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什庫教堂是一座哥特式的天主教堂,正面白色潔白亮麗,側(cè)面是哥特式的神秘灰,正面左右各有一中式黃頂琉璃瓦重檐歇山頂式碑亭,亭內(nèi)安放乾隆手書御碑,可能只有在這里才能看見中西合壁的天主教堂了!</p> <p class="ql-block">回拍大門內(nèi)側(cè)。</p> <p class="ql-block">大門居然是有著81顆門釘?shù)闹惺侥鹃T,太僭越了吧?!</p> <p class="ql-block">走進西什庫大街,路邊就是盛開的淺粉色月季??</p> <p class="ql-block">這一撥月季快開過了。</p> <p class="ql-block">西什庫教堂位于北京市西城區(qū)西什庫大街33號。</p> <p class="ql-block">德助撒修女也被稱為德蘭修女、特里莎修女或泰瑞莎修女。她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致力于為印度加爾各答的窮人服務。特蕾莎修女因其一生致力于消除貧困,于197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p> <p class="ql-block">2003年,她被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列入天主教宣福名單,其名稱也因此變?yōu)楸蛔85奶乩咨夼˙lessed Teresa)。特蕾莎修女的故事和她的工作在全球范圍內(nèi)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她通過燃燒自己的生命給予了其他生命更多的可能,通過不斷付出愛召喚更多的人加入這趟以愛為名的接力旅程。</p> <p class="ql-block">她創(chuàng)建的仁愛傳教修女會有4億多美金的資產(chǎn)。但是,她一生卻堅守貧困,她住的地方只有兩樣電器:電燈和電話。她的全部財產(chǎn)是一尊耶穌像、3套衣服、一雙涼鞋。她努力要使自己成為窮人,為了服務最窮的人,她的修士、修女們都要把自己變成窮人,只有如此,被他們服務的窮人才會感到尊嚴。在她看來,給予愛和尊嚴比給予食物和衣服更為重要。</p> <p class="ql-block">德肋撒姆姆直到生命的末刻仍在為救助世界上最無助的人們忙碌著,人們不僅看到一個精力充沛、頭纏白巾的老嫗,更看到一顆金子般的心。</p><p class="ql-block">德肋撒姆姆在印度逝世后,她的祖國塞爾維亞希望她能回國歸葬,印度總理特意為此打電話給塞爾維亞領(lǐng)導人,讓她安葬在印度,后來塞爾維亞同意把她安葬在印度。她的去世,被印度人視作“失去了母親”。印度總理說:她是少有的慈悲天使,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征,她抹去了千千萬萬人苦難的眼淚,她給印度帶來了巨大的榮譽。</p> <p class="ql-block">印度政府為她舉行了國葬,以感謝她為印度所有宗教的窮人所做的服務。</p><p class="ql-block">印度為德肋撒姆姆舉行了國葬。出殯那天,她身上覆蓋的是印度國旗,就在她的遺體被12個印度人抬起來時,在場的印度人全部下跪,包括當時的印度總理。遺體抬過大街時,大街兩旁大樓上的印度人全下樓來,跪在地上,向這位愛的天使表達最高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她的人格、精神力量,以及純粹的心靈,早就超越了任何文化屬性和人性的存在,她是全世界所有愛與美的化身,更是善良與光明的化身,是人們永遠學習的榜樣。</p> <p class="ql-block">咖啡館里墻上的簽名不知有什么意義?</p> <p class="ql-block">北京四大天主教教堂分別是北堂(西什庫教堂)、南堂(宣武門教堂)、西堂(西直門教堂)和東堂(王府井教堂)。</p> <p class="ql-block">西什庫教堂曾經(jīng)長期作為天主教北京教區(qū)的主教座堂,是北京較大、較古老的教堂之一。</p> <p class="ql-block">1918年11月13日,西什庫教堂舉辦慶祝一戰(zhàn)勝利的活動,時任北洋政府外交總長陸徵祥、參議院院長梁士詒等人與各國公使參會。</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愿意在教堂舉辦婚禮,今天我有幸參加到一對教友情侶的婚禮,莊嚴又神圣。</p> <p class="ql-block">這里的彌撒有好幾種語言的。</p> <p class="ql-block">西什庫教堂,原稱救世主堂,又稱北堂,位于北京市西城區(qū)西什庫大街33號。