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突尼斯這個以前只在世界杯時才關(guān)注過北非國家,2023年前從來沒有在我旅行的計劃中出現(xiàn)過。去年下半年,幾位攝影圈朋友的美圖在我心中種草成功;沒想到僅過半年,就心愿達成,拿著手機開始了北非明珠摩洛哥、突尼斯之旅。</p> <p class="ql-block">半夜4:00起床趕赴機場,經(jīng)過兩個多小時的飛行順利從卡薩布蘭卡到達突尼斯城。簡單吃過午飯后就頂著北非正午的驕陽來到哈馬馬特老城。</p><p class="ql-block">突尼斯首都突尼斯老城:哈馬馬特麥地那</p><p class="ql-block">老城由城外旅游區(qū)、城內(nèi)居住區(qū)、城門口附近經(jīng)商區(qū)組成。</p> <p class="ql-block">老城的最高建筑是古堡,只有一道門可以進入。進入黃色夯土和石塊筑起的城墻內(nèi)便是老城的居住區(qū)。</p> <p class="ql-block">居住區(qū)多為低矮的一層建筑,儲黃色或白色外墻艷麗的藍色門窗,頗有幾分藍色小鎮(zhèn)舍夫沙萬的味道。老式房屋間距很近,形成條條曲曲彎彎的窄巷;走進這曲徑通幽的小巷,感受麥地那歷史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很喜歡這些各具特色的宅門,已經(jīng)成為自己每到一地的必拍景致。</p> <p class="ql-block">老城外是旅游區(qū),蔚藍的地中海一望無際、銀色的沙灘細膩柔軟。</p> <p class="ql-block">城門口商鋪鱗次櫛比,商品多為旅游紀念品,品種繁多琳瑯滿目。</p> <p class="ql-block">阿格拉比特蓄水池:蓄水池位于突尼斯古城凱魯萬,是突尼斯水利工程遺址。因為凱魯萬位于突尼斯中部缺水地區(qū),公元862年阿格拉比特王朝在凱魯萬地區(qū)修筑了10座大蓄水池。水通過渡槽從遠處引來,先是在小水池中沉淀,然后再進入大水池投入使用。當(dāng)年的蓄水池現(xiàn)在僅存留下5個供游客參觀。登上專門修建的高臺望去,凱魯萬人的智慧一覽無遺。</p> <p class="ql-block">歐格白清真寺(凱魯萬大清真寺 Great Mosque)建于公元670,是伊斯蘭教在北非建立的第一座清真寺,被列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凱魯萬大清真寺,不僅是北非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大的清真寺,且是與麥加、麥地那、耶路撒冷齊名的世界四大清真寺之一。</p><p class="ql-block">清真寺的宣禮塔是凱魯萬最高建筑物,也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宣禮塔。</p> <p class="ql-block">大清真寺院內(nèi)大理石鋪地,三面由石柱頂托的拱形長廊環(huán)抱。置身大清真寺院內(nèi),感到莊嚴、肅穆、圣潔。</p> <p class="ql-block">大清真寺禮拜大廳,可容納3000做禮拜。大廳內(nèi)非穆斯林游客禁止入內(nèi),門外一瞥其內(nèi)甚是壯觀,各種色彩艷麗、圖案各異、大小參差不齊的羊毛的地毯都是信徒們親手編織并呈獻的,據(jù)說價值不菲。</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內(nèi)的幾百根羅馬柱都是從古羅馬遺跡搬運來的,羅馬柱所用材質(zhì)不同,柱頭精美花紋大相徑庭。</p> <p class="ql-block">大殿正面有15扇大小不同的木門,每扇門由400~800塊雕有各種精美圖案的嵌板組成。</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側(cè)面的拱形長廊。</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有一座日晷,是古代計時工具。</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內(nèi)有圖書館,收藏有大量伊斯蘭經(jīng)書和珍貴文物。</p> <p class="ql-block">進入清真寺要求:1.女士衣不露膚,必須戴圍巾或是帽子;2男士不能穿短褲。如果衣著不合格可以在門口租長袍。</p> <p class="ql-block">所有女士進入大清真寺的標配:長袍加圍巾。</p> <p class="ql-block">圣人的陵墓——西迪?撒哈卜陵墓。</p> <p class="ql-block">西迪撒哈卜陵:在突尼斯,西迪是伊斯蘭教“神圣”的意思。西迪撒哈卜就是阿拉伯國家人們心目中神圣之人,他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密友,7世紀從圣地麥加返回突尼斯,不僅帶回來大量的經(jīng)文,還有非常珍貴的先知的三根胡須。西迪撒哈卜去世后,人們?yōu)檫@位圣人修建了這座別致精美的陵墓,這三根胡須也隨之放入陵墓,于是人們也稱這座陵墓為“胡須陵”。現(xiàn)在這里是著名的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從外形看,西迪?撒哈卜陵墓也是一座清真寺。據(jù)說很早的時候,這里除了圣人西迪?撒哈卜陵墓,曾經(jīng)是孩子學(xué)習(xí)和行割禮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回廊里色彩豐富、圖案鮮明阿拉伯馬賽克<span style="font-size:18px;">墻壁十分吸睛</span>。</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馬賽克和雕刻墻壁,具有濃郁的阿拉伯色彩。