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邊陲印象——從撫遠到丹東

漢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9年6月,我到陜北榆林,想嘗試深度游。所謂深度,就是一個縣一個縣的慢慢逛,與旅行團的走馬觀花相對而言?;販笳碜鳂I(yè),因為敘述過程中會夾雜自己的一些感受,所以取名“印象”。當然,所謂“印象”純屬個人主觀感覺,就那么一天二天乃至幾個小時的接觸,不過觸及皮毛,眼見不一定為實,更遑論深刻精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發(fā)覺這種方式很對我的胃口,抽出一定時間,選擇一個省(或一個跨省的區(qū)域如東北)的某個地區(qū)(地級市),對其中的縣、鎮(zhèn)乃至鄉(xiāng)村做深度尋訪,豐富見識,提升閱歷。命其名曰“某某印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3年秋天,我出行我國最東最北的江畔,沿黑龍江、烏蘇里江、鴨綠江的邊陲小城,從撫遠的丹東,時間大約半個多月。回滬后緊趕慢趕將游記整理出來,就有了《在最東最北的江畔流連》七篇。時間過去了半年多,回頭看看文章果然草率冗長,遂生出重新修訂補正刪減集合的念頭,于是有了這第二篇印象系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邊陲印象——從撫遠到丹東》。</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一,撫遠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行的第一站到撫遠。撫遠地處黑龍江省東北部,黑龍江和其支流烏蘇里江交匯的三角地帶,隸屬佳木斯市。東、北兩面與俄羅斯隔烏蘇里江、黑龍江相望,是中國陸地最東端的縣級行政區(qū),是最早將太陽迎進祖國大陸的地方。哈爾濱到撫遠有綠皮火車,晚上開車,第二天午后到達撫遠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撫遠市是祖國大陸最東的縣(縣級市),烏蘇鎮(zhèn)是撫遠市最東的鎮(zhèn),東臨烏蘇里江與俄羅斯卡雜科維茨沃鎮(zhèn)隔江相望。而南崗村,則是烏蘇鎮(zhèn)最東的村。</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烏蘇鎮(zhèn)曾經(jīng)只是一個漁民集中的小居民點,有一條街道,南北長約500米,東西寬100多米,居住的居民只有一戶人家,是全世界最小的鎮(zhèn),清朝時是烏蘇里江沿岸三大重鎮(zhèn)之一。1929年中蘇因中東鐵路發(fā)生沖突, 9月6日下午蘇軍向烏蘇鎮(zhèn)發(fā)動全面進攻,東北軍第9旅42團2營7、8兩個連的官兵在營副國占奎的指揮下奮起反抗,戰(zhàn)斗到傍晚,中國守軍全部陣亡,烏蘇鎮(zhèn)在蘇軍的炮火中變成一片廢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現(xiàn)在是秋季,這里日出早上五點,日落下午四點。坐在車上看出去很舒服,廣袤無垠的平原在溫暖陽光下恣意舒展。正是收獲季節(jié),已經(jīng)或?qū)⒁崭畹乃疽谎弁坏竭?,間或一排排的防風林帶鑲嵌其間。到烏蘇鎮(zhèn)過夜的都是自駕,國慶節(jié)后生意清淡了許多,我住的民宿好像連我只有兩個房間亮燈。老板扔給我一張門卡,收了我百元押金,就不見了蹤影,也不見服務員。小鎮(zhèn)晚上營業(yè)的餐館只有一家,正忙著接待幾桌VIP,對我的需求愛理不理。我干脆進廚房自己挑食,廚師這才給我燒了條魚,給了幾片饅頭,68元。向服務員打聽,明早全鎮(zhèn)沒有吃早點的店。 就又要了幾片饅頭,沒收錢。晚飯后打著手電筒黑燈瞎火的走了一圈,差點找不回住宿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天陰天,起個大早也沒見著日出。終于見識了烏蘇鎮(zhèn)的廬山真面容,一個小小的精致的小鎮(zhèn)。三條橫貫南北的街道莫日根街、阿很度街和伊力嘎街,一家正在裝修的小賣部和許許多多主要做魚的餐廳(只要做民宿自己就有餐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里是少數(shù)民族赫哲族的聚居地,(就是那個唱“阿拉赫尼那”的赫哲族)。赫哲族男婦老少個個都是捕魚能手。不捕魚的日子里,赫哲人安安穩(wěn)穩(wěn)地過著自己的小日子,把民宿和餐廳租給漢人經(jīng)營。