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一次體驗五一長假坐動車出行,雖選擇長假中段時間去北京,但一路上的人流還是讓我驚掉了下巴。到了北京,坐上被譽為“學(xué)霸線”的四號地鐵線,都說:中國教育看北京,北京教育看海淀,海淀教育看四號線,清華北大都在四號線的末幾站上呢。</p><p class="ql-block">來到女兒受邀訪的北京大學(xué)中關(guān)新園賓館,</p> <p class="ql-block">開啟北京city walk 模式,圓明園是我此行計劃必到的景點之一,北大東門地鐵站距離圓明園也就一站的路程。</p><p class="ql-block">圓明園——中國清代大型皇家園林,它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是康熙帝賜予四皇子胤禛(即后來的雍正帝)的園林,有“萬園之園”之稱,因英法聯(lián)軍攻入北京而殘遭破壞,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廢墟,這里就是圓明園遺址公園,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圓明園的建筑風(fēng)格為中西合璧,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風(fēng)格和特點,同時也融合了西洋建筑元素</p> <p class="ql-block">圓明園不僅是中國古代皇家園林建筑的經(jīng)典之作,還融合了豐富的藝術(shù)、建筑、雕塑、園林和文物等方面的內(nèi)涵</p> <p class="ql-block">著名景點西洋樓的許多建筑都被英法聯(lián)軍毀掉,成了一片廢墟;海晏堂是西洋樓景區(qū)中最大的一處園林景觀,海晏堂的正樓朝西,上下各有十一間,樓門的左右有噴水槽,階下有一大型碰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練著十二生肖人身獸首青銅坐像,按照我國古代記時法十二時辰的順序,各輪流自口中噴水一個時辰(兩個小時),只有正午時刻,所有生肖一起噴水,周而復(fù)始也稱“水力鐘”。</p><p class="ql-block">英法聯(lián)軍不僅焚燒了圓明園,還把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全部洗劫帶走</p> <p class="ql-block">圓明園不僅經(jīng)歷了英法聯(lián)軍的火劫和搶劫,還受到國人的石劫和土劫,只留下眼前的一片廢墟;圓明園匯聚了一個民族超人的想象力所創(chuàng)造出的全部成果,從這些殘垣斷壁仍可見當(dāng)時的壯觀和華麗</p> <p class="ql-block">正覺寺是圓明園附屬的一座佛寺 ,1860年及1900年,圓明園兩度罹劫時,因正覺寺獨處在綺春園墻外而幸免于難。</p><p class="ql-block">大部分游客都是為圓明園管理處存放在正覺寺的馬首銅像而來的</p> <p class="ql-block">正覺寺里展出不少來自圓明園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到目前為止十二生肖獸首已有七尊回歸祖國。鼠首和兔首收藏于國家博物館,馬首收藏于圓明園管理處,牛首、虎首、猴首和豬首收藏于保利藝術(shù)博物館(目前在境外展出),龍首、蛇首、羊首、雞首和狗首目前都下落不明。</p><p class="ql-block">這尊馬首銅像是香港首富何鴻燊先生贈送給國家的,它是海晏堂外十二生肖獸首噴泉主要構(gòu)件之一,歷經(jīng)160多年的漂泊終回故土</p> <p class="ql-block">恭王府始建于1776年,曾先后作為和珅、慶王永璘的宅邸,后來咸豐皇帝賜給了恭親王奕?,因此得名“恭王府”。這座王府見證了中國最后一個王朝的鼎盛,以及一步步走向衰敗直至滅亡的全過程,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之說。</p><p class="ql-block">恭王府不僅是中國現(xiàn)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大的清代王府,還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屬國家文保單位,5A級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恭王府的“三絕一寶”即:后罩樓、西洋門、大戲樓和福字碑。</p><p class="ql-block">后罩樓是恭王府中最長的一座建筑物,長達189米,相當(dāng)于三個故宮太和殿的長度,后罩樓共有111間房,上下各55間,還有最東頭的半間,俗稱“99間半”。