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題記:</p><p class="ql-block"> 故鄉(xiāng)洪五,牽系著洪五人的離情別緒。走不出的思念,忘不了的鄉(xiāng)愁。拆遷改造的藍(lán)圖,寄托著我們洪五幾代人的夢想。</p><p class="ql-block"> 歲月滄桑,真情永駐。《洪五——我的回憶》征文,是一段難忘的情懷,是一壺陳年的老酒。撫摸歷史,回顧往昔,從我們記憶的深處,尋找那些鋪墊人生軌跡的甘苦體驗和生活點滴。以此激勵我們對未來的美好向往,更加豐富我們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洪五"是淄博礦務(wù)局洪山煤礦的職工家屬宿舍區(qū)。</p><p class="ql-block"> 該礦是1897年德國獲得膠濟線鐵路修筑權(quán)和鐵路沿線15公里采礦權(quán)后,1915年開礦建設(shè)的。解放后洪山煤礦是最早開工生產(chǎn)的礦山之一,礦山占地方圓二十多華里,屬國家中型礦山。1952年生產(chǎn)煤井?dāng)U增為五個立井,職工家屬區(qū)就建在第五立井的區(qū)域,所以稱洪五宿舍。1952年建設(shè)時,全是青磚瓦房,一排排、一幢幢,坐北朝南,每排十戶,每戶一間半房子,二十多平方的面積。</p><p class="ql-block"> 洪山煤礦發(fā)展到六十年代初,年產(chǎn)量就達(dá)200萬噸,6000多職工。職工家屬區(qū)洪五宿舍也發(fā)展成五個分會,達(dá)2700多戶,8400多人口。1989年末,職工人數(shù)5466人,</p><p class="ql-block"> 洪山煤礦聲譽知名度很高。五四采煤隊被煤炭部命名為“永葆革命青春的五四采煤隊”,列為全國煤炭戰(zhàn)線10面紅旗之一。</p><p class="ql-block"> 1999年資源枯竭洪山煤礦關(guān)停。</p><p class="ql-block"> 洪五,特定的區(qū)域性、相對的封閉性、共有的歸屬性,使洪五人的經(jīng)歷和感情有別于社會上其它居住區(qū)。因而我們洪五人,難以忘懷曾經(jīng)的歲月,離開越久越珍視共有的記憶!</p><p class="ql-block"> 我們作為家屬宿舍區(qū)的煤二代,在這偏僻的小地方、簡陋的小平房長大。但,她奠定了我們堅實的根基、她給予了我們質(zhì)樸的滋養(yǎng)。我們的努力和收獲,都源自于這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故鄉(xiāng)——洪五!</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目 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25、東大溝的戰(zhàn)斗 陳殷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26、慈母 翟乃榮</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27、夏日的牧歌 陳殷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28、回憶父親 高素玲</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29、我的父母親 鮑巧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30、立字樹人憶母親 肖良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31、人 車 程德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b></p> <p class="ql-block">紀(jì)尊勇拍攝</p> <p class="ql-block">征文【125篇】</p><p class="ql-block">東大溝的戰(zhàn)斗</p><p class="ql-block">作者:陳殷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們上小學(xué)時的東校在洪五的東南方向,共有三、四排平房,是小學(xué)一至五年級的教育場所。它東鄰錦川河(俗稱東大溝),南有小操場,操場最南端是公廁,后面即東大溝河道向西南向東北轉(zhuǎn)彎的地方,斜坡陡峻,地勢險要,不易攀爬。</p><p class="ql-block"> 錦川河,是一個多么美麗動聽的名字,但我們從小感覺不如叫它東大溝實在,反正從小到大都親切地稱它為東大溝。</p><p class="ql-block"> 它不是一般概念的溝壑所能比擬,溝面相當(dāng)寬闊,洪五東面的寬度估計都在百米開外,深溝壁峭,險峻幽深,千瘡百孔,曲折蜿蜒。自上世紀(jì)六、七十年代以后逐漸干旱,難見溪流。它是由遠(yuǎn)古時期由巨大的山洪河流沖刷而成,溝底存有大量的鵝卵石,從整條溝壁的陡峭程度和兩岸相對平坦的地形上來看,它的成因也許地殼運動導(dǎo)致地質(zhì)沉降,局部坍塌而形成。</p><p class="ql-block"> 說起這東大溝,總能引起洪五的晚輩們巨大的興致,它是小伙伴們最近距離、絕佳的、貼近大自然的最好去處。溝內(nèi)雖無奇花異草、大型的飛禽走獸,在尋常人眼里就是一條凄涼的大荒溝,除了有點小野花、小螞蚱、小蝴蝶和昆蟲外,是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下溝一腳塵,上溝滿身土,但它卻是我們孩時的樂園。 </p><p class="ql-block"> 很小的時候是不敢獨自一人下溝的,自從在東校上小學(xué)開始,慢慢的小伙伴們由試探到熟練地開始頻繁下溝,即使在課間的十分鐘時間,也爭先恐后地下去玩耍。教室的東山墻離大溝邊有幾米的距離非常近,溝邊有一個公廁,北邊男廁門口的后面有一條下溝的路,有一段幾米高的崖壁,下去這段就是較緩的坡道。同學(xué)們上上下下,來回穿梭,在崖壁上找有甜味的茅根和小酸棗,逮螞蚱、撲蝴蝶。當(dāng)上課的玲聲一響,像猴子般爬上去,奔回教室。</p><p class="ql-block"> 記得七十年代中期,一場特大暴雨過后,東大溝里發(fā)生過一次大水,水面異常寬闊,洶涌湍急,惡浪濤濤,一路浩浩蕩蕩的北去,水面漂滿了木棍柴禾,房梁門窗,雞鴨牲畜,場面浩大驚悚,令人觸目驚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東大溝,是洪五的孩子與大溝東岸邢家莊、大王村里的孩子,經(jīng)常發(fā)生“戰(zhàn)爭”的主要戰(zhàn)場。由于洪五的孩子都是煤礦職工子弟,常與周邊村莊的孩子發(fā)生矛盾,當(dāng)矛盾積聚到極點,“戰(zhàn)爭”就一觸即發(fā)。洪五孩子叫農(nóng)村的孩子“莊孩”,而農(nóng)村孩子罵洪五的孩子“閑油”,或者叫閑油子,意思大概就是吃飽了飯不干活,到處閑逛的街油子。 </p><p class="ql-block"> 戰(zhàn)斗開始前,雙方先是對罵吶喊,相互挑釁,各自鼓舞士氣。慢慢地罵急了眼的雙方覺得火候到了,開始抱著“不破樓蘭終不還”決心投入戰(zhàn)斗,雙方皆以寬闊的溝壑為屏障,以陣地戰(zhàn)為主,先是各在兩岸遠(yuǎn)距離作戰(zhàn),互探虛實。</p><p class="ql-block"> 武器主要是以“甩布袋”為主,這種武器是用結(jié)實的布條或皮子做成,布袋兩頭各有一米左右的長繩,布袋里放上雞蛋大小的土坷垃、鵝卵石之類的“彈藥”,將繩子的一頭拴在小姆指頭上,用手臂360度用力搖轉(zhuǎn)數(shù)圈后,迅速撒開繩的另一頭,布袋里的“彈藥”伴著呼嘯聲就飛了出去。這種武器的特點是投擲的距離遠(yuǎn),速度快,威力強大,經(jīng)常將屋頂?shù)耐咂筒Aг宜?,落到地上會砸出小坑來,對敵方形成巨大的威懾力。在一陣強大的火力攻擊后,慢慢的雙方開始相互接近進(jìn)入了拉鋸戰(zhàn),頓時殺聲四起,你來我往,相互攻防。你進(jìn)攻,我退防,你退防,我包抄,戰(zhàn)斗激烈,烽火連天。</p><p class="ql-block"> 中程距離打仗時,略占優(yōu)勢的一方就下到了溝底,準(zhǔn)備向另一方堅守的上方陣地發(fā)動進(jìn)攻。用的主要武器是彈弓,瞄準(zhǔn)目標(biāo)相對準(zhǔn)確。沒有彈弓的就手拋石塊和土坷垃。當(dāng)一方人數(shù)漸少、略有膽怯、戰(zhàn)斗力下降時,對方發(fā)現(xiàn)后就會立即加速進(jìn)攻,另一方則迅速潰敗四散,逃之夭夭。</p><p class="ql-block"> 從雙方歷次戰(zhàn)役的勝利成果看,“莊孩”總的來說戰(zhàn)斗力較強,他們有宗親關(guān)系,特別團結(jié)齊心,個人身體強壯,有年令較大的孩子參與,再者有強悍的組織者帶領(lǐng),組織性和進(jìn)攻性強。如大王村的“小白孩”就是有代表性的人物,只要他上陣,“閑油子”們基本上就發(fā)怵了?!扒f孩”們有多次勇敢地攻上岸來,打進(jìn)我們的東校和洪五。我們的人雖頑強抵抗,最終也潰不成軍,小伙伴們迅速藏起來,但不敢往家里跑,害怕人家記住自己的家門進(jìn)行報復(fù)?!