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永不竣工的住宅</b></p><p class="ql-block"> 在埃及,不論走到哪里,尤其是鄉(xiāng)下,你總會看到一個謎一般的景觀,那就是許多人家的房子都沒有建完,幾乎都留有"茬口"。</p><p class="ql-block"> 游客們大都提到了這個話題,說一家兩家沒建完正常;那么多的房子都這樣肯定是有什么原因的。我們起初聽到的說法,是因為躲避埃及政府要收取的房屋建設(shè)稅所致。房子如果建完了就需要納稅,這對于原本就不富裕的百姓來說,實在不愿意承受。于是房子建的差不多了,就留“茬口”,就像是正在建設(shè)一般,實際上也算是沒建完。這樣就可以不納稅了!埃及地處沙漠,降水極其稀少,三五年不降雨都是很正常的,所以房子即使沒有“封頂"也不影響使用。</p><p class="ql-block"> 導游做了"功課"后,說這種說法不正確。在埃及,土地是個人的,有永久的產(chǎn)權(quán),壓根沒有這個稅種。一般情況下,老百姓都是根據(jù)需要蓋房子,比如一對夫妻的房子,開始做一個六十至一百平米的基礎(chǔ),然后根據(jù)需要建設(shè),只有夫妻倆的時候,就先建三五十平方米,有了孩子就把一層建滿(六十~一百平米),留岀"茬口"。當孩子越來越多,有男孩兒要結(jié)婚了,就接上"茬口"蓋第二層,然后再留"茬口;如果還有男孩兒要成家就接茬蓋第三層…</p><p class="ql-block"> 看著看著,有點恍惚,在咱們國家的許多鄉(xiāng)村不也是如此嗎?農(nóng)民建房、供孩子上學、結(jié)婚、再生孩子,吃多少苦都會努力堅持下去,因為前面有夢想,有家族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埃及自中東戰(zhàn)爭后,人口數(shù)量高速增長,現(xiàn)在已有一億一千萬人(據(jù)說本世紀末可超過兩億人,進世界前十),家家都有好幾個孩子,家家都在攢錢,等兒子要成家時,再建房子,所以就成了建不完的房了!政府已經(jīng)開始呼吁少生孩子,提出"生兩個就夠了",但貌似作用不大。</p><p class="ql-block"> 由此看來,房子永不竣工的現(xiàn)象還會繼續(xù)。</p> <p class="ql-block">我們到高速公路的服務區(qū)找W C呢!</p> <p class="ql-block"><b> 方便的W C</b></p><p class="ql-block"> 在埃及的城市中,還有一個顯著的特色,就是W C非常多。W C,以前我們國家也這樣說,現(xiàn)在我們都叫衛(wèi)生間了,就是廁所。開始,我們并未注意,每個景區(qū)都有廁所,這很正常嘛!可有一次我們在開羅的一個地方等車,驚訝地看到,僅十余米長的商業(yè)街上,竟然有至少三個廁所,而且W C字體非常顯眼,廁所門面上告訴人們,廁所是水洗廁所,內(nèi)設(shè)有穆斯林沖洗設(shè)備,還可以洗手洗臉等,我們使用過,特別是在沙漠中的服務區(qū),衛(wèi)生條件相當好,一點都不輸星級酒店。</p><p class="ql-block"> 埃及屬沙漠之國,水是極其珍貴的,如此小的范圍內(nèi)用得著建如此多的水洗廁所嗎?</p><p class="ql-block"> 我們來之前想和旅行社換一些埃及的錢(埃及鎊),以備路上使用。領(lǐng)隊提醒我們,換一百元人民幣的埃及鎊就可以了,這錢主要用于上廁所用,其它沒有什么可以買的東西。領(lǐng)隊提醒得很好,我們換了80元人民幣的埃及鎊(旅行社只有這些了),好像是三百多,離開埃及時還剩三十個埃及鎊呢!</p><p class="ql-block"> 沒錯,這些W C都是收費的。一般來說每人次收費十至二十鎊。埃及是旅游大國,游客眾多,再加上本國人口密度大,一個W C每天的收入少則幾千,多則幾萬(埃及人一般月收入也只有三千到五千埃及鎊),十分可觀,所以競爭是非常激烈的,W C越建越多,有點像我們國內(nèi)有些城市里的藥房,一個挨著一個,都連上了!</p><p class="ql-block"> 埃及是這樣,住宿酒店、收費景區(qū)、就餐的歺廳,這些地方的W C是不收費的,其它都收,包括高速公路的服務區(qū)。每天去W C都要花錢的,口袋里必須有錢才可以,而且是零錢,有些地方不找零(或暫時沒有足夠的零錢找給你)。