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入藏第6天,多云,4-18°。<div>今日行程拉薩市區(qū)游,扎基寺—布達拉宮—大昭寺—八廓街。</div> 上車出發(fā)后就很暈,也不知為啥,拉薩地陪導游安排我們下午去布達拉宮和大昭寺,說是因為預約的問題,早上沒法游覽這兩景點。一早上變得無所事事,臨時安排去扎基寺。 扎基寺位于拉薩市北郊的扎基路上,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色拉寺的分寺,可以免費參觀。<br>在藏語中,“扎巴”是僧人、和尚的意思,“基”是數字“4”的藏文變音,扎基寺即“有4個僧人的寺廟”,這是因為最初的扎基寺只有色拉寺派來的4位僧人管理。 扎基寺主奉的女神“扎基拉姆”,據說這是拉薩城的護法神“吉祥天母”的世間化身,本在漢地,后隨一位赴漢地的色拉寺大師來到拉薩(也有說是隨文成公主進藏的),后被供奉在扎基寺。<br data-filtered="filtered">扎基寺的財神菩薩是西藏最靈驗的,但凡求財的人都來這里供奉“扎基拉姆”。因此,扎基寺便被認作是西藏唯一的財神廟。據導游說這是西藏地區(qū)唯一可以燒香的寺廟。 <div>寺廟很小,香火十分鼎盛,我們到得比較早,進殿朝拜已經排起了隊伍。只見信徒們提了酥油、帶著哈達,還有拿著白酒( 扎基寺的財神特別嗜酒),我們就緊緊地隨著人群進到大殿,自覺地在自助式換錢處,換好了一沓零錢跟著一路拜拜。</div> 扎基拉姆像位于寺廟主殿內的一個佛龕之中。手持酒瓶、哈達的人在扎基拉姆像前排出了好幾米遠,佛龕前,一名僧人打開信徒們遞上的酒瓶,把白酒倒進大酒缸。 我們從大殿出來后,來寺廟朝拜的隊伍已經很長了,香火真是很旺啊。 參觀完扎基寺,吃完了早午飯,下午的重頭戲是游覽心心念念的布達拉宮。 導游帶我們登上藥王山,藥王山在布達拉宮斜對面,中間隔著北京中路,據說以前是與布達拉宮所在的紅山一脈相承,后來為了修路將其斷開,聰明的藏族同胞想出了以白塔相連,使傳統(tǒng)的轉經路連綿不斷。<div>藥王山觀景臺是拍攝布達拉宮最好的取景地,拿出事先準備好的50元人民幣,小伙伴們一起來打卡。</div> 布達拉宮廣場位于西藏拉薩市布達拉宮正對面,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廣場。這座廣場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布達拉宮的重要組成部分。<br data-filtered="filtered">廣場東西長六百米,南北寬四百米,道路廣場總面積1.8萬平方米,可容納4萬人舉行大型集會活動。從整體布局看,廣場平坦而開闊,南面是西藏勞動人民文化宮,北側是布達拉宮。 廣場南面,矗立著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2001年建成,與巍峨壯麗的布達拉宮相距三百五十米,主體呈灰白色,總高37米,碑體南面銘文上端設五條金帶,代表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碑身造型是抽象化的珠穆朗瑪峰,表現出紀念碑高聳入云的氣勢和與天地同在的永恒性。天氣太曬了,沒有走近,只是遠遠的看了個輪廓。 從布達拉宮遠眺紀念碑,遠山綠樹是它的背景。 打卡布達拉宮廣場,我和小伙伴也是蠻努力的吧,看看效果怎樣,不錯吧! 開著火車進拉薩,哈哈哈! 穿過廣場,我們來到布達拉宮。<br>布達拉宮位于中國西藏自治區(qū)首府拉薩市區(qū)西北的瑪布日山(也稱紅山)上,是一座宮堡式建筑群。<div>在當地信仰藏傳佛教的人們心中,紅山猶如觀音菩薩居住的普陀山,因而藏語稱之為布達拉(普陀之意)。</div> 這座輝煌的宮殿緣起于公元七世紀,當時西藏的吐蕃王松贊干布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在紅山之上修建了九層樓宮殿一千間,取名布達拉宮以居公主。后來吐蕃王朝滅亡之后,古老的宮堡也大部分被毀于戰(zhàn)火,直至公元十七世紀,五世達賴建立噶丹頗章王朝并被清朝政府正式封為西藏地方政教首領后,才開始了重建布達拉宮,成為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居所,為西藏政教合一的統(tǒng)治中心。 1961年,布達拉宮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4年,布達拉宮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布達拉宮給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宮宇疊砌、迂回曲折,起建于山腰,大面積的石壁又屹立如削壁,使建筑仿佛與山崗融為一體,氣勢雄偉。 <div>整座宮殿具有藏式風格,高200余米,外觀13層,實際只有9層。布達拉宮整體建筑主要由東部的白宮(達賴喇嘛居住的部分),中部的紅宮(佛殿及歷代達賴喇嘛靈塔殿)及西部白色的僧房(為達賴喇嘛服務的親信喇嘛居住)組成。在紅宮前還有一片白色的墻面為曬佛臺,每當佛教節(jié)慶之日,用以懸掛大幅佛像的地方。</div> 我們從山腳無字石碑起,經曲折石鋪斜坡路,直至繪有四大金剛巨幅壁畫的東大門,由此通過厚達4米的宮墻隧道進入大殿。 白色宮墻每年都是用牛奶為水潑刷而成。 典型的藏地建筑色彩,紅白黑! 這里通往達賴辦公場所。 紅宮是達賴的靈塔殿及各類佛堂,共有靈塔8座,其中五世達賴的是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 布達拉宮內部的裝飾相當豪橫,黃金萬兩,珠寶無數。大殿內的壁畫亦是布達拉宮內一道別致風景,記載有西藏佛教發(fā)展歷史,五世達賴生平、文成公主進藏過程,還有西藏古代建筑形象和大量佛像金剛等等。因為宮中不能拍照,絕美的壁畫只能印在記憶中。 <p class="ql-block">達賴喇嘛靈塔金頂,加上布達拉宮主供佛殿金頂,形成了赫赫有名的布達拉宮金頂群,金頂群位于紅宮之上,滿眼都是金閃閃的,這次只能遠觀!</p> 德央夏廣場,白宮的正門,有一處約1600平方米的平臺,這是歷代達賴和高級官員觀賞歌舞的場所,由此扶梯而上經達松格廓廊道,便可到白宮最大的宮殿東大殿。 布達拉宮實在太大,我們亦步亦趨跟著導游上下東西游走,只能算是初次到訪走馬觀花,眼花繚亂。結束游覽準備去下一站大昭寺,六字真言前打個卡,嗡嘛呢唄咪吽。 驅車來到八廓街,街道是圍繞大昭寺的轉經道,藏族人稱為“圣路”。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覺康"(藏語意為佛殿),位于拉薩老城區(qū)中心,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贊干布建造,拉薩之所以有"圣地"之譽, 與傳說中的釋迦摩尼等身佛像有關。 <p class="ql-block">拉薩是所有朝圣者心中的圣地,全身伏地的長頭,用身體丈量著從故土到拉薩的距離,身體和靈魂一直在路上。</p> 寺前終日香火繚繞,信徒們虔誠的叩拜在門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長頭的深深印痕,更多的人每天圍繞著大昭寺轉經。 <p class="ql-block">大昭寺的布局方位與漢地佛教的寺院不同,其主殿是坐東面西的。</p> 繞大殿一周共有380個轉經筒,一個緊挨一個,邊走邊推動轉經筒是虔誠信徒必做的功課 從大昭寺正門進去的天井式院落是藏傳佛教中"格西"(藏傳佛教中的高級學位,相當于博士)的產生地。公元1409年,黃教開山鼻祖宗喀巴在大昭寺創(chuàng)立傳昭大法會,并將之確立為藏傳佛教界最大的法事活動,法會期間各大寺廟的僧人云集此院,寺廟推選出的杰出僧人進行激烈的答辯。 頂層四座巨大的金頂分別建于14世紀中葉和17世紀。 <p class="ql-block">入夜,還想去看看布達拉的夜景。廣場10點熄燈,我們到時接近9點半了,進場隊伍還是很長望不到門,好在秩序維護很好,幸虧我們都帶著身份證件,終于進到廣場。</p><p class="ql-block">東面的湖景在燈光映照下十分漂亮,南面的紀念碑前也開著噴泉,抓緊時間,我們的首要任務是要拍布達拉宮的夜景,發(fā)給在家沒來的其他小伙伴。</p> <p class="ql-block">“多么地神圣,多么的雄偉,你高高聳立在拉薩中央,美麗喇嘛廟,慈祥的菩薩,你給人間安詳與幸福,虔誠的人兒向你走來,一步一步向你靠近,月光下的你更加美麗”</p> <p class="ql-block">4月21日,返程的日子,天氣晴朗,朝霞映照山峰,陽光里我們在貢嘎機場見到了金山,再見拉薩!</p> <p class="ql-block">勝利回到杭州,姐妹們來個大合影!一路有你有我,有缺氧卻不缺歡笑和快樂!有機會再同行!</p> <b>后記:</b><div>這次西藏行在3月初就在旅行社報了名,3月6日開建了“進藏看桃花”微信群。出發(fā)前我和小賴都嚴重感冒,還有亞南也因孩子關心差點退團,但在大家的互相鼓勵下,我們在4月13日如期出發(fā)。</div><div>西藏行的成功圓滿,首先是慶幸選擇了正確的出行方式—火車入藏,先達林芝緩解高反;其次是感恩小伙伴們的互相關懷、鼓勵和幫助,高反沒能阻擋我們前行步伐;最為值得的是西藏缺氧但不缺信仰,純凈秀美的風光用心才能體會,美景不僅在景區(qū),也一直在路上,真是此生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