</p><p class="ql-block">西洋門是仿造圓明園的西洋門建造,也是恭王府唯一的西式建筑,造型獨特,體現(xiàn)了中西方建筑風(fēng)格的融合。</p><p class="ql-block">大戲樓是我國現(xiàn)存獨一無二的全封閉式大戲樓,也是中國最大的室內(nèi)大戲樓,能同時容納200人,戲樓的構(gòu)造全部采用樨形榫卯結(jié)構(gòu)搭建,未用一顆鐵釘,用一種聚音的木料建造而成,無論觀眾在戲樓的哪個位置,都能清晰聽見臺上的聲音,展現(xiàn)了古代建筑工藝的精湛。</p><p class="ql-block">一寶就是福字碑,它是恭王府的鎮(zhèn)府之寶,有著近400年歷史,也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福字,福字碑上的“福”是康熙皇帝的御筆,集“多子、多才、多壽、多田”的寓意于一體,且“田”字不封口”,意味著封土無疆,財無止境,藏于恭王府滴翠巖的“秘云洞”內(nèi),是1962年重修恭王府時,意外發(fā)現(xiàn)該碑,使其得以重見天日</p> <p class="ql-block">在恭王府,游客饒有興趣的是后罩樓(也稱藏寶樓)的窗戶,后罩樓共有44扇不同樣式的什錦窗,有圓形、方形、橢圓形、多角形、花瓣形、葫蘆形、蝙蝠形、書卷形等多種形狀,體現(xiàn)了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相傳通過這些窗戶的形狀,和珅能夠判斷每個房間里藏有什么寶貝,如:藏有24張金床的屋,藏著整整一麻袋人參的屋……</p> <p class="ql-block">拍段視頻展示后罩樓窗戶</p> <p class="ql-block">恭王府的建筑群布局嚴(yán)謹(jǐn),中軸線對稱,前殿后寢、層層遞進,花園、假山、福湖、噴泉,綠樹成蔭、花木扶疏、環(huán)境幽靜……,真是一塊寶地</p> <p class="ql-block">飛檐戧角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的重要元素,不僅有實用功能,更有文化內(nèi)涵和藝術(shù)價值</p><p class="ql-block">臨清貢磚是明清時期官辦燒制用于皇家建筑及北京城營建的御用城磚,光恭王府現(xiàn)存帶銘文的就有54塊,除恭王府外,故宮、天壇、各城門樓、文廟、國子監(jiān)及皇家陵園里比比皆是,處處可見,是北京中軸線上,重要的文化見證</p> <p class="ql-block">錫晉齋是恭王府的“楠木殿”,殿內(nèi)木質(zhì)雕刻及所有家具都是楠木所成,這是和珅仿紫禁城寧壽宮式樣</p><p class="ql-block">耗費百億兩黃金而建,這就是“和珅百億大豪宅”</p> <p class="ql-block">隔著玻璃拍文物</p> <p class="ql-block">雍和宮是一座歷史悠久且充滿宗教色彩的佛教圣地。建于康熙年間,乾隆皇帝誕生在這里,雍正帝駕崩,靈柩在此停放,這里便成了“龍潛福地”,殿宇為黃瓦紅墻與紫禁城皇宮一樣規(guī)格;乾隆九年改為喇嘛廟。</p><p class="ql-block">雍和宮是清朝中后期全國規(guī)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雍和宮的藏經(jīng)樓也是中國最大的佛教經(jīng)典收藏之一,這里收藏了大量的珍貴佛教經(jīng)典和法器。</p><p class="ql-block">走進雍和宮便看到排著長長隊伍的香客們,空氣中彌漫著焚香氣味,香客們虔誠的跪拜祈愿,年輕人居多,像我這樣只是參觀不敬香的人不多</p> <p class="ql-block">廡殿式、歇山式、懸山式、硬山式屋頂都在雍和宮展現(xiàn)出來,還有琉璃瓦的顏色,飛檐斗拱也都很特別的</p> <p class="ql-block">從雍和宮出來倒了三趟地鐵,才來到北京最著名的時尚地標(biāo)之一的___三里屯太古里,這是一個集購物、餐飲、娛樂為一體的時尚商業(yè)區(qū),一眼望過去全是大牌商店,都說這里的夜晚最令人流連忘返,全是俊男靚女、燈紅酒綠……</p> <p class="ql-block">萬壽寺始建于明萬歷五年,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素有“京西小故宮”美譽,其建筑風(fēng)格獨特,融合了皇家園林的特點,是中國古代建筑園林藝術(shù)的集中體現(xiàn),有著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屬全國重點文保單位</p> <p class="ql-block">1985年萬壽寺作為北京藝術(shù)博物館并對外開放,讓游客近距離感受古代建筑的魅力,并欣賞到豐富的藝術(shù)品收藏</p> <p class="ql-block">逛逛北京的大柵欄</p> <p class="ql-block">頤和園的四大部洲是第一次聽說,四大部洲是根據(jù)佛教理論而建的象征性建筑,包含了四個大陸的形象,寓意佛教的四大部洲</p> <p class="ql-block">長廊是頤和園的一大特色,全長728米273間和548根柱子,長廊的每一根梁上都繪有精美的彩畫,有山水、花鳥、人物等,色彩鮮明技藝高超;在1860年的戰(zhàn)火中,長廊曾遭到嚴(yán)重破壞,光緒年間重建,并一直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頤和園的十七孔橋連接?xùn)|堤和南湖島,是去南湖島的必經(jīng)之路,三十八年前來這里也只是遠看十七孔橋,每年的冬至前后可以看到“金光穿孔”的壯麗景觀。