伴e油子”們的勝績不多,主要是因為缺乏領(lǐng)軍式人物,參戰(zhàn)的孩子都是散兵游勇,年令偏小,大孩子不多。</p><p class="ql-block"> 其實“閑油子”們對“莊孩”一直存有畏懼感。我們只取得過少數(shù)的勝利,從沒有聽說過敢打進(jìn)人家村里的戰(zhàn)績。當(dāng)然,由于洪五沒有戰(zhàn)略縱深,溝西上岸就是,所以他們只要爬上西岸,就是攻進(jìn)了“閑油”的陣地。而他們的村莊在東岸較遠(yuǎn)的地方,即使我方攻上東岸,也不敢攻進(jìn)人家村里。 </p><p class="ql-block"> 連綿的戰(zhàn)斗持續(xù)了許多年,當(dāng)年上到50后下到70后有許多孩子都參加過幾乎每年都有的沖突。</p><p class="ql-block"> 等我們這批年令相近的孩子稍大以后,戰(zhàn)事基本平息了,東大溝開始進(jìn)入了和平時代。那該干什么呢?小伙伴們開始躲在溝里,偷偷學(xué)著吸煙。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天,幾個孩子穿著破大衣,找個背風(fēng)的地方,席土而坐,在溫暖的陽光照耀下懶洋洋抽著煙,吐著煙圈,扯著蛋吹著牛,舒服的很。 </p><p class="ql-block"> 進(jìn)入七十年代中期,礦上為了防止下雨后溝里的地表水滲透到井下,修建了長長的水渠,夏天里終于有了一點水,這可樂壞了洪五的孩子們,整天地在攔起的齊腰深的泥湯里撲騰,記憶中這是小伙伴們在東大溝里最美好的時光了。</p> <p class="ql-block">征文【126】</p><p class="ql-block">慈 母</p><p class="ql-block">作者:翟乃榮</p> <p class="ql-block">(我的母親)</p> <p class="ql-block">慈母</p><p class="ql-block">——紀(jì)念母親誕辰一百周年</p><p class="ql-block">作者 翟乃榮</p><p class="ql-block"> 母親去世已經(jīng)二十八年,每每想起她,不能自抑。多少次提筆又放下,放下又拿起,只字未寫,淚已落紙。她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辛勞的一生,奉獻(xiàn)的一生。想起母親,我的心里有著不盡的思念,不盡的愧疚,不盡的疼惜。</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親曹在美,一九二四年臘月初五,出生在淄博市太河水庫附近的一個小山村——曹家莊。她是姥爺娶的第三個姥娘生的孩子。母親還有一個大她五歲的同父同母的哥哥。聽母親講,姥爺年輕時脾氣不好,第一個姥娘嫁過來不久,生病害怕,年紀(jì)輕輕的就去世了。姥爺又娶了第二個姥娘,不知因為什么,第二個姥娘上吊自盡,沒有孩子。我的親姥娘是姥爺娶的第三個姥娘,她也是因為害怕姥爺,偷偷喝了做豆腐用的鹵水死了。那時,大舅只有六歲,母親還未滿周歲。之后,姥爺又娶了第四個姥娘(以下簡稱四姥娘),四姥娘家的人有主意,請保人寫了擔(dān)保書,擔(dān)保姥爺不打人,四姥娘就嫁給了他。四姥娘生了三個女兒一個兒子。母親生長在這樣的家庭,從小所受的委屈和驚嚇,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母親年老時,有時偶爾與人提起這段家事,訴說自己悲涼的身世。我那時年輕不懂事,就責(zé)怪她說:“又不是光彩的事,有啥好說的,姥爺一生娶了四個老婆,多丟人。”母親卻說:“姥爺能娶上四個老婆,也不是一般的人家,他脾氣不好,但能干活,人長得好,腦子好使,不丟人,只是苦了沒娘的孩子?!?lt;/p><p class="ql-block"> 真是苦了母親。大舅早早過繼給了大姥爺,母親跟著四姥娘,和四姥娘生的孩子們生活在一起。四姥娘嫌棄母親,又不敢在姥爺面前表現(xiàn)出來,常常在姥爺不在的時候,偷偷用指甲掐母親的胳膊,或用手?jǐn)Q她的屁股。母親不敢哭,嘴稍微一撇,四姥娘就巧聲怪氣地說她嬌氣,母親就嚇得不敢出聲了。可憐的母親,沒有人教她學(xué)走路,大家還以為她是個癱子。五歲半的時候,母親扶著墻站起來,自己學(xué)會了走路。</p><p class="ql-block"> 母親說,自己從小就知道不是親娘,看到別人喊娘,就眼淚汪汪,有時躲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偷偷抹眼淚,心好像總是在半空懸著,凡事沒有主心骨。母親是勤快人,也是膽小之人,她從來不敢違抗四姥娘,四姥娘讓她干的活,她總是以最快的速度認(rèn)真做完,免得四姥娘挑她的不是。即使這樣,母親與其他的舅姨,有時也是兩種飯食,母親不敢吱一聲。有一次,姥爺上坡回家,看到母親的碗里是野菜,其他人的碗里是糧食,姥爺一把奪過母親的碗,指著四姥娘的鼻子問:“你給我說,這是什么?”然后,巴掌扇到四姥娘的臉上。自此以后,母親終于吃上了和其他弟妹們一樣的飯。</p><p class="ql-block"> 我對姥爺?shù)挠∠蟛皇呛苌睿ナ罆r,我十四歲。記得母親曾接他在我們家住過一段時間。他很少說話,披一件破棉襖,坐在床邊,獨自在一個屋子,低著頭抽旱煙,經(jīng)常聽到他的咳嗽聲。姥爺走了,母親回家奔喪,回來后,大病不起。姥爺?shù)摹拔迤摺保赣H也沒能回去,她常常內(nèi)疚這件事。我那時不理解母親,不理解沒有娘的孩子,父親在她心中的地位和份量,以及她為什么這樣難過。送別姥爺,母親在離開這個世界前,長達(dá)二十六年,再沒有回到生養(yǎng)她的家鄉(xiāng)。我曾問過她:“你想不想家,我陪你回去看看?”她說:“很想,哪怕看一眼也行?!闭f這話時,她年愈七十,身體已經(jīng)很差。我征求大哥的意見,大哥說:“母親離開家這么久了,身體又不好,回家后一定很激動,有個萬一怎么辦?”母親聽從了兒子的意見,沒有再堅持回去,這也成了我們兄妹的遺憾。</p><p class="ql-block"> 二零一九年,母親同父異母的小妹妹去世,我回到母親的家鄉(xiāng),細(xì)心搜尋母親可能走過或駐足的地方。一間老屋,一棵大樹,一條小路,一座石橋,一口水井,一盤老碾,一道門檻……,邊走邊看,茫然四顧,不知何處能捕捉到她的身影,聽到她哀怨的嘆息,發(fā)現(xiàn)她曾經(jīng)的足跡,相遇她兒時的伙伴。她的苦難從這里開始,她回不去的愛,在這山山水水之間,她九天之上的靈魂,一定在這里停留過。我哭小姨,哭我的母親,哭她們的童年,哭早逝的親姥娘。</p><p class="ql-block"> 我有時也抱怨姥爺,三個姥娘的早早離世,與他有著說不清的干系,給兩個幼小的孩子,帶來一生的痛苦,但這也是時代的悲劇。姥爺雖然言語甚少,他心里或許也有一份愧疚之情。有一年,母親生病,人像傻了一樣,不說話,不吃飯,不知道干活。父親害怕了,給姥爺捎信來看看。姥爺聽說后,立即騎著毛驢,翻山越嶺幾十里山路,來到我們家,看望他苦命的女兒。他對父親說:“她這是累的,讓她好好歇歇吧?!惫蝗缋褷斔f,母親在休息了一段時間后,身體又恢復(fù)了健康。</p><p class="ql-block"> 三年自然災(zāi)害期間,我家窮的飯也吃不上。母親帶著大哥、二姐去看姥爺。姥爺一看兩個瘦的皮包骨頭的孩子,就去羊圈里牽來一頭羊殺了。姥爺關(guān)上大門,支起大鍋,煮肉給哥哥姐姐吃。他一邊看著他們吃,一邊說:“慢點吃,別撐著,剩下的羊肉,讓你娘給你們帶回一些去,和弟弟妹妹一起吃?!?lt;/p><p class="ql-block"> 這是我聽到的有關(guān)姥爺最溫馨的故事,它沖淡和化解了我對姥爺?shù)脑箽狻N业哪赣H,年幼不幸,失去至愛,姥爺關(guān)鍵時刻,能仗義執(zhí)言,巴掌扇在后娘的臉上,替老實委屈的女兒撐腰;能在極其困難的年代,烹羊煮肉慰藉食不果腹的女兒一家;當(dāng)聽到女兒有病時,他也心急如焚,披星趕月,著實讓我感動。更重要的是,母親的心里一定很溫暖,這溫暖又是她求之不得,且盼望已久的念想。就像聽見別人喊媽媽時的感覺一樣,多少期許埋藏在她幼年、童年、少年的心底深處。母親說,姥爺去世時,她心疼的嗓子都哭啞了,膝蓋跪地又青又紫,要別人攙扶著才能站起來。</p><p class="ql-block"> 我不忍心一點一點去回憶母親的過去。如果失去母愛,是她精神上最大的不幸,身體上的疾病,又是她肉體上最大的痛苦。因為長年的過度勞累,營養(yǎng)不良,母親的身體,一年不如一年。嚴(yán)重的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病,導(dǎo)致她晚年行走困難,弱不經(jīng)風(fēng)。母親在她最需要照顧的時候,卻是我生活、工作最忙碌的時候。我有時一個月都不能回家一趟,母親就讓嫂子給我打電話,問孩子大人可好。她的眼睛幾乎失明,靠聲音辨別來者是誰,她卻摸索著教嫂子,給我不滿周歲的雙胞胎女兒做棉衣,反復(fù)叮囑我,吃好飯,帶好孩子。平時她又假裝不在意,多次暗示我,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不要過度搶救,不要浪費錢,不要難過和慌張,讓她安靜無牽掛的離開。生命的最后幾天,她心懷歉意地反復(fù)對兒女說:“讓你們都請假,耽誤上班了?!彼炎约撼閷系蔫€匙交給我,沒有任何交代,滿滿的信任。母親一生有啥?