原址在中海西岸紫光閣以西,建成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因地處蠶池口,故俗稱蠶池口教堂。于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遷至西什庫,1985年恢復開堂。曾經(jīng)長期作為天主教北京教區(qū)的主教座堂,是北京較大、較古老的教堂之一。</p> <p class="ql-block">西什庫教堂建筑面積約2200平方米,主體建筑為一座三層哥特式建筑,頂端共由11座尖塔構(gòu)成,建筑平面呈十字形。堂正門兩旁,有中國式建筑碑亭兩座,亭內(nèi)分別立清光緒十四年(1889年)天主教堂遷建諭旨碑和滿漢文天主堂碑。</p> <p class="ql-block">西什庫教堂主體建筑為一座三層哥特式建筑,頂端共由11座尖塔構(gòu)成,建筑平面呈十字形。堂前有月臺,三面有漢白玉石欄桿,堂正面上鑲漢白玉石一方,鐫刻著耶穌善牧圣像。南側(cè)建有唱經(jīng)樓,現(xiàn)由北京市天主教愛國會使用。</p> <p class="ql-block">堂正門兩旁,有中國式建筑碑亭兩座,亭內(nèi)分別立清光緒十四年(1889年)天主教堂遷建諭旨碑和滿漢文天主堂碑。</p> <p class="ql-block">真是別具特色的一座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圣母山是天主教堂最明顯的配置?;教贸擞惺旨芤酝饩蜎]有其他任何裝飾了,這是區(qū)分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的最簡單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這是以前教堂里的老物件被損毀后留下的,現(xiàn)在被保護起來了。</p> <p class="ql-block">這是個柱礎(chǔ)嗎?</p> <p class="ql-block">院墻內(nèi)的月季花開得正艷!</p> <p class="ql-block">西什庫教堂正門兩旁,有中國式建筑碑亭兩座,亭內(nèi)分別立清光緒十四年(1889年)天主教堂遷建諭旨碑和滿漢文天主堂碑。</p> <p class="ql-block">光緒年間的敕建碑。</p> <p class="ql-block">赑屃,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龍之九子之六子,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祥獸。赑屃又名霸下、鰲、龜趺(fū)、天下、龍龜?shù)?。外形似龜,善馱重物,多用以馱負碑礎(chǔ)。古人為給死后的帝王圣賢樹碑立傳,歌功頌德,常用巨大的石碑立于赑屃背上,意在依靠他的神力,可以經(jīng)久不衰,千秋永存。</p><p class="ql-block">赑屃一方面為實用之物,用來做碑座,俗稱“神龜駝碑”,另一方面,又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義。它的象征以“長壽吉祥”為依據(jù),并帶有地位級別、圖騰崇拜、巫術(shù)崇拜等方面的涵義。</p><p class="ql-block">人們在廟院祠堂里,處處可以見到這位任勞任怨的大力士。據(jù)說觸摸它能給人帶來福氣。</p> <p class="ql-block">基督宗教是歐洲人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的部分。因此,作為宗教活動傳播的主要場所,教堂大多歷史久遠,并且遍布城鄉(xiāng)各地,成為城、鎮(zhèn)的重要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教堂是基督教三大流派(天主教、基督新教、東正教)舉行彌撒禮拜等宗教事宜的地方,按照級別分類有主教坐堂、大教堂(大殿)、教堂、禮拜堂等。</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哥特式建筑風格:</p><p class="ql-block">1. 哥特式建筑起源于1140年左右的法國,并在12世紀至15世紀期間在歐洲盛行,尤其是用于建造教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 這種建筑風格因其高聳而顯瘦削的特點,以及展現(xiàn)出的神秘、哀婉和崇高的情感,對后來的藝術(shù)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 哥特式建筑在法國尤為流行,因此當時也被稱為“法國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4. 