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丹回來有月余了,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她為什么會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度之一,論經濟水平,她在世界排名倒數,所以是否幸福,物質并不是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在自行車上照樣可以大笑,在寶馬車里也會黯然神傷。那不丹人民的幸福來源在哪里呢?是因為她的醫(yī)療、教育全面免費?是因為政教合一,全民信仰藏傳佛教?是因為生活閉塞,沒有看過外面的世界,不知有漢,容易滿足?……我想或許是源于不丹人民平和安逸友好,不爭不搶不燥的性情,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不丹王國(BHUTAN),簡稱“不丹”,君主立憲制國家,國王是旺楚克家族。梵文意思是“西藏的邊陲”,2008年劉嘉玲、梁朝偉舉辦婚禮地,又稱“雷龍之國”,國旗即是一條龍的圖案,龍在不丹文化中具有極高地位,是吉祥和力量的象征,國旗上的金黃色象征政府,桔紅色象征佛教。地處喜馬拉雅山脈的南麓,夾在中國、印度和尼泊爾之間,是內陸高山小國,面積不過一個臺灣省的大小,是世界上最環(huán)保的國家之一,也是全球唯一一個零碳排放國家。從中唐至晚清,不丹一直都向中國稱臣納貢,清朝中后期才從中國分裂出去。目前尚未與中國建交,陸路、航空均未相通,因此她成為了旅行者眼中最神秘的國家之一。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奢華旅游目的地,游客淡季每天需支付200美金、旺季每天250美金的最低消費標準,除印度、尼泊爾人以外,外國人不得自由行。貨幣努扎姆,與人民幣差不多匯率1:10,美元通用。 不丹長期依賴印度援助,因為信奉不殺生,所以所有葷食全部由印度進口,為了保持民族獨立性要求男性穿幗,女性穿旗拉。與中國時差2小時。所到之處的廁所都非常干凈無異味,沒有交通信號燈,但車輛會主動禮讓行人。<br>因為與中國沒有通航,需由尼泊爾轉機入不丹,而上海至尼泊爾的航班日期又對不上,于是2日,根據非常不準的天氣預報,帶了半箱厚衣服,(大部分沒用上,以至最后薄衣服極度缺乏。)由上海飛四川,次日再由四川飛尼泊爾,第三天,終于由尼泊爾飛往不丹,可見,要去不丹是多么的不易。<br> <p class="ql-block">3日,中午到達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尼泊爾對中國人落地簽并免費,但對歐美人是要收取簽證費的,所以有些外國人先來中國轉一圈利用政策獲得免費落地簽。其他旅伴都順利過關了,輪到我過關時,等呀等,這個海關關員一邊聊著天,一邊慢篤篤地辦理,是看我貌美如花要多看幾眼嗎?一個旅伴的行李箱托運掉了兩個輪子,去處理了很長時間,后來才發(fā)現自己的箱子也被摔了個裂縫,看來川航的托運很暴力。晚上最擔心枕頭不合適,沒想到它的高度、軟度完美。說著一口四川味普通話當地旅游協(xié)會會長舒克作了地陪導游,帶著我們參觀了斯瓦揚布寺猴廟,是尼最古老的遺跡之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產,此時,對尼泊爾的印象還并不糟糕,慢慢才知道在尼泊爾世界文化遺產的意思,這是后話了。猴子廟以猴多聞名,與之相伴的是遍地橫躺的黃狗,走馬觀花地看到林伽、墓林、轉了經筒,并在山頂俯看了加德滿都全景。中午吃了尼泊爾當地餐,羊肉飯味道還可以,不至于難以下咽,喝了尼泊爾馬薩拉替茶。尼泊爾國家博物館,幾乎沒有人,是尼泊爾最古老的博物館,里面有很多佛像、繪畫、石雕、錢幣等等,舒克逐個講解過去,我聽的云里霧里。只了解了壇城的概念,它是佛的居所,佛的城市,佛的宇宙。