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說起猶太人,你聯想到誰?你對猶太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許多我們熟悉的名人都是猶太人,像愛因斯坦、馬克思、弗洛伊德,還有臉書的創(chuàng)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等等。我對猶太人的第一印象是聰明、會賺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眾所周知,猶太人非常擅長理財,他們之所以這么會理財,是因為他們從小就接受了財商教育。今天的這本《猶太媽媽的財商教育》就集合了猶太人的財商教育智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書作者沙拉·伊馬斯,是培養(yǎng)出兩位億萬富豪的媽媽,大兒子是以色列一家駐香港企業(yè)的老總,小兒子是一名鉆石商人。她自創(chuàng)“特別狠心特別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讓兩個兒子不到30歲就實現了財富自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是在上海的猶太后裔,是猶太裔親子教育專家,上海社會科學院特聘研究員,上海市虹口區(qū)政協(xié)委員,中國家庭教育協(xié)會宣傳教育專業(yè)委員會常務理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不同環(huán)境下體會磨難、學會堅強、領會人生,曾獨身一人帶著三個孩子到戰(zhàn)火紛飛的以色列,擁有了一段特殊的跨國教育經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書從會談錢、會管錢、會賺錢和長久值錢四個層面,解讀財商教育的精華,開創(chuàng)性地提出把零花錢還給孩子、為孩子開個人賬戶、生活有償化等財商培養(yǎng)的具體方法,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財富觀。本書是作者向猶太鄰居、孩子的同學以及家長們學習的經驗匯總,因此,我們可以學到猶太人最生活化的財商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本書還曾獲得中央電視臺《讀書》欄目、《魯豫有約》等多家媒體的推薦。也是影星馬伊琍推薦的育兒書單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現在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筆觸,一起學習被稱為“世界第一商人”的財商教育吧。</p> <p class="ql-block">第一 學會和孩子談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什么是財商?財商是指認識與管理財富的能力,是一個人在成長與發(fā)展過程中必需的十商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我們中國人似乎總是羞于談錢,更不敢輕易和孩子談錢。可能是因為“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的思想印記,也可能是受“談錢傷感情”這句話的深度影響,還有可能是因為大部分父母自身就不會理財,對金錢的認識不足,所以無法給孩子提供這方面的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認為這樣會讓財商教育失去核心。因為,財商教育的核心是金錢觀,而金錢觀本質上與價值觀相關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敢和孩子談錢會造成孩子對金錢的認識出現偏差,要么成為拜金主義者,金錢至上;要么對金錢一無所知,容易被金錢控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認為和孩子談錢,可以從建立“有償生活機制”開始。有償生活機制就是家里的物品都不再無償使用,包括作者身為母親提供的服務項目。比如,吃媽媽做的飯菜,需要付費或者付出勞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償生活機制”并不是讓孩子給我們賺錢,不需要家里每件事情、每樣東西都明碼標價,而是要讓孩子知道每樣東西、每件事情都是有成本的,想要獲得就需要付出,可以付出金錢,也可以付出勞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用這樣的方式,可以調動孩子生活的積極性,幫助他們建立理想,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為,有效的財商教育,從向孩子“索取”開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家長都習慣性地滿足孩子的要求,吃、穿、住、用、行,都想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給孩子最好的,不忍心讓孩子體驗到生活的艱苦。這也造成孩子很容易把父母的奉獻,當作理所應當的,也很容易把孩子養(yǎng)成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小皇帝”“小公主”。因為,他們不知道父母給的東西,都是父母辛苦賺來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最開始在上海生活的時候,也是一位事事周全的家長。但她在以色列生活一段時間后就改變了心態(tài)。因為她發(fā)現,猶太家族財富能世代相傳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會向孩子“索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猶太父母向孩子“索取”的并不全是錢財,而是,他們會向孩子“示弱”,會告訴孩子自己的需求,并向孩子尋求力所能及的“幫助”。