我們只能躲在服務區(qū)的陰涼處用完中餐就要繼續(xù)趕路。在我要上車的時候,發(fā)現渾濁的北極天空中掛著一輪明月。與耀眼的太陽光爭輝,這在我們湖南生活的這塊區(qū)域是很難看見這種自然現象的。于是我就提示跟我們一起來這里旅游的游客,觀看這一很難在湖南地區(qū)能看到的天文現象。</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天文和天象,從地理概念上去推測,五臺山地區(qū)是北緯三十八度線,現在我們往南走了快三百公里了。這里應該是處在北緯三十七度線上。而天官書的成書是在北緯四十度至北緯三十八度線上,在一個古代沒有天空望遠鏡??和深空探測器的情況下。古人是怎么把天空中二千多顆星星?和星星?的位置記錄在天官書上的?還有把各種行星和恒星運行的規(guī)律掌握得清清楚楚?難道這個世界上真的有神仙?</p> <p class="ql-block"> 吃完中飯,我們沿著京昆高速繼續(xù)南行。在時間接近于四五點左右的時候。我們來到了山西省稷山縣境內,這里山勢起伏跌宕,蜿蜒綿亙。在這起伏的群山中,也才開始有了河流???。而在這五百多公里的晉中穿越時是很難看到一條河流???的,有的只是平原和溝壑,卻沒有看見河流的蹤影。</p><p class="ql-block"> 從山西忻州五臺山一路走來,也沒有什么隧道。只有到了運城地區(qū)境內,才有了起伏的山脈和隧道。進入稷山縣境內,歷史上的稷山縣并不是叫稷山縣,稷山它屬于呂梁山脈的西南端。稷山這里與與萬榮,聞喜,稷山,鹽河交界處。在萬榮縣西北麓的太趙村有稷王廟,相傳上古后稷教民稼穡于此。因此得名稷山。據傳華夏農業(yè)文明正是從后稷山教民播種五谷從這里開始。</p><p class="ql-block"> 它曾經的名字叫秋涼縣,因隋煬帝楊廣為紀念王天后土后稷同志教民稼穡,對我們中華民族作出的杰出貢獻。在隋大業(yè)開皇十八年,改秋涼縣為稷山縣。自此一千多年以來,稷山縣的縣名就一直沿襲至今。再也沒有更改。</p><p class="ql-block"> 古代封建王朝要延續(xù)王朝的國祚和統治,其最依賴的生產資料就是最原始的土地和糧食。所以,古代封建皇帝就把江山與社稷連在一起。以示土地與糧食的重要性,與一個王朝國祚的延續(xù)有著密不可分的政治地位。中國歷史上歷次王朝更替,都是與天下歉收。餓殍遍地,民不聊生有著密不可分的緊密聯系的。</p><p class="ql-block"> 如果是一個吃飽喝足,暖衣逸居的太平盛世。誰會冒著生命危險起來造反呢?但到了饑荒災年,沒有飯吃。糧食都集中在地主官僚手中,而朝庭又不開倉放糧。處于垂死邊緣的農民與其在家餓死,還不如起來放手一搏。至于成不成功,至少還能比在家坐以待斃還要多活一段時間。一旦造反成功還能封侯拜相,為首者還能坐享江山。這也決定中國歷史走向的周期率,土地與糧食以及王朝國祚長短的因果關系。</p><p class="ql-block"> 所以,到了明,清以后。祭祀五谷神和土地神就成了封建王朝,每年的一年一度的一種必修課。依照古制,左祖廟,右社稷。并設有天壇,地壇,祈年殿等。到了每年的春分時節(jié),(春分,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四個節(jié)氣)封建皇帝親自帶領文武大臣,祭天,祭地,祭祖宗。祭祀五谷神,土地神。期盼天下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這樣封建帝王才能坐穩(wěn)自己的龍椅,確保國祚延續(xù)。</p> <p class="ql-block"> 又是通過五百多公里的長途跋涉,在下午六點??左右的光景。我們來到了此行旅游景點的第三站,山西省臨汾市宜川縣壺口鎮(zhèn)的黃河邊一家酒店。在此休整一個晚上后。</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七點半起來,在酒店吃完早餐。大家集合登車開始向景區(qū)出發(fā)。從這個酒店到黃河壺口瀑布游客中心,只有幾公里車程。我們在游客中心購買完門票以后。再換乘壺口瀑布景區(qū)提供的擺渡車,不一會兒功夫。擺渡車就把我們送到了此行游覽的目的地,黃河壺口瀑布景點。在東北黃土高坡與西南黃河邊的沙坡上,有一個用膠質仿木條的淡紅色的標牌,上書七個大字,壺口瀑布觀瀑區(qū)。</p><p class="ql-block"> 這里是山西與陜西兩省交界處,它東瀕山西省臨汾市吉縣壺口鎮(zhèn)。