打開她的抽屜,一疊零錢加起來三百多元,放在自己縫制的小錢包里,一副陪伴了她幾十年的老花鏡,存折上是兒女們給她看病的三千多元錢,這便是她手里的全部錢財。她常說:一元錢,我也不舍得破開,破開就花沒了。她住的是矮小又破舊的四十五平米的小房子,她睡的是公家五十年代分的,一張寬一米二的木制床,木頭的本色已經(jīng)看不出來。她床下的兩個破木箱子,是她盛雜物和鞋子的家當(dāng)。她穿的衣服,是兒女們不穿的舊衣服。她生養(yǎng)了我們兄妹六人,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和愛,無怨無悔。今天,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心里就越是感覺虧欠母親太多。想想過去整天忙于自己的事情,沒有在她最需要的時候孝敬床前,萬般自責(zé)。雖然母親從不責(zé)怪我們,雖然人去不能復(fù)生,雖然世上沒有后悔藥,我的余生,還是會在沒完沒了的自責(zé)、愧疚中度過。</p><p class="ql-block"> 母親,你在天堂好嗎?你想我嗎?你的腿還疼嗎?你還打針吃藥嗎?雖然天堂沒有病痛,我還是一直牽掛著你。路過你走時住過的那家醫(yī)院,我會想起你在病房時的情景;回到咱們已經(jīng)拆遷的家,我擔(dān)心你回來找不到家門;一雙女兒長大了,想讓你看看,你一定很喜歡。我也退休了,如果你在有多好,我一定天天陪著你,不再讓你一個人去醫(yī)院打針,一個人做飯,一個人倚著門框,久久地張望。</p><p class="ql-block"> 母親晚年,一直堅強地與疾病抗?fàn)?,藥不離身,三天兩頭在診所打吊瓶。但是,她仍艱難地給上班的父親燒水、泡茶、做飯。大哥心疼母親,說:“你的眼睛看不見,燙著怎么辦?”母親只要能從床上爬起來,她還是力所能及的伺候父親。她雖然一輩子病病殃殃,但真正倒下直到她去世,僅有兩周的時間,母親沒有給我們添多少麻煩,這也是我難過和心痛的原因。最后一周在醫(yī)院,哥姐們輪流照顧她,沒有給我排班,我只是每天抽空過去看看。記得那天中午,好像有不詳?shù)念A(yù)感,我對母親說:“娘,我給你剪剪指甲吧?!彼斓卣f:“好”。母親坐在病床上,我把她的手指甲挨個剪完后說:“娘,腳指甲也一塊剪剪吧?!蹦赣H有點難為情,她說:“我的腳是盤腳,味大,算了吧?!蔽艺f:“沒事,來吧?!蔽叶藖硪慌铚厮?,將母親的腳泡了一會,開始一個一個腳趾頭慢慢地清洗。從小我就知道母親是小腳,卻總是嫌她的腳臭,長到三十多歲,從來沒有仔細(xì)看過她的腳長什么樣。洗腳時,我如果稍微用盡擦洗她的腳趾頭,母親就喊疼,我才知道母親一生受了多少罪,這雙小腳又承受了多少痛苦。面對重病的母親,我的眼淚一滴一滴落在水里,低下頭,又不敢讓母親看見。洗好腳,母親連聲說:“我的好閨女啊,好閨女。”</p><p class="ql-block"> 我和家人都沒有想到,母親的病情急轉(zhuǎn)而下,突然血壓升高,甘露醇不停地滴入她干癟的血管。一九九八年農(nóng)歷六月十六日早晨四點三十分,母親陷入昏迷,經(jīng)過一天的掙扎和搶救,她最終還是在晚上九點多鐘撒手人寰,在距離兩個小時后就立秋的夜晚走了,把生命永遠(yuǎn)停留在,那個炎熱又多雨的夏日。享年七十四歲。</p><p class="ql-block"> 她走了,從此不再吃藥打針,她走了,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思念。都說時間可以治愈一切,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母親的一生,我逐漸有了更多更深的認(rèn)識,痛苦和思念也隨之越來越深。為母親在世時,不能體恤困苦生活中的她而痛苦;不能安慰心靈有創(chuàng)傷的她而難過;不能在她晚年,盡心盡力地孝敬她而愧疚;不能給她提供更好的物質(zhì)生活條件而深深自責(zé)。雖然母親很知足,但與她為孩子們所付出的愛相比,我們給予她的太少太少。子欲孝而親不在,很多道理懂得太晚,失去了孝敬母親的機會,成為自己痛苦的根源所在??墒?,懺悔又怎樣?又有什么用?“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哀哀父母,生我勞瘁?!瓱o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fù)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p><p class="ql-block"> 嗚呼母親,你走之后四年,父親去世;你走之后十二年,大哥去世。你若在世,已經(jīng)為二哥去世哭瞎的雙眼,怎能再經(jīng)得起這致命的打擊。</p><p class="ql-block"> 嗚呼母親,愿天堂無病無痛,把那些你連名字都不認(rèn)識、吃了一輩子、靠纏著花花綠綠不同絲線識別的藥品,通通扔到九霄云外;愿你與姥娘團圓,彌補你一生的期盼和遺憾;愿你記得每個兒女的模樣,下輩子我們好好疼你、愛你、孝順你;愿你記得回家的路,在萬籟俱寂之時,與夢中的我相會,告訴我你究竟去了哪里。</p><p class="ql-block"> 嗚呼母親,女兒無所回報,把這蘸著淚水和心血凝成的文字,在你誕辰一百周年之際,為你立一塊心碑,長歌當(dāng)哭,獻(xiàn)給你在天的魂靈,向著你長眠的方向長跪不起。</p><p class="ql-block"> 我親愛的母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征文【127】</p><p class="ql-block">夏日的牧歌</p><p class="ql-block">作者:陳殷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 轉(zhuǎn)眼間夏天到了,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園子里的植物被曬得耷拉著腦袋,有氣無力地忍受著熱浪地襲擊。夏蟲們紛紛躲了起來不見了蹤影,樹上的知了熱得沒日沒夜地喊叫,仿佛心里有著撒不完的怨氣,它們像是用嘹亮、高亢的咒語來詛咒這酷熱的七月流火,咆哮著這忍受不了的火爐一般地烘烤。</p><p class="ql-block"> 飛舞的蜻蜓輕盈地盤旋在空曠的街頭,以極快的速度飛動著,小伙伴們奔跑著用掃帚撲捉著它們。偶爾捉住幾只,我都會仔細(xì)地端詳著它們奇特的腦袋,特別是對那種大個頭、全身綠油油的俗稱“雷蜻蜓”的格外歡喜,對它們一雙夢幻般的大眼睛充滿了好奇。然后用一根細(xì)線輕輕地拴住它的脖子,防止它們再次飄然地飛走。 </p><p class="ql-block"> 六月的天孩子似的臉說變就變。說話間狂風(fēng)驟雨,電閃雷鳴,大雨傾盆而下。我坐在外屋的小馬扎上靜靜地看著外面的雨況,暴雨肆虐過后,雨漸漸小了下來,靜靜地看那雨點滴落在水面上,擊起了眾多的水泡,它們順?biāo)瘎?,猶如江南水鄉(xiāng)里的烏蓬小船,浮動片刻瞬間破滅,非常的好看,就像一幅縹緲的水墨畫優(yōu)美地鋪展在眼前,渲染著那夢幻般的美感,令我浮想聯(lián)翩。 </p><p class="ql-block"> 當(dāng)我正沉思在遐想中時,突然聽到一聲非常巨大的聲響,只見一個排球般大的光球在我家門口五六米處的柵欄處炸開,震得耳膜“嗡嗡”作響,驚得我頓時靈魂出竅,恐惶至極,慌忙關(guān)上屋門。雨后,出門繞到屋后玩耍,看到舊井臺東側(cè)的一根高高的粗木電線桿被雷電攔腰劈斷,上面三只大嗽叭全部摔癟報廢了,可見天公的雷霆之力。</p><p class="ql-block"> 那時的雨后,天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彩虹,小伙伴會爭先恐后地仰起小臉,滿臉喜悅地觀賞著那神奇的、美倫美幻的景觀,我那時總是幻想著那絢麗的彩虹橋上會不會住著神仙,他們會不會突然踏著彩云下凡,飄逸地降落到人間。</p><p class="ql-block"> 孩子們還會從家里拿出小锨小鏟,跑到馬路邊的小水溝,用泥攔起小小的堤壩,努力著不讓流淌的雨水破堤,盡管弄得泥巴滿身,衣服濕透,也玩得幾乎忘我。不過,我每次這樣湯湯水水地回家,挨巴掌是肯定的。 黃昏時分,烏黑的蝙蝠在屋山墻上忽高忽低地飛來飛去,孩子們迅速地脫下一只只臭鞋扔向空中,希望扣住它們中最倒霉的那一只,但從來沒有見到有誰能夠成功地扣住過。</p><p class="ql-block"> 濕漉漉的傍晚,是尋找知了猴的最佳時機,沿著樹根的周圍,尋尋覓覓,一定會找到它藏匿的洞口,洞口是米粒大小的小孔,不同于螞蟻洞口的形態(tài),它的洞口就薄薄的一層土皮,輕輕地挑開,洞口變大,只見這乖巧的生靈縮著腦袋,一動也不動。于是心中大喜,忙將它輕輕地?fù)赋?,捧在手里如獲寶貝。只要有耐心,一定能夠多找到幾只,煎炸過后那是絕佳的美味。想弄到好吃的東西自然要費很大的功夫,要想吃到與知了猴相媲美的那種綠油油的大螞蚱就似乎更難一些,需要更艱辛地付出,要有充足的時間,跟著大人們?nèi)|山里才能逮到,東跑西顛地爬山越嶺,耗盡了體力也捉不到多少。</p><p class="ql-block"> 夏天的夜晚如夢如幻,迷人而浪漫。月亮彎彎地掛在樹梢,夜空就像剛剛洗過了一樣的純凈,星星就好像漂浮在我們的頭頂。</p><p class="ql-block">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碧稍谖萃獾臎鱿涎鐾澎o的星空,搜尋著北斗七星和那一望無際的銀河,望著那條綿延不絕的天街,我感覺到它是多么的殘酷和冰冷。