</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原以為撫遠既然是縣級市,一定有其過人之處,比如經(jīng)濟比較發(fā)達,比如市場比較繁榮,比如百姓購買力強勁,然而都沒有,也都不是。唯一的原因是撫遠對面的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是一個市,所以對等的我們也必須要是一個市。至于是地級市還是縣級市,中國人也有搞不清楚的,遑論老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盡管如此,撫遠市的市容市貌諸多景點還是可堪一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幾位退休老人在撫遠口岸不遠處的碼頭堤岸邊閑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謝謝。瀘州。在烏蘇里江畔釣魚的老人、觀釣的女子,以及看江的稚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展品獨特琳瑯觸目的魚博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蘇軍烈士紀念碑秋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東極閣俯瞰撫遠全景——關(guān)于東極閣游覽,還有一段小插曲。東極閣位于撫遠的南山公園山頂,海拔266.5米,是撫遠市最高點。好容易氣喘吁吁的登山山頂,閣門緊閉,不見一人。有游客猜測,因國慶開放忙碌辛苦了好多天了,過了節(jié)且閉閣休整幾天再說。那就坐在臺階上歇歇腳。時值中午,又沒處午餐,只好拿出隔天吃剩的烏蘇鎮(zhèn)饅頭片,就著茶水吞咽。倒茶時普洱茶不慎溢出,臺階上一片醬紅色茶跡。頃刻不知哪兒冒出來一個帶拖把的男子,“讓一下讓一下!”話顯然沖著我說,臉卻沖著臺階,不看人,也沒指責,一把一把地拖著地。那種認真,那種敬業(yè),讓我等一幫游客油然感覺自己格局小了,不平的忿然瞬間被起敬的肅然所替代!</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東極廣場隔著黑龍江遠眺黑瞎子島,兩國分界分明:界牌的左面是中國的通江口哨所,右面是俄國的金頂東正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艘俄方巡邏艇不知疲倦地在江中游弋。10月1日起雙方禁漁,巡邏的目的是防止?jié)O民偷捕。</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哈巴羅夫斯克,中國名伯力,原為中國領土。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將包括伯力在內(nèi)的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割讓給俄羅斯。2024年3月底,哈巴羅夫斯克核電站發(fā)生核泄露事件,核輻射水平突然飆升至正常值的1600倍。4月5日,當?shù)卣荚撌羞M入緊急狀態(tài)。4月10日,中國國家核安全局表態(tài)說,俄哈巴羅夫斯克放射源未對我鄰近地區(qū)造成影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與我國直線距離達1000公里以上的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事件,全國人民都知道,我們的抗議聲就從未停止過!與撫遠市隔江相望、航道距離僅65公里的哈巴羅夫斯克核泄漏核輻射,超標1600倍竟然“未造成影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整個事件不用說全國,連東北人民都知之甚少,撫遠、黑龍江、東北的鄉(xiāng)親們被安全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祈禱撫遠、黑龍江、東北的鄉(xiāng)親們安康!</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說回撫遠。我此行撫遠的目的是奔著黑瞎子島去的。黑瞎子島又稱撫遠三角洲,地處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交匯處主航道西南側(cè),面積335平方公里。單就景色而言,黑瞎子島也還算不錯,濕地,荷池,還有貪吃懶散的黑瞎子。只有隨處可見的雙方的哨所,偶爾一瞥的呼嘯的軍車,提醒人們此地非同一般。一個狀如雙翅的小島,有一個翅膀還在人家手里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黑瞎子島歷來屬于中國領土。