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丹江碧水映藍天,</p><p class="ql-block"> 青山綠樹繞岸間。</p><p class="ql-block">波光粼粼泛詩意,</p><p class="ql-block">悠悠江水似畫卷。</p><p class="ql-block">青山靄靄,鐫刻著時光的印記,彌漫著無盡的遐思。</p><p class="ql-block">江水悠悠,書寫著優(yōu)美的詩篇,彈奏著美妙旋律。”</p> <p class="ql-block"> 午飯時候,手機微信連連響起,竟是耿亞偉老師分享的關(guān)于丹江口水庫的圖片和文字,讓我受寵若驚!細品圖片之美,文字之妙,更讓我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 耿亞偉,河南省攝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禹州市攝影家協(xié)會主席,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專業(yè)攝影師,從事攝影事業(yè)40余年。多年來,他游歷名山大川,踏遍大江南北,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省市級賽事獎項,發(fā)表于國內(nèi)多家攝影專業(yè)媒體。精品力作,數(shù)不勝數(shù)。特別是近年來,為宣傳、記錄國家的精準扶貧和鄉(xiāng)村振興政策,耿老師又不遺余力,盡一名攝影人的情懷,為禹州的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留下了大量的影視資料,做出了攝影人最大的貢獻。</p> <p class="ql-block"> 初識耿老師,是2018年的春節(jié)。因為“影像見證新時代 聚焦扶貧決勝期” 2018—2020國家大型影像跨界駐點調(diào)研創(chuàng)作項目落戶淅川,省攝影協(xié)會特派幾名資深攝影師蹲點拍攝,耿老師是其一。從年前的臘月二十八至正月初七,他們與淅川人民一起,過了一個“革命化”的春節(jié),零距離記錄了山村人民的春節(jié)生活。我作為當?shù)財z影人也跟著大咖們一起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春節(jié)。</p> <p class="ql-block"> 記得那年春節(jié),適逢大雪,鄉(xiāng)村山道泥濘,車胎需安裝防滑鏈才能出行。然而鳳凰古寨、羋月山村等等,這些大山深處的村落卻一個也沒拉下。有一天,由于大雪覆蓋山野,道路難辨,不幸車胎爆裂,一群人在狂風暴雪中堅定守候、等待救援的場景至今歷歷在目...在中國人最隆重的節(jié)日里,大家跟鄉(xiāng)親們一起吃年夜飯、看春晚、嘮家常的情形依然記憶猶新。大雪封門,山路崎嶇,飯點時候,蹲在路邊車上吃泡面也時有發(fā)生,但耿老師和大家一起,從沒抱怨,從沒后悔過,樂呵呵地互相打趣……這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更是攝影人的日常,大家早已司空見慣。</p> <p class="ql-block"> 在這惡劣的環(huán)境中,簡陋的條件下,大家攜手共同完成了《石榴紅了》大型攝影巨著。通過這次跨越3年的創(chuàng)作活動,我對耿老師、對省內(nèi)攝影大咖們有了深刻的認識,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一種精神,那種不畏艱難險阻,越是困難越堅決、越是危險越執(zhí)著的不折的攝影精神。從他們身上,我汲取了精神營養(yǎng),也找到了人生的追求和前進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今天有幸得到一組耿老師的作品和文字,視為珍寶,定當珍藏。同時,第一時間展覽、推廣出來,與大家交流、分享,更為紀念,為丹江,為家鄉(xiāng),更為半個世紀以來,幾十萬為南水北調(diào)遠離故土遷往異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