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提起太白廟,大家第一反應(yīng)肯定會想到太白山,想起太白山麓的眉縣和太白縣。然而在我們彬州市韓家鎮(zhèn)先鋒村北灣一帶的東山之巔就有一座名為“太白”的寺廟。</p> <p class="ql-block"> 彬州怎么會有太白廟呢?廟內(nèi)供奉的是太白金星還是詩仙李白?帶著這些疑惑,我找到了先鋒村黨支部書記席甲庚,在席書記和村委會另外兩位同志的陪同下,我們一起驅(qū)車來到了太白廟組。只見此地位于山谷之中,四周群山環(huán)抱,層巒疊翠,風(fēng)景秀美,氣候宜人。在山谷腹地中央有一座凸起的山頭,聽說太白廟就在山頂之上。</p> <p class="ql-block"> 我們把車停在山腳下,打開車門就隱約聽到了遠處飄來的梵音。山腰有一條土路可通山頂,由于山路陡峭,路面上撒有破碎的石子。據(jù)說,山上有位姓王的高僧,他的生活用水,基本都是用農(nóng)用車從山下拉運的。順著梵音我們走進了一家貌似農(nóng)家的小院。院子不大,在院里我們見到了一位女施主,施主告訴我們說她是僧人的妹妹。她哥哥去給玉米地噴灑農(nóng)藥了,一時半會回不來。她招呼我們坐在院子的石桌旁,依次給我們倒了三杯白開水。看來高僧生活極為清貧,連兩三瓣茶葉都不曾瞧見。席書記語重心長地對女人說:“等你哥回來了,你能不能給他說說讓回你們老家去?他在這里已經(jīng)生活了三十個年頭了,如今年過古稀。這里荒無人煙,條件又不好,他住的這地方跟危房差不多,著實令人擔(dān)心?!迸苏f:“我勸不了,我哥根本就沒打算回去,他把我爸安葬在了這個山頭,給他自己也選好了穴地(墳地),一心要埋在太白廟,還說待他百年之后,希望后世子孫能出個人呢!”席書記無可奈何地說:“等他回來,有勞你再給說說,動員下思想?!迸苏f:“那我試試看,我估摸幾率不大!”</p> <p class="ql-block"> 抬眼間我看見了正殿中間有“太北山”“龍山寺”幾個字,兩邊書有上、下兩闕楹聯(lián):“龍山青翠詩書畫;太白寺深儒釋道。”落款為:“乙末春月”,由此我推斷這副楹聯(lián)包括誤寫的“太北山”應(yīng)寫于2015年春,也就是龍山書院建成的時間。 </p><p class="ql-block"> 在玻璃護樓里我依稀見到了觀世音菩薩的“尊容”。出于敬畏沒敢細瞧。旁邊是齋房,是用來做飯的。偏房當(dāng)為廂房,供香客小憩或留宿之用。只見廂房門楣上方掛著一方匾,用小篆書寫著“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八個字。落款為“甲午年中秋,董生俊書”。我推斷這副匾寫于2014年。在這樣一個偏僻的地方竟然可以感受到到如此濃厚的文化底蘊,令人羨慕不已。</p> <p class="ql-block"> 于是,出于好奇,我便隨手揭開了掛在門前的花布門簾。廂房正中央掛著一幅“佛”字狀的禪意書法圖,我仰視著圖中的小沙彌和手執(zhí)著凈瓶的菩薩,用心感悟著禪意書法的意趣與靈動。禪意書法《佛》的兩側(cè)有幅楹聯(lián),上聯(lián)為:“天雨難潤無根草”,下聯(lián)為:“佛門只度有緣人”。該聯(lián)出自《道德經(jīng)》。 </p><p class="ql-block"> 佛,這個字,最早見于《詩經(jīng)》,本意為看不清楚,是謂“仿佛”?!胺稹庇肿x作fó,是譯音用字,是梵語佛陀的省稱,意為覺者,是對修行成功者的稱呼。 在我眼里,佛與禪,首先是一種思想,一種文化,也是一種生命狀態(tài)。作為中國書畫藝術(shù)中,比較常見的表現(xiàn)內(nèi)容之一,創(chuàng)作源泉也可謂俯拾即是,已經(jīng)深深地內(nèi)化于國人的生活當(dāng)中。</p> <p class="ql-block"> 每個人都有意識邊界,我雖不信佛,但是我研究佛。我認為,探索與修煉,是我們每個人畢生的功課。保持敬畏,抱持自己的內(nèi)心的平靜。作為《韓家鎮(zhèn)志》的主編,修一方之史,理應(yīng)致廣大,盡精微,哪怕翻越千山和萬水。 </p><p class="ql-block"> 炕榻之上掛有一幅篆體《百壽圖》,兩側(cè)也有上下聯(lián)。