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7日至18日,新武、建平、維龍、振國等原老五連戰(zhàn)友一行四人,自駕車作了圓夢之旅。</p><p class="ql-block">這次圓夢之旅,行程近4000公里,跨越河北、河南、安徽等4省,駐足邢臺、鄭州以及金寨、谷城等8市縣,實現(xiàn)了期盼已久的愿望。</p><p class="ql-block">第一天 邢臺聚會</p><p class="ql-block">7日上午9點30分,一行四人在北京公交公主墳?zāi)险炯?,乘車開始圓夢之旅,首站選擇的是邢臺。</p><p class="ql-block">其實嚴(yán)格說來,出行的首站并不是邢臺,而是石家莊。因為經(jīng)過石家莊時,新武邀請我們?nèi)ニ揖筒?,并提前告訴了夫人,順便再更換一輛車。我們到達(dá)他家時,只見他夫人與其妹妹、妹夫三人在忙活,包了三種餡兒的餃子,其中薺菜的,是她們親自采摘來的。新武夫人說:“出遠(yuǎn)門,興吃餃子?!币痪湓捠刮覀冃念^熱乎乎的,也就有了如同回家的感覺。謝謝新武一家的熱情款待。</p><p class="ql-block">吃完餃子,我們向邢臺進(jìn)發(fā)。</p><p class="ql-block">之所以選擇邢臺,是因為除維龍外,三人都是從邢臺入伍的,其中一人還是在邢臺生長的,另一人是不是在邢臺生的,我不敢肯定,但一定是在邢臺上的中學(xué),我們對故鄉(xiāng)有著深深的感情。再者,與邢臺一起入伍的戰(zhàn)友,有的也有些年頭沒有見過面了,仔細(xì)算起來,最近的一次聚會,還是在老班長李自金親臨邢臺看望他接的小兵的時候,至今也有5年了,這次出行,也非渴望看到戰(zhàn)友們。</p><p class="ql-block">新武與建華取得了聯(lián)系,建華推掉了其他的事情和應(yīng)酬,非常熱情周到地為我們安排好了食宿。下午3點半,我們與邢臺的戰(zhàn)友在“金維越皇冠假日酒店”會面。稍事休息后,邢臺戰(zhàn)友帶我們游覽了“清風(fēng)樓”景區(qū)。邢臺清風(fēng)樓是中國北方現(xiàn)存的最為完整的古樓之一,始建自唐、宋,后因戰(zhàn)亂被毀。明憲宗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邢臺知府黎光亨重修,始以“清風(fēng)”命名,延稱至今。后又經(jīng)過幾次修繕,現(xiàn)在對面是一條復(fù)古商業(yè)街?;鼐频甑穆飞希罂河种敢覀?nèi)チ耸啦﹫@,因為閉園,只在外面照了幾張照片。次日早餐時,聽服務(wù)員說是園內(nèi)塌陷了,早先屬于采礦區(qū)。</p><p class="ql-block">晚餐很是豐盛,增印帶了兩瓶朋友任廠長的酒廠最好的酒—1958,以廠長出生年份作為酒名,可以看出它的獨特與品質(zhì)來的。除了石家莊的增錄由于其它原因未能參加這次聚會,建華、增印、大亢、志敏等戰(zhàn)友都來了。席間,邢臺戰(zhàn)友通過錄像分別向老班長李自金致以問候和軍禮。邢臺之行,圓了我們的第一個夢。</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 駐足鄭州</p> <p class="ql-block">8日早餐后,告別邢臺,直奔“邯鄲圣境”和“呂仙祠”。在呂仙祠停留時間稍長一些,她是一座全真教觀,始建于北宋初期,占地14000平方米,主體建筑為清代建筑群,是中國北方規(guī)模最大和保護(hù)狀況最好的道教宮觀之一。里面立有一通“夢”字石碑,每人留有一張與夢碑的合影,仔細(xì)查看,個個瞇著眼睛,嘴角上翹,正有作美夢之意。