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峒村在湖南省的最西北端,因其獨具特色的人文地理景觀,和文學大師沈從文的散文體小說《邊城》的影響擴散,近年來成為熱門的旅游景區(qū),就是平常的工作日,自由行和跟團游的游人也非常多?!安瓒础钡男姓孛哺臑榱恕斑叧恰保瑯s獲了多項文旅殊榮,而其消費水平也屬大湘西地區(qū)最高,超過了首府吉首市。 <p class="ql-block"><i> 長江支流沅水的支流酉水流至重慶秀山縣和湖南花垣縣一帶,一河穿境而過,左為重慶洪安鎮(zhèn),右為湖南茶垌村,轉過一個彎,就到了貴州銅仁市了。</i></p> <h3> <i><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333333">"茶洞地方憑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墻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臨水的一面則在城外河邊留出余地設碼頭,灣泊小小篷船……貫穿各個碼頭有一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著陸,一半在水,因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設有吊腳樓",</font></i>時至今日,這種展現優(yōu)美意境的人文自然環(huán)境持續(xù)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當地文旅部門真是少做了一件事:為沈從文樹碑立像。</h3> <p class="ql-block"> 原來“邊城”的“邊”指的是湘川邊境。</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茶峒現名邊城,茶峒在苗語里意為:漢族人居住的村寨。</p> <p class="ql-block"> 邊城鎮(zhèn),位于花垣縣西北部,西與貴州省銅仁市松桃縣的迓駕鎮(zhèn)和重慶市秀山縣的洪安鎮(zhèn)接壤,北與重慶市秀山縣的峨蓉鄉(xiāng)隔河相望,東連花垣鎮(zhèn),南鄰貓兒鄉(xiāng)、民樂鎮(zhèn).與重慶市秀山縣及貴州省松桃縣一河之隔,真的是一腳踏三省,一舟掛二江了。</p> <p class="ql-block"> 這種手工竹蔑編器內地很少見了。</p> <h3> 若你在喧囂的城市呆久了,要暫避鋼筋混凝土的森林,那來一場輕松的旅行吧,就來茶峒吧。帶上沈從文的《邊城》《湘行散記》《湘西》,停下來,享受這里的慢,感受這里的鄉(xiāng)土氣。這里景色可能不是那么眩目耀目,更沒有五光十色,但我以為最平民生活的不就是平平淡淡嗎?旅行不就是返璞歸真嗎?在這里和心愛的人漫步在鋪滿青石板的古鎮(zhèn)里,黃昏時在河邊一起看著落日也是很不錯的體驗啊。</h3> <h3> </h3> <p class="ql-block"> 入住的是拉拉渡口的“雞鳴三省”民宿,老夫妻很熱乎,女主人主動介紹有免費使用的洗衣機和晾灑平臺,老公也客串了一回導游,介紹游玩路線和主要景點,只是老人家耳背嚴重方言還濃,交流真不易。</p> <p class="ql-block"> 大廳有個茶桌,雖然說客人可以圍桌小資擺龍門,但茶質不敢恭維,老板倒也爽快坦言:這是給客人喝的,不能是好茶。</p> <p class="ql-block"> 洪茶渡口位于渝湘黔三?。ㄊ校┙唤缰帲@里特有的渡河工具就是“拉拉渡”:用鋼繩固定在兩岸,邊民們可自由往來。</p> <p class="ql-block"> 拉拉渡原本是當地居民過河的簡易交通工具,乘渡不收費,現在由于旅游的興起,過河的都是游客,“擺渡二分鐘,排隊一小時”,真正趕路的都是走附近的洪茶大橋。</p> <p class="ql-block"> 只需要2元,你就可以由“拉拉渡”從湖南花垣渡酉水河到重慶秀山去,體驗二?。ㄊ校┎煌娘L情。</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51, 51, 51);"> "……茶峒……,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i>這是沈從文《邊城》的開首語,茶峒的風土人情也由此逐漸展現在讀者的腦海中,并最終在《邊城》發(fā)表后的七十一年即2005年更名為了"邊城"。</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起個大早,先在茶峒這邊拍晨光里的邊城,然后來到渡口,原想趁人少趕往對岸重慶洪安鎮(zhèn)拍照、游覽,誰知“拉拉渡”要八點才能開渡,渡口只有這種人力小劃子載人渡酉河,5元一位隨到隨走不要等候,這恰好又多了一種體驗。反正旅行嗎,就是隨遇而安。</p> <p class="ql-block"> 洪安渡口的這座語錄塔修建于1968年,塔身的棱面上是毛澤東主席在陜的那張著名的標準(斯諾攝影)。這座語錄塔是整個黔東南地區(qū)唯一保存完好的語錄塔。</p> <p class="ql-block"> 邊城茶峒的恬靜之美,體現的是在喧囂躁動的社會里的人性和初戀之美。河邊有柳,河中有島,沿河有屋。慢行在這里,當夜幕降臨時,用心去感受萬家燈火,用時間去領悟邊城茶峒文化。</p> <p class="ql-block"> 茶峒(邊城)的興旺,主要起因就是沈從文先生的一部散文體小說《邊城》。這是《邊城》的源起這處,是湘西最純樸的民宅。沈老師曾在此間客居三日,以三天的生活體驗創(chuàng)作了《邊城》,并以此書一舉成名奠定中國文學大師的地位。而且他自己可能也絕沒想到,這部作品在幾十年后帶動了“茶垌·邊城”乃至整個大湘西的旅游熱。</p> <p class="ql-block"> 《邊城》場景里的“白塔”。</p> <p class="ql-block"> “翠翠的小屋”。</p> <p class="ql-block"> 翠翠的小屋是茶峒旅行的必打卡點。</p> 在赴邊城、洪安的途中,“一鍋煮三省”“角角魚”的信息不絕于耳,到了茶峒、洪安一看,就是我們那兒的昂刺魚燉豆腐配幾樣蔬菜,既來之就食之吧! <p class="ql-block"><i> 邊城地區(qū)是劉鄧“二野”大軍當年挺進大西南的前哨陣地、橋頭堡,在茶洞和洪安二地都有紀念遺址和陳列館。這是河西湖南茶峒指揮所原址。</i></p> <p class="ql-block"> </p> 洪安鎮(zhèn)上劉鄧大軍進軍大西南的紀念館。1949年11月30日,劉鄧二野司令部曾設在此處。 洪安在1941年以前是沒有街道的。1942年以后四川商人為了便于與湖南、內地通商,便在這渡口附近蓋屋筑路建商埠。老街有大小四合院42座,封火墻40堵,青石條階梯480步。老街上的房屋均為木質結構,屋頂翹腳、木格窗花,體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老街封火墻為火磚建造,高過屋頂,造型獨特,防火性強。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