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洛陽|再訪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

悟道

<p class="ql-block">郁郁蒼蒼的古木林中,坐落著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座佛家寺院,威嚴(yán)、肅穆,一如兩千年前。</p> <p class="ql-block">白馬寺座北面南,總面積二百余畝,白馬寺是一處保存完整、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1961年被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被國務(wù)院確定為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2001年1月,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4A 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山門即寺院的大門。為牌坊式拱券三門洞,中門洞高3.08米,寬2.35米,深3.60米,兩側(cè)門洞較小。正面鑲嵌“白馬寺”匾?!吧介T”是中國佛寺的正門,一般由三個門組成,象征佛教“空門”、“無相門”、“無愿門”的“三解脫門”。由于中國古代許多寺院建在山村里,故又有“山門”之稱。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曾重建。</p><p class="ql-block">山門外有兩匹石馬,左右相對,石馬1.8米,長2.2米,頭戴轡絡(luò),身置鞍韉,性情溫順,雕工精細(xì),相傳為漢代的馱經(jīng)之馬,實為北宋太師太保魏咸信墓前的石像。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德浩法師住持白馬寺,將石馬遷置于山門前。</p> <p class="ql-block">白馬寺,作為佛教在中國的源頭,是講述佛教與中國歷史時永遠不可能避過的話題。佛教在中國生根發(fā)芽并快速發(fā)展,正是始于洛陽白馬寺。隨著時間的流逝,最初的漢代建筑雖然早已不復(fù)存在,但是佛的精神與禪的空靈,依然厚厚地積淀在白馬寺中,不曾遠去。</p> <p class="ql-block">鐘鼓樓分別位于山門內(nèi)南北中軸線東側(cè)和西側(cè)。鐘鼓樓的建成恢復(fù)了寺院晨鐘暮鼓的禮佛儀式,恢復(fù)了歷史悠久的洛陽八大景之一的“馬寺鐘聲”。</p> <p class="ql-block">洛京白馬寺祖庭碑</p><p class="ql-block">最上邊是由元代華嚴(yán)名僧仲華文才用篆書所撰,碑文是楷書。碑文的內(nèi)容記載了當(dāng)時漢明帝劉莊做夢夢見金人,派人西去天竺取經(jīng)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斷文碑</p><p class="ql-block">該碑并不是因為碑?dāng)喽妹?,而是它的碑文不是從上而下從左而右一通寫到底。它是用短行分成幾排書寫出來的。該碑整體高1.7米,寬1.4米。</p> <p class="ql-block">走進寺內(nèi),人山人海,香火旺盛。</p> <p class="ql-block">這里的主要建筑坐北朝南,從南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大雄殿、千佛殿、接引殿和毗盧閣,兩側(cè)對稱分布著鐘鼓樓、臥佛殿、玉佛殿、法寶閣、藏經(jīng)閣、客堂、齋堂、祖堂、禪堂、方丈院等附屬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雄殿始建于元代,明代重建,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大雄殿是寺內(nèi)的主殿,供奉著釋迦牟尼佛像,兩側(cè)站立著迦葉和阿難,以及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p> <p class="ql-block">大雄殿后,為千佛殿,始建于唐,元代重建,明代改建。據(jù)說,在千佛殿內(nèi),供奉著釋迦牟尼、藥師佛和阿彌陀佛。同時,還有一個巨大的木雕佛龕,里面雕刻著五千多尊壁佛。</p><p class="ql-block">千佛殿后,為接引殿,始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間,這里毀于大火。清代光緒年間,進行重建以后,規(guī)模相對較小,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如今,殿內(nèi)供奉著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構(gòu)成了“西方三圣”的塑像格局。</p> <p class="ql-block">六祖殿位于中軸線西側(cè),在大佛殿之西南。殿內(nèi)供有佛教禪宗的六位祖師。中間的是初祖達摩,左右排列著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內(nèi),供奉著聞名天下的布袋和尚佛像,這個一生一世瘋瘋癲癲、嬉嬉笑笑的和尚,被認(rèn)為是彌勒佛的化身,后世也稱其為大肚彌勒或者天冠彌勒。</p> <p class="ql-block">齊云塔位于白馬寺的山門東側(cè),玲瓏古雅、挺拔俊秀的佛塔,又稱“釋迦舍利塔”。齊云塔是一座四方形密檐式磚塔,共有13層,高度為35米。齊云塔的前身為五代后唐莊宗在白馬寺東面修建“東白馬寺”,由于規(guī)模較小,人稱“小寺”。寺前建有五百尺高的九級木佛塔,名為“齊云”。北宋靖康元年齊云塔被燒毀。