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三篇 黨史工作</p><p class="ql-block"> 第二節(jié) 征編黨史資料</p><p class="ql-block"> 1、到北京征集黨史資料</p><p class="ql-block"> 黨史工作的首要任務是征集黨史資料,也叫搶救活材料。黨史辦開的介紹信,不管到什么地方都通用,不必到省換新的介紹信。</p><p class="ql-block"> 1992年5月12日,縣委黨史辦領導派我和袁長明同志,去北京調(diào)訪發(fā)生在1946年4月的廣武縣城學潮當事人毛鴻哲先生。</p><p class="ql-block"> ( 1)、觀著天安門</p><p class="ql-block"> 我們倆人一下火車就找旅社,找天安門廣場附近的旅社,想看看天安門。從小我就對天安門充滿了無限向往,這是我夢寐以求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我們邊走邊問,旅社住宿費貴,大部分是標間,一天320元。當我們走到天安門廣場附近的一個瓜果攤詢問時,一聽口音,攤主是河南漯河老鄉(xiāng),老鄉(xiāng)很熱情地領我們到石家莊駐京辦事處,一天10元,太便宜了。</p><p class="ql-block"> 再說出公差住宿費是實報實銷,<span style="font-size:18px;">專門尋10元的價格,不住320元的價格,這是“為革命節(jié)省每一個銅板”的共產(chǎn)黨員本色</span>。</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 早晨,我們早早來到了天安門廣場,第一次觀看了升旗儀式, 看到了天安門,那雄偉而莊嚴的建筑,寄托了多少中國人美好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天安門廣場可真大呀!</p><p class="ql-block"> 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人民大會堂、革命歷史博物館,三個建筑物與天安門之間形成菱形,坐南朝北,正面對北面的天安門。南面是毛主席紀念堂。整個廣場顯得壯麗雄偉,成為偉大祖國的象征。 </p><p class="ql-block"> (2 )、訪問《小城星火》主人公 </p><p class="ql-block"> 早上起來,簡單的吃過早餐,我和袁長明就前往北京市海淀區(qū),訪問1946年發(fā)生在廣武縣的學潮中的當事人毛鴻哲先生(又名毛潤生)。</p><p class="ql-block"> 我們一下汽車,扣響了居委會大門。開門者,毛先生也,年且六十,身材高大,精神矍鑠。</p><p class="ql-block"> 我們說明來意,他一看是兩位黨史工作者,熱情接待,讓座倒茶,即轉(zhuǎn)入正題……</p><p class="ql-block"> 這是發(fā)生在廣武縣城的革命故事。為了開展反對內(nèi)戰(zhàn),主張和平的一次學生愛國運動。中共廣武地下黨組織派共產(chǎn)黨人張象文、毛鴻哲、張治平、郭穎生等來到廣武中學,發(fā)動學生掀起愛國運動,在廣武縣城點燃起革命的星星之火。 </p><p class="ql-block"> 此學潮事件,后來以《小城星火》為題,編入《滎陽革命故事》《抗日烽火》等。</p><p class="ql-block"> 臨采訪結(jié)束時,我們心里有種余味未盡的感覺,情不自禁地問毛先生以后的經(jīng)歷。</p><p class="ql-block"> 他笑著說,學潮后,黨組織派我去少林寺中學教書,開始和校長張友三(青團骨干)開展斗爭。1948年汜水縣剛解放,我又和郭穎生(解放后任河南省政協(xié)常委)往解放區(qū)送了三批學生,約幾十名思想進步的學生。解放后,我又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zhàn),轉(zhuǎn)業(yè)后分配到北京工作……</p><p class="ql-block"> 故事在繼續(xù)。</p><p class="ql-block"> 我們采訪歸來,黨史資料歸檔,并進行編寫黨史資料。<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來以《小城星火》為題,編入《滎陽革命故事》《抗日烽火》等。 </span></p><p class="ql-block"> 點評:</p><p class="ql-block"> 這篇筆記中有一個細節(jié):北京出差住旅社,專門尋10元的價格,不住320元的價格。這是“為革命節(jié)省每一個銅板”的共產(chǎn)黨員本色,自我覺得心安理得。</p> <p class="ql-block"> 2、抗日斗爭故事</p><p class="ql-block"> 歷史背景</p><p class="ql-block"> 1944年4月,日軍集中4個師團5萬余人的兵力進攻河南。駐扎在河南的國民黨蔣鼎文、胡宗南、湯恩伯40余萬軍隊不戰(zhàn)而潰,狼狽逃竄。 </p><p class="ql-block"> 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內(nèi),鄭州、洛陽38個縣市淪入敵手,使本來就備受水、旱、蝗、湯四大災害的豫西人民,雪上加霜,慘遭日軍的燒殺搶掠,造成許多人家家破人亡,生活在水深火熱更加深重的災難之中。? </p><p class="ql-block"> 在這種情況下,根據(jù)中共中央建立敵后根據(jù)地和毛澤東主席“敵退我進,敵進我退”的戰(zhàn)略方針,為了解放豫西人民,擴大解放區(qū),粉碎日寇打通大陸交通線的計劃,最后打敗日本侵略者。 </p><p class="ql-block"> (1)、皮徐支隊 </p><p class="ql-block"> 1944年9月5日,中共中央決定從太行、太岳兩個地區(qū)抽調(diào)部隊建立以皮定均、徐子榮為首的“豫西抗日獨立支隊”(皮徐支隊),強渡黃河,挺進豫西,牽制敵人南下,以溝通華北老根據(jù)地和中原解放區(qū)的聯(lián)系,為反對日偽進攻和我大舉反攻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p><p class="ql-block"> 1944年9月6日,太行軍區(qū)抽調(diào)軍區(qū)第三團、第三十五團組成豫西抗日先遣支隊共1700人,皮定均任司令員,徐子榮任政委。在豫北林縣(今林州)郭家園誓師南下。9月21日晚,經(jīng)濟源強渡黃河,進入豫西地區(qū)。 </p><p class="ql-block"> 河南(豫西)抗日根據(jù)地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全國淪陷區(qū)建立的十九塊較大抗日根據(jù)地之一,為全國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p><p class="ql-block"> (2)、攻打王樂山</p><p class="ql-block"> 1945年春天,豫西抗日根據(jù)地軍民根據(jù)毛主席“擴大解放區(qū),縮小淪陷區(qū)”的指示,向豫西日偽頑占領地區(qū)發(fā)起進攻。</p><p class="ql-block"> 6月15日,八路軍皮徐支隊一支隊第三團一舉攻克了汜水縣高山寨和竹川村,消滅了汜水偽軍王樂山部。</p><p class="ql-block"> (3)、關門打狗</p><p class="ql-block"> 戰(zhàn)后,支隊三團團長鐘發(fā)生,政委陳行庚認為,王樂山部雖然被殲,但汜水日偽軍主力尚未受到重創(chuàng),他們必然要進行報復,敵人偷襲的地點很可能是嵩山專署和三團所在地——琉璃廟溝村的張誥莊園。</p><p class="ql-block"> 6月16日晚,支隊偵察人員得到確切消息,鬼子將于次日晨偷襲琉璃廟溝村。三團首長根據(jù)敵情和地形的分析,制定了“將計就計、關門打狗”的作戰(zhàn)方案。</p><p class="ql-block"> 當日深夜,日軍大隊長帶領兩個中隊的鬼子和汜水、滎陽、鞏縣的1000多名偽軍,由漢奸帶領分三路摸進琉璃廟溝村,包圍了鞏縣抗日獨立團團部。</p><p class="ql-block"> 戰(zhàn)斗打響后,日軍大隊長發(fā)覺上當,指揮日偽軍瘋狂突圍。鐘團長一聲令下,機炮連連長于越唇一連三發(fā)炮彈,把日軍大隊長炸得飛上了天。</p><p class="ql-block"> 日寇的大隊長被我擊斃后,剩下的鬼子便亂成一團,驚恐地哇哇亂叫。我們立即命令各連和鞏縣獨立團加速的向敵人沖擊,在人民群眾的積極配合下,將鬼子分割包圍,展開了白刃格斗。</p><p class="ql-block"> 這次戰(zhàn)斗凌晨4點半開始,上午10時結(jié)束,共斃俘偽軍120多人,殲滅日軍170多人,取得戰(zhàn)斗勝利。</p><p class="ql-block"> —— 鐘發(fā)生的文章《將計就計 痛殲日寇》</p><p class="ql-block"> (4)、火燒柏廟樓</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八路軍皮徐支隊老三團團長鐘發(fā)生接到命令:攻打滎陽縣峽窩鄉(xiāng)柏廟村敵偽頑。</p><p class="ql-block"> 柏廟村的鄰村方頂村的土匪方子美,摟羅地主惡霸、兵痞流氓,拉起一桿人馬,借抗日之名,行反共之實,到處征糧征款,明征暗搶,鬧得雞犬不寧。不久,便被委任為河南省第一行政區(qū)暫編第五團團長。</p><p class="ql-block"> 農(nóng)歷臘月初十,我軍得到情報:柏廟村的三座古樓上駐有王樂三、周西卿、王建功三個分隊。</p><p class="ql-block"> 我抗日民主政府決定為民除害,殲滅這支土匪武裝,并把作戰(zhàn)方案上報皮徐支隊,請求支援 ………</p><p class="ql-block"> ——見《滎陽革命故事》</p> <p class="ql-block"> 3、舉辦大型活動 </p><p class="ql-block"> 根據(jù)鄭州市委宣傳部1995(8)號文件精神,利用黨史資料,舉行“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50周年大型書畫展”活動。</p><p class="ql-block"> (1)、主要形式和內(nèi)容</p><p class="ql-block"> 宋長生主編的黨史資料《抗日峰火》,<span style="font-size:18px;">記述滎陽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積極支援八路軍“皮徐支隊”,進行如火如荼的抗日斗爭故事,</span>創(chuàng)作書畫作品,進行畫展。</p><p class="ql-block"> 畫展分四個部分:日寇在滎陽的暴行、滎陽黨組織抗日活動、滎陽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開展抗日斗爭、中日人民友好等。</p><p class="ql-block"> (2)、日寇在滎陽的暴行</p><p class="ql-block"> 1944年農(nóng)歷八月十二日,日本鬼子從鄭州花園口偷渡黃河,偷襲廣武山霸王城,血洗王頂村。</p><p class="ql-block"> 農(nóng)歷十一月,為建立“無人區(qū)”,一天黎明,日本鬼子包圍王頂村,不分男女老小,一個個都從家里趕出來,哄騙老百姓到村西深溝照相,把全村人活活推到深溝,用機槍掃射,老百姓哭喊連天,血流成河。</p><p class="ql-block"> 最后,又破土把老百姓埋在深溝里,制造駭人聽聞的“萬人坑”。接著搶光老百姓家里東西,又放火燒了全村的房子。</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日本鬼子的三光政策:殺光、燒光、搶光。</p><p class="ql-block"> 這慘景被一個起早拾糞的老百姓,爬在溝坎看的清清楚楚。解放后,他當貧代主任,常給我們“滎陽三中”學生做報告。</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日本鬼子又竄到馬窯村,把抓來的老百姓趕到“剝皮廳”,用盡酷刑,灌辣子水,剝?nèi)似ぃ笕巳?,搞人心?lt;/span></p><p class="ql-block"> 日本鬼子又竄到汜水關,施行“三光政策”,把黃河北岸東西長17里的9個村莊,1000多老百姓全部殺光、搶光、燒光,慘不忍睹,血水染紅黃河水一丈多寬。</p><p class="ql-block"> 唯一幸存者,是一個女嬰兒叫關狗妞,她是爬在死了的母親懷里吃著奶而幸存的。</p><p class="ql-block"> 她父親關孬是藏在黃河岸邊一個深坑里,下午鬼孑走后,他從死人堆里找到女兒抱走了。</p><p class="ql-block"> 2015年,我們到氾水鎮(zhèn)口子村采訪這個嬰兒時,她61歲,她腿上還留有一個槍疤。</p><p class="ql-block"> (3)、滎陽人民開展抗日斗爭</p><p class="ql-block"> 滎陽人民積極支援八路軍“皮徐支隊”,開展抗日斗爭:五云山阻擊戰(zhàn)、火燒柏廟樓、三打崔王鎮(zhèn)、虎牢關守衛(wèi)戰(zhàn)等。(見《抗日峰火》)</p><p class="ql-block"> (4)、根據(jù)以上黨史資料,進行創(chuàng)作書畫作品,進行大型畫展活動。</p><p class="ql-block"> 市委召開600余人的慶??谷諔?zhàn)爭勝利50周年大會,邀請省市領導,鄭州市六縣六區(qū)黨史辦領導參加,大會結(jié)束后,到人民廣場體育館觀看展覽。