是它將牛郎和織女無情地分隔在了兩岸,使得他們遲遲不能相見。很小的時候就聽姥娘說:下雨時的七夕晚上,在葡萄架下會聽到牛郎與織女相聚時凄慘地哭聲。因而,從小就對葡萄架感到十分的畏懼,尤其對雨中的葡萄架下能聽到點什么萌生了莫名的渴望。有去萄萄架下聽聽地沖動,可又十分的膽怯,都是傳說,怕什么呢?但是心想萬一聽到什么不該聽到的聲音,那將是十分可怕的事情,所以不曾嘗試。</p><p class="ql-block"> 那時,我們的房前屋后種植的大多都是高高的楊樹,有極少數(shù)的槐樹,曲指可數(shù)的幾顆榆樹。在悶熱難耐的午夜,夏風(fēng)徐徐地吹來,甚是愜意。“安得萬里風(fēng),飄飖吹我裳?!背膳鸥叽蟮臈顦渖祥_始發(fā)出“嘩嘩”的響聲,樹葉們之間產(chǎn)生歡快的共鳴,聲音隨著風(fēng)的節(jié)奏此起彼伏,聲音也越來越大,一聲高過一聲。我曾聽過夜晚的海浪聲、松濤聲,它們磅礴、渾厚而有氣勢,讓人感到敬畏。而楊樹葉所發(fā)出的響聲有些清脆、低吟輕唱的感覺,在寂靜的夜幕下常常感到一絲蒼涼和蕭瑟。</p><p class="ql-block"> 有時在靜謐的夜晚,偶見螢火蟲忽隱忽現(xiàn),在夜幕的籠罩下,這小小的精靈發(fā)出的微弱亮光,顯得異常的神秘和詭異。金龜子和白蛾喜歡有光亮的地方,它們有時會莫名其妙的、像殉節(jié)的壯士一樣撞在透著燈光的窗戶和有光影的地面上。</p><p class="ql-block"> “何處最添詩興客,黃昏煙雨亂蛙聲?!?lt;/p><p class="ql-block"> 雨后的夜晚常常會聽到一片片動聽、激昂的蛙聲,它們時而獨奏時而合唱,有時低吟有時高亢。</p><p class="ql-block"> 我常常想:為什么雨后它們會突然出現(xiàn),齊聲歡歌,而平時則銷聲匿跡呢?在洪五這個無河無灣,缺水干旱的地方,它們平常住在那里呢?</p><p class="ql-block"> 它們在盡情的、快樂地贊頌著這如詩如畫的夏夜,在高唱著田園詩一樣浪漫的牧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征文【128篇】</p><p class="ql-block">回憶父親</p><p class="ql-block">作者:高素玲</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的父親高殿春。我尚在襁褓之中的時候,父親己奔赴朝鮮,浴血奮戰(zhàn)在抗美援朝的戰(zhàn)場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記憶中,那個夏日的一幕,刻骨銘心,終生難忘。</p><p class="ql-block"> 那是上世紀(jì)一九七五年盛夏的一天,我父親一改往日的沉穩(wěn),腳步輕盈,笑容滿面地回到家中。他那飽經(jīng)淪桑的臉上洋溢著藏不住的喜悅。就像小孩子好不容易得到了心愛之物,又激動又高興又怕失去的模樣??吹酱司?,我眼圈微微泛紅了,幾年了沒見到父親的這樣發(fā)自內(nèi)心的笑容了,母親也趕緊端上了飯菜,給父親倒上酒。</p><p class="ql-block"> 此時的父親,好像又恢復(fù)了往日給我們小學(xué)生作報告的樣子,他原是洪山煤礦職工子弟小學(xué)校長,在那場運動中被下放到礦支架廠勞動改造。他即嚴(yán)肅又鄭重的向我們宣布:礦領(lǐng)導(dǎo)己經(jīng)找他談話了,一是平反,二是恢復(fù)黨藉。話罷,端起酒杯呡了一口,長嘆一聲,像是對我們又像是對自己說了一句:“我的第二次生命又回來了”。說完,父親淚盈滿眶,大口飲酒,好像把滿腹心事,萬千感慨,全融在了酒里……</p><p class="ql-block"> 父親曾是一名征戰(zhàn)沙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zhàn)士,在著名的淮海戰(zhàn)役中,他同戰(zhàn)友們一起槍林彈雨,浴血奮戰(zhàn),后又勝利渡江。因戰(zhàn)功卓絕,父親獲得了戰(zhàn)斗勛章,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p><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戰(zhàn)爭爆發(fā)后,父親又加入了中國人民志愿軍,經(jīng)過無數(shù)次大大小小的戰(zhàn)役,當(dāng)年我們的教科書上"英雄邱少云"參加的那次戰(zhàn)役,我父親也參加了。當(dāng)時火焰燃燒了一大片,燒死了很多潛伏的戰(zhàn)士。為保證戰(zhàn)役的勝利,他們硬是一動不動,直到發(fā)起攻擊,戰(zhàn)斗勝利了,他們卻長眠在了三千里江山。朝鮮戰(zhàn)爭結(jié)束后,一九五七年父親以正營職身份從部隊轉(zhuǎn)業(yè)來到了洪山煤礦。</p><p class="ql-block"> 這些事情,我父親很少提起,他總是說,想想戰(zhàn)場上死去的戰(zhàn)友,我做出再多的貢獻(xiàn)也是應(yīng)該的。我之所以了解這些,是在那場運動中,我經(jīng)常幫著父親寫檢查時,斷斷續(xù)續(xù)地了解了一些他零星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從父親被開除黨藉的那天始,每到繳黨費的日子,我父親第一件事就是把應(yīng)繳的黨費,放到一個小盒子里。后來恢復(fù)黨藉,父親第一時間,就把積攢多年的黨費鄭重的上繳給了組織,像完成了一項重大任務(wù)。父親如此執(zhí)著、堅韌的精神,讓我看到了人生的價值和信仰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 前幾天,我和小弟視頻聊天,無意中提到她女兒上小學(xué)時的一件事。當(dāng)時可能是小學(xué)生參觀校史,我小侄女跑回家問我弟,說看到爺爺?shù)拿謱懺谛V旧?,還是校長,是不是真的。</p><p class="ql-block"> 或許在童真稚氣聰明乘巧的小侄女心目中,花白頭發(fā),滿臉滄桑,戴一副老花眼鏡,手柱拐杖的小老頭爺爺,與現(xiàn)實中校長的形象相差甚遠(yuǎn)。這不怨侄女,因我們家人對父親的過往很少提及,那是我們心上很難愈合的傷痕。</p><p class="ql-block"> 隔著手機屏幕,我和小弟同時陷入一種難以自拔的傷感和回憶。</p><p class="ql-block"> 父親由部隊轉(zhuǎn)業(yè)時,正值全國人民鼓足干勁,力爭上游,為建設(shè)新中國貢獻(xiàn)力量。經(jīng)歷了戰(zhàn)火洗禮的父親,脫下軍裝,豪情滿懷地投入到了為祖國貢獻(xiàn)熱能的煤炭事業(yè)當(dāng)中,踏上他人生新的征程。</p><p class="ql-block"> 當(dāng)時父親還不滿四十歲,正值血氣方剛,年富力強,成熟穩(wěn)重,躊躇滿志的年紀(jì)。他承擔(dān)的第一任務(wù),就是創(chuàng)辦工人業(yè)余學(xué)校。當(dāng)時礦工們大都是從農(nóng)村招來的,識字的沒多少。提高職工的文化水平,加強職工思想教育成為礦上的頭等大事。父親原在部隊曾擔(dān)任過文化教員,現(xiàn)又駕輕就熟地當(dāng)上了業(yè)校校長。當(dāng)時的老師有邱立榮,馬德才,王振川,孟明光,王世深,吳元譚等,都是周村師范畢業(yè)的。當(dāng)時井下工人都是三班倒,上課學(xué)習(xí)時間不固定,他們分期分批從掃肓班開始,初小、高小,初中一期一期的辦了下來。</p><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父親他們的努力,幾年以后,職工隊伍的文化素質(zhì)有了很大提高,文盲沒有了,工人個個能讀書、看報。同時礦上又分配了大學(xué)生,此時的業(yè)校己初具規(guī)模,成為洪山煤礦培養(yǎng)人材的生源地。</p><p class="ql-block"> 教育從娃娃抓起,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父親又根據(jù)組織安排和指示,負(fù)責(zé)籌辦洪山煤礦職工子弟小學(xué),他擔(dān)任了第一任校長。</p><p class="ql-block"> 當(dāng)時的我還小,記的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是在后來宿舍區(qū)保健站的位置,靠近公路邊。上四年級時,學(xué)校搬到了洪五宿舍東南邊的幾排平房里。課桌和板凳,是用長條木板做的,一排坐四個學(xué)生。上下課鈴聲最先是敲擊掛著的一截鐵軌,后來是搖鈴。</p><p class="ql-block"> 操場在最南邊的大溝邊上。雖然條件簡陋,但我的人生起點卻是從這里開始的。后來學(xué)校越來越好,長條木板也換成了課桌,新分配來了好多老師,開運動會,文藝演出。那時的我,每天都很高興,很愿意上學(xué)。我在這里只待了三年,就小學(xué)畢業(yè)了,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最歡樂的時光。