</p><p class="ql-block">佛香閣也是頤和園的主體建筑之一是用于乾隆帝為其母親慶祝生日。</p><p class="ql-block">荇橋是一座廊橋,它以其精美的建筑和絕佳的賞景位置而成為頤和園的一個重要景點。</p><p class="ql-block">石舫是頤和園的重要歷史遺跡之一,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石舫的船體是用巨石雕成,船上兩層是木結(jié)構(gòu)樓房,英法聯(lián)軍入侵時石舫被燒毀過部分,光緒十九年重新修建,才使得這一歷史遺跡得以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北海公園是北京著名的皇家園林之一。</p><p class="ql-block">白塔是北海公園的象征,塔身潔白如玉,高聳入云,我只是眺望白塔 沒有上瓊?cè)A島上近距離參觀白塔 。</p><p class="ql-block">五龍亭是北海公園歷史悠久且極具特色的景點,它由五間亭子組成,五亭俱為方行 ,前后錯落布置;亭之間由橋與白玉石欄桿相連呈S形如同巨龍,因此得名“五龍亭”。</p><p class="ql-block">萬佛樓石碑是乾隆皇帝為祝其母80壽辰而立的。</p><p class="ql-block">在中國有三塊九龍壁最為出名,大同的九龍壁是明初的時間最早,故宮的最晚,北海公園的九龍壁是三座存世九龍壁中唯一一塊雙面影壁,196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九龍壁是北海公園的標(biāo)志性建筑之一,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長達27米,高5米,厚1.2米,是用琉璃瓦拼裝而成,廡殿式壁頂,黃瓦綠剪邊,基座束腰明顯,照壁兩面各有九條大龍,龍為五爪,龍身雄壯有力</p> <p class="ql-block">北京孔廟始建于元大德六年,是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場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建筑有先師門、大成門、大成殿、崇圣門及崇圣祠,均覆蓋以黃色的琉璃瓦;孔廟的整個建筑是遵循著中軸線對稱的原則;大成殿為孔廟的主體建筑,殿內(nèi)供奉孔子及四配(顏子、孟子、曾子、子思) 十二哲(主要是孔子的弟子和歷史上宣傳儒家思想最得力的一些人)。</p><p class="ql-block">孔廟雖經(jīng)歷代重修,但其結(jié)構(gòu)基本保留元代風(fēng)格,成為僅次于山東曲阜孔廟的全國第二大孔廟</p> <p class="ql-block">孔廟院內(nèi)有198塊座進士題名碑,記載了元、明、清三代51624名進士的姓名、籍貫和名次,著名的人物有于謙、袁崇煥、林則徐、劉墉、紀(jì)曉嵐、沈均儒以及洋務(wù)派領(lǐng)袖曾國藩、李鴻章等歷史人物的名字均刻于其中,題名碑是研究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重要文獻資料,孔廟遺留下來的文物更是研究中國古代科舉、孔子儒學(xué)、建筑形式和文化內(nèi)涵的重要史料。</p><p class="ql-block">在密密麻麻的進士題名里,我找到周姓、蔣姓的進士,哈哈,我們祖上就有人中進士啦</p> <p class="ql-block">這些都是祭拜孔子儀式上用的一些樂器</p> <p class="ql-block">殿前有一棵600余年樹齡的古柏,這棵古柏也被命名除奸柏,傳說此樹可辯忠奸</p> <p class="ql-block">國子監(jiān)又稱“太學(xué)”“國學(xué)”,是元、明、清三代國家設(shè)立的最高學(xué)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機構(gòu),它不僅是一個教育機構(gòu),更是一個國家管理機關(guān),兼具國家最高學(xué)府的功能,它創(chuàng)建于元至元二十四年,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古代在國子監(jiān)讀書的學(xué)生稱為“監(jiān)生”,這里不僅接納全國各族的學(xué)生,還接受外國留學(xué)生。