</p><p class="ql-block"> 黨史辦又組織100多人的花環(huán)隊,鼓樂隊,學生100多人等。</p><p class="ql-block"> 軍樂隊開道,花環(huán)隊夾道,學生隊列道,大會人員來到展廳,聽宋長生和市電視臺播音員講解“慶祝抗日戰(zhàn)爭勝利50周年畫展”。</p><p class="ql-block"> 活動規(guī)模之大,效果之高,宣傳力度之強,居全省第一?,F(xiàn)在人們還談論這次大型活動。</p><p class="ql-block"> 補充說明:</p><p class="ql-block"> 黨史辦組織這次活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市長在經(jīng)費報告上寫了8個字“跟蹤服務,據(jù)實報銷”,一共化了1、8萬元,在黨史經(jīng)費上是唯一。</p><p class="ql-block"> 當時黨史辦工作人員,只有3個人,其他7位人員都提拔到鄉(xiāng)鎮(zhèn)了。當時滎陽流傳著一個順口溜:宋長生領了兩女兵,又是黨代表,又是洪長青,工作干得還真中!</p><p class="ql-block"> 解讀</p><p class="ql-block"> 這篇筆記,真有點像《口記》的寫作方法——宋長生一個人籌備了這個大型活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4、回訪滎陽</p><p class="ql-block"> 1995年8月,原豫西抗日先遣支隊(簡稱:皮徐支隊)三團團長鐘發(fā)生(左二,原南京軍區(qū)參謀長,時80歲)一行,回訪滎陽戰(zhàn)斗過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在滎陽市人大副主任付超侖、滎陽市委黨史辦主任宋長生陪同下,回訪“火燒柏廟樓”、高山竹川、汜水鎮(zhèn)口子黃河渡口等地。</p><p class="ql-block"> 我們來到柏廟村,村里的老太太、老大爺一聽說老三團長鐘發(fā)生來了,都圍涌上來,爭先恐后打招呼。</p><p class="ql-block"> 當談到當年“火燒柏廟樓”故事,大家說,三團炮兵連打三炮,其中一炮打在柏廟樓墻上沒有炸,炮彈鉆到墻內(nèi),嚇得敵人驚慌失措,提心掉膽,生怕被炸死,說這是八路軍有意打的啞炮,給敵人的警告:</p><p class="ql-block"> 若不投降,就再打炮,轟炸大樓。</p><p class="ql-block"> 這時,鐘發(fā)生團長笑了笑說,這一發(fā)炮彈沒有炸,是個廢炮彈,是繳獲敵人的炮彈,所以沒有炸,不是嚇唬敵人的。</p><p class="ql-block"> 說罷,大家都笑了起來。</p><p class="ql-block"> 我讓他談談當年戰(zhàn)斗情景,讓我們寫黨史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p><p class="ql-block"> 他說,前一天下午,我們在鞏縣打了一仗,戰(zhàn)斗剛結(jié)束,戰(zhàn)士們又饑又渴又累,真想睡一覺。</p><p class="ql-block"> 可是,就在這時,我們接到皮徐支隊總部命令,叫天明前趕到滎陽縣柏廟村。</p><p class="ql-block"> 我們一接到命令,就在向?qū)У膸ьI下,發(fā)揚連繼作戰(zhàn)的作風,迅速連夜行軍100多里,拂曉時來到柏廟村,立即將柏廟村圍了水泄不通,臨時指揮部設在村東青煙寺內(nèi)。</p><p class="ql-block"> 故事省略。</p><p class="ql-block"> 大家聽著,仿佛看到了當年戰(zhàn)斗情景,也為八路軍的不怕苦,不怕累的連續(xù)作戰(zhàn)精神所感動。</p> <p class="ql-block"> 5、懷念黨史工作</p><p class="ql-block"> 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黨史研究室關于加強中共黨史工作“征集、編寫、研究、宣傳”的指示精神,發(fā)揮“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黨史作用,為黨的建設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經(jīng)濟建設服務。</p><p class="ql-block"> 在黨的十五大精神鼓舞下,在慶祝滎陽解放50周年之際,為搞活黨史工作,我們大膽創(chuàng)新,《滎陽黨史》雜志誕生了。</p><p class="ql-block"> 為了加強黨史工作,招聘喜愛黨史的六位老同志:馬連水(黨校教授),徐鴻猷(老縣委秘書),馬德鋒(部隊記者),李河水(市政府干部),董桂芳(教研室老師),張子錚(鄉(xiāng)黨史專干)等,促進黨史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受到大家好評。</p><p class="ql-block"> 黨校馬連水老師說:“我最佩服宋主任的創(chuàng)新工作精神,我們這個雜志內(nèi)容豐富,既有黨史內(nèi)容,又有工作動態(tài),人人愛看,受到省市領導贊許和廣大干部群眾好評,并發(fā)放全省,反映很好!這段工作是黨史辦最輝煌時期,也是我最開心、最得意的一段經(jīng)歷,多虧有個好領導! ” </p><p class="ql-block"> 吟詩一首:</p><p class="ql-block"> 老驥伏櫪喜被聘,</p><p class="ql-block"> 跟著強將長精神。</p><p class="ql-block"> 滎陽黨史開先河,</p><p class="ql-block"> 資政育人報黨恩。</p><p class="ql-block"> 我在滎陽市委黨史辦工作10年,在編寫黨史資料的同時,創(chuàng)新工作,創(chuàng)刋《滎陽黨史》雜志、編印黨史書籍《抗日峰火》《群英風采》《為光增輝》、長篇歷史紀實小說《農(nóng)運風云》等30多本黨史書籍,進行資政育人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受到省市領導和滎陽廣大干群的贊揚。</p><p class="ql-block"> 取得的榮譽稱號:</p><p class="ql-block"> 1991年至1993年,被河南省黨史工委評為河南省先進黨史工作者。</p><p class="ql-block"> 1994年至1998年,被河南省委辦公廳評為全省黨史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p><p class="ql-block"> 1995年至2000年,被滎陽市委評為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稱號。