因為,猶太人從來不覺得,賺錢、參與家庭建設是有年齡限制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跟我們很多教育從娃娃抓起一樣,猶太人覺得賺錢、參與家庭建設,從娃娃抓起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因此作者決定,成為很多中國父母眼中“狠心的媽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以前會向自己的孩子“示弱”,現在也會向自己的孫子、孫女“索取”。當他們需要作者幫忙的時候,作者就會適當地向他們索要“報酬”。比如,讓孩子們幫她端茶倒水,澆花等。作者通過這些日常小事,讓孩子明白: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尊重孩子獨立的人格,把孩子看作一個獨立的人,大家庭的一分子,讓孩子從小參與家庭建設,會讓孩子感覺到被需要。家長的“示弱”和“索取”也會讓孩子產生“我很厲害,爸爸、媽媽都需要我”的自信心,以及“爸爸、媽媽這么需要我,我一定要做好”的責任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生活中培養(yǎng)孩子的財商除了和孩子談錢、向孩子“索取”外,我們還需要培養(yǎng)孩子對金錢的把控能力,這樣孩子才不會揮霍無度。</p> <p class="ql-block">第二 掌錢能力:成為金錢小主人</p><p class="ql-block">一個擁有財商的人,是對金錢有把控能力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有掌錢能力。不然,就算獲得大量的金錢,也會因為對金錢沒有把控,而被金錢控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據數據統(tǒng)計,當人因為中彩票,瞬間得到幾百萬甚至幾千萬時,其中一部分人,并不會因為這些錢而變得富足。有的人因為突然獲得這么多財富,開始揮霍浪費;有的人因為跟風投資,結果賠得血本無歸。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們對金錢沒有把控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在生活中,我們如何讓孩子學會對金錢的把控呢?作者認為,給孩子一筆零花錢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不過,不要給孩子零花錢之后,就不管孩子怎么用。猶太家長在給孩子零花錢后,還會對孩子如何使用零花錢給予建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下,作者在書中總結的猶太家長給孩子零花錢后的4個建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1讓孩子合理地花掉一部分零花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部分零花錢孩子可以買零食、玩具或者其他物品。每個孩子都值得擁有自己喜歡的東西,但是,不能一直無底線地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以在孩子買東西時,提前跟孩子約定“一次只買一件”。也可以用“5W”來引導孩子分清是想要還是需要的?!?W"是What——想買什么,Why——為什么買,Where——去哪里買,When——什么時候買,Who——誰去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2讓孩子列愿望清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愿望清單有兩種,一種是比較有難度的愿望,比如,想要存夠一筆錢出去旅行;另外一種,就是讓孩子把自己想要的東西記錄下來,等過段時間再看是否還想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為什么要列兩種愿望清單呢?因為,很多時候孩子的欲望都是沖動型的,現在喜歡,過一會兒可能就不喜歡了。我女兒之前出去玩的時候,就經常想買個氣球。買了之后,拿著玩了一會就失去了興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來,我采用了作者的方法:不直接拒絕,也不立刻購買,給她一個緩沖期,讓她理性地、全面地用“5W"想清楚再做決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3讓孩子學會記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以為孩子準備一本手賬本,讓孩子詳細記錄每一筆收入、支出和結余。這樣,孩子可以通過賬本看到自己主要的支出在哪里?有哪些是可以省去或者減少的?通過這種反觀,孩子就能慢慢學會更合理地消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界富豪洛克菲勒就要求孩子記賬,每次領零花錢的時候,要把記賬本交給他審查。賬目清楚、用途正當,可以增加零花錢金額,反之則遞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4給孩子建立一個自己銀行賬戶,用于儲蓄</p><p class="ql-block">洛克菲勒要求孩子至少20%的零花錢用于儲蓄。鼓勵孩子存錢,可以讓孩子從小懂得:財富需要時間積累。再小的錢,只要通過長時間的滾動,也會變成大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孩子零花錢的使用上,家長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越俎代庖,父母的定位只是一個參謀,不能替孩子做決定,只能給孩子建議。因為,只有給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權,孩子才能在一次次零花錢的使用和反省過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掌錢能力,才能學會控制金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個思維想象游戲——“假如我有一百萬”。讓孩子想象如果有一百萬,會如何花這筆錢。玩這個游戲時,家長一定不要限制孩子的答案,只要孩子能給出自己的分配方案和理由就可以。