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qū)溝溪鄉(xiāng)余東村有條石坊巷,石巷坊有間“南孔文創(chuàng)”直播帶貨小店,小店內最吸引我的是余東村的“一只碗”。</p> <p class="ql-block"> “一只碗”不復雜,與之相類似的有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qū)潮連街坦邊社區(qū)的蓮窯畫瓷——將本土特色農產品、花卉、果實、蟲魚、民俗風情等題材,用釉彩畫到陶瓷素胎上,再入窯,燒制成本土特色日用陶瓷器具。</p> <p class="ql-block"> 衢州柯城溝溪碗窯我未到過,只能以到過的佛山“南風古灶”為參照系想像一下,但我的興趣始終放在“畫瓷”上。</p> <p class="ql-block"> 余東畫瓷,除了畫碗,也畫碟、畫盤、畫壺、畫杯、畫瓷板……一切能用余東村農民畫描繪的陶瓷物件都可以畫,都可以燒制,都可以展銷。</p> <p class="ql-block"> 青花日用瓷頗具傳統(tǒng)風韻,而彩色描畫的各種器具和裝飾用的瓷板畫,林林總總,美輪美奐,讓人目不暇給。我一件接一件看,一時竟忘記了逐一拍照。</p> <p class="ql-block"> 窗外,隔了一條溝溪,對岸就是余西村。余西、余東,一溪兩村,有橋相通。余西那邊,是否也在畫碗,我明早真想前往看看。</p> <p class="ql-block"> 門外,一座古雅的建筑“清雅賢居”,其正門兩側分別掛了“余東藝術家聯(lián)合會”“余東農民畫家協(xié)會”牌子。文藝社團和文藝陣地,或許就是余東村“一只碗”的產業(yè)基礎。</p> <p class="ql-block"> “藝在民間”這條標語,在泥墻的襯映下,格外親切。且莫低估鄉(xiāng)間村民,只要擁有一顆素心,通過黨建引領,文藝賦能,就一定會由文化自覺,逐漸走向文化自信而成就一番事業(yè)。</p> <p class="ql-block"> “九村十坊”“村禮工坊”“中國文化藝術發(fā)展促進會農民畫專業(yè)委員會”“石榴紅特色文化陣地”“余東村老年學堂農民畫班”“柯城區(qū)溝溪鄉(xiāng)余東村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一系列舉措,勢必會促成余東村早日實現(xiàn)其“春華秋實”的美好愿景。</p> <p class="ql-block"> “妙筆繪共富”。余東農民畫,讓人賞心悅目,更讓人精神富有。用美點綴生活,生活自然會美好而富足。</p> <p class="ql-block"> “余東未來鄉(xiāng)村”,大力促進“我們的社團我的團”。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一業(yè)旺,百業(yè)興。通過一只碗、一幅畫、一籃菜、一果樹、一粒米、一碗面、一盞茶、一壺油……余東村畫卷正徐徐展開,奮斗未來,未來可期!</p> <p class="ql-block"> 小孩子見我在賞畫、在拍畫,一個箭步,走入畫中,眼神充滿童真、充滿堅定。這村內,一幅幅農民畫,就是一個個大講堂。少年兒童,耳濡目染,日久見功。一代接一代,一茬接著一茬干。春風化雨,環(huán)境育人,一代更比一代強!</p> <p class="ql-block"> 火紅的農民畫,奮進的新時代。這日子,將一如所畫;這未來,會更加美好!</p> <p class="ql-block"> 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qū)“蓮窯畫瓷工作室”位于蓬江區(qū)潮連街坦邊村。成立于2022年7月,工作室首批成員15人,均為陶瓷和詩書畫愛好者。本著“立足本土原創(chuàng)”的宗旨,組織有心進行本土文化青花瓷藝術創(chuàng)作的愛好者,開展青花瓷設計繪畫、燒制工作。成立不久,便以本土杜阮上巷鳳眼果為題材,設計制作出第一款上巷鳳眼果詩書畫花瓶,獲得好評。</p> <p class="ql-block"> 陳白沙先生是明代大儒,有“嶺南一人”美譽。先生鐘愛潮連島,時?!傲鴺騿径伞?,到這個位于西江下游的江心小島游覽講學,有《白沙子全集》存世。其中,《大頭蝦說》一文,借本土俚語以傳道解惑。蓮窯畫瓷工作室創(chuàng)辦人李東輝摹白沙先生手跡,并用“大頭蝦”形象,設計一套青花瓷茶具。擁有者一邊品茗,一邊悟道,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 充分利用本土資源,用力用情打造地方品牌。只要做到點子上,并做到極致,鄉(xiāng)土的也有可能成為世界的。</p><p class="ql-block"> 余東村,加油!</p><p class="ql-block"> 潮連島,加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28日于浙江衢州旅次)</p> <p class="ql-block">(作者工作照 清清/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