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最近連日大雨,江南各地進入了汛期。忽想起去年初在鄭州花園口拍到的那尊鎮(zhèn)河鐵犀,鐵犀神態(tài)憨萌呈蹲踞狀獨角沖天,背上鑄有銘文“百煉玄金 熔為真液 變幻靈犀 雄威赫奕 填御堤防 波濤永息 安若泰山 固若磐石 水怪潛形 馮夷斂跡 城府堅完 民無墊溺 雨順風調 男耕女織 四時循序 百神效職 億萬闔閭 措之衽席 惟天之庥 惟帝之力 爾亦有庸 傳之無極 正統(tǒng)十一年在丙寅五月吉日浙人于謙識”。</p> <p class="ql-block">(后查了相關資料此鐵犀為仿制品,原件位于開封黃河岸邊,抗日時期惹來鬼子的覬覦而引出一段保衛(wèi)戰(zhàn),體現(xiàn)了百姓對鐵犀的熱愛。)</p> <p class="ql-block"> 鐵犀銘文中有兩點值得關注,第一就是落款“浙人于謙”,這位被后人稱為“賡續(xù)大明兩百年”的偉人,銘文中卻沒有將其各類官職、頭銜進行羅列,正統(tǒng)十一年于謙已歷任兵部侍郎兼巡撫河南、山西都御史及河南布政使,官居二品,妥妥的正部級;第二便是時間“正統(tǒng)十一年”距明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變”及后續(xù)引發(fā)的“北京保衛(wèi)戰(zhàn)”發(fā)生時間“正統(tǒng)十四年”,僅時隔三年。</p> <p class="ql-block"> 于謙最早給我的記憶是那首膾炙人口的詩《石灰吟》,于謙一生也踐行了詩中所頌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他在二十四歲便中進士,深得首輔青睞甚以“國士”相待,宣德元年參加平叛朱高煦,于謙以“正詞嶄嶄,聲色震厲”讓朱高煦“伏地戰(zhàn)栗,稱萬死”而一罵成名。</p> <p class="ql-block"> 到了正統(tǒng)年間,太監(jiān)王振結黨營私、排除異己,于謙自然就成為閹黨的“眼中釘”屢遭排擠,正統(tǒng)六年于謙遭誣陷“下法司論死,系獄三月”,后“山西、河南吏民伏闕上書……周、晉諸王亦言之”尚得脫。到了正統(tǒng)十一年閹黨更是把持朝政,“正月,予太監(jiān)王振等弟侄世襲錦衣衛(wèi)官。……三月戊辰下戶部尚書王佐、刑部尚書金濂、右都御史陳鎰等于錦衣衛(wèi)獄”。而于謙入朝議事,依然不向權貴屈服,并賦詩見志“絹帕蘑菇及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lt;/p> <p class="ql-block"> 此時于謙心緒應像《岳陽樓記》中所述“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而范仲淹在題寫《岳陽樓記》時,也剛剛遭慶歷新政失敗,被罷黜。而這年于謙依然主持修葺黃河河堤,鑄造鎮(zhèn)水鐵犀,并題寫銘文,文中描繪了“水怪潛形 馮夷斂跡……百神效職 億萬闔閭”的愿景,此刻于謙應亦有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胸懷?!睹魇贰分蟹Q于謙“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被后人所敬仰。</p> 也許是后人對陷害忠良的閹黨憤恨,在多年前拍攝的電影《新龍門客棧》,其反派頭目“曹公公”應是陷害于謙的宦官“曹吉祥”了,而于謙被害后其子于冕所流放之地就叫“龍門”,這是后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