</p> <p class="ql-block"> 長篇歷史紀實小說《農(nóng)運風云》</p><p class="ql-block"> 《農(nóng)運風云》長篇歷史紀實小說,是根據(jù)滎陽黨史資料(農(nóng)民運動專輯)改編的。</p><p class="ql-block"> 1925年,黨中央北方區(qū)委李大釗派共產(chǎn)黨人肖人鵠、戴培元、胡倫、韓子木(縣長)、唐樸農(nóng)、張丙戌等,到滎陽、密縣、鄭縣,開展轟轟烈烈的農(nóng)民運動,改造紅槍會,建立農(nóng)民協(xié)會,在滎陽大地點燃起熊熊革命烽火,留下許多膾炙人口,驚心動魄的英勇事跡。</p><p class="ql-block"> 《農(nóng)運岡云》是經(jīng)過近10年的征集、編寫、研究,三易其稿,于2000年出版,時印3000冊,不久即告罄。由于求書者甚多,于2004年,又再版印刷1000冊。不久又告罄。</p><p class="ql-block"> 2004年12月,根據(jù)滎陽市革命老區(qū)建設促進會的工作需要,第三次再版印刷1000冊。2020年,作者根據(jù)廣大讀者需求,第四次再版。</p><p class="ql-block"> 《農(nóng)運風云》主編,宋長生。</p><p class="ql-block"> 書名題字,聶國強。</p> <p class="ql-block">第三節(jié) 縣委工作日記。</p><p class="ql-block"> 1、年終考評干部工作</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三日 晴天</p><p class="ql-block"> 早上8點上班,今天的工作是年終考評干部,到各單位對其領導班子成員進行一年來的工作考評,從“德能勤績”四個方面進行考評。</p><p class="ql-block"> 我是從縣委黨史辦抽調(diào)到組織部,進行干部考評工作的。 這項工作,要嚴肅、認真、保密、公正,更要認真地把每個領導干部的個人材料寫好。</p><p class="ql-block"> 上午去商業(yè)局考評,領導班子成員是5位領導;下午去劉河鄉(xiāng)考評,領導班子成員是10幾個領導。</p><p class="ql-block"> 晚上回來,要把當天考評的兩個單位,20多個領導成員的個人材料,整理編寫好,交到縣委組織部。</p><p class="ql-block"> 這個寫材料任務,既繁重又辛苦,縣委大院還流傳著一句戲言:寫材料的是“沒材料”(沒本事)!</p><p class="ql-block"> 宋長生說:“這個寫材料任務,我全包了,不再辛苦大家了?!苯Y(jié)果,宋長生一個人,一個晚上,終于把20多個人的考評材料和兩個單位的工作總結(jié),加班加點完成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又是如此,連著幾天還是如此,一直到一個月的干部考評工作結(jié)束。</p><p class="ql-block"> 干部考評工作基本上結(jié)束了,接下來幾天進行整理編寫干部考評材料。可是李貽濤、宋長生等6人這個考評小組的干部考評材料,第二天就很快交到縣委組織部,這些考評材料,受到了組織部長的表揚!</p><p class="ql-block"> 解讀</p><p class="ql-block"> 一晚上寫20個人的考評材料,真是既辛苦,又高效,乃奇人也。 </p><p class="ql-block"> 下面請看組織部干審科科長李貽濤的真實評價。</p> <p class="ql-block"> 2、奇人長生兄</p><p class="ql-block"> 滎陽縣委組織部 李貽濤</p><p class="ql-block"> 我和長生兄認識二十多年了,二十年中,我們接觸的不多,但也不少。為什么這么說呢?</p><p class="ql-block"> 十多年前,我在滎陽市委組織部工作時,他在黨史辦工作,那時黨史辦掛在組織部,歸組織部領導。</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年底考評班子,我和他在一組,考評下來已是一個月過去,因此我與他認識了。不但認識,而且知道他是一個才子,人稱“三才”,即人才、文才、奇才。</p><p class="ql-block"> 大凡奇人,是指那些在能力上杰出,且能夠引人注目的人,既如此,奇人定然是不多見的,多見就不奇了。宋長生老兄就是我所遇見的這樣的一位奇人。</p><p class="ql-block"> 長生兄的奇,一是人奇,二是文奇,三是字奇。</p><p class="ql-block"> 長生兄是個奇人,我們有20多年的交情。他人俊靚武,望上一眼,就會生出大將風度;他才思敏捷,干活處事,是個著名的“快手”。</p><p class="ql-block"> 他是個很勤奮又很“不一般”的人,“不一般”就是“了不起”,絕非常人。無論是工作事務,還是書法著文,他思路奇特,見成效出奇的快。</p><p class="ql-block"> 比如他著文吧,一根煙在他兩指間夾著還未燃盡,一篇洋洋灑灑數(shù)千字的文章就已出手,令人拍案叫絕。為文著書,他出手之快,數(shù)量之多,構(gòu)思之奇,文筆之妙,想象之怪,接觸他的人都伏拜稱奇。</p><p class="ql-block"> 在他動筆之前,并不見他打腹稿,而是突發(fā)奇想,神筆飛來,一路狂奔,上天入地,追古指今,天馬行空般,無拘無束,縱橫馳騁,出手的文字則緊貼現(xiàn)實,切中時弊,生發(fā)著千鈞力量。</p><p class="ql-block"> 長生兄有著寫一手奇文的本事。他的文章是出奇的好,手里出過等身奇書,而且字字歸珠璣之屬,篇篇皆錦繡文章。幾十年來,他著述編輯頗豐,既涉黨史咨政,也有現(xiàn)實專題;既有文學藝術,也有自然學術;既有深奧的書法專論,也有迎送往來的應酬之作。然而無論哪種文體,長生兄都能應付自如,顯示出他的得心應手,敏捷特長。</p><p class="ql-block"> 他常說,“學詩如做人,貴有精氣神。功夫在詩外,泱泱中華魂”他下足了平時的功夫,其才思業(yè)已入魂入畫入精神。以此觀來,應了“業(yè)精于勤”的那句老話,因此水到渠成,成功在所難免,他那等身著作也就好理解了。</p><p class="ql-block"> 生活在這個小城的人大都知道,長生兄是個奇人,是個工作狂,出書狂,書法狂,他身上有著與眾人不同的氣質(zhì)和特性。</p><p class="ql-block"> 當年在他主持下的《滎陽黨史》雜志,能夠一個時期出一期,速度和質(zhì)量都歸上乘。他撰寫的長篇歷史紀實小說《農(nóng)民運動》,其中的曲折離奇故事,驚心動魄情節(jié),處處顯示著奇情妙趣,無不令人擊節(jié)稱奇。</p><p class="ql-block"> 他從《左傳》“人生三立”中,已《有德無敵》、已《建功立業(yè)》、已《感悟人生》。