盡管“哥特式”一詞起源于文藝復興時期,當時用來貶稱這種建筑風格,認為它偏離了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正統(tǒng)藝術(shù),但這種建筑風格在歐洲建筑史上占據(jù)了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哥特式教堂的起源和發(fā)展主要在法國,這種建筑風格在12世紀的歐洲廣泛流行。</p> <p class="ql-block">哥特式教堂的建筑特點包括高聳的尖塔、十字拱、飛券、修長的立柱和新的框架結(jié)構(gòu),以及彩色玻璃長窗。</p> <p class="ql-block">這些特點共同創(chuàng)造了一種獨特的宗教氣氛。法國的貓兒膩教堂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對后來的建筑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p> <p class="ql-block">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就是歐洲的三大教堂??</p><p class="ql-block">1.法國????巴黎的巴黎圣母院</p><p class="ql-block">2.德國????科隆市的科隆大教堂</p><p class="ql-block">3.梵蒂岡的圣彼得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1、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哥特式風格基督教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它矗立在塞納河畔,位于整個巴黎城的中心,它的地位、歷史價值無與倫比,是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筑之一,該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筑風格,祭壇、回廊、門窗等處的雕刻和繪畫藝術(shù),以及堂內(nèi)所藏的13到17世紀的大量藝術(shù)珍品而聞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2、科隆大教堂:是位于德國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標志性建筑物,在所有教堂中,它的高度居德國第二,世界第三,它是歐洲北部最大的教堂,集宏偉與細膩于一身,被譽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p><p class="ql-block">3、圣彼得大教堂:由米開朗基羅設(shè)計,是位于梵蒂岡的一座天主教宗座圣殿,建于1506年至1626年,為天主教會重要的象征之一,作為最杰出的文藝復興建筑和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其占地23,000平方米,可容納超過六萬人,圣彼得大教堂被視為是天主教會最神圣的地點。</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區(qū)域分布指示牌??</p> <p class="ql-block">主教府,即西什庫教堂西跨院,占地面積10544平方米,建筑面積6556平方米。建筑風格為近現(xiàn)代中式建筑,是由四進大院組成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教堂建筑的4種風格:</p><p class="ql-block">1.羅馬式建筑。特點是線條簡單、明快,造型厚重、敦實,部分建筑具有封建城堡的特征,主要依靠墻或墩柱承重,屋頂常為坡頂結(jié)構(gòu)。</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哥特式建筑。特點是尖拱和飛扶壁的結(jié)構(gòu),墻體變得輕薄,能容納更大的窗戶,引入更多光線,窗戶通常采用彩色玻璃,創(chuàng)造出絢麗多彩的光影效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巴洛克建筑。特點是外形自由,追求動態(tài),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強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4.拜占庭式建筑。特點是屋頂?shù)膱A形穹頂,十字架橫向與豎向長度差異較小,穹頂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蓋穹頂,并把重量落在四個獨立的支柱上。