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感受血脈親情 ?探尋古老文化

方圓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家鄉(xiāng)在大連瓦房店市許屯鎮(zhèn)姚屯,小時候記得二大伯說,我們的祖籍是山東青州府昌樂縣堯溝,便在心中打下烙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3年姚屯編撰宗譜,為了能與堯溝的宗譜銜接,我到堯溝拜閱老宗譜。這部宗譜共四卷,經(jīng)四次編修,記載了始祖諱赫公自元至元年間由四川綿竹縣城西北二十五里祝溝姚家村遷到昌樂縣堯溝的歷史以及其后裔遷徙路徑,宗譜比較完整的記載了世系繁衍史,世系圖明晰不紊。祖先二世璉祖遷至臨朐,曾是舉人,四世京祖后代遷到冶源、石山河莊等地。乾隆二十六年,十三世山祖由石山河莊遷至大連姚屯,這部老宗譜使我們家族的歷史可以追溯近700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次閱譜之旅在濱州長輩宗親姚震的陪同下,開車到過堯溝、臨朐、冶源、洪山等地并拜訪宗親,到石山河天色已晚,沒有進村返回昌樂。由于時間短暫,雖然收獲很多,但仍有遺憾,沒有去石山河,沒有深入的了解當?shù)氐奈幕惋L(fēng)土人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隨著近年來通訊的便捷,與山東宗親聯(lián)系頻繁,增進了了解,加深了親情。去年,山東宗親邀請我去做客,今年4月中旬,踏上了到山東的訪親之旅。本次出行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沿著先祖?zhèn)冞w徙的路線,到堯溝、臨朐、冶源、石山河莊等地拜訪宗親,二是體驗沿途的古老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堯溝,是我們姚家的發(fā)祥地,始祖從四川遷入山東便在此繁衍生息。據(jù)國明講,現(xiàn)在堯溝有700余戶居民,其中400余戶是姚姓宗親,人口1000多人,產(chǎn)業(yè)以大棚種植西瓜為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堯溝位于青州與昌樂之間,地處平原。據(jù)《水經(jīng)注》記載:堯在位第六十一年的時候,天時作大雨,洪水成災(zāi)。堯為救百姓于水厄,帶領(lǐng)他的兒子朱來到昌樂的大丹河流域及堯溝鎮(zhèn)一帶,領(lǐng)導(dǎo)人們挖溝排水,人們?yōu)榱思o念這位先帝的豐功偉績,就把他曾經(jīng)挖過的溝叫堯溝,疏通的河叫堯河,堯溝因此而得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條馬路下面就是“堯溝”的原址。因為多年無洪水,前些年,當?shù)卣畬咸钇阶兂傻缆贰?lt;/span></p> <p class="ql-block">"堯溝"原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青州古城有著悠久的歷史,自西漢初年設(shè)青州刺史府開始,便成為山東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這里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著7000余年的發(fā)展史和5000余年的文明史,是中國古九州之一,見證了歷史的變遷,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底蘊,擁有眾多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城內(nèi)遍布古色古香的老式建筑,有多條古舊街巷,有大量的府衙建筑、古典園林、過街牌坊及傳統(tǒng)民居等。漫步于街巷,仿佛先人生活的場景浮現(xiàn),透過一塊塊光滑的石板,好像感受到歷史拂過的痕跡。范仲淹、李清照、歐陽修等眾多古代名人墨客在此居住生活。沿街布滿店鋪,彰顯海岱都會的繁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臨朐位于堯溝西南約40公里,其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自秦朝置縣至今已有2000余年歷史,有北辛、大汶口、龍山等文化遺址。奇石、臨朐手繪年畫、雕塑、紅木工藝四大文化產(chǎn)業(yè)遠近聞名,素有“書畫之鄉(xiāng)”、“小戲之鄉(xiāng)”、“中國觀賞石之鄉(xiāng)”的美譽,是全國文化模范縣,中國民間藝術(shù)之鄉(xiāng)、中國書法之鄉(xiāng)和全國最大的奇石集散地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冶源位于臨朐南12公里,老龍灣南面的海浮山上有一座寺廟,原是北魏建筑,古稱“鐘靈寺”,后為“浮山廟”。經(jīng)民國軍閥混戰(zhàn)、日偽盤踞,千年古建化為廢墟。1993年開始重建,先后建有碧霞寺、東西兩廡閻羅殿、玉皇閣、王母殿、魁星樓、鐘樓、鼓樓、大小山門等35楹,砌筑墻垣600余米,造像20尊,有壁畫一百多平方米,使原來的建筑布局和原貌得以恢復(f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姚屯祖先渡海北遷時曾背著一尊菩薩像到姚屯并修建了一座小廟。我試圖尋找菩薩像的來源(從何處請的),在海浮山的寺廟,請教了一位老者,說廟里并無觀音,臨朐附近的真觀音在五井鎮(zhèn)的觀音洞,于是我去了觀音洞。觀音洞的歷史比較久遠,民國時期在山下修建了廟,20年前重建擴大了規(guī)模。石山河莊距觀音洞開車需一個小時,當時靠步行需要很長時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前幾天我到四叔成庫家,提及到臨朐尋找菩薩像來源時,四叔講,聽其父輩說,當初祖先背到姚屯的并不是觀音像,而是連體的雙佛像,四叔的姑奶奶出嫁時,將雙佛像帶到了婆家,廟里換成了菩薩像,后來其姑奶奶反復(fù)做夢說佛像要回姚屯,于是四叔父親便將佛像請了回來供奉于家中,現(xiàn)存于成玉大叔家。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姚屯編撰家譜時,為寫明姚屯小廟歷史,詢問了多位年長者,都不清楚。與我同輩的長兄明國大哥家大嫂說,她1955年嫁到姚屯的時候,小廟里還有觀音呢,文革期間被毀。因此,家譜記述為小廟觀音,待進一步核實后,下次修譜時更正。</span></p> <p class="ql-block">五井鎮(zhèn)觀音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石山河莊位于臨朐縣城東20公里,原本是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兩條山嶺之間有一條河流,河的北岸建有整齊的民房,這里林木豐茂,一條小路連接外界,靠種植農(nóng)作物自給自足。村莊現(xiàn)有居民150余戶,其中姚姓30戶,人口138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當我踏上石山河莊的土地,除了宗親的熱情,使我倍感親切外,令我激動的是,這里的地形地貌與姚屯非常相似,有一種回家的感覺。登上村子南面的猴子山,俯瞰村莊,思緒萬千。260年前,祖先從這里背井離鄉(xiāng),漂洋過海到東北,何嘗不想念自己的故鄉(xiāng),由于受當時的條件所限,回家鄉(xiāng)或通信都是非常困難的事,關(guān)于山東的一些情況都是十幾代人口口相傳留在族人的記憶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時隔11年,兩次到訪山東,均受到宗親的熱情接待,雖未曾謀面卻一見如故,使我深深的感受到血濃于水的親情。譜牒相連,若木見根,我們緬懷姚氏先人,開創(chuàng)基業(yè),功德無量;祝愿姚氏宗親,幸福美滿,萬事如意;期望姚氏子孫,人才輩出,繼往開來。</span></p> <p class="ql-block">圖文:維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時間:2024年4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