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都江堰風景區(qū)寫生稿</p> <p class="ql-block">游內(nèi)江和成都筆記</p><p class="ql-block"> 今年五月中旬,我有幸前往四川內(nèi)江和成都兩個城市游玩,雖然是僅僅八天時間。但對我而言確是一次快樂的經(jīng)歷,且收獲亦頗豐,以下記錄的是我八天的感受,以圖文形式分享給喜歡旅游的各位朋友。</p><p class="ql-block"> 內(nèi)江,別稱甜城,是隸屬四川省的地級市,地處四川盆地東南部,沱江下游中段。內(nèi)江之所以稱之為甜城,是因為它曾盛產(chǎn)甘蔗而聞名全國,如今它不僅是我國商品糧和經(jīng)濟作物生產(chǎn)基地,還是煤炭、天然氣、油頁巖的產(chǎn)地。是重慶和成都的支柱產(chǎn)業(yè)配套基地和副食品供應基地。因此在我的主觀印象里對內(nèi)江的定位是我國內(nèi)地農(nóng)耕與工業(yè)并舉的老城。而今,當我來到內(nèi)江,親眼目睹內(nèi)江的發(fā)展與變化,令我感嘆不已,隨著我國城鎮(zhèn)化推進的步伐,內(nèi)江早已成為高樓林立,綠樹成蔭,車水馬龍的現(xiàn)代化城市,辛巴克、德克士、萬達嘉年華五星級酒店以及一些大城市有的商店和餐廳一應俱全,所以呢,我現(xiàn)在對內(nèi)江的印象就是一個字一一“新”,除了新,內(nèi)江也還保留著傳統(tǒng)文化的“舊”,在城南面的沱江,江邊仍保留著古色古香的木質長亭和棧橋,循著沿江大道望去,江面上一葉扁舟隨流而行,這不禁讓我感嘆李白“早發(fā)白帝城”詩句的絕妙之處 </p><p class="ql-block"> 內(nèi)江除了地靈,也是人才輩出之地,國畫大師張大千便是內(nèi)江人,在內(nèi)江設有紀念館,這對我這個繪畫愛好者而言也是一個難得的瞻仰機會,大千先生是國畫界天之奇才,生平遍覽名山大川,長松古柏,竹籬茅舍或朱樓杰閣,皆入之于胸寫之于畫中,徐悲鴻曾稱他為五百年來第一人。張大千先生的成功讓我深受啟迪,他的《千里江山圖》曾令我驚羨不已,此次內(nèi)江之行 能夠近距離與大師接觸并能飽覽大師之杰作也是我莫大的榮幸,感覺收獲滿滿。</p><p class="ql-block"> 游畢內(nèi)江即乘40分鐘城際高鐵抵達成都東站,如果說內(nèi)江是一個在成長中的新型城市,那么成都則是一個有著數(shù)百年成長經(jīng)歷的、集商業(yè)與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為一體的超大城市,它那如此便捷的城市交通也著實令我感到無比的驚嘆。</p><p class="ql-block"> 成都,簡稱蓉,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擁有豐富的物產(chǎn)資源,俗稱“天府之國”,其歷史文化追朔至魏晉唐宋,甚至更遠,是古蜀文明的發(fā)祥之地,中國最早的貨幣一一交子也誕生于成都,金沙遺址、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與樂山大佛,還有杜甫草堂和武候祠等自然遺跡與人文建筑已被國家列入重點保護的文化遺產(chǎn),如今,這些歷史文化遺產(chǎn)伴隨著成都經(jīng)濟的發(fā)展,已成為成渝地區(qū)雙城經(jīng)濟圈的一張響當當?shù)拿宫F(xiàn)在世人面前。</p><p class="ql-block"> 說到成都的經(jīng)濟,除了豐富的旅游資源外不得不說成都人的生活特點,成都人待人熱情爽快,這可能與他們善于吃麻辣的飲食文化有關,平時生活舍得花錢,用句通俗的話語解釋就是“辛苦銅鈿快活用”,成都人熱情還在于實誠,你在街上問路,他們會詳細地為你指路,乘坐出租車,司機也和藹可親從不故意繞圈子斬客,在飯店吃飯也是明碼標價而且不貴,用他們的話說“人活一世誠信為本”。