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高考出分前,文科生如何選大學?一篇文章說清楚!</p><p class="ql-block">1、600分以上,無腦選平臺。是的,哪怕是北大的冷門專業(yè),我也要去。為什么?道理很簡單。這個平臺,就意味著機會。拿著這個分數(shù),去到頂尖985院校,是因為視野、平臺帶來的可能性。</p><p class="ql-block">2、550分左右,看未來規(guī)劃。550分左右,我們拉平到全國來看,底線是可以上到一個211院校的。那這個時候,確實會糾結(jié),究竟是選一個好就業(yè)的專業(yè),還是院校?我有一個簡單的思路,供大家參考:未來有讀研打算,優(yōu)先211</p><p class="ql-block">因為211、985的保研率,和雙非院校,差別真的很大。前者平均是在17%左右,請注意,是平均。而后者,基本是10%以下。</p><p class="ql-block">而且目前的考研,其實是很卷的。很多研究生名額,越來越多地來自于推免生,也就是保研。所以,就讀研來說,能保就不要考。</p><p class="ql-block">本科畢業(yè)就想去社會歷練。優(yōu)先城市,往東部,往北上廣深走。因為那里有全中國最多的機會,我們既然選擇了去社會大學歷練,那就得去有魚的地方,捕魚。哪怕第一份實習、第一份工作,不如意。沒關(guān)系,這個城市還有太多的機會,允許我們?nèi)L試,去歷練、去成長。</p><p class="ql-block">3、500分左右,看我們在意啥?</p><p class="ql-block">450-500分左右的孩子和家長,其實最糾結(jié)的一個點是:</p><p class="ql-block">我是用盡全身力氣保住本科?還是去選一個就業(yè)針對性強的????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的條件不一樣。我也簡單跟大家分享我的思路,供參考:未來有考公考編打算的無論是公辦本科,還是民辦本科,或者是最近大家熱議的中外合辦。只要是正規(guī)的,能夠取得本科畢業(yè)證的,都可以。因為保住本科,是考公考編的先決條件———在意第一學歷。</p><p class="ql-block">學歷不等于能力。學歷,頂多證明在高考那場游戲中,我適合考試,我上了本科,但并不等于我社會能力強。</p><p class="ql-block">但是,但是,我們是社會動物。我們在找工作就業(yè)的時候,我們普通人,需要遵守游戲規(guī)則,所以我們得承認,第一學歷很重要。</p><p class="ql-block">4、保住本科,有哪些路子?</p><p class="ql-block">家長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選擇:3+2高本貫通</p><p class="ql-block">在一些省份,是有這類計劃的。也就是說,孩子在某個大專院校讀3年,通過轉(zhuǎn)段考試,進入一些本科院校讀書。5年后,孩子拿到的是本科文憑。這其實對于有學習能力,但是高考沒有發(fā)揮的孩子來說,是一條很實際的路子。但是我也要說明一點,走3+2高本貫通的畢業(yè)證,有些省份的畢業(yè)證上會注明【??破瘘c】。</p><p class="ql-block">省外民辦本科尤其是本科線附近的孩子,想要保住本科,去到省外讀民辦本科,也是很實際的路子。但讀民辦本科值不值?眾說紛紜,每個人的出發(fā)點不一樣。我個人的觀點是:為了保住本科,民辦本,也是正規(guī)全日制本科,是可以去的,我們也不要有太深的院校偏見。計劃外中外合辦最近也有家長問我:計劃外中外合辦和民辦本科,怎么選?</p><p class="ql-block">我的分析思路如下,家長們可參考:①未來打算考公考編的(非選調(diào))其實費用略低的民辦本科,更合適一點。因為對考公來說,本科是入場券,然后就是看我們的專業(yè),以及考試成績。這一點上,非選調(diào)的考公考編,其實中外合辦的加分不大。②未來有海外讀研打算的優(yōu)先走計劃外中外合辦。</p><p class="ql-block">原因也很簡單。中外合辦其實是可以當做海外本科來用的,也就是說,在申請海外研究生時,基本是可以跟國內(nèi)211對標的。而民辦本科,在這個維度上的加分不大。</p><p class="ql-block">所以,綜上所述,我還是老觀點:</p><p class="ql-block">不要焦慮,我也不喜歡販賣焦慮。我們實實在在要做的,就是明確自己未來想要,然后就像打牌一樣,把院校、專業(yè)這類手段,用到符合自己未來規(guī)劃的,那就是加分項,那就是好選擇。鞋子再好,穿在自己腳上合適,才是好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