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包四中84級畢業(yè)四十年歡樂慶,經(jīng)過幾個月的籌劃,在班長和志剛的精心安排下,終于在6月29日拉開了序幕,李琳特意為此行擬了個群名:“敕勒川北雁群”??吹饺好惚厝粫?lián)想到土右旗。對,沒錯,我們聚會的第一站便是土右旗敕勒川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昨天夜雨,早晨空氣格外清新,讓人神清氣爽,天空中飄著自由自在的棉花云,為我們土右之行平添了幾分浪漫和閑趣。這自然界的景致,總是那么耐人尋味。</p> <p class="ql-block">雖然我是土生土長的包頭人,但對于敕勒川的歷史文化,知之甚少。記得最早知道敕勒川,還是從小學課本中的《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的描述中了解的。據(jù)史料分析,《敕勒歌》中提到的敕勒川就是如今的內(nèi)蒙古土默特平原。這次土右之行為我們提供了一次學習了解家鄉(xiāng)歷史的契機。</p> <p class="ql-block">走進敕勒川博物館的歷史廳,仿佛是一扇時光之門,將我們帶入豐富多彩的文化世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陰山巖畫以及商、漢、北魏、唐、遼、金、元、明、清各類文物真品,它們靜靜的陳列在館內(nèi),向我們訴說著敕勒川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獨具地方特色的民俗廳內(nèi)展出的許多民族特色服飾與生活工具,讓我們仿佛回到了兒時熟悉的情境中……</p> <p class="ql-block">在革命歷史展廳,每一幅照片、每一段文字、每一件展品,都向我們展示了從1900年到1949年半個世紀里,敕勒川兒女經(jīng)歷的烽火歲月。這些照片文字不僅是歷史的記錄,更是對英雄兒女的致敬!</p> <p class="ql-block">出了博物館,已是中午時分,朋友在大雁灘民俗村為我們提前預訂了豐盛的午餐,大家暢飲快談。</p> <p class="ql-block">時光荏苒,不覺闊別校園已有四十年,此刻我們有憶不完的往事,聊不完的溫馨,往昔的時光,歷歷在目,那些往事都翻滾而來,輕盈的,沉重的,都水一樣美好,開心和快樂掛在每個人的臉上。年過半百,類同日暮,同學們依然不缺精氣神,那種中年特有的朝氣蓬勃浸潤著每一個人!</p> <p class="ql-block">飯后我們?nèi)チ诵?李滿天下的大雁灘果園,體會了一把“采果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的愜意。</p> <p class="ql-block">園子里長得好看的杏子李子都跑到了樹梢,園主搬來梯子,李琳爬到樹梢,江陸舉著筐,此刻照在他們臉上的陽光似乎都比別處的要燦爛一些,當然普天下的陽光都是一樣的,只是他們的笑容溫暖,感染了陽光。一會功夫,杏子,李子擠滿了筐。李子飽滿多汁,紅的發(fā)紫,咬一口滿嘴爆漿。杏子個大似桃,黃中帶紅,軟糯酸甜。</p> <p class="ql-block">看著輕松收獲的果實,同學們個個笑靨如花,這種收獲后的松弛感治愈了每一個人。</p> <p class="ql-block"> 當我用鏡頭記錄下每一個精彩的瞬間時,心情如同夏天的草木,蓬勃而愉悅。</p> <p class="ql-block"> 林子里舒朗的陽光和色彩繁茂的果實交相輝映,讓人內(nèi)心多了些明媚,少了些浮躁。這種感覺很奇妙,會讓人覺得生活即使不如意也還是值得的。</p><p class="ql-block"> 這個聚會結(jié)束了,下一次聚會即將開始……</p><p class="ql-block">惠特曼說,</p><p class="ql-block">過去和現(xiàn)在凋謝了</p><p class="ql-block">我充實過它們 傾空了它們</p><p class="ql-block">我即將開始充實我的下一個未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