</p><p class="ql-block">國子監(jiān)與孔廟相鄰,構(gòu)成“左廟右學(xué)”之制,是中國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學(xué)府校址,有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屬全國重點文保單位</p> <p class="ql-block">參觀盧溝橋也是這趟來京的計劃其一。</p><p class="ql-block">盧溝橋是北京現(xiàn)存最古老的石造聯(lián)拱橋,盧溝橋始建于1189年,歷經(jīng)800多年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仍屹立在此;</p><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7日,日本在這里發(fā)動了全面侵華戰(zhàn)爭,盧溝橋也是中國抗日軍隊打響全面抗戰(zhàn)第一槍的地方,因此盧溝橋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橋,更是中華民族抗日戰(zhàn)爭的重要歷史見證</p> <p class="ql-block">盧溝橋石獅子的數(shù)量多次被記載和統(tǒng)計,記載最多時達627只,由于雷擊等原因的損壞,到目前為止,盧溝橋獅子的準(zhǔn)確數(shù)字是501只。</p><p class="ql-block">盧溝橋的獅子不僅數(shù)量多,還有雌雄之分,雌的戲小獅,雄的弄繡球,有左右臂抱著小獅子的石獅、有開懷大笑的獅子、有昂頭高冷的獅子…,盧溝橋的石獅是以其千姿百態(tài)聞名,每只獅子都有其獨特的表情和姿態(tài),這充分展現(xiàn)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手藝;盧溝橋上的石獅子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中華民族智慧和藝術(shù)的結(jié)晶。</p><p class="ql-block">據(jù)當(dāng)?shù)厝私榻B,盧溝橋?qū)崿F(xiàn)封閉管理,到那時就不允許游客上橋參觀了</p> <p class="ql-block">盧溝橋?qū)γ娴耐鹌匠鞘且蛔哂猩詈駳v史底蘊的古城,古城保存完好,有東、西兩座城門,東為“順治門”,西為“威嚴(yán)門”;“七七事變”正是在這里爆發(fā),它揭開了中國全面抗戰(zhàn)的序幕,宛平古城作為歷史底蘊深厚的古城,不僅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還承載著中國人民的抗日記憶和民族精神</p> <p class="ql-block">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一座具有深厚歷史底蘊和豐富文化內(nèi)涵的綜合性博物館,它代表國家收藏、研究、展示,是闡釋中華文化代表性物證的最高歷史文化藝術(shù)殿堂。</p><p class="ql-block">第二次走進國家博物館,在搞古文字研究的女兒帶領(lǐng)下,著重參觀了古代中國館,有女兒在旁做講解,使我對這些國寶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邊看邊記,收獲頗豐</p> <p class="ql-block">國博里還有我生活的城市___蕪湖的出土文物,即東晉的青瓷雙耳罐,畢竟咱蕪湖的歷史可追溯到春秋時期的“鳩茲”聚落嚒??</p> <p class="ql-block">國博收藏回歸的兩尊獸首_____鼠獸和兔首</p> <p class="ql-block">這趟來北京還有一個愿望就是去天安門廣場看升旗儀式,升旗儀式要預(yù)約,約不上就改看降旗儀式;從國博出來,在太陽下站了兩個小時,只為等降旗時間的到來,太陽落了,天安門廣場上早已聚集了從祖國四面八方來的人,里三層外三層都等著親眼目睹這神圣的時刻,國人對祖國的熱愛和對國旗的敬仰無以言表……</p><p class="ql-block">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天安門廣場的夜晚,仿佛一幅寧靜而莊重的畫卷緩緩展開,天安門城樓、人民英雄紀(jì)念碑、毛主席紀(jì)念堂、人民大會堂、國家博物館在燈光的映襯下更顯莊嚴(yán)奪目</p> <p class="ql-block">三十八年前來過天壇公園,現(xiàn)在也只記得祈年殿和回音壁了,這次想細游一趟,無奈游客太多太多……</p> <p class="ql-block">祈年殿是北京天壇的主體建筑,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是明清兩代皇帝孟春祈谷的地方,歷史上祈年殿因雷火焚毀曾多次重建和修繕,現(xiàn)在的祈年殿是1970年再次按雷火焚毀前的原貌進行修建。