</p><p class="ql-block"> 那時年紀(jì)小,記事不多,但還能想起來,父親經(jīng)常忙到深更半夜,還要給學(xué)生們作報告,講戰(zhàn)斗故事,全身心地?fù)湓趯W(xué)校教育中。</p><p class="ql-block">整天忙忙碌碌,騎著一輛大國防自行車,風(fēng)里雨里,往返于家與學(xué)校,學(xué)校與礦部的途中。</p><p class="ql-block"> 那時的人們淳樸厚重、勤勞善良,不論是礦上的職工還是洪五的嬸子大娘們,對我父親都是很尊重的,隔好遠(yuǎn)就打招呼,挺感人的。</p><p class="ql-block">父親轉(zhuǎn)業(yè)后的工資高于礦上的職工,那時職工的工資水平普遍不高,三、四十元錢養(yǎng)活一家人。父親主動向上級申請自降一級工資,以縮小和職工的差踞,并用轉(zhuǎn)業(yè)費購買國家發(fā)行的公債,以支援國家的建設(shè)。后來父親的好幾個同事因家庭困難,父親都用兌現(xiàn)公債的方式資助他們。父親退休后,原來的老同事王振川、馬德才、吳元譚等叔叔們,都成了我家的???,父親的晚年生活,知足常樂,或許這也是對他人生沉浮的一種回報。</p> <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抗美援朝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每每在電視屏幕上看到胸前掛滿獎牌,參加抗美援朝的耄耋老人,我都會專注的聽他們的講述。戰(zhàn)爭的殘酷、戰(zhàn)士的英勇、保家衛(wèi)國的忠烈。透過淚眼,我父親的面容和屏幕上老戰(zhàn)士的面容相替交換,浮現(xiàn)在我的面前。</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二年父親的部隊在浙江休整,準(zhǔn)備赴朝參戰(zhàn)。我的六姥爺即我母親的六叔,陪同母親千里迢迢、輾轉(zhuǎn)奔波,從山東諸城的一個普通的小村莊,歷盡辛苦到浙江找到了我父親,為父親赴朝鮮戰(zhàn)場參戰(zhàn)送行。 </p><p class="ql-block"> 母親回到家鄉(xiāng)第二年,一九五三年七月我出生,跟我二姐相差十歲。直到抗美援朝戰(zhàn)爭結(jié)束,父親轉(zhuǎn)業(yè)到地方,五歲的我才第一次見到了父親。 </p><p class="ql-block">小時候,家里的桌子上面的墻上掛有許多的像框,大部分的人物都是父親的戰(zhàn)友。父親有一個扁形的小酒瓶,能裝四兩酒,可能是在朝鮮戰(zhàn)場為了御寒養(yǎng)成的習(xí)慣,每天晚飯都要呡幾口。喝酒之前,父親總是先端起斟滿的酒杯,敬一下像框里面的戰(zhàn)友,臉上流露著無限的深情,如同與親人相見。那時的我少不更事,對父親的舉動很不理解。 </p><p class="ql-block"> 直到長大后,我上小學(xué)了,有一篇課文是邱少云烈士的故事,回家后,我跟父親說邱少云的英雄事跡。父親聽后,沉思了一會就說,這次戰(zhàn)役他也參加了,當(dāng)時為了確保戰(zhàn)斗勝利,上級領(lǐng)導(dǎo)調(diào)動了大部隊參加潛伏,好些戰(zhàn)士的姓名、部隊番號還沒來的及登記就犧牲了。邱少云烈士是他們的代表,父親說眼?睜看著烈火在戰(zhàn)友的身上燃燒,眼睛都急紅了,而卻不能動一動。 說到此處,父親動容了,他說今日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烈士的鮮血換來的,他現(xiàn)在很好,可長眠地下的烈士卻是永遠(yuǎn)也回不來了。 </p><p class="ql-block"> 至此我才深深的體會到父親和戰(zhàn)友們的血肉相聯(lián)的情誼是怎樣的一種情感。而對父親,我也從心底里產(chǎn)生了一種敬畏,在我的心里,也偷偷的把父親當(dāng)成了英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家的第一張全家福,是父親轉(zhuǎn)業(yè)到洪山礦時照的。依偎在父母中間的小人就是我。照片上的父親不茍言笑,一臉的嚴(yán)肅,后面站著我的大姐、二姐,這就是當(dāng)時我們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跟隨父親來到洪山煤礦,我們?nèi)易≡诹撕槲逅奚崛謺膬砷g平房里,當(dāng)時用家徒四壁來形容一點也不過份的。家里面除了公家配給的兩張床,一個桌子,一條凳子外,最值錢的就是兩個木箱子。大一點的我們家盛糧食用的,而小一點的是父親轉(zhuǎn)業(yè)時帶回來的。我記的小木箱里有一套毛呢的中山裝,還有一件軍大衣,還有一個父親在部隊時的公文包,還有幾個挺好看的用鉤針鉤的白色的小包,襯里是綠色的綢布,聽母親講是父親轉(zhuǎn)業(yè)時部隊的女同志送給父親留作紀(jì)念用的。小木箱的最底層有一個綠綢布的小包,小包里面是父親十年戎馬生涯所得到的名種獎?wù)?、紀(jì)念章,還有一本蓋有彭德懷大印的轉(zhuǎn)業(yè)證書。這就是我的父親,一個營職軍官轉(zhuǎn)業(yè)時的全部家當(dāng)。</p><p class="ql-block"> 當(dāng)時的我,對父親是很怕的。不敢跟父親講話,也不敢跟父親一起吃飯。但父親卻是對我愛護(hù)有加的,父親最喜歡的事就是吃飯時把我拉到桌子前面,用桌子比劃著我又長高了多少,然后岷著小酒,把飯菜撥到我的碗里。慢慢的我跟父親就親熱起來,父親的扁酒瓶就是我討好父親的道具,每到晚飯時給父親倒酒成了我的專利。小扁酒瓶只能盛四量酒,三天一次到門市部買酒也成了我的專職。那時的日子真好啊,好懷念那時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我挨過父親的一次打,那時我應(yīng)該是三年級。因那時父親是礦小的校長,近水樓臺先得月唄,我6歲就上學(xué)了,我小時候調(diào)皮的很。不好好學(xué)習(xí),一門心思瞎玩。有一次洪五俱樂部放神話電影"柳毅傳書"。放學(xué)時老師布置了作業(yè),我也不當(dāng)回事,結(jié)果電影看的挺爽,作業(yè)卻沒作。當(dāng)時面臨升四年級考試,那時的老師又挺負(fù)責(zé)任,就很含蓄地告訴了父親。結(jié)果晚上我被父親按住屁股打了一頓,那是父親第一次打我,印象深刻。每每想到這頓打,想到父親打了我后悔的樣子,以及語重心長的教誨,我是感嘆、感慨、感謝!父愛如山!就是這頓打,打出了我人生的第一步,從而開始了我漫漫人生路的征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家第二張全家福,照片上少了我大姐,加上了我小弟,父親的臉上沒有了第一張全家福的英姿容顏,卻布滿了滄桑,而我也由一個小孩成為一個小嫚。)</p> <p class="ql-block"> 我母親四十歲生下我小弟,他比我小四歲。小弟的到來,令全家人欣喜萬分。親朋好友都為父親高興,好像收到了好多賀禮,也擺了好幾桌酒席。父親更是激動萬分,因為那個年代男孩是家族的延續(xù),也是家族的希望。我父親每每看到小弟,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不茍言笑的臉上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了難得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從此以后我父親工作更加努力,為洪山煤礦職工業(yè)余學(xué)校和洪山礦職工子弟學(xué)校的的成立發(fā)展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后人提起還念念不忘。</p><p class="ql-block"> 而我的母親也是邁著三寸金蓮忙里忙外,操持家務(wù),侍候父親,照顧我和弟弟。</p><p class="ql-block"> 那時我大姐己經(jīng)成家了,我二姐在學(xué)校當(dāng)老師,此時正待嫁閨中,我也正在努力學(xué)習(xí),準(zhǔn)備考初中,而我小弟正在全家人呵護(hù)下,快樂幸福的慢慢長大。此時我家的生活用四個字形容"幸福美滿"。</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五年我十二歲,從洪山礦職工子弟小學(xué)畢業(yè),順利的考上了淄博市農(nóng)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校。</p><p class="ql-block"> 去學(xué)校報到的那天,我?guī)е赣H準(zhǔn)備好的被褥早早來到公交車站等候。就在要上車的時候,看到父親匆匆忙忙的趕來了,把一大包紅燒豬蹄放到我的包里,摸了一下我的腦袋就下車走了。隨著車子慢慢開動,父親的背影漸行漸遠(yuǎn),可這件小事卻刻在了我的腦海里,現(xiàn)在想起來還歷歷在目。</p><p class="ql-block"> 六六年開始的運動,我們家經(jīng)歷了許多許多。學(xué)校停課,我也只好待在家中,父親和二姐都下放到洪山礦支架廠勞動改造,直至后來父親平反恢復(fù)黨藉。十年的歲月,讓我長大了,身心都得到了磨煉,也看到了人生百態(tài)、世態(tài)炎涼。