</p> <p class="ql-block">猴子廟</p> <p class="ql-block">尼泊爾國家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尼泊爾街上的馬蜂窩般的架空線</p> <p class="ql-block">氣溫23度,不是很低,但街上的人有的著穿毛背心,戴著毛線帽,偶爾會有男士戴著達卡小帽子,可能是生活習慣。廁所馬桶都很高,以我的身高上廁所都費勁,不知那么矮小的尼泊爾人是怎樣坐上去的。尼泊爾的數字不是阿拉伯數字,因此,路上的車牌號看起來像天書。對加德滿都整體印象就是混亂,人多、車多、電線多,毫無秩序,沒有交通信號燈,人車混行,只靠交警指揮,各式小巴車隨停招呼客人。話說,穿著制服的交警還是挺帥的。</p> <p class="ql-block">尼泊爾1-12數字</p> <p class="ql-block">尼泊爾特色餐</p> <p class="ql-block">4日,飛往不丹直航只有尼泊爾、泰國、印度、新加坡、孟加拉五個國家。因為受喜馬拉雅山脈氣流早上風小,下午風大的影響, 每天只有早上7點一班飛機,從不丹飛過來,9點從尼泊爾飛過去,飛機大概可以搭載百余人。早就聽說不丹的飛機場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它建在山谷中間的狹長地帶,跑道長度也不達標,親身體驗后,其實只有在下降時,受到了山谷的氣流沖擊,上下顛簸了一下,其它與正常航班并無兩樣,機長都是飛行高手。而且幸運的是在飛機上,看到了海拔8848.86米的珠穆朗瑪峰,她簡直就是個小矮子,似乎唾手可得。然而道險且阻 ,有時,眼見也未必為實,在于你處在什么位置看事物,是俯看還是仰視,當你仰視時一切都是那么遙不可及,但俯視時又是那末唾手可得。與人生有些相似,很多東西都是在出生時就已決定了,已經處在了俯視一切位置,靠自身努力從仰視走到俯視的人少之又少,猶如攀登珠穆朗瑪峰。</p> <p class="ql-block">不丹簽證</p> <p class="ql-block">4日飛抵不丹帕羅機場,這里的機場是可以在停機坪、入關處拍照,游客們都在跑道上戀戀不舍,左拍右拍不愿出關。問不倒地接穿著整潔幗服的黑馬.卡瑪鵬措早早舉著牌子等著我們了, 帶我們先去旁邊唯一茶館喝了接風茶。后來發(fā)現,黑馬之所以問不倒,是他做了很多功課,寫得密密麻麻的幾大張紙踹在懷里,努力都在背后,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一路上,黑馬給我們來了個概述,我們整個行程在不丹西北部,西部富有,中東部貧窮,首都廷布,全國人口約70萬左右,面積3萬平方公里左右,平均海拔2800米,有20個城市,每個城市有一個大宗,類似我們的省會,宗是政教合一的所在,寺廟與政府機構和平共處。全國有21個大宗(多出來的那個宗是最古老的宗,做為歷史紀念存在,并不使用了。)文字和藏文基本一樣,右舵開車,老虎、鳳凰、大風鳥、獅子、龍是吉祥動物,所有一路走來,建筑物的外墻上都描繪著這些動物的圖案。沒有工業(yè),主要經濟來源是旅游和農業(yè),種植的蘋果、玉米賣給印度。每個處宗或者交通事故多發(fā)地都會造一座塔,用來制服魔鬼。處宗的解釋,處是水的意思,宗是匯合的意思。夏宗法王將藏傳佛教帶入了不丹。一路看到很多經繙,白色的是紀念去世親人,彩色的是祝福長壽。1999年不丹開始通網絡,手機也開始盛行起來,他們常用的是中國的手機品牌,黑馬有兩部手機,一部是老人機、一部是智能手機。人們會隨身帶著卡烏,意味著佛祖一直的庇佑。</p> <p class="ql-block">帕羅機場停機坪</p> <p class="ql-block">海關入關處</p> <p class="ql-block">入關。工作人員態(tài)度和藹可親</p> <p class="ql-block">在這里喝了小茶再出發(fā)</p> <p class="ql-block">先去參觀不丹國家動物園,里面最奇怪的動物就是羊頭和牛身的羚牛,這種動物只有在高原地帶少量分布,傳說這種動物是由瘋僧朱卡庫拉用羊和牛的骨頭創(chuàng)造的,在動物園大門處供著朱的畫像,前面放著一個巨大的陽具,陽具有辟邪,求子 、驅魔的作用。