</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正撰寫回憶錄,一年內(nèi)編寫出版10本書:《童年》《推小車》《細說回憶錄》《退休生活》《信仰的力量》《長生之路》《長生書法》等,實屬奇人、奇文、奇才!</p><p class="ql-block"> 作者:李貽濤,中國科普作協(xié)會員,鄭州市作協(xié)常務理事。歷任市委組織部干審科科長,市政協(xié)秘書長、統(tǒng)戰(zhàn)部副部長、社保局黨委書記。</p> <p class="ql-block"> 3、一輛紅色小轎車</p><p class="ql-block"> 我們在滎陽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上級領導的關心和指導下,我們大膽創(chuàng)新工作,使滎陽市黨史工作開展的水生風起,取得了一定的成果。</p><p class="ql-block"> 俗話說得好:“要想有地位,先得有作為?!蔽覀冊谑形念I導下,理清工作思路,開拓進取,創(chuàng)新工作。我們的工作思路是:單項爭第一,整體上臺階。</p><p class="ql-block"> 取得了全省幾個第一。</p><p class="ql-block"> 1、創(chuàng)辦《滎陽黨史》雜志是第一。根據(jù)中央黨史研究室,關于加強中共黨史“征集、編寫、研究、宣傳”的指示精神,在黨的十五大精神鼓舞下,在滎陽市第一次黨代會精神激勵下,黨史工作,大膽創(chuàng)新,在滎陽解放5O周年之際,《滎陽黨史》雜志誕生了。為了加強黨史工作,招聘喜愛黨史的六位老同志:馬連水(黨校教授),徐鴻猷(縣委秘書),馬德鋒(部隊記者),李河水(市政府干部),董桂芳(教研室老師),張子錚(鄉(xiāng)黨史專干)等。《滎陽黨史》雜志編輯馬連水老師說:“我最佩服宋主任的創(chuàng)新工作精神,我們這個雜志內(nèi)容豐富,既有黨史內(nèi)容,又有工作動態(tài),人人愛看,受到省市領導贊許和廣大干部群眾好評,并發(fā)放全省,反映很好!這段工作是黨史辦最輝煌時期,也是我最開心、最得意的一段經(jīng)歷,多虧有個好領導! ” 吟詩一首:老驥伏櫪喜被聘,跟著強將長精神。滎陽黨史開先河,資政育人報黨恩。</p><p class="ql-block"> 2、購置一輛紅色華夏牌“桑塔納”小車是第一;</p><p class="ql-block"> 3、根據(jù)鄭州市委宣傳部1995(8)號文件精神,利用黨史資料,舉行“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50周年大型書畫展”活動,規(guī)模之大,影響之廣,內(nèi)容豐富,形式新穎,居全省第一。</p><p class="ql-block"> 4、、征訂《黨史博覽》雜志3300份,占鄭州市六縣六區(qū)總數(shù)6000份的55%,居河南省第一。</p><p class="ql-block"> 連續(xù)5年作為全省108個縣(市)的唯一代表,帶老婆王秀云參加省委組織部和省委黨史工委,組織的外地參觀學習活動;</p><p class="ql-block"> 5、、編寫黨史資料《英烈傳》《抗日峰火》《農(nóng)運風云》《群英風采》(改革英模人物)《為黨增輝》等黨史書籍。工作顯著,宋長生被省委評為“全省黨史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p><p class="ql-block"> 說起購買“桑塔納”小轎車,感謝市委副書記周斌(現(xiàn)任平頂山市委書記)。他星期天不回鄭州家里休息,專題召開市委黨群口單位的領導座談會,解決工作困難:當時每個單位的辦公經(jīng)費,每年為1·5萬元。</p><p class="ql-block"> 這樣的情況,怎樣購置交通工具呢?</p><p class="ql-block"> 會后,黨史辦積極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創(chuàng)新黨史工作,征集改革大潮中英模人物先進事跡,編印《群英風采》《為黨增輝》等黨史書籍。心底無私天地寬,四面八方來支援。率先解決了工作上的交通工具,新購置一輛嶄新的紅色華夏牌“桑塔納”小轎車,受到大家交口稱贊。</p><p class="ql-block"> 這件事在縣委大院轟動一時。</p><p class="ql-block"> 一次,到烈士陵園開展紀念活動,周斌市長(第二年任市長)指著一輛紅色小轎車說,這是哪個單位的車?</p><p class="ql-block"> 原來是車牌號:豫A53858,寓意“我先發(fā)我發(fā)”。</p><p class="ql-block"> 有人說是市委黨史辦的車。</p><p class="ql-block"> 宋長生笑著說,感謝領導的關心和支持!</p><p class="ql-block"> 我用什么來報答黨的恩情呢?只有聽黨話,跟黨走,大膽創(chuàng)新,努力工作。還是那句話,常懷感恩心,一切都順心!</p><p class="ql-block"> 解讀</p><p class="ql-block"> 編寫改革大潮中英模人物的黨史書籍,是黨史工作創(chuàng)新的一個嘗試,也是積極貫徹落實中央黨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p><p class="ql-block"> 黨史工作,應走出書齋,面向社會,面向未來,和黨的當前中心工作緊密結(jié)合起來,使人們在黨史工作中,感受到時代的脈搏,時代的氣息。</p><p class="ql-block"> 有詩為證:</p><p class="ql-block"> 挑戰(zhàn)不可能,創(chuàng)新建奇功。</p><p class="ql-block"> 實話沒人信,共事稱奇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4、打掃衛(wèi)生</p><p class="ql-block"> 1994年,滎陽老縣委門前,進行興華市場創(chuàng)建工程。</p><p class="ql-block"> 縣委大門前的一個高地,被推土機推掉,工地上坑洼垃圾多…………</p><p class="ql-block"> 一天,縣委辦通知大院的各個單位,為迎接鄭州市領導來調(diào)研,由政法委牽頭,明天把縣委大院衛(wèi)生徹底搞一次大掃除,并把縣委大門前的坑坑洼洼、滿地垃圾的施工地面,也簡單整理一下,不然的話,看起來老扎眼。</p><p class="ql-block"> 縣委大院的衛(wèi)生容易做,按各單位劃分的衛(wèi)生區(qū)打掃一下就行。最難做的是縣委門前正在進行的施工地面。</p><p class="ql-block"> 因此,牽頭單位政法委通知各個單位領導,實地察看一下,商量一下,咋分一下,把施工地面整一下。不一會兒,縣委大院里10幾個單位的領導一下子就到了。