</p> <p class="ql-block">大廳周圍的一個個房間,是在突尼斯人眼中最為神圣的地方,是孩子走向成年人、舉行“割禮”儀式的地方。穆斯林5至7歲的男孩子在這里完成一個小手術(shù),標志著人生的新起點。</p> <p class="ql-block">埃爾·杰姆斗獸場:</p><p class="ql-block">這座著名的建筑始建于公元3世紀初,是世界三大斗獸場之一。它曾被莫泊桑、福樓拜等著名作家描述為“世界美妙絕倫的斗獸場”、 “羅馬帝國在非洲存在過的標志和象征”。</p> <p class="ql-block">時光荏苒,歷經(jīng)滄桑的斗獸場如今已殘缺不全;但它依然是現(xiàn)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斗獸場。(圖片來自老駱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斗獸場圍墻突兀高聳,猶如一座巨大的城堡拔地而起,甚是雄偉壯觀。</p> <p class="ql-block">埃爾·杰姆斗獸場以其雄偉壯麗、氣勢恢弘、布局科學(xué)、構(gòu)造完美和諧令人驚嘆。</p> <p class="ql-block">置身于橢圓形的斗獸場,仿佛穿越到遠古的羅馬時代,野獸和角斗士們的嘶吼聲、看臺上皇親貴胄、達官貴人、平民百姓們的吶喊聲聲聲入耳,電影里《角斗士》血腥慘烈的畫面歷歷在目。</p> <p class="ql-block">斗獸場層層拱廊相連,寬闊高大,構(gòu)筑典雅。</p> <p class="ql-block">斗獸場圓形競技場內(nèi)的拱廊高大雄偉、氣勢如虹。人行其間,仿佛穿梭古老城堡的殿廊之中。各層連拱廊的柱型,富于變化,漫步其中,宛如置于古代石柱雕刻藝術(shù)的宮殿。</p> <p class="ql-block">斗獸場的中間有一條不許游人踩踏的地方下面就是當(dāng)年地牢,穿過黑暗的通道行至斗獸場地下,便是保存非常完整的關(guān)押角斗士與野獸地牢。</p> <p class="ql-block">艾爾甘達塢伊港口:這個風(fēng)景優(yōu)美、氣候宜人的港口被譽為“地中海的花園港口”和“薩艾勒明珠”,是突尼斯30個大港口之一。</p> <p class="ql-block">艾勒.甘塔烏依港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港口,公元前當(dāng)?shù)氐耐磷咫枘峄司驮谶@里建立了港口,無論被阿拉伯人、西班牙、法國、德國占拒時都曾是重要的軍事港口,直到突尼斯獨立才重新回到突尼斯人的懷抱。如今的艾勒.甘塔烏依港主要用于旅游觀光,港口內(nèi)私家游艇有序停靠,岸邊餐館、咖啡廳、潛水俱樂部依次排列。</p> <p class="ql-block">用于觀光旅游的海盜船。</p> <p class="ql-block">一幢幢“面朝大海、歲月靜好”度假別墅,是富豪云集地方。</p> <p class="ql-block">身在突尼斯,感覺“迦太基”無處不在,無論是導(dǎo)游的介紹還是各種冠名,“迦太基”不絕于耳。突尼斯人認為自己是迦太基帝國的創(chuàng)造者腓尼基人的后裔,迦太基是他們的文化DNA,是解讀突尼斯的文化密碼。</p><p class="ql-block">迦太基古城遺址,位于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東北17公里處。迦太基在腓尼基語中意為新的城市。據(jù)文字記載,公元前814年由腓尼基人興建,比羅馬城早61年。曾是地中海上強盛的奴隸制國家迦太基的首都,是當(dāng)時北非地中海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商業(yè)和農(nóng)業(yè)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安東尼浴池遺址:二世紀羅馬皇帝安東尼時期建成,古城內(nèi)有一座基督教堂遺址,是突尼斯境內(nèi)最早的基督教堂。</p> <p class="ql-block">根據(jù)艾麗莎的傳說,迦太基是由北非海岸提爾的腓尼基公主狄多創(chuàng)建的。老國王駕崩后,公主狄多受到兄長排擠,遂漂洋過海,在北非突尼斯登陸。當(dāng)時,統(tǒng)治那里的是柏柏爾人,他們禁止外來人擁有超過一張牛皮大小的地方。傳說迪多公主命人連夜把一張牛皮剪成大量的細條連在一起,以牛皮條圍圈,在緊靠海邊的高地上圍起一塊方圓315公頃的土地,從此有了立足之地,這便是最初的迦太基。</p><p class="ql-block">這就是“腓尼基人是突尼斯人的祖先,他們用一張牛皮,贏得了一方土地”的傳說。</p><p class="ql-block">腓尼基人的強盛后與羅馬帝國發(fā)生了直接的沖突。戰(zhàn)爭持續(xù)多年,以迦太基在強大的羅馬人面前屈服而告終。從此,繁榮600多年的迦太基帝國不復(fù)存在,淪為羅馬帝國北非地區(qū)一個舉足輕重的行省。后來羅馬人在夷為廢墟的迦太基焦土上大興土木,使之成為當(dāng)時僅次于羅馬的第二大城市。698年,它被阿拉伯軍隊徹底毀滅。</p> <p class="ql-block">迦太基古跡遺址,被突尼斯人視為“國家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高聳的石柱、恢宏的古劇場、殘缺不全的羅馬柱基座、厚重石塊砌成的墻基,無不默默訴說著這里曾經(jīng)的輝煌。</p> <p class="ql-block">迦太基遺址雖然是殘垣斷壁、滿目瘡痍,靜靜地置身其中,依然能領(lǐng)略這位北非海岸女王曾經(jīng)的輝煌歲月。</p> <p class="ql-block">迦太基遺址現(xiàn)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