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蘭州,早餐就是牛肉面,只是這次沒加辣,雖然靈魂差些,但味道還是不錯的。 吃飽喝足直奔蘭州西站,時間控制很精準,直接就檢票進站上車。蘭州西-天水,1個半小時高鐵,一站直達。 畢竟已是初夏,隴東已是生機盎然,而且山上也是茂密綠樹,和蘭州的山頭完全不同。 天水到了,坐車出發(fā)去麥積山?;叵?0年前在大學(xué)時聽聞建筑系同學(xué)課程設(shè)計到麥積山,實在是羨慕的很呢,這次來也算是了了多年的念想。 到了景區(qū)門口,已是中午時分,想著一會要上山看窟,需要補充點碳水才可以啊,于是看到了這寫著呱呱、然然、撈撈的攤位,想看看到底是個啥。 面皮、呱呱、然然的組合,呱呱蕎面粉,然然土豆粉,面皮就是面皮嘍。 那撈撈是啥,鬧,就是這個豌豆粉。 天氣晴朗,曬得有點厲害,開始進山。 麥積山石窟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被譽為"東方雕塑館",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因山形酷似農(nóng)家麥垛之狀,故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會議上,麥積山石窟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lián)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wǎng)"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麥積山石窟約自十六國后秦時期創(chuàng)建,歷經(jīng)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各代,歷時一千六百余年,都有不斷開鑿和修繕。 <div>窟龕鑿于高20-80米、寬200米的垂直崖面上,各洞窟間以棧道相通,洞窟內(nèi)部及外部大多仿木結(jié)構(gòu)建筑,現(xiàn)存洞窟成東、西兩崖分布,現(xiàn)存窟龕194個,其中東崖54窟,西崖140窟,泥塑、石胎泥塑、石雕造像7800余尊,最大的造像東崖大佛高15.8米,壁畫1000余平方米。</div> 麥積山石窟藝術(shù),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shù)聞名中外。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為突出墻面的高浮塑,完全離開墻面的圓塑,粘貼在墻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類。 東崖大佛。 千佛廊長32米,崖壁上分兩層整齊地排列著258尊石胎泥塑的神像,神情各異,栩栩如生。 這個臺階是以前的文物,西北人人高馬大,臺階怎么會那么高陡啊。 麥積山石窟群中最宏偉,最壯麗的一座建筑是第四窟上七佛龕,又稱"散花樓",位于東崖大佛上方,距地面經(jīng)約八十米,為七間八柱廡殿式結(jié)構(gòu),高約九米,面闊三十米,進深八米,分前廊后室兩部分。立柱為八棱大柱,覆蓮瓣形柱礎(chǔ),建筑構(gòu)件無不精雕細琢,體現(xiàn)了北周時期建筑技術(shù)的日臻成熟。 麥積山的飛天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國道教神仙融合而成的中國文化的飛天,沒有翅膀,沒有羽毛,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只憑借飄曳的衣裙、飛舞的彩帶凌空翱翔。 很多石窟都裝有監(jiān)測設(shè)備,也有不少正在維修中。 關(guān)著門的特窟。 西崖聚集著萬佛堂、天堂洞、121窟、123窟、127窟、165窟等最有價值的洞窟。<div>萬佛堂,即為133特窟,又叫"碑洞",需要講解員用鑰匙打開才能進入,跨進門,迎面是一尊3.5米高的接引佛,雙目微合,雙手作接引之姿。窟內(nèi)現(xiàn)存泥塑30多件。前壁的左上側(cè)留有影塑的千佛千余身。窟龕中有許多制作精巧的彌勒、沙彌、供養(yǎng)人的雕塑。</div> 西崖上的佛像。 醉美的文化之旅結(jié)束,天水的麻辣燙一定要打個卡。 擺在街道上的小方桌,洋芋丸子、金針菇、粉條、豆腐等等十多種素菜下到肉湯底鍋燙熟,澆上自家店里特調(diào)辣醬,配上大窯汽水,鮮香麻辣,真是很好吃,不虛此行! 回到蘭州,風(fēng)格不一樣了,咖啡、還是咖啡,哦還有果茶,甘肅博物館不僅有國寶文物,還有更傳神的文創(chuàng),一定要在博物館的門口坐坐吹吹晚風(fēng),喝點啥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