(六個一下,編者)</p><p class="ql-block"> 大家站在施工地上,看了看,眾人搖頭說,一天時間整理好,時間短,任務重,難度大,不好完成。</p><p class="ql-block"> 有人提議,按縣委10幾個單位,把施工地面劃分一下,讓各單位自行解決。</p><p class="ql-block"> 這時,縣委黨史辦宋主任說,這事很簡單,一個人,一小時,一下子就干完了。大家都很忙,讓我們黨史辦來干吧。(三個一,大道至簡:復雜的事情簡單做。編者)</p><p class="ql-block"> 話音剛落,政法委書記周云超說,咱們走吧,讓宋主任代勞吧!</p><p class="ql-block"> 眾人散去,一邊走,一邊議論紛紛…………</p><p class="ql-block"> 故事在繼續(xù)。</p><p class="ql-block"> 當時說了大話,這么大一片坑洼施工地面,一個人一小時整理好,簡直是大海里撈針——無從下手。說得形象點就是,麻雀下鵝蛋——講大話,瞎逞能,不可能的事。</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8點,只見宋長生一個人,手拿鐵锨,肩背糞耙,來到滎陽縣委大門前,破了一批土搗碎,用鐵锨鏟土,像麥場上揚麥一樣,不一會兒,就干完了!</p><p class="ql-block"> 當時是上班高潮,很多縣領導騎車上班看見了,都停下來觀看,贊不絕口。</p><p class="ql-block"> 事后,有人寫了一首詩。</p><p class="ql-block"> 大院衛(wèi)生容易做,</p><p class="ql-block"> 門前坑洼垃圾多。</p><p class="ql-block"> 眾人搖頭難接旨,</p><p class="ql-block"> 請纓覆蓋遇伯樂。</p><p class="ql-block"> 此舉,是從清朝整修故宮地面的故事中,得到啟發(fā)。</p><p class="ql-block"> 乾隆年間,有個大臣提議,故宮地面磚破損,需要進行維修,需要鋪老年磚。</p><p class="ql-block"> 一個大臣說,需3000兩銀子,二個月才能完成。又一個大臣說,需1000兩銀子,一個月完成。</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個大臣說,需300兩銀子,一星期完成!</p><p class="ql-block"> 最后這個大臣領旨。他很巧妙地叫工人,把古宮地面上的老磚,翻了個身,就大功告成了!</p><p class="ql-block"> 點評:</p><p class="ql-block"> 這個很普通的小故事告訴我們,用反向思維方式解決問題,就是不同于大眾的正常思維,就是想了就要干!這才是反向思維的可貴之處。自古成功自有道,這個道,往往就是在眾人認為不可能的地方闖出來,闖出一片燦爛的天地。</p><p class="ql-block"> 思維的局限性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窄小,而影響處事態(tài)度、做事方法和人生方向。</p><p class="ql-block"> 千萬記住一句話,思路決定出路,出路決定命運。</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5、詠長生兄</p><p class="ql-block"> 宋長生老兄,你是一個人才。</p><p class="ql-block"> 滎陽市人民政府原秘書 張浩</p><p class="ql-block"> 1987年,當時的偶遇(廣武四中),我看到你為學校的工作兢兢業(yè)業(yè),忙得不亦樂乎,欣然起敬,但又感嘆萬分。</p><p class="ql-block"> 因為,你有一股與眾不同的為事業(yè)拼搏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我認為你不能再繼續(xù)站在三尺講臺上教學了,那是一種浪費,你個人的浪費,也是滎陽的浪費。你要振奮起來,到滎陽重要的領導機關去,在那里你一定會閃閃發(fā)光,為滎陽,乃至鄭州及大中原地區(qū)做出更大的貢獻。</p><p class="ql-block"> 幾十年過去了,今天看來,實踐證明,我當時的看法沒有錯,你真是滎陽一個難得人才,我發(fā)自內(nèi)心的佩服。</p><p class="ql-block"> 滎陽有很多人在茶余飯后的言談中,對你的黨性,人品及敬業(yè)精神,都贊不絕口,這是實際情況,你并不知道。</p><p class="ql-block"> 你為廣武家鄉(xiāng)爭光了,你為宋氏家族爭光了,你為滎陽師范爭光了,你也為滎陽爭光了,我為你高興和祝賀!</p><p class="ql-block"> 卜算子 ? 詠宋長生</p><p class="ql-block"> 張 浩</p><p class="ql-block"> 本是田舍郎,</p><p class="ql-block"> 一步蹬天庭;</p><p class="ql-block"> 寒門貴子何以出?</p><p class="ql-block"> 只憑讀書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民也說吾哥,</p><p class="ql-block"> 官亦論長生;</p><p class="ql-block"> 厚德方能載萬物,</p><p class="ql-block"> 滎陽數(shù)宋兄。</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27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3、工作感悟</p><p class="ql-block"> 調(diào)到縣委工作,感概萬分,我想起李斯的老鼠論 。李斯少年時,家境貧寒,但李斯很小便聰慧過人,好學不倦。李斯成人后,因辦事干練,被人舉薦為看管糧倉的小吏。 </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他看到吏舍廁所中的老鼠,吃的是骯臟的糞便,又經(jīng)常受到人和狗的侵擾。李斯來到糧倉,卻看到這里的老鼠吃的是堆積如山的谷粟,住著寬大的房舍,而且沒有任何人來打擾。 </p><p class="ql-block"> 于是,他心中頓然明白,嘆曰:一個人有無出息就像這老鼠,在于能不能給自己找到一個優(yōu)越的環(huán)境、平臺。人的賢與不賢,決定于他所處的地方。譬如這老鼠,在廁所里吃屎的,還驚恐不安;而在大倉里吃糧食的,卻不受打擾,安逸自在。 </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李斯的著名“老鼠論”,揭示出一個深刻道理:選擇大于努力,平臺決定貴賤。千百年來為人們所稱道,復習,研讀,也因此出了不少深諳此道的人才。 </p><p class="ql-block"> 我的工作感悟是,一個人的命運,像一株面條菜,位置不同,命運也就不同。詩曰: </p><p class="ql-block"> 詠面條菜</p><p class="ql-block"> 長在麥田終是草,</p><p class="ql-block"> 登上宴席成佳肴。</p><p class="ql-block"> 同是野草面條菜,</p><p class="ql-block"> 環(huán)境一變身價高。</p><p class="ql-block"> 真正有價值的人生,不在于成就的大小,不在于地位的高低,不在于金錢的多少,不在于名氣的有無。而在于:是否努力地完成自我,喊出屬于自己的聲音,活出屬于自己的活法,走出屬于自己的道路。 </p><p class="ql-block"> 人活的就應該像孫悟空一樣,瘋狂過、拼搏過、失敗過、努力過、悔恨過、成功過、奮斗過、輝煌過。人生就是不斷經(jīng)歷的過程,只有苦練72變,才能應對81難。</p><p class="ql-block"> 4、老縣委大院的傳奇故事</p><p class="ql-block"> 一進縣委大院,心里高興。</p><p class="ql-block"> 一干黨史工作,如魚得水。</p><p class="ql-block"> 我喜愛黨史工作,根據(jù)上級指示精神,積極把滎陽黨史工作做好,發(fā)揮黨史工作的資政育人作用。</p><p class="ql-block"> 老縣委大院的機關工作單位:</p><p class="ql-block"> 當時,縣人大、縣人民政府、縣政協(xié)等單位,都搬到索河路100號縣人民政府大院,老縣委大院里有15個單位(屬黨群部門)。</p><p class="ql-block"> 縣委辦、組織部、紀檢會、宣傳部、統(tǒng)戰(zhàn)部、政法委、老干局、縣直黨委、黨史辦、團委、婦聯(lián)、文聯(lián)、工商聯(lián)、僑聯(lián)、檔案局等。</p><p class="ql-block"> 老縣委大院是塊風水寶地,物華天寶,人杰地靈。</p><p class="ql-block"> 老縣委大院原來是鄭州地委所在地。1949年元月,豫西四分區(qū)改組為中共鄭州地委與鄭州專員公署,由登封大金店遷滎陽,轄新鄭、鄭縣、密縣、登封、鞏縣、滎陽、成皋7縣。</p><p class="ql-block"> 1954年2月,其由滎陽遷開封,改稱開封專區(qū)。 </p><p class="ql-block"> 接著說,我調(diào)到縣委黨史辦工作不久,縣委辦、紀檢會、組織部等也都搬遷到新縣委大院。</p><p class="ql-block"> 這一搬遷,老縣委大院就發(fā)生了一件神奇的事,寫出來供大家一樂。</p><p class="ql-block"> 一條大蛇(長蟲)也從老縣委大院往新縣委大院爬行,爬到半路的縣工商局院里時,天亮了,它就藏到大院里的花池里。</p><p class="ql-block"> 有一個上班的女同志往花池里澆水時,發(fā)現(xiàn)一條大蛇,抬起頭,張著嘴……</p><p class="ql-block"> 她驚叫一聲,嚇得她丟掉水桶,邊跑邊喊……</p><p class="ql-block"> 剛上班的三個年輕人,聽到喊聲,跑到花池邊上一看,這條大長蟲隱藏在花叢中,就跑到辦公室拿著鐵锨等工具,來到花池,三下五除二的把蛇打死了。</p><p class="ql-block"> 仨人把長蛇截了三段,每人拿到家美餐了一飩。</p><p class="ql-block"> 故事在繼續(xù),后來仨人都騎摩托車摔死了……</p><p class="ql-block"> 這是巧合嗎?</p><p class="ql-block"> 當時,人們議論紛紛……客觀地講,滎陽最早的一批摩托車,購買的年輕人都出車禍摔死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篇 縣委工作筆記。</p><p class="ql-block"> 年終考評干部工作</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三日 晴天</p><p class="ql-block"> 早上8點上班,今天的工作是年終考評干部,到各單位對其領導班子成員進行一年來的工作考評,從“德能勤績”四個方面進行考評。</p><p class="ql-block"> 我是從縣委黨史辦抽調(diào)到組織部,進行干部考評工作的。 這項工作,要嚴肅、認真、保密、公正,更要認真地把每個領導干部的個人材料寫好。</p><p class="ql-block"> 上午去商業(yè)局考評,領導班子成員是5位領導;下午去劉河鄉(xiāng)考評,領導班子成員是10幾個領導。</p><p class="ql-block"> 晚上回來,要把當天考評的兩個單位,20多個領導成員的個人材料,整理編寫好,交到縣委組織部。</p><p class="ql-block"> 這個寫材料任務,既繁重又辛苦,縣委大院還流傳著一句戲言:寫材料的是“沒材料”(沒本事)!</p><p class="ql-block"> 宋長生說:“這個寫材料任務,我全包了,不再辛苦大家了?!苯Y(jié)果,宋長生一個人,一個晚上,終于把20多個人的考評材料和兩個單位的工作總結(jié),加班加點完成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又是如此,連著幾天還是如此,一直到一個月的干部考評工作結(jié)束。</p><p class="ql-block"> 干部考評工作基本上結(jié)束了,接下來幾天進行整理編寫干部考評材料??墒抢钯O濤、宋長生等6人這個考評小組的干部考評材料,第二天就很快交到縣委組織部,這些考評材料,受到了組織部長的表揚!</p><p class="ql-block"> 點評:</p><p class="ql-block"> 一晚上寫20個人的考評材料,真是既辛苦,又高效,乃奇人也。 </p><p class="ql-block"> 下面請看組織部干審科科長李貽濤的真實評價。</p> <p class="ql-block"> 第六篇 市委工作筆記</p><p class="ql-block"> 豐富多彩的退休生活</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成立了書畫組織:河南省華夏文化促進會滎陽分會,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書畫活動。</p><p class="ql-block"> 揮亳潑墨幾多省,</p><p class="ql-block"> 上海南通泉州行,</p><p class="ql-block"> 大江南北空中飛,</p><p class="ql-block"> 翰墨飄香結(jié)友情。</p><p class="ql-block"> 注:近10年來,應邀赴上海,南通,山東青州,山西稷山縣,安徽涇縣等地采風。