</p><p class="ql-block">祈年殿是一座鎏金寶頂、藍瓦紅柱、金碧輝煌的彩繪三層重檐圓形大殿,祈年殿的內(nèi)部無大梁和長檁,檐頂以柱和枋承重,共有28根楠木大柱子環(huán)轉(zhuǎn)排列,如中間的四根柱子代表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等。</p><p class="ql-block">祈年殿獨特的結(jié)構(gòu)特征為仿古建筑的研究提供了思路,作為天壇的一部分,被列為我國第一批文保單位</p> <p class="ql-block">天壇公園的回音壁是一處令人驚嘆的建筑,它是基于聲學(xué)的傳音原理,圍墻的建造符合聲波傳播的特點,上面的琉璃瓦使聲波散漫地消失,但現(xiàn)在的回音壁都用欄桿圍起來,游人無法靠近回音壁,只能隔空喊話,效果比貼近回音壁差多了。</p><p class="ql-block">皇穹宇是存放祭祀神牌的殿宇</p> <p class="ql-block">圜丘壇是冬至日祭天的場所,是由三層白色大理石臺基組成呈圓形,每層的漢白玉欄桿都有精美的云龍圖案。</p><p class="ql-block">天壇三絕:祈年殿、圜丘壇和皇穹宇</p> <p class="ql-block">中國美術(shù)館是中國唯一的國家藝術(shù)博物館,里面收藏各類美術(shù)作品達11萬余件,覆蓋古代到當(dāng)代的中國藝術(shù)名家代表作品,和中國民間美術(shù)作品及外國藝術(shù)作品</p> <p class="ql-block">進館參觀了四個展館:劉開渠與留法雕塑家作品展、中國名家書畫展、中國民間雕塑展及桑正楷先生的書法展</p> <p class="ql-block">美術(shù)館六樓展出的是中國美術(shù)史上重量級人物的書畫,有吳昌碩、齊白石、徐悲鴻、劉海粟、高二適、于右任、黃賓虹、潘天壽、傅抱石等國內(nèi)大師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中國書法家桑作楷先生的書法作品在一樓展廳展示</p> <p class="ql-block">中國美術(shù)館的天津泥人張作品,展示了這一民間藝術(shù)流派的獨特魅力和藝術(shù)價值,觀眾近距離欣賞這些栩栩如生的泥塑,無不為之贊嘆</p> <p class="ql-block">中國美術(shù)館的雕塑園也是一個不可錯過的藝術(shù)勝地,這里匯集了多位大師的作品嘛,每一件都堪稱“形神俱似”,有朱自清像、李大釗就義、潘天壽坐像、平民教育家陶行知的雕像、魯迅坐像、紅軍小戰(zhàn)士、志愿軍雕像等,這些作品不僅有藝術(shù)價值,還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意義??</p> <p class="ql-block">2014底來北京時,鳥巢和水立方都還沒被圍起來;現(xiàn)在到處是圍欄,特別是水立方全部被店鋪和流動攤位包圍著,我們也就是去打個卡唄??</p> <p class="ql-block">打卡北京著名的古玩字畫一條街____琉璃廠文化街,清初古董商們就在此經(jīng)營,乾隆時已成為古玩字畫、文房四寶及古籍碑帖的集散地;建國后這里更富有文化街的特色,整條街只有八百米,街道兩邊的店鋪一家挨著一家,每家都是古色古香,充滿了書香雅氣,走進有三百多年歷史的榮寶齋,里面的古畫、筆、墨、紙、硯一應(yīng)俱全,就不知道多少是真品;目前收藏市場蕭條,也影響到這里,店里店外門可羅雀……</p> <p class="ql-block">國家大劇院已是新“北京十六景”之一的地標(biāo)建筑,也被稱為“巨蛋”;它是中國古代文化和現(xiàn)代科技的完美結(jié)合,已成為了展示國家形象的文化名片,這里被譽為“中國的藝術(shù)殿堂”。</p><p class="ql-block">走進國家大劇院,大大的舞臺、寬敞的電影廳、高端的音樂廳、精致的展廳、設(shè)備齊全的展示區(qū)、溫馨的休息區(qū)……,都顯示著這里高品質(zhì)和安靜舒適的氛圍</p> <p class="ql-block">故宮博物院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shù)博物館,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其建筑風(fēng)格獨特,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shù)的瑰寶,建筑布局嚴(yán)謹(jǐn),體現(xiàn)了古代皇權(quán)的尊嚴(yán)和威嚴(yán)</p> <p class="ql-block">故宮于1961年被國務(wù)院列為第一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鹿”,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p><p