父親隨著年齡漸大,身體也不太好,就正式辦理了離休,從此在家和母親相濡以沫、含飴弄孫,過上了安逸的日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 歲月荏苒,白駒過隙,日子在平淡安穩(wěn)中一天天過去了,我的父親也一天天的老了。</p><p class="ql-block"> 在2005年中秋節(jié)前幾天,我接到小弟電話,說父親病重在洪山礦醫(yī)院住院。當(dāng)時我姐仨,同時回家趕到醫(yī)院,那時父親就己不能講話了??吹讲〈采系母赣H,瘦小的身體虛弱地躺在病床上,胸口微微起伏,手上打著的點滴一滴一滴的進(jìn)入父親的身體,維持著最后的生命特征。我們的淚水也像父親的打的點滴一樣流淌。</p><p class="ql-block"> 陪同父親度過了最后的三天,在中秋節(jié)的早上六點,我親愛的父親永遠(yuǎn)地離我們而去了。中秋節(jié)本是萬家團圓的日子,可我們家卻是失去了最重要的親人,再也不團圓了。寫到這里,我淚流滿面、泣不成聲。</p><p class="ql-block"> 中秋節(jié)是在雨中度過的,因為父親年高俗稱老喪,要在家停棺三天。我家堂弟他們在我家用松枝等搭起了靈棚,棚中懸掛著父親的遺像,供桌上擺有滿滿的供品,香爐里香煙緲緲,飄向天空。父親的棺木就放在屋里,父親一臉的安祥,身上蓋著黨旗,就像睡著了。</p><p class="ql-block"> 礦領(lǐng)導(dǎo)派人來了,父親的生前好友也來了,街坊鄰居也來了,人們都站在靈棚前,向父親鞠躬,然后默默的向父親遺體告別,送父親最后一程。</p><p class="ql-block"> 絡(luò)繹不絕的人們,走了一撥又一撥,小雨不停的下著,老天像是為我去世的父親流的眼淚,看到此景,我不禁雙膝跪地,嚎啕大哭:我親愛的父親啊,你可看見了,人們并沒忘記你啊,人們聲聲叫著的還是高校長啊,你可安心上路了。</p><p class="ql-block"> 隨著夜晚的到來,雨大了,靈棚上塑料布上的雨水不停地流下來。我和兩個堂弟、跪坐在地上,為父親守靈。長明燈不敢滅,為父親照明,香火不敢息,為父親的后代延續(xù)。靈柩前,我們只是默默地流淚,唯恐驚醒熟睡的父親。</p><p class="ql-block"> 天亮了,雨停了,但天仍是陰沉沉的,就像我們此刻的心情。臨近中午,遠(yuǎn)在青島的大表哥兄弟倆還有兩位表嫂一起來了,進(jìn)門后齊齊跪地,向他們的舅舅磕頭。二位表哥流下了男兒淚,表嫂更是泣不成聲,全家人哭聲一片。中午時,老家的親戚們也都趕到了,我年邁的姨媽、還有我的舅舅、還有姑媽都趕來為我父親送行。</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早上,就是父親遺體火化的日子。一早起來天還是陰的,送葬的隊伍按照順序,依次坐車到殯儀館。我早己哭的披頭散發(fā),聲音嘶啞,喘過不氣來,我鄰居同齡的秋云攙扶著我。這時父親的車子己開走了,大姐、二姐因年紀(jì)大了,還有我的老母親要她們照顧,只有我和弟弟還有我的堂弟們一起去送父親最后一程。</p><p class="ql-block"> 陰霾的天空,陰陰的細(xì)風(fēng),綿綿的小雨,我坐在火化間旁邊潮濕的臺階上,旁邊是我的愛人和好友。我腦袋里一片空白,只是呆呆的望著火化室,父親的靈柩推過來了,瞬間我的意識復(fù)活了。</p><p class="ql-block"> 我父親要走了,我再也見不到我父親了,想到此我猛然沖上去,死死的抓住父親的棺木,像瘋子一樣,嚎啕大哭。我想把父親拉回來,我想跟父親一起去,我哭的昏天黑地、不知所以,可所有人都拉著我,火化廠的師傅趁機把父親推走了,我再也沒有爸爸了。</p><p class="ql-block"> 我愛人半拖半抱把我放到了旁邊的石階上,我倚在他身上。衣服上連泥帶水,面如死灰,雙眼茫然,仰望灰蒙蒙的天空,高大聳立的煙囪里冒著白色的煙霧,在天空中慢慢飄散,直到遠(yuǎn)方,直到人們看不到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永別了,我的父親,愿您老在天堂,沒有人世間的紛爭,一切順心如意,一切安好!</p> <p class="ql-block">(父親生于舊歷年1920年11日12日,逝于舊歷年2005年8日15日,享年86歲。)</p> <p class="ql-block"> 回憶父親,我從去年初秋寫到今年初春。每每提筆,回首往事,雖心中波瀾起伏,卻悲欣交集,下筆滯澀。做女兒的總算完成了對父親—— 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戰(zhàn)士的緬懷。 </p><p class="ql-block"> 時光帶走了歲月,沉淀了歷史,留下的卻是永久的記憶。父親雖己做古,但他的點點滴滴,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也給了我們做人的許多啟示。</p><p class="ql-block"> 愿我親愛的父親,在天堂一切安好!</p><p class="ql-block"> 想念您,我的父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寫于2020年初秋至2021年初春</p> <p class="ql-block">征文【129】</p><p class="ql-block">我的父母親</p><p class="ql-block">作者:鮑巧麗</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母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親鮑士忠、母親劉會英,他們都是商業(yè)職工,雖然隸屬淄川商業(yè)局,但他們卻與洪山煤礦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p><p class="ql-block"> 他們在商業(yè)戰(zhàn)線上辛勤工作,吃苦耐勞,把生活所需的大小物品一份份,一件件經(jīng)他們的雙手送入家家戶戶,在洪山煤礦這塊肥沃的土地上奉獻(xiàn)著自己的青春年華。直到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份雙雙調(diào)入淄博百貨大樓,才離開了為之奮斗了大半生的洪山煤礦。到了新的工作崗位,父母親又成為了主力軍,真為他們的敬業(yè)奉獻(xiàn)精神感到驕傲!</p><p class="ql-block"> 父母親能全身心地?fù)湓诠ぷ魃?,與我姥娘這個堅強的后盾是分不開的。他們沒有后顧之憂,很少過問我家的生活瑣事。工作之余還要對商品貨物盤點對賬,一分錢的賬對不起來都不能下班。還經(jīng)常全國各地的出差進(jìn)貨,還時不時的坐著綠皮小電車去洪山開會學(xué)習(xí),經(jīng)常是半夜才回來。</p><p class="ql-block"> 最使我難忘的是,母親每年自十月份開始,就要參加商業(yè)局在各個區(qū)縣召開的物資交流會。從秋到冬,無論是刮風(fēng)下雨,還是冰天雪地,從不間斷。售貨中腳凍麻了,手凍裂了,也要一尺尺、一寸寸的量裁布匹。整個交流會下來掙得獎金,給我和二妹一人做了一件呢子上衣,我們都不舍的穿。如今回想起來,仿佛還能看到母親紅腫的雙手。</p><p class="ql-block">母親的性格直爽、豁達(dá),她的愛也是粗獷的。相反,父親的性格比較細(xì)膩,在家不善言辭,但在工作中對待顧客總是和顏悅色,幽默詼諧,鄰居們都夸父親是個大好人。 </p><p class="ql-block"> 父親因工作需要先后從洪五商店到了二立井門市部、三立井門市部、煤臺門市部。每一次工作的變動,他都愉快的接受并很快的勝任,在工作中也是非常的忘我。</p><p class="ql-block"> 父親有一次在賣西瓜的時候,西瓜刀掉到了腳背上,腳面的血管被切斷。腳腫的厲害不能下地,稍有好轉(zhuǎn),他就堅持上班了。至今,整個腳血液流通不暢,留下后遺癥。</p><p class="ql-block"> 父親對待我們?nèi)忝靡彩翘蹛塾屑?。那個時候,礦上經(jīng)常創(chuàng)高產(chǎn),父親就得等著下夜班的井下工人走后才能回家。他都是把補助的好飯菜留著,用一個大白瓷缸帶回來給我們吃,自己從不舍得吃。我記憶深刻的一件事就是,我們經(jīng)常坐在門框邊,父親借著溫暖的太陽光給我們掏耳朵,我們伏在他的腿上,暖洋洋的享受極了。</p><p class="ql-block"> 還有一件事情讓我難以忘懷。那時候,從洪五到張店人民公園游玩是一件挺奢侈的事情??墒歉赣H利用難得的閑暇時間,帶我們?nèi)忝?,坐上洪五——張店的公交車啟程了。?dāng)時我記得車上非常擁擠,車門都關(guān)不上,父親一只手抱著小妹,另一只手牽著二妹,我拽著他的衣襟上了車。車一晃動車門才能關(guān)上,走了一段路車內(nèi)逐漸有了空間,可是我和二妹都暈車,并且都吐了。就這樣為了能去公園,我們還是十分高興的,可體味不出父親的辛苦。</p><p class="ql-block"> 我們享受著父親的疼愛,我沒有兄弟,家里的重活全靠父親。當(dāng)時去井上買煤,最初都是我和父親去拉,好像是洪三那邊。那條路有一段上下坡,每當(dāng)下坡,父親就讓我坐在車上,自己吃力的頂著車把,走完下坡,我再下車。