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秦嶺深處,有個“一腳踩南北、一山界江河”的地方!它,不僅是狹義上的南北分水嶺,也是我國的江河分界線,也還是藍田縣和柞水縣的界山。這里,地處大秦嶺腹地,最高處海拔高度1800多米;這里,山大溝深,因紅二十五軍在長征途中的一次戰(zhàn)斗而聞名遐邇;這里,歷史悠久,據(jù)說當?shù)叵让駷楦心铐n愈韓文公而將此山嶺取名文公嶺!</p> <p class="ql-block"> 說到韓愈韓文公,想必大家對這位“百代文宗”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為潮州刺史而非常熟悉!他在就任潮州途中,行至秦嶺藍田段,寫下了千古絕唱“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然詩常在,人已故,留下詩篇千古傳!哦!看到這里,你是否也和我一樣?想著此地就是韓文公筆下那個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的秦嶺藍關(guān)古道呢?唉!古道悠悠,支道頗多,現(xiàn)已無從考證!但是,這一千多年以來,人們?yōu)榱烁心铐n文公,真真切切的將今藍田葛牌鎮(zhèn)和柞水曹坪鎮(zhèn)接壤的這一道山嶺,一直稱為“文公嶺”。</p> <p class="ql-block"> 據(jù)說文公嶺上風景優(yōu)美,我很想去看看!聽說文公嶺上的戰(zhàn)斗舊址還在,我更想去走走,因為了解學習葛牌的紅色文化,不去葛牌鎮(zhèn)和兩舊址,你就不能體會到紅色文化的內(nèi)涵!這不,戰(zhàn)地醫(yī)院舊址和坐落在葛牌古鎮(zhèn)的鄂豫陜根據(jù)地葛牌鎮(zhèn)區(qū)蘇維埃政府紀念館及紅二十五軍軍部等,我已去過,所以,去文公嶺戰(zhàn)斗舊址也成了我心心念念的一個夢想。因為這一仗歷史意義重大,不僅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建立和鞏固了關(guān)中地區(qū)的蘇維埃政權(quán),使長征由被動轉(zhuǎn)移的戰(zhàn)略轉(zhuǎn)化為主動出擊而奠定了基礎(chǔ)。</p> <p class="ql-block"> 5月18日,小滿節(jié)氣將至,我和我的好姐妹一行四人,再次同聚葛牌,準備沿藍柞路驅(qū)車直上文公嶺。</p> <p class="ql-block"> 望著風景如畫的藍柞路,不由我贊嘆如今的葛牌,發(fā)展真的不錯!這讓想起我的一位老姨,60年代初曾在葛牌鎮(zhèn)政府機關(guān)工作,她給我講了她剛參加工作時的情景。那時的山路崎嶇坎坷,無車通行,加之山里經(jīng)常有野獸出沒,所以,她每次去葛牌,都要步行近一天時間,且要帶上棍子等簡單的防衛(wèi)工具。那情景,現(xiàn)在想想,都讓人感到有點毛骨悚然!哈!當然這也是我對老姨崇敬的原因之一。所以,現(xiàn)在每每開車走在藍柞路上,看到如今雖蜿蜒曲折卻寬闊平坦的柏油馬路,內(nèi)心對老一代建設(shè)者們的崇敬之情也油然而生;在看看溪水兩岸青山相對,綠意盎然,人工打造成景觀與自然風光相映生輝,美不勝收;坐落在路旁河邊的魅力鄉(xiāng)村民居,靜靜的躺在這青山綠水之中,真像是一幅幅動態(tài)的圖畫!呵!用“一步一景,景景各異”來描繪,一點兒都不為過!真是車行藍柞路,人若畫中仙!</p> <p class="ql-block"> 車出古鎮(zhèn),映入眼簾的是一蜿蜒綿亙的狹長山谷!谷道兩邊山綠樹茂,生機盎然!一條長長的柏油馬路鑲嵌其中,宛如一條蜿蜒騰飛的巨龍!穿梭于蒼蒼茫茫的綠野之中;穿梭于紅星曾經(jīng)閃耀的瓦屋莊村;穿梭于紅軍泉邊;穿梭于風景秀麗的東溝村,終于來到文公嶺的腳下。</p> <p class="ql-block"> 仰望文公嶺,宛若一條曲折盤旋而上的天路,近在眼前而又讓人望不到邊!這不,車剛剛拐了個彎,因為路窄且陡拐彎多,我不敢欣賞周圍的風景,但陣陣槐香撲鼻而來,誘人心懷!同時也讓我感到驚奇,就在這驚奇的瞬間,車正好行至拐彎處,未及時按喇叭警示,上面突然有個大貨車俯沖下來,這下可把我嚇壞了!