class="ql-block">這是我第二次進宮參觀,給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連殿門都不可以進的,就只能隔著護欄或玻璃望一眼了</p> <p class="ql-block">故宮珍寶館是故宮博物院內(nèi)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珍寶館的館藏珍寶尤其豐富,涵蓋了佛教用品、飾品、日用器具等,這些珍寶都選用金、銀、玉、翠、珍珠及各種寶石等名貴材質(zhì),名匠設(shè)計制造,工藝代表了當(dāng)時的最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故宮博物院的九龍壁,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shù)價值,它是一座背倚宮墻而建的單面琉璃影壁,于乾隆三十七年燒制,采用高浮雕手法制作,長29.4米,高3.5米,厚0.45米,是座規(guī)模宏大的建筑;九條蟠龍擁有不同顏色,栩栩如生、形態(tài)各異,全部都是用琉璃燒制而成,是故宮內(nèi)的重要文物之一。</p><p class="ql-block">九龍壁中有一條龍居然是殘次品,這條白色的蟠龍,最下方有一塊已經(jīng)發(fā)黑,是因這部分不是琉璃而是用楠木代替的,當(dāng)時的工匠出了差錯后用楠木刻制再刷是白漆,蒙蔽了幾代皇帝,這位工匠手藝了得</p> <p class="ql-block">冬天來拍故宮角樓,一定更是美的</p> <p class="ql-block">登上景山公園最高處萬春亭,站在北京城中軸線上,俯瞰故宮全景,能清晰地看到故宮的宮殿和建筑群,午門、乾清宮、太和殿等,一張全景圖更是將故宮的宏偉與歷史的厚重感在此刻得到了完美體現(xiàn)。</p><p class="ql-block">背面能看到景山公園的壽皇殿,還有北京標(biāo)志性的建筑鼓樓和鐘樓。</p><p class="ql-block">西面可以眺望北海公園的白塔和五龍亭。</p><p class="ql-block">東側(cè)中央電視臺大樓和“中國尊”等現(xiàn)代建筑。</p><p class="ql-block">總之,景山公園的萬春亭是一處絕佳的觀景點</p> <p class="ql-block">走進清華校園</p> <p class="ql-block">時隔十年再次走進北大校園。</p><p class="ql-block">十年前是年底來的,未名湖湖面結(jié)冰寒風(fēng)凜冽,這次再見未名湖清水碧波陽光明媚。</p><p class="ql-block">拍拍女兒受邀在北大工作學(xué)習(xí)的環(huán)境,我是要打個卡留著紀(jì)念的</p> <p class="ql-block">專找北大早期建筑拍</p> <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學(xué)校園里的“園中之園”——燕南園,建成于20世紀(jì)20年代,最初作為燕京大學(xué)外籍教師的住宅,園內(nèi)現(xiàn)存17棟建筑,包括自成一體的西式小樓和矮墻環(huán)繞的中式小院,歷史上燕南園曾是多位名家大師的居所;“在我國,大概很難找到一塊這么小的地方住有那么多科學(xué)、文化名人!”。</p><p class="ql-block">翦伯贊、洪業(yè)、周培源、馬寅初、陳岱孫、朱光潛、謝婉瑩等科學(xué)文名人都在燕南園住過。</p> <p class="ql-block">參觀北大考古與藝術(shù)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這里就是被家長稱之為宇宙中心的全國最牛高中 ______人大附中,在北京只有每個區(qū)最頂尖的學(xué)生才能考進人大附中,每年高考有一半以上能考上985,80%以上能考上211,幾乎100%能夠考上一本,人大附中每年考上清華北大的人數(shù)占北京市的30%,牛!真牛!</p> <p class="ql-block">北京這些中、小學(xué)也都不錯的</p> <p class="ql-block">北京的煙袋斜街是一條充滿歷史和文化韻味的古老胡同,形成于元代,因距離鼓樓近也叫“鼓樓斜街”,街名的由來與清乾隆年間街上家家戶戶開煙袋鋪的盛況有關(guān),現(xiàn)在煙袋鋪也就一兩家,這里還有幾家古玩字畫店,這里也有“小琉璃廠”之稱,其余店鋪與其他地方的古街也差不多;煙袋斜街不僅是一條古老的胡同,也見證了北京從古代到現(xiàn)代的變遷,更是展現(xiàn)了北京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南鑼鼓巷是北京十大胡同之一,全長只有七百多米,原稱鑼鍋巷,清乾隆間屬鑲黃旗,改稱南鑼鼓巷;它是我國唯一完整保存著元代胡同院落肌理,且規(guī)模最大、品級最高的傳統(tǒng)名居群,也是北京第一批入傳統(tǒng)地名保護名錄的胡同;南鑼鼓巷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文化和豐富的商業(yè)活動,成為了北京的一張重要名片</p><p class="ql-block">最想看的齊白石紀(jì)念館又是大門緊閉??