</p> <p class="ql-block">西什庫教堂雖是哥特式建筑,但兩側(cè)的碑亭是典型的中式建筑,無疑是將中式建筑和西式建筑有機結(jié)合起來了,讓教堂??西中有中。</p> <p class="ql-block">亭子周圍欄桿上站滿了小獅子???</p> <p class="ql-block">這棵樹的羽蓋很大,估計還會發(fā)展到更為寬闊的程度。</p> <p class="ql-block">大堂平面呈十字架形狀,建筑面積約2200平方米,高16.5米,鐘樓塔尖高約31米。</p> <p class="ql-block">堂內(nèi)有明柱三十六根,柱頂俱鏤菘菜葉形,柱高4丈9尺。大堂正門內(nèi)建有唱經(jīng)樓。</p> <p class="ql-block">大堂北側(cè)有正祭臺和配臺,</p> <p class="ql-block">我們是從這個小門進去的。</p> <p class="ql-block">進教堂??西側(cè)門見到的彩色玻璃窗??</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有幸參加到了一場教堂婚禮,</p> <p class="ql-block">今日婚禮現(xiàn)場的花門。</p> <p class="ql-block">基督徒一般都要接受洗禮。洗禮是用水行的禮,表明信靠耶穌的寶血,洗去一切罪惡成為圣潔。是表明與主同死、同葬、同活。奉父、子、圣靈的名受洗,乃表明承認三位一體的上帝,歸入他的名下,有份于他的生命。</p><p class="ql-block">受洗儀式是一個宗教用詞或信仰用詞,指于有基督信仰的人的一種儀式,其意表明,該人對基督信仰清楚并相信所信的,再則愿意從世界里分別出來。歸入基督。洗禮有點水禮和浸禮兩種,前者是點水在手上并在額頭劃十字,后者則是全身浸沒在池中。但大多數(shù)教派都強調(diào)洗禮是作為向基督表決心愿意受洗歸主的表示。</p> <p class="ql-block">洗禮的含義和意義如下:</p><p class="ql-block">一、含義</p><p class="ql-block">宗教含義:在基督教中,洗禮是一種重要的入教儀式。通過禮儀表示入教人對基督的信仰,并被接納為教會的成員。它代表著赦免入教者的原罪和本罪,使其成為教徒,并賦予“恩寵”和“印號”。洗禮分為點水禮和浸水禮兩種形式,行禮時主禮者口誦規(guī)定的經(jīng)文,用水浸或灑在受洗人的身上。這個儀式象征著信徒改變內(nèi)心,接受上帝的恩典并成為上帝家庭中的一員與教會生活的起點。在某些派系中,沒有接受過洗禮的人甚至無法被視為真正的基督徒。</p> <p class="ql-block">文化和社會意義:在西方社會,洗禮常常與嬰兒的出生聯(lián)系在一起,象征著孩子的命運被祝福,同時也代表家庭的希望和期望。因此,洗禮具有一種名譽和社會認可的意義,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家庭儀式。此外,在政治等領(lǐng)域,“政治洗禮”等詞匯也用來描述一個人加入某個群體或組織的象征性儀式。</p> <p class="ql-block">二、意義</p><p class="ql-block">個人層面:對于個人來說,洗禮意味著從原有的世俗生活中拯救出來,接受神的愛護和救贖,開始新的生活道路。它是一種改變和更新的象征,表明自己愿意放棄過去的錯誤和罪惡,追尋新的生活和道路。同時,洗禮也與個人的救贖和重生緊密相關(guān),代表著擺脫罪惡并獲得新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社會和組織層面:在社會層面上,洗禮還具有顯示身份和地位的功能。例如,在政治領(lǐng)域中,政治洗禮可以看作是一個人獲得政治權(quán)力或地位的標志。而在基督教組織中,洗禮是成為教會成員的條件之一,也是參也是參與教會生活的起點。在某些派系中,沒有接受過洗禮的人甚至無法被視為真正的基督徒。</p> <p class="ql-block">二圓心尖券窗加上彩色的玻璃使教堂的窗戶不論是從外部看還是從內(nèi)部看都顯得十分漂亮。</p> <p class="ql-block">記得我小時候在成都金河街保育院,我們保育院有一座小樓,小樓的窗戶就是彩色玻璃的,我們大家都好喜歡那些彩色玻璃。記得有黃色、綠色和咖啡色的,好像還有玫紅色的。退休后回到成都,看到華西都市報報道說那幢樓居然是一座歷史建筑,要受到保護。也許它也是外國人設(shè)計并建造的吧?!</p> <p class="ql-block">這些彩色玻璃是有教義的繪畫作品,跟我們保育院單純的彩色玻璃是不同的。</p> <p class="ql-block">圣母與圣子。