</p><p class="ql-block"> 和埃及相比, 咱國內(nèi)絕大多數(shù)公廁都是不收費的,但也有問題:一是衛(wèi)生條件參差不齊,差的相當差,很遠就知道是廁所;二是數(shù)量不足,特別是一些人流密集的地方,衛(wèi)生間數(shù)量稀缺難覓,憋煞多少英雄好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們?nèi)ケR克索,沿途是尼羅河三角洲的富饒之地。這里的農(nóng)田都是農(nóng)民個人的,看上去也是一家一塊,有大有小,種植的農(nóng)作物各不相同,耕作模式上也大多是非機械化作業(yè)。下面這兩張圖片上,是一大家子人,男女老少都來收獲小麥的情景,原始是原始了一點,但其樂融融,誰又會認為那不是一種快樂和幸福呢!</p> <p class="ql-block">車后面放的是每天都要多次用到的禱告墊。</p> <p class="ql-block">穆斯林真是虔誠,一天要做好多次禱告。每周還要抽時間到清真寺聽講古蘭經(jīng)。</p> <p class="ql-block">純正的女性穆斯林裝束。</p> <p class="ql-block"> 在開羅、盧克索等城市,這樣的馬車很多,主要為外國游客服務,在大街上轉(zhuǎn)轉(zhuǎn)或去某個景點。我們都是導游安排乘坐的,兩個人一輛,所以沒覺得怎么樣。據(jù)說,游客自己和馭車人談價,或者網(wǎng)上訂馬車可以少花錢,會辦的應該節(jié)省不少。但也有的被騙被宰,說的好好的,可你一坐上馬車,花多少錢就不由你了!幾個游客抱怨,坐馬車走了兩英里,要付費50個刀勒(美元)。沒辦法,這就是埃及!</p> <p class="ql-block">埃及旅游城市中的一大風景。</p> <p class="ql-block">這是埃及的加油站。埃及石油資源尚可,價格也就親民。</p> <p class="ql-block"> 旅游業(yè)是埃及的第一大支柱產(chǎn)業(yè)。所以,埃及政府十分重視游客的安全。我們到開羅第一天,就覺得奇怪:大巴車上除了我們游客,除了導游、司機,還有一個人不知道是干嘛的。見我們都盯著他,滿臉疑問,導游指著他給我們介紹,說,這位是我們團的保鏢。導游說,開羅的景區(qū)有些亂,上邊為我們配了保鏢,負責處理行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一切安全問題。</p><p class="ql-block"> 不過我們在埃及的全部行程都很順利,沒出現(xiàn)任何安全的事項(也可能有,我們不知道)。所以,保鏢的存在感被我們無視。最后兩天的開羅行程,我才知道他的存在(真希望他能原諒我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那天,我們?nèi)ラ_羅老城內(nèi)中東最大的古集市一一汗哈利利大市場參觀,這里很亂,有點像我們沈陽早期的五愛市場,幾個街道,胡同里全是攤床,大多是賣廉價小商品的。其中一個石頭做的獅身人面像要價20美元,見我和阿麗沒有買的意思,小販竟自己把價格降到3美元,還跟了我們很遠。阿麗買了一條阿拉伯方巾,花5刀勒。后來那小販又追了上來,比劃著說再花5刀勒可買兩條,之后又說三條。這謊兒得有多大!我們邊走邊看,走岀去好遠。一回頭,才發(fā)現(xiàn)在我們后面不遠處的保鏢。他沖我們笑,我用手機上的翻譯軟件問他為什么跟著我們,他用同樣的方式告訴我們,我們倆年紀最大,他要重點保護照顧。</p><p class="ql-block"> 此后,我們就認識了。一次,我偶然發(fā)現(xiàn)他的腰里有一支折疊沖鋒槍。我去!埃及不是公民個人可以持槍的國家。這應該是國家行為!在尼羅河上的游船里,我問他,他只是很可愛很憨厚的笑。</p><p class="ql-block"> 那一刻,我相信,為了我們的安全,需要的時候,他肯定會端著"微沖"沖上去!</p><p class="ql-block"><b> (埃及游散記本篇為尾篇,感謝美友棒場。)</b></p> <p class="ql-block">有好多古老的樂器。</p> <p class="ql-block">逛集市逛累了,席地休息。</p> <p class="ql-block">這個集市有上千年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我在做手持微沖的動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