在所有宗、寺廟的進門口上面都會刻有代表力量、智慧、慈悲的三尊佛像,無一例外,此次的不丹之旅,學到了很多關于藏傳佛教的知識。</p><p class="ql-block">從帕羅到廷布途中遠眺了扎西卻宗,它是不丹久負盛名的佛教寺院,是現任第五世國王辦公場所及內政、財政部門所在,同時也是首都廷布的政府中心。始建于13世紀,海拔2500米,莊嚴的矗立在旺楚河西岸,打卡留個紀念</p> <p class="ql-block">不丹地圖</p> <p class="ql-block">動物園入口處瘋僧圖片</p> <p class="ql-block">長得很丑很丑的羚牛</p> <p class="ql-block">遠眺扎西卻宗</p> <p class="ql-block">國家紀念碑是廷布的標志性建筑,1974年建成,是不丹三世國王旺楚克妻子為紀念她的父親所造,既是紀念碑,也是一座佛塔,是廷布人轉塔最集中的地方。在不丹有錢人就造大塔,沒錢人就造小塔,實在太窮放個塔的小模型,這就是信仰的力量。轉塔一定要轉滿三圈才算完滿。在這里學會了幾句不丹語,你好-褲子臟不拉,謝謝-嘎蹲切拉,廁所在哪里-茶菩薩咖喱噶啦,看到當地學生放學,與一名同學合個影。去了給皇室提供幗和旗拉的店鋪,價錢有點貴,就看看好了。</p> <p class="ql-block">國家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與小帥哥和個影</p> <p class="ql-block">5日一早去了廷布釋迦摩尼大佛,是由新加坡和香港華人和中國人捐款,在中國南京制造,運到不丹后再組建。佛像高51.5米,被認為是世界上第17高的佛像,總成本超過1億美元,內部可容納10萬尊8英寸和2.5萬尊12英寸的佛像,每年在廣場上會舉行法會,我們去的時間太早,整個廣場上就我們一隊人馬。在廣場上可以看到廷布全景,可惜是霧天,一片朦朦朧朧。</p><p class="ql-block">參觀職業(yè)學校,學生分成不同的班級,學習雕刻、縫紉、畫唐卡、每個項目還分成不同級別。經過幾年的學習,這些孩子們走上社會可以自食其力了。不丹的孩子非常大方、自信,會主動與你交流,是英殖民地,授課全部是用英文。</p> <p class="ql-block">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很愿意和我聊天,學習四年畢業(yè)</p> <p class="ql-block">學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切磋技藝</p> <p class="ql-block">在廷布往西去往普納卡宗的路上,經過海拔3140米的多曲拉山口。第四世王后在此修建了108座白塔,紀念第四世國王勝利驅逐阿薩姆武裝分子(阿薩姆聯合解放陣線是印度三大反政府武裝最大的一個,其宗旨是要把該邦從印度統(tǒng)治下解放出來)的勝利。據說天氣晴朗時,這里可以看到中國西藏和不丹分界的喜馬拉雅山脈的各個山峰,可惜我們兩次經過山口都是云霧繚繞,只能靠想像了。不過在這個山口,拍出了最滿意的一張照片。</p> <p class="ql-block">108塔</p> <p class="ql-block">最滿意的照片,就是它</p> <p class="ql-block">熱情的孩子們</p> <p class="ql-block">接下來去非常有名的紀念瘋僧竹巴袞列Drukpa Kuenley所建的切米拉康,黑馬說又叫黑狗廟。不丹語“切米”意“沒有狗”,拉康是“寺廟”的意思。傳說在多雄拉山口曾經有個幻變?yōu)楣?、多惡多端的惡魔,竹巴袞列決定收復這個惡魔為民除害,他從多雄拉山口一直追趕這個惡魔來到這里把它收服,并埋在了這里。1499年,竹巴袞列的堂兄在這里修建了切米拉康 ,希望這里永遠不會再有惡魔出現。竹巴袞列是15世紀著名的瘋僧,他幽默詼諧,行為乖張,以此來教化世人。這座廟宇以求子靈驗得名,世界各地的沒有孩子的夫婦來這里祈禱后,很快就能懷孕,進入寺廟都不能拍照,需要脫鞋、脫帽以示尊重。