西臨陜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壺口鎮(zhèn),這里是山西和陜西兩省共有景區(qū)。它南距西安350公里,北距太原市387公里。壺口瀑布是中國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黃河奔流至此,兩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如壺口,故名壺口瀑布。</p><p class="ql-block"> 黃河從上游水面寬300米,向下流經不到500米長的壺口這里以后。黃河水面收縮到20米到30米左右,1000立方米一秒的流量從20多米的陡崖上傾瀉而下。形成一股巨大的瀑布。讓一個站立在黃河岸邊的你,有一種震撼心靈的感覺。就這一股瀑布吸引到了全國各地的游客,到此觀光游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我們這幫從長沙來的游客還沒有來到壺口瀑布觀景點的時候,當她們坐在車上,第一眼看見黃河的時候。都一致的說出了,原來黃河就這樣子?。恳驗樽鳛橐粋€生長在南方地區(qū)的人,看慣了大江大河。當第一眼看見黃河的時候肯定會有一種失望,因為黃河確實很小又窄。</p><p class="ql-block"> 當我們在翻看歷史時,關于黃河漕運在壺口瀑布段,采用的是旱地行舟的方法,將船只從黃河上游抬上岸。然后將滾木塞進船底,再將船只推向黃河壺口下游水流平緩河段下河,再將貨物沿黃河運送至中原或江南地區(qū)。</p><p class="ql-block"> 從我們現在在壺口瀑布東岸黃河岸邊看到的這段平緩的河流???,壺口瀑布從上游流向下游的落差是二十多米。其實古人只要沿著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段黃河岸邊開鑿出,坡度為十五度°的河槽。就可以解決黃河落差不能行舟的問題,也不用橫拉蠻拽著采用旱地行舟方式。費時費力的將上游來的船只,抬上岸采用纖夫旱地行舟把船只拉向下游??晒湃藶槭裁礇]有這樣做?這可能與當地人的文化有關。</p> <p class="ql-block"> 這是瀑布邊上面的一條小河,壺口瀑布還要往前走一段距離。這條小河的水流還是比較平緩,不像下面的壺口瀑布那樣的洶潮澎湃。</p> <p class="ql-block"> 壺口瀑布的圍欄邊,有我們此行一起從長沙來的游客正在擺好ps,準備拍照。壺口瀑布從高處流下來的黃河水激起的水霧,在陽光的照射下形成了彩虹??。</p> <p class="ql-block"> 此處有陜北漢子,穿上具有陜北特色的民服,正一邊跳著秧歌,唱著陜北民歌。有我們一起隨行的湘潭美女正在自拍,后面的陜北漢子牽著一頭毛驢正在吆喝著招攬顧客。有穿著陜北漢子拿著一根旱煙槍的民服,或媒婆狀的女式花褂。一邊是攬客的吆喝聲,一邊是壺口瀑布向下流淌發(fā)出的激流聲。</p> <p class="ql-block"> 黃河為什么到了這里,會產生這么大的落差?在下游經過的黃河很是平靜的在流淌著。而在這里的黃河卻是波濤洶涌激情澎湃,那種從高處向下流淌發(fā)出的聲音。</p><p class="ql-block"> 讓你有一種震撼人心的感覺,要不怎么會有全國各地的游客都聚集到這里,就為一睹這段落差散發(fā)出的震撼人心的氣勢。有落差的地方,就有水幕,有水幕的地方就有彩虹??。在這短短的距離內,就有幾道這樣的彩虹??。</p> <p class="ql-block"> 壺口瀑布的對面就是陜西延安市宜川縣的壺口鎮(zhèn),因為陜西延安宜川縣的門票收費比東岸的山西臨汾市吉縣的貴。所以,游客們大都選擇在東岸的吉縣壺口鎮(zhèn)這邊游覽。壺口瀑布對岸的宜川縣那邊的游客明顯就少了很多,山西這邊人山人海,陜西那邊是寥寥無幾。為什么同一個景區(qū)。門票收費卻有區(qū)別?</p> <p class="ql-block"> 彩虹??為美女作橋,與對岸相連。站在這圍欄邊的湘潭美女,年輕就是資本,婀娜多姿的身材,白皙的皮膚,太陽光把一張鵝蛋臉映照得更加漂亮與嫵媚。無須畫眉與粉黛,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大雅若樸,大智若愚,清水才出芙蓉,天熱去雕飾的自然美才是真正的美。江南水多,所以姑娘就水靈,于是這湘潭美女就出落得如水一般的靈秀。</p><p class="ql-block"> 我們站的這邊的山峰叫禹帽峰,它位于山西臨汾吉縣黃河壺口瀑布東岸。是一座孤峰,因其形狀猶如天上飄下的一頂帽子扣在壺口東岸,與對岸的蟒頭山遙相呼應。