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西安市最美鄉(xiāng)道“長安大道”的起始段有一座觀景臺,臨滈河而建,可東觀樊川、南望秦嶺、西賞晚霞、北看西安,不失為一座集賞景與放飛心情的絕佳之地。</p> <p class="ql-block"> 長安大道直通環(huán)山路,由北向南,自高而低,視野開闊,未進其山,先見其影,尤其是雨后,云霧繚繞山間,一派水墨丹青。</p><p class="ql-block">?????????? 長安大道有一處觀景平臺,一共三層,如果在地勢平緩的地方,三層的高度還不足以登高望遠,而這處觀景平臺修建在長安大道地勢的最高處,視野就極為開闊,</p> <p class="ql-block"> 古都西安是個正南正北的城市,長安路是城市的南北中軸線,長安大道順延中軸線一路往南直通秦嶺,沿著長安大道可以一路領略秦嶺北麓的風光,尤其從滈河橋上的觀景臺可以居高臨下縱覽層山巍峨。</p> <p class="ql-block">常寧宮園林酒店</p><p class="ql-block">以其獨特的庭院別墅</p><p class="ql-block">如畫風景和豐富休閑娛樂</p><p class="ql-block">為您打造一個詩畫般的微度假勝地</p> <p class="ql-block">庭院內(nèi),綠植環(huán)繞,花香襲人</p><p class="ql-block">白天,陽光透過樹梢灑落一地斑駁</p><p class="ql-block">您可以在此品茗論道</p><p class="ql-block">感受歲月靜好</p> <p class="ql-block">蔣緯國與石靜宜新婚別墅</p><p class="ql-block">蔣緯國與石靜宜在一次從西安搭火車時邂逅。當時,石靜宜正看一份英文報紙,蔣緯國向她索借,石小姐見是一位軍官,絲毫不予理睬,但這次相遇為他(她)們的結合打下了最初的基礎。</p><p class="ql-block">蔣緯國和石靜宜真正的相識是在1942年,石靜宜的父親石鳳翔是西北紡織業(yè)大亨,石鳳翔為了招待空軍舉行了一個盛大晚會,作為石家二小姐的石靜宜是石家的總招待,那時蔣緯國在胡宗南手下任連長,石靜宜則在西北農(nóng)學院上大學。這天陸軍出身的蔣緯國因和西北設計陸空聯(lián)合作戰(zhàn)組織有合作關系,所以亦在被邀之列,那天,倆人得以相識。石靜宜圓圓的臉,大大的眼睛,透著一股直率和純真,她開朗大方,沒有一絲富家小姐那種嬌柔造作或故作矜持,使蔣緯國一見就喜歡上了。而蔣緯國的性格開朗,待人熱情,風度翩翩,也吸引了石靜宜。倆人可謂一見鐘情,很快就墜入了愛河。</p><p class="ql-block">此時蔣緯國已近二十七、八歲了,到了其父親蔣介石允許他結婚的年齡,于是倆人相戀不久,便稟告了雙方家長。蔣家和石家原就有通家之好,對這門婚事雙方家庭都很樂意。</p><p class="ql-block">1943年,蔣緯國與石靜宜相戀之事寫信稟告父親蔣介石,不久,蔣介石會書:這門親事可以結合。1944年12月25日蔣緯國回到石靜宜家鄉(xiāng)西安,在常寧宮舉辦婚禮。石父是西北名噪一時的紡織業(yè)大享,胡宗南也受蔣介石夫婦委托,極力籌辦,并親任證婚人,婚禮自然極盡奢華,時任國民黨陜西省主席祝給周、馬師儒以及高桂滋等軍政大員悉數(shù)到場。</p><p class="ql-block">蔣緯國別墅</p><p class="ql-block"> 遠在山西的閻錫山也送來厚禮。蔣介石沒有時間前來參加婚禮,但送來了兩句話:"好好治家,家和萬事興。</p> <p class="ql-block">西安最美夕陽觀賞點</p> <p class="ql-block"> 此外,常寧宮還有四季恒溫游泳館、觀南山茶園、無動力親子樂園、跑馬場等休閑娛樂場所,滿足您不同需求。特別是星月魔幻激光秀,將為您帶來一場視覺盛宴,讓您在光影交錯中感受夢幻般的體驗。</p> <p class="ql-block">從常寧宮出來,向東站在塬邊遙望秦嶺。</p> <p class="ql-block">收割豐收的油菜籽。</p> <p class="ql-block">下源的土路</p> <p class="ql-block">麥子黃了。</p> <p class="ql-block">農(nóng)村路邊小景。</p> <p class="ql-block">房屋邊的麥田</p> <p class="ql-block">柳青墓園也叫柳青紀念公園,位于西安市長安區(qū)皇甫村。</p> <p class="ql-block"> 公園有一個觀景臺。