我們都急剎車!還好!有驚無險,安全通過。哦!這下好了,后面將近三公里山路十八彎,我根本不敢心存僥幸,也不知道車拐了多少個彎,也不清楚我們上山用了多長時間,只是在小心翼翼中,謹慎的通過每一個“之”字彎。</p> <p class="ql-block"> 哈哈!我們上來了!這文公嶺是一道東西走向的山梁,藍柞路南北走向,貫穿于文公嶺群峰間的一個埡口之中。我們驅(qū)車過葛牌界,順勢將車停泊在文公嶺南——柞水九間房段的停車兼觀景臺上,正式的開啟了今天的圓夢文公嶺之旅!</p> <p class="ql-block"> 這停車觀景臺呈三角形狀,三邊分別依山、傍路、臨崖!臨崖鄰路邊內(nèi)有一不足10平方的小涼亭,依山傍路的角上矗立一大石碑,上曰:文公嶺!江河界!九間房、糍粑之鄉(xiāng)等,碑旁有一打糍粑勞作形象的石雕。呵!這平臺雖簡陋,確也是個地理識標;面積雖不是很大,但在兩峰盡頂端之間能有此空間,也算是很少見的!</p> <p class="ql-block"> 五月的光風,溫暖而熱烈!但是對于站在海拔1607米之上的我們,絲毫感覺不到它的熱情,只能感受到正午陽光的耀眼、刺目!陽光下的我們,幾乎看不到自己的影子;習習的涼風,讓我們感到這里夏天尚未到來;濃郁的槐香,讓我們驚訝的失了神,這不正是白居易筆下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嗎?哦!這里的槐花,整整比山下的槐花晚開了一個月呀!站在觀景臺上,遠眺秦嶺之南,看千山疊嶂綿延不斷,萬峰壁立盡染新綠;渺萬里晴空蔚藍如新,云兒悠悠揮手舞白紗;臨崖俯瞰山谷,翠峰綠意盎然,溝溝壑壑幽靜安適;一條柏油馬路好似蜿蜒盤旋而上的游龍,在綠海中飛舞,隱隱約約的讓人看不清它的全貌;兩側(cè)山林茂密,鳥語花香,讓人愜意萬分,流連忘返!哈!你看!時不時的有游客悠閑的信步景觀臺面,一會兒凝神靜氣的賞景,一會兒弄姿獨舞,一會兒拍照打卡……;你再看!涼亭下,五、六個中年男女正在席地而坐,樂呵呵地喝茶談天論地呢;你再看,再看!有兩位年輕人正在和打糍粑的石雕合拍美照呢;更有一位甚者,不怕危險,在土崖邊上拽拉槐花樹枝,正在津津有味的品嘗著,味美的野生佳肴呢……。</p> <p class="ql-block"> 時間過得真快,不覺已在柞水界逗留了一個多小時啦!我們幾個一商議,決定返回葛牌界,徒步文公嶺,去戰(zhàn)斗舊址看看!</p> <p class="ql-block"> 過埡口,路西文公嶺山梁平緩處,分別有幾個機關(guān)單位在不同的年份,分別在藍柞路路西的文公嶺旁立牌設(shè)標,并簡述了文公嶺戰(zhàn)斗經(jīng)過和文公嶺戰(zhàn)斗舊址簡況。</p><p class="ql-block">(1935年2月3日,紅二十五軍軍長程子華,政委吳煥先,副軍長徐海東率部進入陜西境內(nèi),創(chuàng)建鄂豫陜革命根據(jù)地,進駐藍田葛牌鎮(zhèn),建立了葛牌鎮(zhèn)區(qū)蘇維埃政府。1935年2月5日,國民黨四十二師—一六旅旅長柳彥彪帶兩個團向葛牌進攻。紅二十五軍聞訊搶先占領(lǐng)九間房與葛牌鎮(zhèn)交界處文公嶺,與一一六旅激戰(zhàn),從早到午殲敵2個營,余部皆潰逃。這就是著名的文公嶺戰(zhàn)斗。 文公嶺戰(zhàn)斗舊址,位于西安市藍田縣葛牌鎮(zhèn),文公嶺山梁東西兩邊現(xiàn)存多處戰(zhàn)壕遺跡,其中最長的長約100米,寬約2米,深約1-1.5米。1935年2月,紅二十五軍與國民黨42師116旅在文公嶺激戰(zhàn),此次戰(zhàn)斗的勝利,為紅軍建立藍田、柞水、山陽等地的蘇維埃政府奠定了基礎(chǔ)。文公齡戰(zhàn)斗舊址體現(xiàn)紅軍英勇戰(zhàn)斗的革命精神,對傳承紅色基因有著重要意義。)</p> <p class="ql-block"> 站在陜西省文物局所立的“文公嶺舊址”白色大理石石碑前,回望被藍柞路分割成兩段的文公嶺東西兩峰,山勢陡峭,相互對峙,真有自古兵家必爭之地的“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之氣勢!回想我們從東溝驅(qū)車上來,短短3公里路程,海拔落差竟然500多米,你完全可以想象文公嶺的山勢是多么的陡峭啊!