父親拉,我在后面推,艱難的把煤拉回家來。然后一锨一锨的卸下車,再一锨一锨的鏟進(jìn)壘好的炭池。</p><p class="ql-block"> 父親七歲父母雙亡,跟著大姑長大,聰明又機靈??蓻]錢上學(xué),靠著朋友同學(xué)們的資助,勉強讀完了高小。母親也是很小就沒了父親,小小年紀(jì)就得跟著大人學(xué)做農(nóng)活,大的農(nóng)活干不了,就幫著姥娘干一些力所能及的農(nóng)活。別人家有壯勞力,母親和姥娘就靠著單薄的身板,咬牙度過了那個艱難的歲月。當(dāng)然,也多虧姥娘仗義人緣好,有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幫忙,才不至于窮困潦倒,直到母親十六歲才跟著去家鄉(xiāng)招工的人來到了淄博。</p><p class="ql-block"> 如今,父母親都已到了耄耋之年,每每議論起往事,也是悲喜交加。我知道,自己的寥寥幾筆和幾件零星的記憶碎片,表達(dá)不出他們心中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樂,這只是他們經(jīng)歷過的冰山一角,甚至連冰山一角都算不上,可我要讓他們知道,他們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他們的艱辛與不易,我們會銘記在心的。</p><p class="ql-block">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的恩情比山高比水長,我要大聲的告訴你們:爸爸媽媽我們愛您!</p> <p class="ql-block">征文【130】</p><p class="ql-block">立字樹人憶母親</p><p class="ql-block">作者:肖良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母親自幼是父母兄弟間受寵的聰瑩乖乖獨女。學(xué)齡時,受教于一位堂嫂。她的這位堂嫂,由于受到回族先驅(qū)者劉清揚(女)(周恩來的入黨介紹人)郭隆真(女)等影響,在家鄉(xiāng)開辦了學(xué)堂。辛亥革命政府的規(guī)定是,提倡婦女上學(xué),會按女生比例多少補貼學(xué)堂!堂嫂的關(guān)愛,家族多代書香,同族多人參加學(xué)習(xí),遺傳之佳,氛圍濃厚,母親乖巧伶俐很努力,之乎者也圣人語背的很熟。毛筆字右手練了左手練,絹秀飄逸,與同伴們猜燈謎繡女紅。嬉笑中,更是興趣盎然,雙手潑墨倩立眉,梅花珠璣紙上飛。童年少年的母親,折射著靈氣與內(nèi)秀。</p><p class="ql-block">但是母親嫁入我家后,命運多舛,由于封建禮教,加上公婆對內(nèi)的暴厲荷刻,母親的災(zāi)難開始了。雞鳴而作勞累一整天到晚上,晚飯后還要扎納洗滌到很晚。舊時代的婦女是受雙重的壓迫。</p><p class="ql-block">母親讀書受儒家教育很深。面對公婆多年找茬欺壓,父母以孝道為準(zhǔn),也很無奈!母親也大度忍耐不爭,親情為重。公婆幾度故意遺丟貴重錢物試探,母親卻一塵不染,原物奉還!后來也為我們這一代,立下不沾不貪的規(guī)矩!母親和睦四鄰,禮儀待人,憐憫幫助落難回鄉(xiāng)之人家。母親的賢惠,公婆厲害,都在鄉(xiāng)里出了名。我的父母也幾次要投八路軍!終被族長勸阻。</p><p class="ql-block">十幾年辛苦勞作,嚴(yán)重?fù)p耗了母親身體。以至新中國成立初期,師資匱乏,縣里聘她去教書,終因關(guān)節(jié)炎,骨節(jié)核等病嚴(yán)重,站立困難而止。</p><p class="ql-block">日寇侵略,山河破碎!母親的父兄也參加抗戰(zhàn)!我的二舅在盧溝橋抗日時,大刀砍的鬼子在橋上咕嚕咕嚕滾。</p><p class="ql-block">大舅東北講武堂出身,連級軍官,槍法極準(zhǔn),參加山海關(guān)抗戰(zhàn),打死不少鬼子。巧的很,母親的老祖,在明代永樂年間就鎮(zhèn)守山海關(guān)。大舅軍事素養(yǎng)高!后來曾現(xiàn)場教導(dǎo)回民支隊干掉一些日本士兵。我外公因掩護(hù)地方武裝,被鬼子抓捕,臨刑前,按回族風(fēng)俗,沖頭換水,淋浴更衣,慷慨就義!小舅十四歲就參加了抗日武工隊。六口之家只剩三人。大舅以后也被迫害死亡。國破家亡,母親經(jīng)歷了前所未有的悲烈痛苦煎熬!也熬練了百般艱難堅忍的性格和毅力。</p><p class="ql-block">幸有新中國,我母親殘喘茍活下來,感恩父母!才有了我和弟妹們!</p><p class="ql-block">來到洪五后,父母尤其是母親,才可以悉心教導(dǎo)我的姐姐哥哥們。大姐考入淄博五中,母親對大哥二姐的識字學(xué)習(xí)很上心,對毛筆字書寫很在意!大哥曾因?qū)懛斌w字“慶”字難寫,而受到父親呵斥敲打,母親則耐心指導(dǎo)師范。強調(diào)寫大方時,“身要直,頭要正,手不歪,筆端沖鼻尖,”教授了自己的心語心法。</p><p class="ql-block">我大哥后來學(xué)習(xí)優(yōu)良,文體并舉,嗓音好,老歌,京劇豫劇唱的宏亮而頗具韻味。</p><p class="ql-block">籃球乒乓球也更出彩,兩項運動都參與過安徽省賽。</p><p class="ql-block">母親很講究字寫的如何,說寫字也如做人,也決定人的運程。</p><p class="ql-block">母親的高祖曾在清代中晚期開設(shè)私塾,先后教出進(jìn)士翰林,舉人,以及秀才若干。對考場事也風(fēng)聞些。</p><p class="ql-block">母親講,字寫的好考官乃看,字孬,考官連看也不看,就扔到一邊去。</p><p class="ql-block">母親曾講過乾隆年間,有一趙姓軍機處行走當(dāng)值,在科考前,對某姓軍機行走說,今晚你值夜班吧,我的書法比你好,狀元你得不到,我回去練字肯定是狀元!事也湊巧,這個值夜班的行走,湊巧接到一份行文,內(nèi)容文章都很好,切中時敝。這值夜班人在考試時加以發(fā)揮引用,但主考官們因他字不夠很好,擬定第三名,而因趙姓人書寫的漂亮試卷定為狀元。乾隆閱了前幾份卷子,駁斥了考官們,不能光憑書法而不注文義。我后來在網(wǎng)上查閱清狀元進(jìn)士榜,也看到此事例。顯然歷代考官們還是較重視字體美觀清晰與否。這在清代是特例,考官們還是傾向于字好的卷子。傳說中,仙翁也斗不過狐怪的騷擾而作敗。</p><p class="ql-block">母親對我的學(xué)習(xí),可以說傾注心血最多。因為我生性憨拙,與我的摯友趙守明外憨內(nèi)秀的靈性,有很大的反差!我和守明寫作業(yè)時候,母親老是批評字寫的不好,親手師范字的寫法,并手把手教我。</p><p class="ql-block">此子必做官,是母親對守明文章及字跡稱贊評價。及大,母親指著在努力作業(yè)的守明,對我三妹也講,守明心靈手巧,聰惠,以后要做大官。</p><p class="ql-block">守明父母家純樸,兄弟們各有建樹。而且代有才人出!守明以貧家子弟之身,在原部隊干部子女扎堆的情況下,沒有背景,付出多倍的汗水與辛勤,一枝獨秀,脫穎而出!先后被濟空領(lǐng)導(dǎo),空軍首長所賞識,多次被調(diào)到總部幫助工作,文案硬里子,空軍一枝筆!</p><p class="ql-block">“發(fā)達(dá)在心性,字跡認(rèn)前程”。是母親閱歷認(rèn)知的身外感悟。</p><p class="ql-block">母親酷愛讀書,一生不輟,直到最后一次病倒。</p><p class="ql-block">母親常教我簡單的古代漢語,也鼓勵我多讀書。她說知書達(dá)禮,多讀,最主要靠自悟和向他人學(xué)習(xí)交流。</p><p class="ql-block">那場運動初時,我與李善清兄看書交流多。善清受徐植農(nóng)先生等師資影響多,語文水平高,善變通,我受益不少。守明探家時,每次我都要預(yù)先備好書。他向我母問候交談后,先看書再交流,涉獵也廣泛多點。我與大哥也是如此。而我更多是,向大姐夫馬家驥請教,受益匪淺!近年與海德同學(xué),守光老弟,不少交流,收獲頗豐。</p><p class="ql-block">我們參加工作后,父母仍是不斷教導(dǎo)我們,與人為善,搞好團結(jié),注重禮儀,不強勢壓人。從小到大一直被告誡:不出惡語,不說臟話!更不許在女人面前罵臟話,尊重婦女。我對母親的遭遇深有感知,不歧視也從不在女同事面前說臟話騷話!也不亂發(fā)脾氣,幾句文明幽默的話就解決問題。一些女同事很愿意我?guī)ьI(lǐng)工作,省去一些麻煩,也會為他們爭取利益,甚至長工資多要名額。有時也會仗義執(zhí)言!選先進(jìn)時,女同胞們多數(shù)都舉手投我的票?!叭罕婎I(lǐng)袖”不好當(dāng)!領(lǐng)導(dǎo)不待見?</p><p class="ql-block">任何好的思想理論都需要文化內(nèi)涵來支撐,否則,就是空囗說教。</p><p class="ql-block">母親堅強篤定。有一年她的內(nèi)臟發(fā)病,吐了很多血,把我嚇壞了,她卻笑著對我說,我快不行了,你趕快叫你大姐來吧!面對生死,她早已淡然。</p><p class="ql-block">感恩父母的教導(dǎo),慈性母愛,使我們姐妹兄弟健康成長。