當(dāng)我把照片發(fā)到群里的次日,維龍質(zhì)問我道:“你們都有美夢的照片,怎么就我沒有???你這是什么意思?我就不做美夢啦?切!”我看了看,是真的落了他的那張。把他照片放大以后,就他表情豐富,喜氣側(cè)露,不知道那個時候在想著什么好事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母殿掛有牌子“慈禧行宮”,據(jù)介紹,1901年12月,慈禧一行“西逃”回京途中經(jīng)過呂仙祠,曾在這里休息,可能還曾用膳。說到慈禧與呂仙祠,還有一個傳說,說是回鑾路過呂仙祠(光緒二十七年(1901))李蓮英進(jìn)言說:“這里有個道長測字很靈驗”,于是慈禧太后一行便進(jìn)駐行宮,到呂祖殿,先上了香,然后慈禧便問:“祖師在上,請問大清江山還有多長時間的氣數(shù)?”扶乩手急忙架起籮圈,帶動乩筆,便在沙盤上劃了起來,最后旁邊的謄寫手在紙上照謄了三個字。慈禧太后一看是“二八秋”三個字,慈禧太后皺起眉頭大為不解,這是啥意思,再上香!過了一會兒,道士又拿過來一張紙,一看還是“二八秋”。慈禧太后很不高興,對李蓮英說:“再上香!”心里卻暗自想:再出這幾個字,小心我就把你呂祖的香案踢翻。不一會兒,道士又遞上來一個條子,這回卻是一首詩:“太后不必記冤仇,前人拆廟后人修??v然踢翻香火案,再問還是‘二八秋’。慈禧太后怕惹呂祖爺生氣,不敢再問,于是洋洋不睬地退出呂祖殿。1911年,清政府被推翻,至此恰好十年,“二秋”加“八秋”,正是慈禧測的“二八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呂仙祠內(nèi)還有一處,影壁墻上刻有“蓬萊仙閣”四個大字,也有一個故事哩,民間傳說石刻為"仙筆",明嘉靖年間,朝廷擴(kuò)建呂仙祠,備下四塊青石,擬請名人題字。不想來一乞丐,以笤帚蘸萊汁在石上亂涂。被驅(qū)走后,石上顯現(xiàn)出”蓬萊仙”三個字。眾人始悟為呂祖顯靈。因是"仙筆"故無人敢補佘字,直到清代乾隆皇帝初下江南,經(jīng)過呂仙祠,才補上一個"境”字。寫到這里,使我想起了戰(zhàn)友增印,他給內(nèi)丘扁鵲廟前面的一座橋題字時,用的也是一把笤帚,無獨有偶,我想真正的書法大家,都用過笤帚題寫吧!</p> <p class="ql-block">學(xué)步橋是我們在邯鄲參觀的第三個景點,也是最后一個景點,它因成語“邯鄲學(xué)步”而世人皆知。在學(xué)步橋的西側(cè),坐落著一個年輕的小伙子,在一對步履優(yōu)雅的男女后邊學(xué)習(xí)行走的石雕,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地描繪出了邯鄲學(xué)步這個典故。</p><p class="ql-block">原打算在邯鄲小住兩日,再多游覽幾處景觀,考慮到趕往金寨的時間而放棄。中午在路邊要了一碗牛肉面,大碗9元,小碗8元,經(jīng)濟(jì)實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晚上入住鄭州二七廣場附近的“青軒酒店”,裝修后不久吧,內(nèi)部環(huán)境不錯,只是通過掛在外面的鐵質(zhì)步梯上樓,顯得簡陋了許多。住下以后,游覽了二七廣場、二七紀(jì)念館和古城墻。</p><p class="ql-block">向當(dāng)?shù)厝舜蚵犛刑厣某缘牡胤?,給我們指了一個一公里外的叫作“合記”的飯店。食客真是不少,再晚來可能就要等位了。飯店門口掛有一個“黨員飯店”的牌子,我問服務(wù)員有何意義,答曰:國營的飯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