里面不大,但很干凈肅穆,有本相冊展示很多祈禱后生了孩子的夫妻回來還愿或者來信感謝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瘋僧廟外乘風涼</p> <p class="ql-block">山腳下就是非常著名的陽具村,正如網上所說走進了陽具的森林,各式各樣、各種色彩、只要能想的到東西都制成了陽具的形狀,有鑰匙扣、掛件、擺件、甚至還看到了飛機大炮。墻上也畫滿了形態(tài)各異的陽具。生殖的意義在這里被特別的放大強化。然后去考察了一下當地菜市場,物價不便宜,菜品也不是很豐富,花了十幾元人民幣買了包藏香。在吃中飯?zhí)庂I了紀念品,手工制純毛的掛袋,20美。</p> <p class="ql-block">就是這樣的森林,其它的靠想象</p> <p class="ql-block">6日這一天是我最喜歡的行程,輕徒步,從母親河橋起步,經過密宗大師的雙修廟卡姆沙萬耶廟,黑馬說設計該廟的喇嘛圓寂在里面,每年會舉行十天法會,我們去的時候正趕上法會的第一天,被不丹五大老師之首摸了頂,十分幸運,終點是每日住宿費用7000多的安縵酒店用午餐,并參觀了酒店的房間,也不過如此,應該是酒店的軟件服務特別好,才值這個價格吧。整個行程中一只黑狗始終陪伴在我們左右,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非常通人性。不丹到處都可以看到狗兒在溜達,和不丹的人一樣不爭不燥,干干凈凈,很有安全感的樣子。而同樣滿街的狗,尼泊爾的就是懶懶臟臟的樣子,狗是真的隨主人的。</p> <p class="ql-block">母親河橋出發(fā)</p> <p class="ql-block">卡姆沙萬耶廟</p> <p class="ql-block">為舉行法事做準備</p> <p class="ql-block">路上的曼陀羅花</p> <p class="ql-block">一路走一路拍</p> <p class="ql-block">安縵酒店客房</p> <p class="ql-block">有趣的黑馬</p> <p class="ql-block">一路相隨的黑狗</p> <p class="ql-block">父親河橋</p> <p class="ql-block">下午參觀普那卡宗,普那卡是不丹的舊都,1960年遷都到廷布。國王登基就在這里,西藏法王舍利子也是1616年由夏宗法王帶來后存放在這里,是唯一外面有三個庭院的寺廟。1907年旺楚克成為不丹國王,四世國王娶了四姐妹為妻。黑馬又普及了很多佛教知識,但我只記住了蓮花生大師是釋迦牟尼轉世來,手勢有現在、過去和未來。普那卡宗里有一幅五層樓高的唐卡,每年的慶典時會掛在主堡上,我們只看到了裝唐卡的大匣子。之后,又去了父親河橋,完成了父親和母親的完美結合。住宿的酒店在半山腰,早上聽啾啾鳥鳴,晚上看普那卡宗燈光閃閃,路上還遇到一群學生,他們的學校建在山頂,每天上下學不就是鍛煉身體嗎?</p> <p class="ql-block">普那卡宗</p> <p class="ql-block">掛唐卡的主堡</p> <p class="ql-block">院子</p> <p class="ql-block">放西藏法王舍利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普那卡宗全貌</p> <p class="ql-block">住宿地夜觀普那卡宗</p> <p class="ql-block">7日,今日由廷布返回帕羅,又回到108塔處喝咖啡休息,這次在山上交匯處的菜品交易市場買菜,這里應該算是批發(fā)市場,菜品非常豐富,全部是蔬菜,綠油油的一片,很是養(yǎng)眼,大部分都像我們超市里用塑料袋小包裝的。還路遇了去卡姆沙萬耶廟王室車隊。</p><p class="ql-block">不丹國家博物館,古時用作帕羅宗瞭望塔的"塔宗",1968年被不丹政府改為國家博物館,藏有多達3000件藝術品,博物館的圓形外觀據說是佛教吉祥法器海螺的形狀。