因為這個游戲,就是讓孩子通過想象擁有一大筆錢會如何花,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和思考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會花錢,也要會賺錢,不然,就會坐吃山空。猶太家長從小就會告訴孩子:要花錢,自己賺?,F在我們就一起看看,猶太人是如何讓孩子賺錢的。</p> <p class="ql-block">第三 賺錢能力:從小打造孩子的商業(yè)頭腦</p><p class="ql-block">我們傳統(tǒng)的思想是: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猶太家長則認為: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因此,大部分猶太孩子從小就開始賺錢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之前曾受困于金錢之中,后來,在和猶太人生活的時候發(fā)現,猶太人很少會有這種困擾。因為,猶太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告訴他們:錢不會從天而降,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賺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剛到以色列的時候,把三個孩子送去上學后,才獨自一人做春卷、賣春卷。但是,自從作者看到鄰居的財富教育,并在家實行“有償生活機制”后,她就讓孩子放學后一起去市場賣春卷。后來,作者用批發(fā)的價格讓孩子自主去賣春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個孩子賣春卷的方式給了作者很大的驚喜:小女兒雖然只是按照傳統(tǒng)成本加利潤的銷售模式,但也把手上的春卷都賣出去了,賺了不少利潤;二兒子則采用了二手批發(fā)的銷售模式,把春卷賣給了學校的餐廳,雖然,賺的利潤沒有小女兒多,但是,由此獲得了長期合作的機會;大兒子的方式就出人意料了,他并沒有直接賣春卷,他舉辦了一個“帶你走進中國”的講座,然后,把每個春卷分成十份,讓聽眾免費品嘗,但是,進場的聽眾需要購買入場券。這個講座讓大兒子賺的錢,比二兒子和小女兒加起來的還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神奇的是這次賣春卷的行為,無意中開啟了三個孩子的創(chuàng)富之路。孩子們意識到兩國的文化差異,在感受到當地人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后,寫了有關上海風土人情和童年生活的文章,并向報社投稿,賺到了豐厚的稿酬。孩子們還讓國內的同學,寄了很多具有中國特色的商品到以色列售賣,比如,絲巾、中國結、中國醬料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作者舉家回國的時候,孩子們又把以色列的商品帶到國內。比如,特色食物、服裝以及鉆石,作者的小兒子還因為售賣鉆石,而成了鉆石商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時常覺得市場飽和了,往往很容易錯失生活中可以做生意的機會,比如旅游中的商機。作者在書中分享了一位朋友帶孩子去旅游,并讓孩子賺零花錢的經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的朋友在旅游時,會選定一個地方進行深度游,住宿時,優(yōu)先選擇住民宿,在和民宿的主人混熟后,就讓孩子自己去問,能不能讓他做一些事賺零花錢;在旅游過程中,朋友還鼓勵孩子寫一些游玩攻略,通過分享自己的親身體驗賺錢;如果遇到剛來的旅客,還鼓勵孩子帶旅客去玩來賺零花錢。朋友在游玩時,看到具有當地特色的物品,通過一些調查,確定有商機后,也會買一些回去轉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些恰恰就是猶太人對賺錢的態(tài)度:不放過任何一個做生意的機會,也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賺錢的機會;接納和鼓勵孩子賺錢的興趣,并給他們創(chuàng)造實現自己愿望的機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在假期帶孩子回老家時,也可以借鑒作者朋友的方法,寫一些家鄉(xiāng)游玩攻略,或者把家鄉(xiāng)的特色物品,帶回生活的城市轉賣。這樣做除了能增長孩子對家鄉(xiāng)的見聞,還能提升孩子的財商,讓孩子有所樂也有所得,不再是單純地回老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舉行,或者參加“跳蚤市場”的活動,讓孩子直接跟錢打交道,這不僅能培養(yǎng)孩子的財商,還能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我們把一些商品用成本價,或者用銷售提成的方式提供給孩子時,一定要當日的款項當日結算。讓孩子享受到成就感,孩子才會有繼續(xù)做下去的興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培養(yǎng)孩子的財商并不是一定要讓孩子去做買賣,而是要家長把握培養(yǎng)孩子財商的契機。我們如果不想孩子成為“金錢的機器人”,可以讓孩子多參加公益慈善活動,讓他們走得更長遠。</p> <p class="ql-block">第四:慈善教育:讓孩子有錢也有情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錢只是一種能讓我們擁有幸福生活的工具,最終的歸屬是家庭,也是社會。所以,財商教育不僅是教孩子怎么賺錢、花錢,還應該教孩子如何用財富去回饋社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猶太家庭基本都會帶孩子參加慈善活動,不管他們自己的生活條件怎么樣,他們都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去幫助他人。