再想想,文公嶺解放前只有翻山小道通往東南,車馬難行,怪不得一千多年前的韓公都驚嘆“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呵!這文公嶺真的是藍田東南方向的一道天然屏障??!</p> <p class="ql-block"> 信步以山勢新建的木質(zhì)觀景臺上,極目遠眺群山眾峰綿延不斷之磅礴氣勢,讓人心曠神怡!俯瞰千溝萬壑陰陽割昏曉之神奇,令人驚嘆大自然造化鐘神秀!站在觀景臺邊緣,俯首低頭下望壁立千仞的峭壁陡崖,令人人膽戰(zhàn)心驚!若隱若現(xiàn)的公路鑲嵌在茫茫綠野之中,仿佛是一條不見首尾的神龍!穿行其中的小汽車如同流動的……。</p> <p class="ql-block"> 回到藍柞路上,仰望文公嶺,那東西方向兩段綿延的山梁,著實讓人看不清文公嶺到底起止什么地方!但眼前這條東西橫著的山梁肯定就是文公嶺主脊。路右側(cè),東面文公嶺以北,有一片相對較大的林地;路西文公嶺北有一小片白皮松林,林子中間有一條向上的羊腸小道,這便是上西文公嶺的主路了。</p> <p class="ql-block"> 走主路,過白皮松林,經(jīng)遮天蔽日的茂密林帶,一路披荊斬棘,游樂嬉戲,用時不足二十分鐘,我們就到達文公嶺西山脊的第一個埡口處。</p><p class="ql-block">話說這埡口,通常即連續(xù)山梁的一塊平坦且相對較低的位置,也可以說是高大山脊的鞍狀坳口;通常也是上山和下山最便捷的路,也是高山大嶺的交通孔道。文公嶺就屬于后者!</p> <p class="ql-block"> 呵!這處埡口真的是原滋原味!東西兩個相鄰的山峰,下凹處呈馬鞍狀,馬鞍兩側(cè)坡度稍大,適合攀爬!且四周被郁郁蔥蔥的樹木籠罩著,顯得幽靜陰森,若獨行至此,你真的會感到有點害怕!在這馬鞍上面,橫著一條通往東西山梁的羊腸小道,小道的前面(柞水方向)有一道長約50多米,寬約2米,高約1米左右的人工溝壑,哦!這人工溝壑就是紅二十五軍當年在文公嶺戰(zhàn)役時遺留下來的戰(zhàn)壕!</p><p class="ql-block">躺在戰(zhàn)壕中,學一下紅軍戰(zhàn)士射擊動作,體會一下當年的戰(zhàn)斗場景,是多么有趣的事情!你看!這周圍的草木是很好的偽裝防護,戰(zhàn)壕是戰(zhàn)士們躲避槍林彈雨的絕好隱藏地,文公嶺這道天險和革命先輩的智慧完美結(jié)合,才使得文公嶺戰(zhàn)役一戰(zhàn)成名!真正體現(xiàn)了它強大的軍事功能!哦!這文公嶺才是真真正正的兵家必爭之地呀!</p> <p class="ql-block"> 繼續(xù)沿西文公嶺山梁前行,不覺又穿過一座山峰,來到第二處埡口。</p><p class="ql-block">這埡口也是后路前壕,植被良好,只不過和第一處埡口形狀有點不同,呈大喇叭形狀,只是喇叭底端較大哈!這埡口兩側(cè)鞍處相對陡峭,易守難攻,顯示了其在地理和歷史上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過埡口,一路向西,信步山梁上。一路上走走停停,打鬧嬉笑,遇境賞景,遇花看花……,拍照留影,好不自在!不覺走到了一個大點的平臺上,說是平臺,也就是文公嶺山脈中的一個頂部比較平坦小山頭而已!平臺四周郁郁蔥蔥綠海繞,就像密疏有序的圍墻一般。抬頭望,萬枝樹葉凝垂下,一縷陽光透進來,如同天幕!更喜一條小路切臺而過,通向林深處……。呵!這兒靜謐,清幽,涼爽而又不遠離繁華,真是露營個好地方??!我們幾個都在為今天能找到這么好的露營地而感到興奮,一時興起,放聲齊吼,靜聽山山回應(yīng)……。隨后我們又肆意的躺平臺中央,一種愜意、喜悅和滿足的感覺,在我們之間傳遞著!呵呵!真有點初見乍驚歡,久處心亦安的感覺!看來今天真的是不虛此行??!</p> <p class="ql-block"> 哦!朋友,文公嶺自然風光無限!不僅集納涼、觀光、賞景、爬山、勵志、休閑等于一體,更是學習紅色文化,撫今追昔,真切體驗革命先烈曾經(jīng)戰(zhàn)斗過的地方,當然這里也是絕好的青少年紅色教育基地!你若有興趣,請來秦嶺深處文公嶺走走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