上聯(lián):“瑤池歌舞群仙會”;下聯(lián)“海屋衣冠百壽圖”??梢姷兰抑荚陴B(yǎng)生。在剛進門的左邊墻上我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故人喬堃教授的詩作《夜宿龍山太白寺感懷》,在一張發(fā)黃的宣紙上洋洋灑灑地揮寫著“夜宿太白寺 遠山如黛,樹影婆娑。夜風(fēng)飄渺,青燈如豆。香煙嫋夜,聞鶯耳啼。蟲鳴青草,靜謐客屋。唯心唯喜,枕書待旦,晨曦敲寺鐘?!甭淇睿骸耙夷┠晗摹?。說明2015年喬堃先生在主張建設(shè)龍山書院時,曾登過太白廟,拜訪過姓王的高僧,還留宿過??磥硭吞讖R僧人關(guān)系非同尋常。</p> <p class="ql-block"> 走出客舍,席書記告訴我大殿在上邊,是新修的,我?guī)闳?。我點頭示意可以。從小院繞到崖背上面的大雄寶殿,寶殿由三間瓦房構(gòu)成,屋頂有脊獸。殿前的外墻上書有:“南無阿彌陀佛”字樣。走進大殿,殿內(nèi)眾神看得人眼花繚亂。從大殿下來,我們又一次來到了小院。我決定一探太白廟的究竟。邁進龍山寺的山門,發(fā)現(xiàn)這是一間廈房,是僧人居住的地方。進去方才發(fā)現(xiàn)了一個山洞,洞內(nèi)昏暗,伸手不見五指。于是在門口找到了電源,山洞中的照明燈亮了。只見里面供奉著三位真人。有兩位仙風(fēng)道骨,面貌和善均一副文官形象,另外一位黑面白須,如張飛一副怒相,我想這應(yīng)該就是真正的太白廟了,也是最原始的太白廟了。</p> <p class="ql-block"> 據(jù)《咸陽百村·彬縣卷》記載,韓家鎮(zhèn)龍尾溝北灣有太白廟,原名太白寺,于隋朝建寺,因天旱人們?yōu)槠碛陱奶卓h取回圣水而得名。 </p><p class="ql-block"> 據(jù)我所知,不止咸陽的涇陽縣、寶雞的眉縣有太白廟,平?jīng)龅臎艽ㄒ灿???梢娞咨叫叛鲆驯榧瓣P(guān)中全境及甘肅東部,然山神并非太白金星,而曰:三太白。民間傳說為伯夷、叔齊和周賁,傳為姜太公子牙所封。 </p><p class="ql-block"> 據(jù)說,太白山周圍的太白廟很多,以湯峪太白廟為最。湯峪太白廟是我國道教著名道觀之一,經(jīng)歷次擴建,主要供奉太白山神伯夷、叔齊和周賁??吹窖矍暗娜徽嫒?,我如夢初醒,原來我們彬州的太白廟中供奉的也是太白山神伯夷、叔齊和周賁。 </p><p class="ql-block"> 傳說商紂時期,孤竹國(今河北一帶)國君有兩個兒子,孤竹君死后,伯夷、叔齊兄弟二人互相謙讓,不受君位,被視為賢人。后來聽說周文王尊重賢才,相隨投奔到周。周武王伐商,二人認為周以臣犯君,不義,乃于周武王軍前叩馬而諫,未被采納。武王克商后,二人為了保持節(jié)義,發(fā)誓不食周家的祿米,隱居首陽山(太白山最高峰),采薇而食,最后餓死山中。朝中大將周伯奉命尋訪,得知兩位少主亡故,感慨不已,便撞山而死。姜子牙得知后,追封三位為太白尊神。從此人們設(shè)廟祭祀,三位太白輪流管山,風(fēng)調(diào)雨順,每年七月十三日,關(guān)中和隴東地區(qū)的善男信女們會立會大祭。</p><p class="ql-block"> 雖然長途跋涉,翻越千山,但這次真的是不虛此行,原來我們彬州的太白廟和太白山的太白廟一樣,供奉的不是太白金星,也不是詩仙李白,而是太白山神。</p> <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白春峰,彬州市八零后文史愛好者。咸陽市“綠水青山”征文成人組二等獎獲得者、2021年度彬州市文藝工作先進個人?,F(xiàn)系彬州市作協(xié)會員、彬州文苑閱讀家協(xié)會會員、古豳歷史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其作品發(fā)表在《秦都》《秦地》《秦都文藝》《咸陽日報》《旬邑文藝》《豳風(fēng)》《彬州文化》《人文古豳》《彬州文苑》等報刊,深受讀者一致好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