因為,他們認為把錢財用到最需要的人身上,才是發(fā)揮了最大的價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微軟創(chuàng)始人比爾·蓋茨在宣布退休時,就將580億美元的個人資產全部捐給慈善基金會。在我們國家也有很多企業(yè)家一直在回饋社會,像華為創(chuàng)始人任正非先生,福耀集團的創(chuàng)始人曹德旺先生,小米創(chuàng)始人雷軍先生等都在致力于公益慈善事業(y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做公益慈善從某種程度來說,也是一種投資。因為,公益慈善除了提升自己的名望外,還可以拓展商業(yè)機會和資源,實現財富的增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的孫女在疫情洶涌來襲時,在新聞上看到武漢缺少物資,就把壓歲錢拿出來,希望為武漢盡一份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許你會說,我們普通人哪里有那么多余錢去做公益慈善,這都是有錢人的才做的事情。其實,并不是有錢人才能做公益慈善,只要自發(fā)想幫助別人,且能幫助到他人的行為就屬于公益慈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兩位爸爸對于慈善的態(tài)度,也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fā)。窮爸爸總說等有多余的錢就捐出去,但終其一生他都沒有多余的錢,也就沒有做什么慈善。而富爸爸則認為錢要先付出才會有回報,不管自己是貧窮還是富有,他都定期捐出一部分錢回饋社會,結果,他也獲得了社會的支持,變得越來越有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活中有很多我們可以做的公益慈善:我們可以帶孩子去養(yǎng)老院照顧老人,去孤兒院看望孩子,或者是去社區(qū)做志愿者;也可以和孩子把不用的書、玩具、衣服賣掉,然后,把這些錢捐給有需要的人;還可以為癌癥患者捐獻健康的頭發(fā);甚至,我們在支付寶、微信上捐步數也是在做公益慈善。所以,做公益慈善并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帶孩子一起做公益慈善,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和同情心,還能讓孩子學習如何管理,和使用財富去幫助他人,這些都會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無論什么時候,擁有社會責任感都是每個人必備的素養(yǎng)之一。因為,當孩子擁有社會責任感,他就會努力去學習各方面的知識,為社會進步做貢獻。</p> <p class="ql-block">為了不讓孩子對金錢產生錯誤的認知,我們要學會和孩子談錢。和孩子談錢,可以嘗試建立“有償生活機制”?!坝袃斏顧C制”可以讓孩子知道每樣東西、每件事情都是有成本的,想要獲得就需要付出。而且這樣做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效的財商教育,從向孩子“索取”開始。我們不要做事事周全的家長,總是給孩子周全的照顧。適當地向孩子“索取”,孩子才不會覺得“不勞而獲”是理所應當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個擁有財商的人,是對金錢有把控能力的人。給孩子零花錢可以培養(yǎng)孩子對金錢的把控能力。給孩子零花錢后,可以讓孩子花掉其中一部分,還可以讓孩子把零花錢的一部分存起來,讓孩子懂得財富需要時間積累。也可以讓孩子列愿望清單,并讓孩子學會記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孩子的零用錢使用上,家長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越俎代庖,父母的定位只是一個參謀,不能替孩子做決定,只能給孩子建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假如我有一百萬”的游戲。讓孩子通過想象擁有一大筆錢要怎么花,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和思考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要向猶太人學習如何抓住生活中可以做生意的機會。比如,出去旅游或者回老家時,我們可以讓孩子寫游玩攻略,通過分享親身體驗來賺錢,這也是猶太人對財富的態(tài)度:不放過任何一個做生意的機會,也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賺錢的機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帶孩子一起做些公益慈善活動。我們帶孩子做公益慈善,除了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和同情心,還能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而且,從某種程度來說,這也是一種投資。因為,公益慈善除了提升名望外,還可以拓展商業(yè)機會和資源,實現財富的增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對于猶太人來說,雖然錢居于生死之間,很重要。但是,賺錢并不是唯一和最終目的,賺錢只是手段,賺了錢并不等于成功,真正的成功是獲得知識和智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此,財商教育并不是要讓孩子成為鉆進錢眼里的人,我們給孩子做財商教育,是希望培養(yǎng)孩子在任何環(huán)境下都有獨立生存的能力,也是希望培養(yǎng)孩子對人生綜合資源管理的能力。換句話說,理財其實也是理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的財商教育就是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顆種子,在適當的時候發(fā)芽生長,成就一個富裕美好的未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