</p> <p class="ql-block">我一直以為什剎海是一個公園,到了才知道就是沿著積水潭兩邊,可以吸引游客在此吃喝玩樂的地方,都說這里晚上最熱鬧,就像我們的“蕪湖古城”一樣,我們只走了一段就離開了</p> <p class="ql-block">鼓樓的門又是關(guān)的,這趟來北京給我最懊惱的感受,就是好多文物古跡的門都是緊鎖的</p> <p class="ql-block">早已久仰史家胡同的大名了,它被譽為“一個胡同半個中國”,因有史可法的祠堂而得名,史家胡同從明代歷經(jīng)清、民國一直到現(xiàn)在都沒有更改過名稱(除文革期間北京幾@乎所有地名都改成帶有革命色彩的“紅日路十八條外”),可見其名稱的有多強的穩(wěn)定性。</p><p class="ql-block">二十世紀(jì)初,史家胡同里還曾設(shè)過考場錄取去美國留學(xué)生,竺可楨、胡適都是在這里考試通過后去的美國留學(xué)</p><p class="ql-block">走進史家胡同,建筑整齊房屋較好,像55號、53號、51號三個大型院落也是這條胡同最重要的文保單位,這里都曾居住過重要人物。一個世紀(jì)過去了,現(xiàn)在看上去依舊很氣派的,有章士釗故居、史可法故居、李維漢故居,還有傅作義、賽金花、李蓮英、鄧穎超、華國鋒、紀(jì)登奎等也都在史家胡同住過,北京人藝的宿舍也在史家胡同。</p><p class="ql-block">史家胡同里像這樣的名人故居還有不少,這里大多數(shù)的院落雖都是大門緊閉,但感覺每座院落都有自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看看史家胡同還有博物館,走進史家胡同博物館,這是一處很幽靜的庭院,這里是曾經(jīng)與林徽因齊名的民國才女凌淑華的故居,是她的父親送給她的嫁妝,當(dāng)年泰戈爾訪華就是在這里舉行的茶話會,也是保留最完好的四合院,英國的威廉王子也曾在這里訪問過</p> <p class="ql-block">北京最長的胡同就是東交民巷,這里林立著典型西洋風(fēng)格的異域建筑,許多年輕人都將這里作為網(wǎng)紅拍照打卡地標(biāo),漫步在這里,能感受到濃郁的異國風(fēng)情。</p><p class="ql-block">只是這里使館舊址都建筑都有保安或大門緊閉,我也只能遠觀而不可走近參觀焉??</p> <p class="ql-block">歷代帝王廟是明清時期祭祀中華炎黃祖先和歷代帝王、功臣名將的皇家廟宇,始建于明嘉靖十年;是中國現(xiàn)存唯一一座專門祭祀歷代帝王的廟宇,歷代帝王廟對于研古代建筑、封建典章制度具有較高的文物歷史價值</p> <p class="ql-block">景德崇圣殿是歷代帝王廟的主體建筑,其規(guī)格僅次于故宮的太和殿;正殿主祀三皇五帝和歷代帝王188位,東西配殿從祀歷代名臣79位,如伯夷、蕭何、諸葛亮、房玄齡、范仲淹、岳飛、文天祥等;是史上唯一祀歷代君臣最多的皇家廟宇</p> <p class="ql-block">歷代帝王廟在中國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1949年后曾為學(xué)校使用,2004年修復(fù)開放,199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在2002年大修時,特意保留下一段景德崇圣殿舊彩畫,目的是讓人們了解彩畫大修時是依據(jù)清乾隆年間的彩畫做法,嚴(yán)格按照“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修復(fù)的,通過對比說明文物古建筑修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們在殿外漢白玉圍欄上還依稀見到“工人階級”字樣,這也是那個年代給古建筑留下的烙印。</p> <p class="ql-block">廣濟寺是北京著名四大古寺之一,座落于西城區(qū),現(xiàn)為中國佛教協(xié)會所在地,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建于金代,歷史悠久,在國內(nèi)外佛教界享有崇高聲望和廣泛影響。