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麥克白》觀后感</b></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麥克白》海報</h5> <h3>莎士比亞的戲劇作品四百年來長演不衰,并且衍生出了各種不同的版本。人們常說“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其實莎翁筆下善變的角色又何止是哈姆雷特!比如莎翁四大悲劇里的另一個悲劇角色麥克白,由來自意大利撒丁島劇團,在中國會昌戲劇小鎮(zhèn)的演出,就堪稱離經(jīng)叛道之作!讓所有觀眾腦洞大開,耳目一新。</h3><h3> <br>首先,這是一部用意大利撒丁島方言演出的話劇。全團男演員。連大女主麥克白夫人也是由一名近兩米的大帥哥出演。</h3><h3><br>眾所周知,音樂和繪畫無國界,是人類共通的語言。但話劇最怕聽不懂。國內(nèi)方言的地方戲,我看起來都吃力,何況是國外方言? 雖說配有中文字幕,觀劇前我還是充滿忐忑,擔(dān)心看字幕會嚴(yán)重影響我看戲。<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莎士比亞原著故事梗概</b></h1> 大將軍麥克白是一代梟雄,他驍勇善戰(zhàn),所向披靡,平定叛亂后在回國的路上,遇見三個女巫,三個女巫預(yù)言:麥克白即將晉升為爵士, 并成為君王;但因為麥克白無子嗣能繼承王位,所以他的同僚班柯將軍的后代將會成為未來的君王。<div><br>在權(quán)力欲望的誘惑和麥克白夫人的蠱惑下, 麥克白殺害了國王并篡奪了王位。在篡位后由于內(nèi)心惶恐, 大開殺戮, 在滿足欲望的同時, 卻也因此精神上備受煎熬, 最終心郁成疾。莎士比亞通過對麥克白從將軍變成一個殘忍暴君的過程的描述,批判了野心對良知的侵蝕作用。<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意大利+會昌版的《麥克白》</b></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麥克白劇照</h5> 本以為觀看者必須對原著十分熟悉,才能看得懂意大利版《麥克白》,捕捉到其中深意。出乎意料的是,撒丁語+形體劇場版的《麥克白》一開場,就氣氛拉滿,塵土飛揚的荒野,城墻下,牛鈴聲,獸皮、號角聲,石頭撞擊聲,悉悉索索的腳步聲,和各種男女老少的低語聲…… 一瞬間就把觀眾帶入那個精彩故事。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個女巫</h5> 會昌“會劇場”完美的燈光音響效果,詭異的舞臺氣氛,和全男班演員們極具張力、生動的肢體語言,精彩的發(fā)聲技巧和高超的表演天賦,將麥克白的野心與掙扎、瘋狂與悔恨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麥克白的愛與恨、欲望與恐懼等諸多復(fù)雜的情緒和心理活動都被“戲劇語言”表現(xiàn)出來。<font color="#ed2308"><b>這是一場視覺和聽覺的盛宴,它調(diào)動了觀眾所有的感官和無盡的想象,完美地跨越了語言的局限。</b></font>盡管臺詞說的是意大利撒丁方言,但那些與原著息息相關(guān)同時又處理得很“可觀”、很精妙的包袱,總能引發(fā)觀演共鳴,激發(fā)出笑聲。 它再次應(yīng)驗了那句話:藝術(shù)會拓寬想象力的邊界!藝術(shù)的力量是無比的!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麥克白劇照</h5> 看到這里,很多朋友要問,這出戲會來北上廣深演出嗎? 對不起,會昌是《麥克白》世界巡演在中國內(nèi)地的唯一一站,全國只有會昌能看到,好酒不怕巷子深,好戲不怕遠!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戲后座談會,觀眾高度評價演出,</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劇團高度評價戲劇小鎮(zhèn)劇場</h5> 在這里必須好好夸夸“和聲戲劇技術(shù)學(xué)院”,意大利劇團說,著名戲劇導(dǎo)演賴聲川先生(祖籍會昌)聯(lián)合創(chuàng)辦的“和聲戲劇技術(shù)學(xué)院”為他們搭建的舞臺完全是國際一流戲院水準(zhǔn)。因此他們才可以發(fā)揮出最佳演出水平。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麥克白扮演者</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麥克白夫人(男演員)對話</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會昌戲劇小鎮(zhèn)創(chuàng)辦人丁乃竺女士</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出戲獲得過許多世界知名獎項</h5> 撒丁島是嘉年華的發(fā)源地,這出戲就帶有濃濃的嘉年華色彩,不僅有戲劇、舞蹈、和美術(shù)的元素,還融入了民間宗教文化儀式,是一種全方位的審美體驗。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權(quán)力欲是顆毒藥丸</b></h1> 導(dǎo)演塞拉把一出莎翁古戲拍出了現(xiàn)代感,把一出冷酷嗜血的大悲劇,演繹成了笑料百出的諷刺喜劇,不能不讓人拍案叫絕。<div><br>意大利導(dǎo)演亞歷桑德羅-塞拉巧妙地削弱了人物頭銜身份的崇高感,麥克白被塑造成一個可笑的“壞人”。他被麥克白夫人操縱,對于權(quán)力的角逐,帶著一種市井氣息,他對于殺戮心生猶豫,被亡者的鬼魂攪得焦頭爛額,卑鄙但又怯懦的本性暴露無遺。<div><br>通過表演者渾身是戲的騰轉(zhuǎn)挪移,劇中人看起來都像是被宿命操縱和戲弄,疲于奔命的小丑。<br></div></div> <h5 style="text-align:center;">高度凝練的舞臺,簡潔不簡單</h5> 不僅麥克白如此,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身形夸張,面貌滑稽。在表演者夸張的情緒轉(zhuǎn)換之間,呈現(xiàn)出一種漫畫般的效果。舞臺上的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也充滿戲謔意味。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倒掛著演戲的演員</h5> 它讓我們看到,在權(quán)力的游戲和人性的考驗面前,人是多么容易迷失自我!而每個選擇都可能成為個人和國家命運的轉(zhuǎn)折點。<div><br>在人們的傳統(tǒng)意識中,悲劇要比喜劇高級一些。但在當(dāng)下這個文化的冬季,或許反倒是諷刺喜劇更應(yīng)景一些。偉大喜劇的內(nèi)核是悲劇,現(xiàn)代人更愿意站在喜劇的高度去演繹悲劇。奧斯卡獲獎影片《美麗人生》和 這版《麥克白》都是經(jīng)典例子。</div><div><br>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div><div><br>《麥克白》中有一段經(jīng)典臺詞常被人引用:“人生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影子,一個在舞臺上指手劃腳的拙劣的人,登場片刻,就在無聲無息中悄然退去?!?lt;/div><div><br>今天再讀這句話,我不由得想,我們是生活在喜劇還是悲劇中? 抑或這場戲也快落幕了。<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END]</b></h1> <h5>感謝上劇場和會昌戲劇小鎮(zhèn)提供的演出圖片。</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歡迎留言和轉(zhuǎn)發(fā),請加關(guān)注。</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