到了金代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就在原來的齊云塔舊址上修建了一座高13層的方形磚塔,也就是如今的這座齊云塔,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了,這也是洛陽現(xiàn)存的最早一座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白馬寺的寺院后部,有一座雄渾古樸、蔚為壯觀的磚砌高臺,名為清涼臺。這里本是漢明帝劉莊小時候乘涼、讀書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清涼臺前一古樸的券洞,高3.32米,寬2.54米,深3.90米。其券石和白馬寺原山門門洞之券石形制相同,多刻有工匠姓名,應(yīng)同屬一個時期,即東漢時期的遺物。</p> <p class="ql-block">法寶閣內(nèi)供奉著1993年印度總理拉奧訪華時贈送的一尊銅佛像,并收藏有數(shù)十種“法寶”。</p> 攝摩騰祖師碑 <p class="ql-block">當(dāng)年漢使與高僧,用白馬馱載佛經(jīng)、佛像,來到洛陽。漢明帝劉莊十分高興,隆重接待。并敕令于洛河之濱,天子腳下,開工建沒了中國最早的佛寺——洛陽白馬寺(因白馬馱經(jīng)而名)。此像是20世紀(jì)末以來,日本捐資重修白馬寺鐘樓并立空海雕像。</p> <p class="ql-block">三國佛殿分別為泰國佛殿、緬甸佛殿、印度佛殿</p> <p class="ql-block">泰國佛殿里面存放著一顆佛骨舍利,原是印度贈送給泰國國王拉瑪五世的,在曼谷金山寺供奉了一百多年,2014年泰國王室贈送給白馬寺。</p> <p class="ql-block">泰國佛殿苑</p><p class="ql-block">泰國佛殿苑又名金馬苑,其中泰佛殿于1992年動工, 1997 年建成。2010年又重新進行設(shè)計, 全面改造擴建, 修建了圍墻、大門, 辟建了舍利塔、藏經(jīng)閣、鐘鼓樓、四面佛龕等建筑。2014 年 9 月 26 日舉行落成典禮。</p><p class="ql-block">舍利塔是仿照曼谷金山塔縮建而成的,長寬各 24 米,高 29 米,共有 99 級 臺階通向塔頂, 塔頂有五座寶塔, 在第二層供奉著釋迦牟尼佛舍利。第一層為長寬均為 17 米的小佛堂,供奉著泰國不同歷史時期最有代表性的 12 尊佛像。</p><p class="ql-block">泰佛殿是法事活動的中心,殿門上雕刻貼塔皖拉坂護法神,類似于中國的 哼哈二將,守護著殿堂。大殿主尊佛像為釋迦牟尼佛,溫和慈祥,法相莊嚴(yán),為銅質(zhì)貼金像,仿照泰國最美的、泰國人最信仰的佛像帕清拉納佛像而造。</p> <p class="ql-block">舍利塔是仿照曼谷金山塔縮建而成的,長寬各 24 米,高 29 米,共有 99 級 臺階通向塔頂, 塔頂有五座寶塔, 在第二層供奉著釋迦牟尼佛舍利。第一層為長寬均為 17 米的小佛堂,供奉著泰國不同歷史時期最有代表性的 12 尊佛像。</p> <p class="ql-block">泰佛殿是法事活動的中心,殿門上雕刻貼塔皖拉坂護法神,類似于中國的 哼哈二將,守護著殿堂。大殿主尊佛像為釋迦牟尼佛,溫和慈祥,法相莊嚴(yán),為銅質(zhì)貼金像,仿照泰國最美的、泰國人最信仰的佛像帕清拉納佛像而造。</p> <p class="ql-block">緬甸佛塔苑</p><p class="ql-block">緬甸佛塔苑位于白馬寺院西北側(cè)、泰國佛殿苑之西,正門內(nèi)右側(cè)即大金塔。 大金塔是仿緬甸仰光大金塔縮小而建,塔體形態(tài)似緬甸皇冠。周圍有 8 座小塔。大金塔的結(jié)構(gòu)分為塔基、壇臺、鐘座、覆缽、蓮座、蕉苞、寶傘、風(fēng)標(biāo)、鉆球9個部分, 通體涂以金漆。大金塔共分三層。底層為圓角方形, 二層殿堂為正方形, 中央為穹頂,整個壇場,中間是一個巨大的“寶瓶”,圍繞寶瓶有 4 尊佛像。三 層的金塔基臺也為圓角方形, 東南角立有一支“經(jīng)幢柱”,四邊垂有四掛鈦合金經(jīng)筒,經(jīng)幢柱的下部,圍繞經(jīng)幢柱站立 4 位護法神。</p> <p class="ql-block">大金塔東北角是龍塔, 又稱“龍王護佛”像。龍身旋繞為基臺, 上置蓮花寶座,釋迦牟尼結(jié)跏趺坐在蓮臺之上, 左手結(jié)禪定印, 右手結(jié)降魔印。龍王用盤起的身體托起蓮座,龍頭從釋迦牟尼背后升起。大金塔西北角是仿制的聞名世界的風(fēng)動石佛塔。這塊仿版大金石,不甚規(guī)則,有曲道與大金塔臺相連。</p> <p class="ql-block">印度佛殿苑</p><p class="ql-block">印度佛殿苑在白馬寺西側(cè),主門面東,與寺相對,寓意中國的“釋源祖庭”源自西來的印度佛教。大門由 4 扇木門組合而成,大門外兩側(cè)站立著一對藥叉神。大門上方有一個桃形窗口, 設(shè)計源于古代印度塔窟門口上方的火焰形券洞, 主要起通風(fēng)透光作用。苑中大殿根據(jù)印度著名桑奇大塔仿建,為一巨大的覆缽 式大塔,高 24 米,坐落在方形基座上。圓形的佛殿內(nèi)高大空曠,偏西側(cè)奉置釋 迦牟尼石雕坐像,佛陀結(jié)跏趺坐、施“轉(zhuǎn)法輪”。佛陀兩側(cè)各有一天馬,上方有 兩龍首, 向上仰起, 托著佛陀背后的佛光。塔身分上下兩層, 各有 8 幅大型浮雕,主要是佛本行故事和佛本生故事。</p> <p class="ql-block">歷經(jīng)歲月洗禮,白馬寺依然鐘聲不絕,如今不僅是“白馬馱經(jīng)”的寺院,更是絲路文化的交流平臺講述著悠久動人的絲路故事。</p> <p class="ql-block">洛陽白馬寺展現(xiàn)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和歷史價值。白馬寺是中國佛教藝術(shù)的重要代表之一,壁畫、雕塑等藝術(shù)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4年6月19日拍攝于洛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