博物館分6層,各層的文物分別不同,包括宗教、國家發(fā)展歷程、郵票、老照片、生產生活、動植物、各種器皿、武器、樂器、佛雕、舊經文、唐卡畫和郵票等,非常有名的不丹郵票也見識到了,題材包羅萬象,豐富多彩,萬物皆可郵。</p> <p class="ql-block">這狗的睡姿多安逸</p> <p class="ql-block">國家博物館,私人物品需寄存,包括手機,有工作人員火眼睛睛在門口檢查</p> <p class="ql-block">帕羅宗,必須正裝進入,當地人還需要在肩上搭一塊白色的布,不不能戴帽子、墨鏡。一名當地導游因為穿著跑鞋,只能脫鞋赤腳進去。帕羅宗(Paro Dzong),是不丹最為知名的寺廟之一。建于1644年,處在國家博物館的下方,可以俯瞰山下的帕羅城鎮(zhèn)。梁朝偉與劉嘉玲的結婚典禮就是在這里進行的,好多寺廟的喇嘛和小沙彌一起拍婚紗照,非常溫馨。著名的電影” 小活佛”(Little Buddha)也在此取景,目前這里仍居住著約200 名僧侶。盛大的帕羅策秋(或戒楚)節(jié)每年春天在這里舉行(不丹日歷2月的9-15日),其中焦點是曬大佛(Thongdol)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當地居民和海外游客前往,場面相當熱鬧。我們去時寺廟里比較冷清,大概是休息日的原因,只有一些13、4歲的小沙彌在玩耍,孩子們很害羞,天性就是會被電子游戲吸引,每周有一天休息日,會發(fā)一部手機給孩子們玩。</p><p class="ql-block">接下來,進軍超市,去當地人的購物街體驗一下當地風土人情,發(fā)現了印度產的喜馬拉雅護膚產品出奇地便宜,于是又是一個個大包小包地采購。</p> <p class="ql-block">這圖片是不是很熟悉</p> <p class="ql-block">不丹貨幣</p> <p class="ql-block">與害羞的小沙彌合影</p> <p class="ql-block">8日,攀登虎穴寺,這是此行最期待的一個景點,也是走的最艱苦的一個景點,早7點45分起開始到下午近4點,前后總共在山上爬了8個小時,還出現了高反,很多人中途退縮了,曹景行的《不丹十日》中記述他也是半途而廢了,我們咬著牙全員沒有一個掉隊,全部攀到了虎穴寺頂,笑稱在山上上了8小時班。其實很多時候在堅持不下去時,咬咬牙,過了那道坎,一切就簡單起來了。虎穴寺是一個集風光與藝術于一體的寺廟。據傳是蓮花生大師騎老虎變成大鵬到虎穴寺制服惡魔,治好了印度國王的疾病,山上有13座寺廟,后來因為一場大火,幾乎全毀,只有一座幸免。遠望虎穴寺如同攀附在懸崖峭壁上的一只壁虎。整個建筑群由四個主殿堂和居住區(qū)域組成,大多依據山勢修建。要進入供奉蓮花生大師和千手觀音佛像的主洞穴,需要通過一個狹窄的通道。在黑暗的洞穴中,閃爍著酥油燈,你可以看到踏在雌虎之上的蓮花生大師的怒形化身多吉卓洛,這便是當年蓮花生大師來此修行的描述。黑馬帶著我們一個個寺廟走過,講解。幫我們看行李的駕駛員在我們下來換班后,一路如履平地,小跑步地跑了上去,看的我目瞪口呆,這可是3100多米的高原,黑馬說他一周陪客人要爬好幾次虎穴寺,這運動量身體能不好嗎。</p> <p class="ql-block">山頂處的小白點就是虎穴寺</p> <p class="ql-block">也可以選擇騎馬,但只能到半山腰</p> <p class="ql-block">休息點補充體力</p> <p class="ql-block">近了,越來越近了</p> <p class="ql-block">有痛苦有歡樂,過了那個坎就剩快樂了</p> <p class="ql-block">祁楚拉康,是公元7世紀西藏松贊干布國王在不丹修建的最古老、最神圣的廟宇之一。松贊干布,是唐朝中原地區(qū)與少數民族和睦通婚的典范,迎娶文成公主,為促進漢族和邊疆民族的友好關系做出了突出貢獻。松贊干布自幼年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騎射、擊劍、武術等方面受過嚴格訓練,能背誦贊普世系,熟悉英雄傳說,還會創(chuàng)作詩歌,是個文武雙全的人物。