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百度百科關于“創(chuàng)新”的含義是指創(chuàng)造新事物,更新、創(chuàng)造、改變。同時,還有兩層意思,一個是指創(chuàng)立或創(chuàng)造新的,另一個是指首先。</p> <p class="ql-block">紅藍融合第六說,“方法說”倡導:“四個革新”即思維革新、表達革新、行為革新和顏值革新,這些是抓好工作創(chuàng)新的實踐路徑。</p> <p class="ql-block">聯(lián)系工作實踐感到:創(chuàng)新,解決的是增強動力、提升層次,也就是“一項工作任務怎么干能夠更高效”的問題。</p> <p class="ql-block">紅藍融合理念提到:創(chuàng)新難,天下事難不倒共產黨員;創(chuàng)新累,不苦不累人生無味;創(chuàng)新險,越是艱險越向前。并告訴我們:回望來路,過程艱難,難的不是技術的應用,而是思想觀念的突破。</p> <p class="ql-block">有一說一。最近開展的一些活動,在紅藍融合理念的引導下,或多或少在突破常規(guī)、提質增效、推動發(fā)展。</p> <p class="ql-block"> 一場別開生面的比武</p> <p class="ql-block">政治教員的比武是看不見“硝煙”的比拼。在三尺講臺上比拼的是真情實感、“聲”入兵心,比拼的是知識積累、“深入淺出”,比拼的是實踐感知、“互動交流”。</p> <p class="ql-block">12名參賽選手專注、認真、努力和全力以赴的狀態(tài)真好!</p> <p class="ql-block">比武也是錘煉、發(fā)現(xiàn)優(yōu)秀政治教員的手段。這一次,隨機抽簽抽題是規(guī)定動作,現(xiàn)場打分亮分是常規(guī)做法,臺上臺下互動也是基本展示。為了讓比武競賽喜聞樂見,“回歸”本質,在選題上堅持緊貼官兵,在賦分上注重內容為王,在賽制上突出簡潔壓縮,在形勢上拓展網上打分,在評委上吸收年輕面孔,讓大家通過“故事會”“小講堂”等形式抓住興趣點、找到關注點、激發(fā)共鳴點。</p> <p class="ql-block">比賽中,參賽的選手從身邊人身邊事入手,談正確對待婚戀交友、榮譽得失、嚴格管理;用兵言兵語,講正確對待手機網絡、苦累壓力、批評處理;把大道理融入小道理,說成長進步、傷病疾患、娛樂消費,靠“現(xiàn)身說法”贏得官兵、拉進距離。</p> <p class="ql-block">青年官兵喜歡熱鬧、青睞網絡、擅長互動,創(chuàng)新接地氣、聚人氣的教育形式很有必要,但最受歡迎的并不是專業(yè)深奧、故弄玄虛,以及把多媒體手段玩的最溜的,而是善于交流互動、思想力“爆棚”、金句頻出、一聽就懂的。</p> <p class="ql-block">蘇東的“我的愛情小鳥去哪了”,秦昌臻的“眼前得失等云煙”,胡瑜峰的“嚴管厚愛方能有畏有為”,等等,既有觀點解讀,也有生動案例;既有“網絡化表達”,也有“面對面交流”;既有自拍自創(chuàng)的微視頻,也有登臺互動的故事會,他們一個個都是從基層一線“冒”出來的,是現(xiàn)場聽眾用喝彩“堆”出來的。</p> <p class="ql-block">分區(qū)老樊現(xiàn)場點評:“選題準、教案精、舉例實、講法活、課件美”,并結合工作實踐,提出了“不要讓幾張教案束縛了你的講授,不要讓三尺講臺限制了你的舞臺”。既是鼓勵,也是鞭策,更多的是期望,很有“師法自然,大匠無痕”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宇宙的盡頭不是虛空,教育的終點也絕不是比武,理論學習、課堂講授等本質上就是來源于工作實踐。只不過因為種種原因,多繞了幾個彎道。讓我們在同臺競技中找到新的方法,在挑戰(zhàn)交流中獲得創(chuàng)新的新鑰匙,讓彎彎繞繞少一點,以接地氣來聚人氣。</p> <p class="ql-block"> 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p> <p class="ql-block">“紅藍融合·鵲橋星空”為優(yōu)秀男女青年牽紅線、當紅娘、促紅緣,同時也在為部隊和院校交流互動搭平臺、建橋梁、暢渠道。</p> <p class="ql-block">邊防官兵與青年軍醫(yī)的交流互動,因紅藍融合而結緣,在科技網絡的加持下,北塔山的邊防官兵與解放軍總醫(yī)院研究生院3大隊的青年軍醫(yī)一場相隔2710公里的連線交流如期而至。</p> <p class="ql-block">在部隊官兵的駐訓季、青年軍醫(yī)的畢業(yè)季,一場圍繞“新時代奮斗觀”為主題的網上在線互動交流讓大家心心相連、相互激勵、攜手奮進。</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次紅藍融合理念在互動實踐中的探索,是一次首都北京與西北邊防的連線,是一次軍隊院校與邊防部隊的互動,也是一次青年軍醫(yī)與邊防官兵的交流,大家共同講述奮斗故事、成長經歷、身邊典型,一起分享工作生活、彼此需求、青春狀態(tài),跳出地域暢所欲言、交流思想、加油鼓勁。</p> <p class="ql-block">岳元文分享了“百戰(zhàn)百勝回民支隊”的英雄故事,彭福燕講述了“新時代邊防女兵的成長經歷”,王景鵬交流了“父子接力戍邊的感人故事”……</p> <p class="ql-block">因紅藍融合牽線,借科技網絡支持,讓大家遠在西北邊防也能夠感受到“能打仗、能創(chuàng)新、能看病”的新時代青年軍醫(yī)的風采風貌。</p> <p class="ql-block">雖然受場地、時差、通聯(lián)等條件限制,但只要溝通的渠道連接了、交流的平臺建立了、互動的橋梁維系了,就會越走越近,越走越親。</p> <p class="ql-block">當然,在我們身邊還有一趟向戰(zhàn)而行的奔赴、一項緊貼實戰(zhàn)的試訓、一次化開封山之路的遠行……</p> <p class="ql-block">只要開啟集體智慧、激發(fā)創(chuàng)新動力,找到工作推進落實的堵點、卡點、淤點,堅持識變、應變、求變,就能發(fā)展、就能超越!</p> <p class="ql-block">讓我們都牢記:創(chuàng)新是引領發(fā)展的第一動力。</p> <p class="ql-block"> 牛鵬 2024年5月2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