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婺源縣只有一個(gè)5A級(jí)景區(qū)—江彎景區(qū),4月10日我們參觀游覽了該景點(diǎn)。</p> <p class="ql-block"> 婺源建縣于唐開元28年(公元740年),古屬微卅,1934年劃屬江西,1947年復(fù)歸安微,1949年再隸江西。是微商發(fā)源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作為婺源的大族之一,婺源的“蕭江”族不斷繁衍狀大中。這其中又屬江灣村最大,人數(shù)最多,有2100多人。江灣原稱云灣,最早是何姓住地。自“蕭江”八世江姓遷居云灣后,江姓繁衍迅速,很快改為江灣。</p> <p class="ql-block"> 著名的江灣祠堂—永思堂是明隆慶進(jìn)士,右都御史兼戶都待郎江一麟捐俸數(shù)千兩銀子于萬歷八年首建。重建于2003年,占地3060平米,建筑面積1834平米,三進(jìn)九開間,138根立柱,氣勢宏偉。永思堂意寓子孫要飲水思源,不忘根本。</p> <p class="ql-block"> 祠堂也叫宗祠、宗廟、家廟。習(xí)慣上稱祠堂。是供奉祖先神主,進(jìn)行祭祀的場所。受“利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觀念影響,起初只有天子、諸候等貴族享有祭祀權(quán)。明代嘉靖“大議禮”后,朝廷遂許民間皆連宗立廟,從此習(xí)慣上人們將皇帝的祭祀場所稱為“家廟”,民間一般稱為宗祠、或祠堂。</p> <p class="ql-block"> 清乾隆年間江灣蕭江氏外遷74戶之多,公元十九世紀(jì)五、六十年代又有一批江灣蕭江氏迂往江都仙女廟。清末民初南通狀元張賽創(chuàng)辦逐卅師范,太達(dá)輪船公司,通海墾牧公司,所倚重的就是江?、江石溪、江之源三位蕭江裔孫。</p> <p class="ql-block"> “蕭江”是婺源兩大江姓之一。對(duì)“蕭江”這一姓氏,一般人只知道是“蕭”姓改為“江”姓,是以稱為“蕭江”。翻開《蕭江世條譜》才知道“蕭江”族人在蕭姓之前,還先后分別為姬姓、子姓。</p> <p class="ql-block"> 從姬姓、子姓、到蕭姓、江姓、匯成了一部源遠(yuǎn)流長,波瀾起伏的“蕭江”族史。讓后人從婺源江灣來探索歷史朝代的更疊,研究“蕭江”族史的變革,從而揭示人類不斷繁衍前進(jìn)的步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