</p> <p class="ql-block">圣母瑪利亞(瞻禮日9月8日)是耶穌的生母(基督新教譯:馬利亞),是基督宗教人物。耶穌,基督教的崇拜對象。按照《圣經(jīng)》記載,童貞女馬利亞受圣靈感孕,在伯利恒生下耶穌。他三十歲開始傳教,宣揚福音。后被猶太祭司該亞法控告,經(jīng)猶太行省的羅馬總督本丟·彼拉多審判,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復活,然后升天?;酵较嘈乓d還要再來,使信徒得到永生。</p><p class="ql-block">“耶穌”的中文譯音是由希臘語?ησου?(可轉(zhuǎn)拼為Iēsous)發(fā)音轉(zhuǎn)譯,“基督”的希臘語為Χριστ??(可轉(zhuǎn)拼為Christos),是希伯來文“彌賽亞”(māshīah)的希臘文翻譯,意為“受膏者”。耶穌基督有許多別的頭銜和稱呼:以馬內(nèi)利、神的兒子、人子、道、中保、大祭司、君王、萬王之王、萬主之主、羔羊、明亮的晨星、大衛(wèi)的主、拉比或拉波尼(老師的意思)、拿撒勒人耶穌等等。</p> <p class="ql-block">講經(jīng)或布道臺。</p> <p class="ql-block">后為苦難堂,苦難堂西墻上鑲有樊國梁墓碑。</p> <p class="ql-block">圣父與圣子。</p> <p class="ql-block">圣父,又叫圣天父、父上帝。圣子是在永恒里由圣父所生,圣靈在永恒里出于圣父和圣子。圣父、圣子、圣靈同尊榮、同權(quán)能。上帝是萬有的創(chuàng)造者、宇宙的管治者、罪惡的審判者、選民的拯救者和真理的啟示者。上帝是神,就可傳遞屬性而言,他是無限的、絕對的、超越的、自有永有、永不更改、獨一、完美、偉大和永恒的;就自在本性而言,上帝是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上帝的道德屬性包括圣潔、公義、愛和真理;上帝是萬有的創(chuàng)造者、宇宙的管治者、罪惡的審判者、選民的拯救者和真理的啟示者。</p> <p class="ql-block">西什庫教堂??是主教座堂,中西合璧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肇基經(jīng)始,筑業(yè)于茲。</p> <p class="ql-block">維天其佑,聞名遐邇。</p> <p class="ql-block">御旨遷建。</p> <p class="ql-block">主教公署,毀壞重建。</p> <p class="ql-block">盛世重光,社會事業(yè)。</p> <p class="ql-block">模型故事:敘述圣子降臨在馬廄里。</p> <p class="ql-block">世紀修繕,堂復教興。</p> <p class="ql-block">講述了教堂??里為什么會有一張明代婦人和一張清代婦人抱孩子的像。</p> <p class="ql-block">明裝圣母子像和旗裝圣母子像。</p> <p class="ql-block">博物欽天。</p> <p class="ql-block">320年漫長歲月里,西什庫教堂??會繼續(xù)以其獨有的方式發(fā)展。</p> <p class="ql-block">彩玻璃組圖與管風琴。</p> <p class="ql-block">西城區(qū)西什庫大街33號三0無需預約!沒有門票!!周一至周五9:00-17:00 周六、周日9:00-19:00</p> <p class="ql-block">彌撒時間:平日彌撒(周一至周六) 07:15 主日前夕彌撒(周六) 18:00主日彌撒(周日)</p><p class="ql-block">06:30、07:30、 09:30中文彌撒11:00英文彌撒</p><p class="ql-block">12:30意大利文彌撒/西班牙文彌撒16:00、18:00中文彌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V參觀和彌撒無需預約,彌撒快開始時需從側(cè)門進</p><p class="ql-block">V可以不信奉,但要尊重別人信仰</p><p class="ql-block">V建議上午或黃昏左右去,教堂被圣潔金光籠罩</p><p class="ql-block">X不可穿無袖、短褲、拖鞋、帶墨鏡、帽子進入</p><p class="ql-block">X彌撒時間不可拍照錄像,手機調(diào)至靜音</p> <p class="ql-block">文創(chuàng)園區(qū)。</p> <p class="ql-block">價格稍微有點高。</p> <p class="ql-block">北堂四季圖。</p> <p class="ql-block">西什庫小學就在胡同口右側(c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