我站在觀景臺遠望,對著終南山的層層山峰,麥田一層層,一塊塊,滿眼都是豐收的景象。腳下就是滈河蜿蜒流過,滈河的旁邊就是皇甫村。</p> <p class="ql-block">公園內(nèi)松柏、青竹、柳樹環(huán)繞,綠草茵茵,環(huán)境整潔而寧靜。</p> <p class="ql-block"> 柳青,本名劉蘊華,陜西吳堡縣人,文學家。1936 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8年奔赴延安。1951年參加創(chuàng)辦《中國青年報》,任編委和副刊主編。1952年回陜西任長安縣委副書記,主管農(nóng)業(yè)互助合作工作。1953年柳青辭去縣委副書記職務,到皇甫村深入生活、寫作,專門從事長篇小說《創(chuàng)業(yè)史》等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到1960年,柳青結合自身經(jīng)歷完成了這部史詩般的長篇小說《創(chuàng)業(yè)史》,樹立起了他文學道路的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在墓園大門外有一尊柳青的半身雕塑像,在清風冷雨中,更顯“人民作家”的風骨。</p> <p class="ql-block">有幾組群雕分布園中,一看就是創(chuàng)業(yè)史中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墓園大門正南約20米是便是一條深深的峽谷,谷內(nèi)便是長安區(qū)王曲街道皇甫村,皇甫村內(nèi)還有一所柳青的故居,從柳青墓下原可直接到達。</p> <p class="ql-block">順著路下去就到了柳青故居,還看到了一些毛主席時代的老房子,很有歷史韻味。故居就是柳青生平的介紹,很不錯。</p> <p class="ql-block"> 柳青就在這里生活了十四年,滈河就是小說中的“湯河”,皇甫村就是小說中的“蛤蟆灘”。</p> <p class="ql-block"> 西安城東南方向,常寧宮東側,長安區(qū)皇甫村西側,座落著一院不起眼的院落,這就是剛建起不久的著名作家柳青先生曾經(jīng)生活的地方。地方政府正在努力恢復歷史原貌,布放當時農(nóng)用物品,修建道路和停車場等基礎設施。。</p> <p class="ql-block">柳青故居位于長安區(qū)皇甫村。當年,柳青為寫《創(chuàng)業(yè)史》,在皇甫村體驗生活14年,與村民同生活、共勞作,書中的很多原型就出自皇甫村。</p> <p class="ql-block">柳青經(jīng)常把客人送到這棵老皂角樹下。</p> <p class="ql-block">“長安八水”之一的滈河在神禾原下繞了一個大彎,天晴時站在原上可直接看到巍巍秦嶺。</p> <p class="ql-block">農(nóng)村美景。</p> <p class="ql-block"> 從柳青公園向東不遠就是麥田,秦嶺腳下萬畝麥田即將成熟,成片金黃的麥田引來不少市民“打卡”。</p> <p class="ql-block"> 麥田已進入成熟期。站在田間,成片金燦燦的麥田一望無際,走近看,飽滿的麥穗隨微風搖曳,簌簌的麥浪聲于耳旁環(huán)繞不絕。阡陌交通,麥浪陣陣,夏蟲長鳴,在秦嶺、藍天、白云的映襯下,組成了一幅優(yōu)美、詩意的田園畫卷。</p> <p class="ql-block"> 成片的麥田太美了,在這里拍照留念,“這里太治愈人心了,讓人不由忘記了煩惱?!?lt;/p> <p class="ql-block"> 在西安看麥田,神禾塬上的村莊,靠著2萬畝麥田的壯觀美景,被攝影師和各路游客們從春天拍到了夏天,從一片油綠到滿目金黃。</p> <p class="ql-block"> 這幾天西安高溫,下午外出太熱,外出最好選擇早晨,過去坐公交路過長安大橋,麥子成熟時向東就能看到塬上有成片的麥田,今天就準備到此一游。</p><p class="ql-block"> 早晨乘地鐵2號線到終點常寧宮,下車后沿長安大道到觀景臺,這是遙望南山最佳地,下了觀景臺過了長安大道,就是常寧宮,出了常寧宮向東步行千米就是《柳青公園》,沿公園南臺階路就到了塬下的《柳青故居》,再向東上了塬就是萬畝麥田。</p><p class="ql-block"> 今年天氣熱雨水少,小麥成熟早估計下周就開始收割。</p><p class="ql-block"> 從常寧宮到麥田直線距離2.2公里,我今天為了拍攝,上下塬好幾次,全程步行24000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