</p><p class="ql-block"> 據傳說,在上古時期。大禹在此治水,在這壺口瀑布下游五公里處。在黃河的中間有一個小島,黃河流淌至此激起水花四濺。于是大禹將此小島鑿開導流,突然之間有一條蟄伏在這里的大蟒游出。傷人吞獸,大禹命四大天神,狂章,大晉,虞辰,童律擒拿此蟒。與此妖蟒大戰(zhàn)七天七夜,每斬此妖蟒一頭又長一頭。連續(xù)斬了五次以后。終將此妖蟒制服,遂將其頭埋于鹿川白水之間的山下,并劈華山半峰鎮(zhèn)壓其身上,故得名,蟒頭山。</p><p class="ql-block"> 而在壺口瀑布下游五公里處的孟門山,因有孟氏兩兄弟在壺口瀑布這里落水。因漂流至孟門山為河中小島阻擋而獲救,故得名孟門山。孟門山近看像舟,俯瞰像門。所以得名孟門山。壺口瀑布是山西省和陜西省兩省的共有景區(qū),為國家aaaaa景區(qū)。是全國各地喜歡旅游的驢友們一個值得打卡的五a風景區(qū)。從長沙市到這里需時12.44小時,1163公里。</p> <p class="ql-block"> 黃河壺口瀑布的壯觀是你必須身臨其境的,從照片上是看不出,那種從二十多米的高處奔流而下磅礴氣勢。</p> <p class="ql-block"> 千萬年來,黃河水的沖刷也沒有將這兩岸的泥土帶走。黃河水的泥沙都是從上游的黃土高原上帶下來的,沒有植被根系的維系。黃土高原上的泥土,就這樣從黃河源頭沖刷下來。</p><p class="ql-block"> 奔流不息直至大海,什么黃河清,圣人出的讖語也只是這盼望天下自由的人們的一廂情愿。源頭黃土高坡上的泥土沒有植被根系的固定,高坡上的泥土,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被河水帶下來,黃河的名字永遠都會是名副其實。</p> <p class="ql-block"> 看著這洶涌而下的黃河水,使我想起了歷史上古代在關中地區(qū)建都的封建王朝。因為關中是首善之地,又是經濟文化的薈萃之地。這里在作為首都以后,大量的人口聚集于此。隨著人口的增長,大量的人口需要衣食住行。本來就缺水的關中地區(qū),原來的土地養(yǎng)活不了新增加的人口。</p><p class="ql-block"> 于是這里的糧食供給就需要從關外的中原地區(qū)或江南地區(qū)運送過來,古代的陸路運輸不夠發(fā)達,牛馬拉的車運送量小。又加上過去缺乏現代工程機械,無法修建像現代這樣方便快捷的高速公路。大量的糧食需要從黃河漕運過來,在黃河壺口瀑布下游地段,黃河水的流速還是比較緩慢。從中原或江南地區(qū)的運輸過來的糧食,也只能在河南三門峽市的靈寶縣上岸,再由陸路運輸,運送至關中地區(qū)。</p> <p class="ql-block"> 因為黃河行舟是逆流而上,再平緩的黃河地段。也有相當大的黃河水向下流動的阻力,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來把船只拉向上游。于是纖夫這個行業(yè)便開始應運而生。</p><p class="ql-block"> 如果是在黃河兩岸的平緩路段。纖夫們還可以沿著黃河岸邊沖擊成的沙坡往上拉纖,而在黃河兩岸陡峭地段。就需要開鑿棧道,以供纖夫們踞足而行。所以:現在在黃河岸邊那些陡峭的路段,還留存有曾經的纖夫拉纖在巖壁留下的痕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而關中地區(qū)還有甘肅黃河上游等地區(qū)的特產,要運往中原或江南地區(qū)。當從上游地區(qū)運輸物質的舟船航運至壺口瀑布地段以后,由于高大的落差和巨大的流速。運載貨物的船舶不能從落差有二十多米的黃河上游進入到黃河下游地區(qū),這時就需要人力將船抬上岸。</p><p class="ql-block"> 再在船底塞上滾木,將船只推動到離壺口瀑布下游的黃河平緩地段。再將船只推向河中,然后再運送至中原地區(qū)或江南地區(qū)。有一點使我不明白的是,船只在經過壺口瀑布地段時。為什么要進行旱地行舟,用滾木在岸上將船只推向下游?而不是在壺口瀑布旁邊的岸邊,開鑿一條人工河,讓船只順流而下?畢竟壺口瀑布地段的落差只有二十多米。</p> <p class="ql-block"> 沿著壺口瀑布旁邊的地段,開鑿一條人工輔道的河流是可行的??晒湃瞬]有這樣做,而是用旱地行舟的這種方式。硬拉蠻拽的將船只拉上岸,抬船或用滾木將船只拉到了下游地段再又將船只推入河中。</p> <p class="ql-block"> 而黃河河流除了在壺口瀑布有二十多米的落差以外,其行舟最為兇險的河段要算在河南省境內的三門峽市了。