</p><p class="ql-block"> 眾所周知, 成都人喜歡慢生活,凡事不緊不慢,平時沒有什么奢望,除了上班爭錢外,喝茶聽戲打麻將便是他們的休閑娛樂方式,成都老人退休工資也不高,但是他們對生活的態(tài)度是樂觀的,每天上午去茶館喝茶,中午一碗宛豆肉未拌面或來份龍抄手(餛飩)晚上回家隨便吃點,一天就這么打發(fā)了,成都的美食有??菜、火鍋;面食有面條、包子和抄手等,我品嘗過成都的面食,感覺做得比上海好,究其原因不得而知。成都的美食還有點特別,除了麻辣火鍋外,吃??兔頭便是他們的首選,據(jù)說兔肉經(jīng)過他們秘汁調制后味道與口感和上海的醬鴨相似,因此李奶奶??兔頭、王媽媽烤兔肉滿街皆是,除此之外還有老城南樟茶板鴨、張飛??牛肉等都是成都人喝酒下飯的美食。除了吃,在玩的地方,除了杜甫草堂、武候祠、文殊院等歷史文化與佛教場所外,寬窄巷、錦里、太古里、春??路等便是吃喝玩樂和購物的好去處,那天我逛寬窄巷,只見巷內(nèi)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有采耳的、賣文旅用品的小攤,有手拿折扇吆喝你去喝茶或吃飯的店家,更有打著鑼鼓招徠游客看川劇變臉的微型戲院。在春熙路小商品市場,又是另一番景象,商品廣告處處都有,呈現(xiàn)出繁榮的商業(yè)氛圍,我買了一幅太陽鏡和帽子總共幾十元,挺便宜的,還有街上枇杷,耙耙柑、櫻桃等應季水果也便宜。只是肚量有限,只能飽飽眼福。</p><p class="ql-block"> 在我印象中成都人因為氣候和飲食的關系,皮膚都很好,這次在現(xiàn)實中得到了印證,尤其是成都女孩,個個長得白白嫩嫩,很漂亮,頗有川妹子特有的風韻。在成都,遇見女孩子要稱呼“吆妹兒”,“這件事可以”要說“吆得吆得”,“什么事”要說“辣格事”??傊啥歼@個城市的人氣之旺不亞于上海,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寬窄巷里的文旅小商鋪</p> <p class="ql-block">采耳是成都傳統(tǒng)服務的項目之一,據(jù)說經(jīng)過師傅嫻熟技巧的操作,你耳朵會頓覺舒服而且心情倍兒爽。</p> <p class="ql-block">巷內(nèi)微型川劇戲院里正在化妝的演員們</p> <p class="ql-block">成都的團扇成為旅游者的尤物</p> <p class="ql-block">樂山大佛在此巳坐了幾百年,如今他正坐著接受來自五湖四海游客們的“采訪”。</p> <p class="ql-block">寬窄巷里的浮雕也頗有特色,這位騎自行車者的衣著與神態(tài),喚起了人們對那個時代生活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張大千紀念館里大千先生臘像</p> <p class="ql-block">峨眉山金頂是成都旅游的必游之處,車至山前徒步登高約300級石階,然后乘纜車到達山腰再徒步登高150米的山路即到達。這不禁讓我想起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詩句。</p> <p class="ql-block">峨眉山上的猴子,成群結隊,你喂它東西吃,它會向你作揖,你如惹它,它會撓你,因此,對待它們還是采取不喂食不惹它,敬而遠之為好。</p> <p class="ql-block">少陵草堂乃杜甫曾經(jīng)居住之地。</p> <p class="ql-block">此地處樂山大佛景區(qū),為岷江、清衣江和大渡河三江匯流處,因此江水也呈現(xiàn)出清與濁兩種不同的顏色。</p> <p class="ql-block">這是都江堰的魚頭壩,岷江水流經(jīng)此處奔向前方,它既保證了成都周邊農(nóng)田的灌溉用水,又為成都市民提供了生活用水。</p> <p class="ql-block">作者本人在杜甫書院前留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楊建平。 寫于2024年5月2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