</p><p class="ql-block"> 大家風趣地說,揮毫潑墨,快樂生活。吃的是江鲀,坐的是馬云(小橋車),品嘗日本菜,享受哈一頓(上海六星級賓館)。 </p><p class="ql-block"> 最好的退休生活方式,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奔跑在理想的路上。回頭有一路的故事,低頭有堅定的腳步,抬頭有清晰的遠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滎陽市長王新亭、市文聯(lián)主席韓露(女)等聽宋長生講解“首屆世界楚河漢界象棋文化書畫展”。</p> <p class="ql-block"> 香港霍震霆(國際奧委會),中國象棋協(xié)會主席陳澤蘭(女),河南副省長張廣智,鄭州市長程志明,市委宋書記等,在宋長生陪同下觀展</p> <p class="ql-block"> 國家衛(wèi)健委領導梁曉川一行6人,在滎陽市政府副市長任莉,市衛(wèi)健委主任李向陽,市園林管理中心主任王柏川,植物園負責人張福平等陪同,</p><p class="ql-block"> 在宋長生先生的引領下,觀看市衛(wèi)健委主辦的"健康滎陽 共建共享"滎陽市創(chuàng)建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qū)主題書畫展。</p> <p class="ql-block"> 人生命運三首詩 </p><p class="ql-block"> 宋長生的閱歷,彰顯出讀書改變了命運的三個轉(zhuǎn)折點,可概括為三首詩?!?lt;/p><p class="ql-block">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著自己不同的生活軌跡。</p><p class="ql-block"> 我在農(nóng)村打拼,經(jīng)歷了:</p><p class="ql-block"> 13歲上滎陽三中(老三屆)</p><p class="ql-block"> 16歲畢業(yè)回家學推小車,</p><p class="ql-block"> 17歲推小車修河王水庫,</p><p class="ql-block"> 18歲干合同工,</p><p class="ql-block"> 19歲上高中,</p><p class="ql-block"> 20歲回家務農(nóng)。</p><p class="ql-block"> 不久就在本村當民辦教師(校長)。 </p><p class="ql-block"> 期間,推薦上大學、合同工轉(zhuǎn)正、民師轉(zhuǎn)正等,都是運氣不佳:劉備他爹——老背(備)。</p><p class="ql-block"> 默默無聞的平淡生活,平淡的生活并不平庸。要在平淡的生活中活出精彩與自信,因為這個世上你永遠是獨一無二的。</p><p class="ql-block"> 我贊同這樣一句話:你可以不喜歡的東西,但請允許它存在;你可以繼續(xù)討厭;但你討厭的東西,請允許別人喜歡!</p><p class="ql-block"> 這個“東西”就是人生磨難、勵練。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p><p class="ql-block">第一首 鄉(xiāng)村打拼三十載 </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九年九月</p><p class="ql-block"> 水臨絕壁生飛瀑,</p><p class="ql-block"> 人至困境是轉(zhuǎn)機。</p><p class="ql-block"> 鄉(xiāng)村打拼三十載,</p><p class="ql-block"> 時來運轉(zhuǎn)寫傳奇。</p> <p class="ql-block"> 后 記 </p><p class="ql-block"> 《縣委工作手記》與大家見面了。 </p><p class="ql-block"> 我的初衷是編寫一本《感恩有你》,把人生感悟結(jié)晶和處世秘訣奉獻給恩人貴人?,F(xiàn)在根據(jù)大家意見改為《縣委工作手記》,作為感恩禮物,送給曾幫助過自己的恩人,送給今后可能相遇的貴人,相遇是緣,等你相會。</p><p class="ql-block"> 常存感恩之心,乃是為人的高尚情操。感恩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感恩黨的培育之恩,感恩貴人相助之恩,感恩老師教育之恩,感恩自己的拼搏之路,也感恩質(zhì)疑誹謗和人生道路上的一切磨難。</p><p class="ql-block"> 感恩是幸福之源,常懷感恩之心,就會發(fā)現(xiàn)一路走來,遇到的都是貴人,做什么事情都很順心。所以,不知道感恩,或恩將仇報,就不能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p><p class="ql-block"> 說實話,很多人都想干一番事業(yè),卻不知道如何成功?有少數(shù)人成功了,也積累一些成功的秘訣,但不輕易告訴人。再說這些成功秘訣,只可意會,不能言傳的東西。</p><p class="ql-block"> 孔子曰:“不怕沒有官位,就怕自己沒有學到賴以站得住腳的東西。”這個賴以站得住腳的東西,《縣委工作手記》里也有宋長生自己的獨特思維,即反向思維。</p><p class="ql-block"> 人生如夢,歲月無情,驀然回首,才發(fā)現(xiàn)人生沒有奇跡,只有努力的軌跡;沒有運氣,只有堅持的勇氣。每一份堅持都會遇到驚喜,這個驚喜《縣委工作手記》里有答案。 </p><p class="ql-block"> 為了使你在書中得到頓悟,特在文后添加點睛之筆“解讀” ,點燃你內(nèi)心深外的知慧火花,直接感悟生命真諦,獲得拼搏的力量,升華你的生命目標,提高你的人生境界。 </p><p class="ql-block"> 《縣委工作手記》送給你,在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中,要學會兩種能力,一種是干事能力,一種是處世能力,施展才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國家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做點貢獻,走好人生軌跡,描繪出精彩的人生畫卷。 </p><p class="ql-block"> 最后感謝成書中助力的朋友:張浩、李貽濤、崔向前、戴廣田、何天德、任喜亮、劉福安等。</p><p class="ql-block"> 因個人水平有限, 書中有不足之處,懇請大家批評指導。 </p><p class="ql-block"> 二0二四年六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