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攝影—忠道厚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字—忠道厚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就聽說,西湖曙光路與北山街的路口,有一座鮮為人知、低調(diào)得一塌糊涂的楊虎城舊居(東山別墅)。今天送孫子上學后,一個人就想著去看一看,坐公交到了岳王廟站,下了公交車,沿著曙光路方向前行,順著小道上了綠樹成蔭,野草叢生的小山坡,幾幢居民樓就在眼前,但沒看到人,正在躊躇往那里走時,見前面小道上過來一個手提垃圾袋、看上去五、六十歲的男人,上前請問了他,他告訴我,你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楊虎城的舊居了,并好心的指點說,舊居旁還有一銅碑。憑著他的指點,很快看到了一座破舊二層樓房,找到了遮掩在樹叢中路邊的銅碑。銅碑因無人清理,布滿了灰塵和樹渣子,只看到寫著楊虎城舊居五個稍大的字,其余的字都模糊不清了,我從背包中取出幾張面巾紙,倒上帶來的娃哈哈純凈水,在銅碑上擦洗起來,終于清楚些了(見照片)。然后,仔細的對二層樓舊居端詳起來,總體感覺這座建于上世紀三十年代的豪華別墅,已經(jīng)破舊且沒有煙火氣,墻上掛著杭州市政府歷史建筑的牌子和北山街100號的門牌。從樓上陽臺上掛著的幾件舊衣褲、破舊的空調(diào)外機、樓下停放著一輛電瓶車及門口墻面上顯露的三只自來水表,覺得舊居是有人居住的,估計是三戶人家,因大門緊閉,無法進入私人住宅,也沒有看到人。原大門上國民黨元老、著名書法家、楊虎城陜西老鄉(xiāng)于右任所題“東山別墅”的匾額也不見蹤影,只好屋前屋后拍了些照片,悻悻的離開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返回途中,又路過了居民樓,這時有一對老夫妻坐在自己門前,我就上前禮貌的問起楊虎城舊居的情況,他們就毫無顧忌的跟我說,舊居現(xiàn)在還住著三戶人家,是解放軍117醫(yī)院職工的子女,據(jù)他們說,1951年楊虎城之弟委托代理人,以舊幣2億5千萬,把“東山別墅”轉(zhuǎn)手給浙江省軍區(qū)后勤部,作為117醫(yī)院的員工宿舍?,F(xiàn)在舊居是“三不管”之地,117醫(yī)院、市文物部門、市房管部門都不管,又沒有設立楊虎城紀念館,也就沒有管理人員,聽之任之,所以已經(jīng)破敗了。這一點我已經(jīng)真實感受到了,可以說,是我看到的西湖名人故居中最冷清、低調(diào)、沒有人氣、無人管理的“景點”了。雖然楊虎城將軍因“西安兵諫”,被蔣某人囚禁于重慶,一天都沒有來住過,但總是楊將軍購置的房產(chǎn)。想一想,我們后人怎么對得起一個改變抗日戰(zhàn)爭歷史的楊虎城將軍,和同時被殺害的楊夫人及小蘿卜頭,且一家人死后連一處墳墓都沒有的悲憤之事。真切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看到修繕一新的、真正的名人故居,以表達我們對這位愛國將領的崇敬和追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