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月中旬的浙西南之旅,主要是溫州,麗水兩地,雁蕩山開始,云和梯田結束,大龍湫,楠溪江,泰順廊橋,南浦溪,縉云仙都,箬寮原始森林,云和梯田,楊家堂村,庫村……在江南的綠水青山間徜徉,覓一份悠閑,尋一場清歡。</p><p class="ql-block">沈括《雁蕩山記》中稱“溫州雁蕩山,天下奇秀”,“予觀雁蕩諸峰,皆峭拔險怪,上聳千尺,穹崖巨谷,不類他山,皆包在諸谷中?!?lt;/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雁蕩經(jīng)行云漠漠,龍湫宴坐雨蒙蒙”,在雁蕩山附近經(jīng)過,看到白云漠漠,在龍湫附近閑坐,瀑布飛濺的水沫如同江南的細雨蒙蒙。</p> <p class="ql-block">大龍湫瀑布為浙江省雁蕩山勝景。它與貴州黃果樹瀑布、黃河壺口瀑布、黑龍江吊水樓瀑布并稱中國四大瀑布,而大龍湫獨以其落差為190余米取勝,為中國瀑布之最,有“天下第一瀑”之譽。</p><p class="ql-block">雨水少的時間,還真體會不到它的壯觀。</p> <p class="ql-block">去往大龍湫的路上風景秀美,空氣有濕濕的青苔味道,江南的特色,江南的潤潤的感覺撲面而來。</p> <p class="ql-block">左手綠樹成蔭,右手峭壁林立。碧綠的樹葉和草尖上還曾滾動著水珠。布滿青苔的臺階似乎訴說著這里曾經(jīng)有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走走泰順,一切都順。</p> <p class="ql-block">泰順縣是“中國廊橋之鄉(xiāng)”,古廊橋的數(shù)量、保存質(zhì)量以及建造歷史、藝術價值都為中國古代拱橋的代表。民間橋梁數(shù)量眾多,達900多座,宋至明清時期遺存的古橋有80座。,最有名的還是泗溪鎮(zhèn)的姐妹橋,即北澗橋和溪東橋。</p> <p class="ql-block">高大的樹木、茂密的草叢、色彩各異的野花,共同構成了一幅生動的畫卷。小橋、溪水、石板路,這些元素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絕美的田園風光。</p> <p class="ql-block">在縉云仙都風景區(qū)里巖宕書房依深坑洞窟的地勢而建,通過天窗采光,這個深坑落差非常大,應該有數(shù)十米高,人站在底部顯得特別渺小,游客可以通過階梯前往不同的觀光層,另一側石壁修有階梯式棧道,來仙都景區(qū)深坑洞窟里的巖宕書房都將成為你旅途中不可錯過的一站。帶上好心情,走進這個美妙的空間,與書與自然共舞,享受慢時光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麗水古街位于浙江省麗水市巖頭鎮(zhèn)上,形成于清代,全長300多米。古街上有90余間店面長廊相連,長廊依水而建,隨水勢蜿蜒,廊下掛著一個個紅燈籠,和參天的古樹綠影相向。沿街有麗水古橋、接官花亭、楠溪石寨等景觀</p> <p class="ql-block">,庫村始建于晚唐時期,經(jīng)過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更迭,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里,庫村逐漸發(fā)展成為了一個規(guī)模較大、保存完好的古村落,被譽為“唐宋遺風”的典范。</p><p class="ql-block">這是一座充滿歷史韻味的“石頭城堡”。石頭路、石頭墻、石頭屋...這里的街巷、山墻、屋基、門樓,無不是由鵝卵石壘砌、鋪就,隨意粗獷,簡潔古樸,卻又構造精致,井然有序。</p> <p class="ql-block">庫村前有南浦溪縈繞,后倚白云山,左右群山環(huán)抱。其建筑是依緩坡和溪流而建,布局講究,制作精湛。走進庫村,錯落有致的老屋,別具一格的鵝卵石鋪就地面,石頭堆砌的圍墻映入眼簾,讓人的心里會有一種非常舒適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村中古樹參天,古韻猶存,靜靜的千年民居巷道,默默無言的黑瓦石墻,依然透露著唐宋的風雅。清一色鵝卵石砌成不規(guī)則圖案的山墻,無不訴說著千年庫村的滄海桑田。漫步于村中,仿佛與歷史同行。</p> <p class="ql-block">“江南秘境”楊家堂村,浙江十大古村落之一。楊家堂村位于浙江省松陽縣三都鄉(xiāng),村莊坐落在一座環(huán)形的山凹中,左右兩翼山巒環(huán)抱,20多幢土木架構的清代民居沿著山坡一級級向上延伸,整個村莊上下屋高低落差約2至3米,在視野中展現(xiàn)出一個巨大的建筑立面,是松陽縣典型的階梯式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云和梯田景區(qū)位于崇頭鎮(zhèn),距縣城5公里,最早開發(fā)于唐初,興于元、明, 距今有1000多年歷史,<span style="font-size:18px;">梯田以水田、樹木、竹林調(diào)節(jié)氣候,保持四季的氣溫與濕度,建立起一個自循環(huán)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具有固化山體植被、保護水土流失之功。</span>凡是適合開墾梯田的山地,山上必有水源:泉眼溪流、林木蓄水、霧氣雨水……農(nóng)人根據(jù)不同的地形土質(zhì),修堤筑埂,通過水筧溝渠,將水流引入梯級田畔。歷經(jīng)千百年實踐,先人積累了墾種梯田的豐富經(jīng)驗。</p> <p class="ql-block">在云和梯田、水稻和耕牛,是絕配。這不是一種表演,是實實在在的鄉(xiāng)村。無關落后,梯田特殊的地貌,讓人舍不掉耕牛。田園詩畫就是這樣產(chǎn)生的,有畫面,有生活,也有城里人滿滿的鄉(xiāng)村想象。</p> <p class="ql-block">有幸拍到了梯田中耕牛的身影,慢慢的走過梯田,山水畫一般的梯田頓時有了靈動的一幕。</p> <p class="ql-block">不同的角度梯田所呈現(xiàn)出景色都是獨特的美。即使不走進梯田,只在咖啡廳的一角靜靜地看著就已經(jīng)很美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