為了通婚,他動用武力,發(fā)動了唐蕃松州之戰(zhàn),唐太宗遣吏部尚書侯君集為大總管,率部擊退吐蕃進攻,松贊干布退出青海地區(qū)并遣使謝罪,而后再次請婚,翌年,太宗終應允宗室女文成公主許嫁松贊干布,從此,唐朝與吐蕃友好往來近百年。之后,松贊干布開始了建國大業(yè)。在他平定內亂征服各羌之后,把吐蕃王國的首都遷至邏些(拉薩),建造了恢宏的布達拉宮。很不幸的是,松贊干布只活了33歲就英年早逝了。這座寺廟據說也是毀于火災后重建。因此,現如今廟里都不能點火燭,門外都有專門點火供奉的地方。廟外不知名的小花開的正盛。</p> <p class="ql-block">接下來去傳統(tǒng)項目射箭和觀看當地舞蹈表演。射箭非常有趣,是在野外搭個箭靶,弓是很簡易的,要靠手托住箭身,人站在十米開外,玉蟲瞄了很久,竟然一發(fā)命中,要知道在室外有風的情況能射中的都是高手。我的第二發(fā)在地上彈了一下,大家都歡呼起來,以為是起哄,再扭頭一看,箭徑直扎上了靶,也是有神助了。</p><p class="ql-block">晚上,一行人去黑馬家晚餐,黑馬的家人很用心地準備了自助酒菜。黑馬原來在中部,后來一家人搬到帕羅租房做導游,在不丹購房也很不易,房價很高,租房相對輕松些,他們一家五口,還有妻子的二個妹妹同住在三室一廳的一間房里。小兒子非?;顫姡隈R的妹妹也去非洲打工了?,F在的不丹與我們改革開放初期相似,年輕人接觸了外面的世界,都想出去看看,改變自己的命運。黑馬家在一個小坡上,因為白天爬虎穴寺已經筋疲力盡,這個小坡,我是連滾帶爬地上去的。</p> <p class="ql-block">9日返回尼泊爾,準備回國。尼泊爾有十個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加德滿都有6個,第一天已參觀了猴子廟、本來還想去大佛塔和二個皇宮廣場,但尼泊爾的交通和城市實在不敢恭維,整個臟亂差,人車混行,空氣烏煙瘴氣,無窮無盡的堵車,走走停停,以致后面暈車。最后只去了燒尸廟、參觀了唐卡商店。</p><p class="ql-block">燒尸廟實在讓人大開眼界,就是個露天的火葬場,在圣河一岸,正好有兩具尸體在等待下葬,一座橋的上游燒富人,下游燒窮人,木架子上鋪滿金盞花,空氣中飄散著的煙灰讓人窒息,路邊老黃牛、全身涂滿色彩的行者比比皆是。真正開始燒尸還要經過凈身等很多程序,很多游客坐在對岸等待,當地人更是席地而坐,悠閑地吃著手抓飯。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的傳統(tǒng)和生活方式,我們不能妄加評論,但這樣環(huán)境和生活對我們來說實在是太難了,不丹雖然沒有尼泊爾富有,但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不丹。</p> <p class="ql-block">尼泊爾貨幣</p> <p class="ql-block">燒尸廟門票,很大張</p> <p class="ql-block">走的實在太累了,我坐在一位畫師旁邊休息,沒想到他是畫唐卡的老師,他的畫作可以賣一到二千人民幣。和他聊了一會,他們每天盤坐工作8小時,早10點到晚6點, 中間除了吃飯,基本不起來,要先打底再上色,一幅唐卡繪制完成差不多要4個月時間,他說提筆畫畫前先深呼吸并保持呼吸穩(wěn)定,我笑著問他,如果畫錯了怎么辦,他十分自信地說no mistake。我想,畫唐卡何嘗不是一場心的修行。</p> <p class="ql-block">尼泊爾街景鐵頭功</p> 10日尼泊爾回成都,地鐵從天府機場至雙流機場,返回上海。<br>不丹正在走向開發(fā)開放,雖然以前他們非常閉塞,但現在的信息時代之風也吹到了那里,年輕的一代的眼界也已經打開,加之從旺楚克三世國王開始,就有著改革開放的理念,相信不久的將來,不丹一定會擺脫貧窮落后的境地,人民生活會越來越好,因為他們有著讓人幸福的基本素質。<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