如今下一代子侄外甥們,也個個工作出色,也有著良好的教養(yǎng)和學(xué)養(yǎng),也不乏有姣姣者。我的女兒女婿攝影不俗,包括外孫在內(nèi),繪畫等文化素養(yǎng)不斷在練習(xí)與提高!更可喜是,父母的孫女,我們的侄女肖明明,最近完成研究生學(xué)業(yè),榮獲博士學(xué)位!三個月前復(fù)旦大學(xué)醫(yī)研所,已約她留在研究所工作,并帶三個研究生。</p><p class="ql-block">父母有靈,定會欣慰。</p><p class="ql-block">立字樹人,是父母的一生執(zhí)著!梅花風(fēng)骨是母親一生的寫照!</p><p class="ql-block">母親的文化精神是我們?nèi)≈槐M用之不竭寶貴財富!我們及下一代,將繼續(xù)遵遁父母的教導(dǎo)前行前進(jìn),走向美好光明的未來!</p> <p class="ql-block">征文【131篇】</p><p class="ql-block">人 車</p><p class="ql-block">作者:程德強</p> <p class="ql-block">人 車</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一年,繁忙的鐵路運輸線上,猶如長蛇般的運煤電車日夜不停地在穿梭往返。與此同時礦上也因地制宜,根據(jù)礦車構(gòu)架小改加裝木板座位后,也出現(xiàn)了當(dāng)時專用來載人的電車,大家都叫人車。這便是人車的雛型和最早的稱謂雅號。</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五年,由礦務(wù)局機廠精心設(shè)計打造出的洪山煤礦職工福利人車閃亮登場,正式投入運營使用時期。人車的組合整體協(xié)調(diào)流暢,采用外綠內(nèi)白色彩,整列成流線型狀,行進(jìn)中的人車從遠(yuǎn)處眺望,酷似行駛縮小版客運火車。</p><p class="ql-block"> 一列人車有電機車頭牽引,加掛五節(jié)車廂。單節(jié)車廂內(nèi)高一米七上下,寬約一米二,長約二米半左右。內(nèi)設(shè)固定的對坐條櫈,若乘客擁擠、站立的人比坐位的人還要多。兩列人車從南北煤臺兩個方向整點對開,白天一小時夜間兩小時發(fā)車一班,全程超過二十幾里路。北面:魯家(北煤臺)→洪五→洪三→山頭(寨里礦北宿舍)→南宿舍(寨里礦)→峨莊→車家→洪山(寨里礦南煤臺)。這八個站點都蓋有未按裝門窗的磚瓦候車點,便于候車人在雨雪天氣也能從屋內(nèi)看到遠(yuǎn)來的行駛?cè)塑嚒?lt;/p><p class="ql-block"> 人車的車站都能輻射到方圓幾公里的地方,在那個連自行車都少見的年代,人車無疑給那些每天趕班的單位職工節(jié)省了時間歩行之苦。同時也給沿線的鄉(xiāng)鎮(zhèn)市民都提供了出行便利,但非礦職工乘坐的人得需向押車員購票,坐一站要3分錢。老洪五的年青人都是本單位子弟,且電機車司機押車員大多也是洪五人老少面熟的,故相對來說大多數(shù)人乘車比較寬松不用打票的。好象六八年我從礦上辦了個臨時乘車證,押車員看過一、兩次后就記住了,從此就沒再檢查過。</p><p class="ql-block"> 大概是一九七零年左右,礦務(wù)局電影院上影《賣花姑娘》《望鄉(xiāng)》等寬銀幕電影那段日子,洪五人車站和沿線幾個車站都烏壓壓一片人,電機車頭上車廂間隔段車廂門口都掛滿了人,人車就象是個刺猬,場面蔚為壯觀,車慢晚點半小時一小時成了正?,F(xiàn)象。</p><p class="ql-block"> 到洪山寨里去趕集,去礦務(wù)局醫(yī)院去礦務(wù)局看戲看電影看球賽,去淄川,好多人抬腿就會去坐人車。我從待業(yè)到參加工作后,更是坐人車的??汀D囊还?jié)車廂里有塊玻璃破了,那節(jié)車廂那個車輪有點毛病發(fā)噪音等等,我都清楚的很。</p><p class="ql-block"> 綠皮人車情有獨鐘歷史悠久。前幾年曾邀約王金書大哥寫老洪五回憶文章,他是一輩子不曾離開過洪五的活字典。當(dāng)我告訴他一九六四年他兄弟約我去他家玩,曾看到他一本正在寫的半段日記,有段開頭是:綠色的列車在原野上奔馳……。這件事情我還記得挺清楚的,我在電話問金書大哥,你當(dāng)時寫的可是礦上的人車么?金書大哥聽了哈哈哈大笑,是!轉(zhuǎn)眼金書大哥故去也兩年了。六十年前了他就寫了人車,還那么藝術(shù)!</p><p class="ql-block"> 從小就去坐人車。從洪五車站沿閃著亮光的道軌面沖直北望,可以看到剛剛出站的比火柴盒還小的輪廓方塊在一點點放大起來,幾分鐘后人車會風(fēng)馳電掣般來到眼前。押車員從后尾廂探出身子看看上下車的人沒有了,便使勁吹上一聲長哨,電機車頭便嗡嗡響起來,車輪與鐵軌開始響起咔嚓咔嚓的金屬撞擊聲,節(jié)奏越來越快,真比坐蒸汽火車還要強烈?guī)妆?。夜間行進(jìn)的電機車頭連線桿不斷地閃出藍(lán)白色的電狐光刺破黑夜的天空。一處處拐彎時車輪道軌發(fā)出吱吱響聲,車廂如游魚般依次而過……。</p><p class="ql-block"> 雖然離開老洪五四十多年了,腦海中人車的一幅幅圖畫影像依然若在眼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謝楊玉芙礦長提供人車詳細(xì)小資料!</p> <p class="ql-block"> 人車,簡言之就是人坐的車。</p><p class="ql-block"> 有些朋友們都曾在文章里面提及到或敘說過綠皮小電車的事,如果年齡大點的老洪五人都清楚其名稱:人車。</p><p class="ql-block"> 影視劇里看到上海沈陽等載客電車都是單節(jié)樣式,而洪山礦的人車電車是由電機車頭牽引五節(jié)車廂組合,形成流線性長列,類似火車式樣,其結(jié)構(gòu)設(shè)計在別處還從未再看見過。</p><p class="ql-block"> 人車外涂綠色車內(nèi)白色,老遠(yuǎn)看,酷似縮小版的火車客車。單節(jié)車廂內(nèi)高一米七上下,寬約一米二,長約二米半左右。內(nèi)設(shè)固定的對坐條櫈,若人多擁擠時、擠站著的人比坐位的人還要多。兩列人車從南北煤臺準(zhǔn)時對開,基本上白天每一小時一趟,夜間兩小時一趟,全程二十多里路。北面:北煤臺(魯家)→洪五→洪三→山頭(寨里礦北宿舍)→南宿舍(寨里礦)→峨莊→車家莊→洪山(寨里礦南煤臺)。其間每個站點都蓋有不加門窗的一間磚瓦房,備防候車人遮擋雨雪。</p><p class="ql-block"> 每個車站也輻射了當(dāng)?shù)胤綀A幾公里村莊,在當(dāng)時連自行車都少見的年代,人車解除了沿線職工步行之苦,大大方便了單位職工上下班。</p><p class="ql-block"> 大概在一九七零年左右,礦務(wù)局電影院上演寬銀幕《賣花姑娘》《望鄉(xiāng)》等電影那段時間。從洪五站候車人就烏呀呀一大片,電機車頭及車廂間隔段車門上都爬滿了人,人車象個刺猬,好多人根本上不去。那時不象現(xiàn)在交通法規(guī)嚴(yán),但晚點、車慢,成了正?,F(xiàn)象。</p><p class="ql-block"> 記得上世紀(jì)六十年代,鐵路線是高出地面一大截的,鴨蛋般大的青石塊堆集成梯形狀,仿佛火車道。浸過油的四方長條枕木 鐵釘固定住鐵軌。但后來又漸漸改換了上螺栓的水泥條枕,那些石子漸漸也沒有了。</p><p class="ql-block"> 去洪山趕集、去礦務(wù)局醫(yī)院、去看電影、去淄川,好多老洪五人都會抬腿去坐人車的。我從待業(yè)參加工作后,更是不分早晚,白天黑夜都是去坐人車的???。</p><p class="ql-block"> 哪一節(jié)車廂里有塊破玻璃,哪一節(jié)車廂那個車輪軸承有點毛病出雜音,我都清楚的很。</p><p class="ql-block"> 綠皮人車,情有獨鐘算是歷史了。前幾年邀請王金書大哥寫稿,他可算是從未離開過洪五的活字典。我告訴他一件事,一九六四年夏天他兄弟王林書約我去他家玩,看到桌上有個打開著的規(guī)整日記本,正寫了多半張紙還沒寫完呢。林書說是他哥剛才在寫的。我湊過去一看字跡很清秀,不禁念了幾句:綠色的列車在原野上奔馳……這件事我記得很清楚,就在電話里問金書大哥,當(dāng)年你是不是寫的礦上那人車啊?金書大哥聽了哈哈哈大笑。轉(zhuǎn)眼王大哥已故去兩年了,六十年前他就寫了人車,還那么藝術(shù)!</p><p class="ql-block"> 離開老洪五四十多年了,但人車那一幕幕情景:押車員那吹一聲長哨開車;電機車司機進(jìn)出站時,急促拽動窗前清脆的大黃銅鈴;夜間電機車頭連桿線象打閃般從近到遠(yuǎn);人車車輪有節(jié)奏的快慢震響;咣咣當(dāng)當(dāng)?shù)挠昔~般的行進(jìn)。這一幅幅的影像,恍惚中依然猶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電車票(網(wǎng)絡(luò)圖片)</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征文累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已發(fā)131+42(分篇)總計173篇】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