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剛又刷到了一條關(guān)于“侘寂”的視頻,傳說源于日本美學,它是從佛教三法印派生的概念,描述了一種在斑駁與黯淡外表下卻令人震撼的歲月之美。看似破舊,卻是美學的最高境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想起了小時候奶奶的老宅子,想起了童年的小山村,記憶里的貧瘠與荒蕪,如今卻成了我一生中最難忘、眷戀的美,自認為的“侘寂美”隨著思緒在我的腦海里不斷的展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規(guī)則大大小小石頭鋪成的院子,奶奶走路,兩只胳膊總會端著,因為她是小腳,院子里地面不平,一巔一步的甚是小心。院落邊角有大大小小的罐子,土窯陶器扣著碗。墻頭上的草每年綠了又黃,黃了又綠的梧桐樹遮了院子一半陽光,太陽足的時候,奶奶會抱出來兩床被子曬曬,狹小的空間又占去了另一半陽光,每次曬被子,我就喜歡在被子里穿來穿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是青瓦的房頂,因為補修,零星的紅瓦把整個房頂像穿了補丁的棉襖,兩扇笨重的木門,風化的溝溝道道,這景象也如風吹過的窮孩子流淚的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屋里的家具簡陋的不能再簡單,掉漆的八仙桌子上供奉著菩薩,灶臺上的和面盆,只有里面才掛了白釉,家里唯一值錢的可能就是兩把秋木的半圈椅子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椅子后面有一只退了紅的大柜,頂上裹放著一只板箱,黑白的墻壁縫隙上,閑著沒事我就喜歡扣里面的麥秸草,這一輩子可能只粉刷過一次。三間屋子兩道門,只有門框,掛了門簾,工業(yè)學大慶農(nóng)業(yè)學大寨的圖案,感覺什么都是土灰色,可唯有炕頭旁邊小柜的桌面,卻不知什么原因能擦得油亮光滑,是不是現(xiàn)代人口中的“包漿”也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桌子中央擺放一座上弦的老鐘,沙啞的鐘聲我一直聽到八歲上學,一左一右的兩只礬紅帽桶,兩只少師太保的圖案,一匍一匐畫面甚是好看,一只雞毛撣子,爺爺?shù)囊恢话W癢撓插在帽桶里,泛黃的老銅茶盤里有六只豆青色杯子和一把粉彩的茶壺,聽奶奶說這幾樣都是她的陪嫁??簧系目幌辉鴵Q過,破損處奶奶大大小小的針腳貼了補丁,在炕上躺著,仰面可以看到報紙糊貼的頂棚上垂下來一條鉤子,常年掛著一只圓形的籃子,我曾親眼看見過奶奶拿下來一塊桃酥用熱水泡了給爺爺吃,那香甜的味道至今記憶猶新,別提多刻骨銘心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沒事的時候我就張望那只籃子,怎樣能拿下來我想了很多辦法,每次我也會因為偷吃和不由自主的抽拉斷裂的炕席挨打一頓,紅腫的手背疼的我哇哇大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記憶中的奶奶家里沒有什么特別的聲響,只有爺爺?shù)哪闹凰疅煷緡9緡5穆曇舻降资菑哪睦锇l(fā)出來的我到底還是給他拆卸了,倒出來一團臟乎乎熏死人的黑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舊時候三代同屋的破敗場景寧靜親切,不知道這是不是現(xiàn)代人眼里的“侘寂”。我不禁苦笑,二十多歲的時候,媽媽常做口中的“憶苦思甜”飯,吃菜片片,喝玉米粥,告訴我不能忘記老一代人吃過的苦,現(xiàn)在倒是成了現(xiàn)代人最為理想、追求的健康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是一種怎樣的心理變化?人們到底在追求什么?從前向往“繁華”,現(xiàn)在追求“侘寂”,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心里改變,人性追求,怎樣的一種生活才能真正得到快樂,心滿意足的開心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