從壺口瀑布往東260公里左右,就是河南省三門峽市湖濱區(qū)高廟鄉(xiāng)大安村地段的黃河中。有一根像柱子一樣的石頭屹立在黃河中間。這里水流湍急,暗流洶涌。不論風高浪大,而這根石柱卻千百萬年以來一直屹立河中不倒,所以,得名砥柱石。在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有,中流砥柱,也比喻人在艱難險阻中,要像這根石柱一樣,不論風吹雨打,勇立潮頭,勇于擔當。也意喻為要像這根石柱一樣堅強屹立,永遠不倒的一種個人與民族精神。</p><p class="ql-block"> 相傳大禹治水時期,黃河水流經此處,形成激流險阻。大禹帶領大家鑿開砥柱石,將黃河水分流。于是這黃河水在此形成三股急流,北側一股叫人門,中間一股叫神門,南側一股叫鬼門。三門峽便由此而得名,古代漕運至此黃河地段最為兇險,所以,古人又有行船跑馬三分憂之說。說的就是古代漕運中的急流險阻。這就是隔山容易,隔水難。說的就是漕運中的暗流險阻,因為暗流與暗礁隱藏在水中看不到,而山勢有懸崖峭壁的地方可以繞著走。</p> <p class="ql-block"> 2018年我游覽完西安,華山,然后開車從渭南地區(qū)沿著連霍高速的潼關道往東走,在靈寶市境內的時候,看到北側有一條河流。當時我心里在想,那肯定就是黃河了,黃河北岸肯定就是山西。</p><p class="ql-block"> 后來再次開車去山西運城地區(qū),那條河流果然是黃河。河流???的北岸果然是山西,這里的蘋果??又大又脆又甜,而且還便宜。當我們開車返程的時候,經過運城與三門峽交界處的黃河地段。晚上當地的管理部門已經將過黃河的大橋鎖起來了,我們就只能在當地休息。哪里晚上的氣溫確實寒冷,生長于南方又特別怕冷的我著實難熬。</p> <p class="ql-block"> 還有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到黃河,是在開車去河北承德地區(qū)的時候。從京港澳高速g4鄭州路段的大橋上過黃河,看到河沙淤積的河床上。有一灣淺淺的黃水在流過,那種深度目測是可以涉水走過去的。這可能是冬季枯水季節(jié)的黃河上游沒有水流下來,而造成的黃河水流枯澈見底。</p><p class="ql-block"> 除了我這次在壺口瀑布看到的黃河水洶涌澎湃以外,這是因為地勢落差而造成的水流湍急。而我在經過山西運城市與河南三門峽市地段的黃河,其水流也是非常平緩的。為什么北方人把黃河漕運的過程描述得是那樣艱難險惡,這可能與北方人沒有像南方人一樣,見過如此多的大河大江與洪水泛濫成災的時候有關。這就像我們此次行程里的游客,在第一眼看到黃河的時候,那種失望的情緒言溢于表是一樣的。黃河就這么點寬,就這樣一點水一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而我在2018年從連霍高速轉入二廣高速,在洛陽城東段看見的洛水,它沒有堤壩。一絲絲的淺流,就像我們南方的一條小陰溝。當我第一眼看到的時候,簡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就是洛水?電視劇中描述的洛水是可以將洛陽城淹沒的啊。</p><p class="ql-block"> 總之,你不能用南方人的眼界去看北方人口中的河流。這就像高原地區(qū)的人沒有看見過海,就把相當于我們南方人這里的小塘叫成海是一個道理。</p> <p class="ql-block"> 為什么兩省共有的一個景區(qū),卻是兩個不相同價格的門票呢?原來陜西延安宜川縣壺口鎮(zhèn)那邊的基礎設施要比山西臨汾吉縣這邊的好,這不那邊不還有一個什么演出場所。</p><p class="ql-block"> 但陜西人沒有想到的是,就這樣一個二三個小時能解決的景點。誰還會有心思留下來過夜?就那一灣從高處落下來的黃水,速度快的一個小時就能解決問題。除了看流水,聽水聲。又不能租一個游艇在此悠哉悠哉,這就是我們這個旅游團隊也是規(guī)定二個半小時解決問題的游覽時間。</p> <p class="ql-block"> 坐在山西臨汾吉縣這邊的黃河岸邊,看對面陜西延安宜川那邊的游客稀稀疏疏。與這邊的人山人海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時一陣涼風吹來。那一種舒適愜意的感覺涌上心頭,太陽掛在天上的弧度告訴我。是到了此次游覽結束的時候了,大家結合,我們大西北之行的下一站寧夏沙坡頭走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