</p><p class="ql-block">這趟來京只看了兩座名寺(雍和宮和廣濟寺)</p> <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學(xué)的西門曾是北大的正門,東門到西門從校內(nèi)走是不算遠的,但現(xiàn)在進校園非常難約,我只能從校園外圍繞了一大圈才到西門,我2014底是從西門進校園的,那時可是隨便進出的;看看,現(xiàn)在外地人也只能在門口爭相打卡了,大家都有名校情結(jié)嘛</p> <p class="ql-block">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以收藏、研究和展示反映中國古代建筑歷史、建筑藝術(shù)和建筑技術(shù)的專題性博物館,是一個讓人們深入了解和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窗口</p><p class="ql-block">建筑是凝固的詩,是文明的尖頂</p> <p class="ql-block">“一個會仰望星空的民族才會有希望”,這是古代建筑博物館解說員的解說詞的開場白,最引人注目便是中國藻井藝術(shù)孤品“北京隆福寺藻井”;地壇、先農(nóng)壇祭壇和觀耕臺基本保持原狀</p> <p class="ql-block">神倉建筑群是先農(nóng)壇的重要組成部分,建于明嘉靖十年,至今已有270余年歷史;它的主要功能是儲存皇帝親耕田收獲的谷物,是專為皇家各種祭祀活動提供糧食祭品等,主要承載著禮儀功能。隨著北京中軸線保護工程的推進,神倉騰退后又進行了文本修繕、彩畫保護和環(huán)境治理,4月18日神倉建筑群首次面向公眾開放</p> <p class="ql-block">館內(nèi)還有按比例縮小后外觀和結(jié)構(gòu)與實物相同的“北京天壇祈年殿模型”,有對我國古代建筑的藻井、彩畫的種類、臺基、門當(dāng)、垂花門、磚調(diào)等的知識拓展,受益匪淺不虛此行</p> <p class="ql-block">我們住的附近有清華園火車站遺址,這座火車站始建于1910年,由著名近代鐵路工程師詹天佑設(shè)計修建,找到遺址公園但沒找到火車站舊址建筑,看著周圍一幢幢樓房,看到只是地下這段鐵軌和圖標(biāo),我從網(wǎng)上蕩幾張照片看看當(dāng)年火車站的樣子</p> <p class="ql-block">下午的返程動車,打個時間差,來中國國家圖書館,看看難得一見的幾個展覽</p> <p class="ql-block">“一片甲骨驚天下”,以殷墟甲骨文為代表的古漢字體系,寫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史;甲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發(fā)現(xiàn)年代最早的文字,因女兒女婿都在從事古文字研究工作,使得我對古文字也有了一點興趣,進館參觀的目的也是想近距離的了解甲骨文,深刻的體會中國文字和文化的源遠流長?</p> <p class="ql-block">步入國家圖書館《典籍里的茶》展廳,陣陣茶香撲鼻而來,雖然我不懂茶,對茶文化更是知之甚少,好奇心驅(qū)使我走馬觀花的看了一遍,從“茶之源”“茶之飲”“茶之道”、“茶之政”到“茶之路”,茶文化既活在當(dāng)下我們的生活里,又載于浩瀚的典籍中</p> <p class="ql-block">《永樂大典》是國家圖書館的四大專藏之一,《永樂大典》成書于明永樂六年(1408年),是中國古代最大的類書,是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被稱為典籍淵藪、佚書寶庫</p> <p class="ql-block">國家圖書館的“貞觀——李世民的盛世長歌”的展覽是近期國家圖書館最大的亮點,這個展覽是收費的,這也是北京首次大規(guī)模的貞觀主題文物展,展覽以唐太宗李世民的成長經(jīng)歷為線索,這些文物是來自昭陵、乾陵等15家博物館的249件展品,再現(xiàn)了這位“千古一帝”的人生征途,以及他帶來的盛世</p> <p class="ql-block">《貞觀》展廳里有昭陵六駿石刻(拳毛騧、什伐赤、白蹄烏、特勒驃、青騅和颯露紫)的復(fù)制品,其中兩駿真品(拳毛騧和立颯露紫)現(xiàn)存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xué)的博物館里,唉!我們老祖宗的有多少寶貝都流失到海外,期盼我們的國寶能早日回歸。</p><p class="ql-block">展品還有《微笑仕女圖》、鎏金銀壺、尉遲敬德墓志、貼金彩繪釉陶文官俑、唐貞觀十六年鎏金菩薩造像、石刻胡旋舞墓門、白陶舞馬俑等珍貴文物</p> <p class="ql-block">北京的胡同</p> <p class="ql-block">北京新開通的地鐵線,基礎(chǔ)設(shè)施也很完善的</p> <p class="ql-block">17天的北京City Walk結(jié)束了,這趟北京行從圓明園開始到國家圖書館結(jié)束,雖然之前來過北京三趟,有的地方也不止來過一次,還是覺得要看的東西很多;北京之行呆的時間長,去的地方多、看的東西細,但還有不少地方?jīng)]去呢,北京太大,值得看到東西太多……,北京,再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