1929年,中蘇就爭奪中東鐵路所有權(quán)引發(fā)了大規(guī)模武裝沖突,張學良的東北軍和蘇軍干了一仗,輸了,中國領土黑瞎子島被蘇聯(lián)紅軍趁機占據(jù)。2004年,中俄簽署《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xié)定》,黑瞎子島一分為二,西側(cè)靠近中國的一半島嶼歸中國所有。2008年,中國收回半個黑瞎子島的主權(quán),獲地171平方公里,就是我們今天所能到達的地方。(2023年8月,中國發(fā)布新版標準中國地圖,黑瞎子島全部納入中國領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在朋友圈曬了此島圖形說了上述的話。有朋友問既然都已經(jīng)全部是我們的了,為什么他們還有哨所還賴著不走?回答:“全部納入中國領土”是我們自己在地圖上畫的,就像釣魚島也在我們地圖的版圖上,你能上去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從沙俄,到蘇俄,到蘇聯(lián),再到俄羅斯,黑瞎子島被這個北方鄰居非法侵占了79年,我們才收復一半,而另一半至今已經(jīng)被占領95年。我們不能忘記抗美援朝,不能忘記珍寶島,不能忘記老山,不能忘記海蘭泡,當然也不能忘記黑瞎子島!2008年我們收復了黑瞎子島一半的領土主權(quán),還有剩下的一半,也需要收復。這可能不是一代人的任務,但一定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共同宿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什么叫中國夢?這就是!</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二,虎林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從撫遠去虎林原本有長途客車,因為客源稀少的緣故取消了。沒有直達班車只能倒車。早上05:50發(fā)車,10:20到富錦,馬不停蹄轉(zhuǎn)車再到虎林,已是下午16:30。坐得渾身筋骨疼痛,好不酸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為腦子里心心念念有個珍寶島,所以必須得去瞅一眼——雖然是否能上島還兩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珍寶島 (滿語 “軍隊營盤”) ,位于虎林市東部完達山南麓,烏蘇里江主航道西部中國一側(cè)的島嶼,以烏蘇里江為界與俄羅斯隔水相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9年3月,蘇聯(lián)軍隊幾次對黑龍江省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cè)的珍寶島實施武裝入侵,并向中國岸上縱深地區(qū)炮擊。中國邊防部隊被迫進行自衛(wèi)反擊。雙方都動用了正規(guī)軍。整個珍寶島自衛(wèi)反擊作戰(zhàn)中,蘇軍傷亡230余人,毀傷坦克裝甲車19輛;我軍陣亡71人。1969年8月,中國在島上修建了營房,派駐官兵常年駐守。隨著冷戰(zhàn)結(jié)束和蘇聯(lián)解體,中俄關(guān)系有所升溫,當年一度陳兵百萬的中蘇邊境,逐漸恢復了寧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虎林市到珍寶島沒有客運或旅游直通車?,F(xiàn)在,珍寶島的對外開放是隨心所欲的。不開放的日子里,只能隔岸相望。</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虎林是黑龍江省轄的縣級市,由雞西市代管,位于完達山南麓,以烏蘇里江為界與俄羅斯聯(lián)邦隔水相望。虎林古為肅慎地,是赫哲族世居地。19世紀末和20紀初開始,虎林開始實行“招墾”政策,以山東和遼寧人為主的闖關(guān)東者紛至沓來;1958年,先后有四萬多復轉(zhuǎn)官兵相繼挺進虎林,筑就北大荒精神;1969年,三千余名知青從祖國各地來到虎林,把青春和生命融入了這片邊陲荒原。</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說說虎林市的另一關(guān)鍵所在虎頭要塞?;㈩^要塞是日本關(guān)東軍在東北東部原中蘇邊境上的一個軍事基地,位于虎林市虎頭鎮(zhèn)周邊完達山余脈丘陵中,是日軍侵華期間留下的極其重要的罪證之一。虎頭要塞的分布范圍廣、工事規(guī)模大、軍事設施全、防御堅固、攻擊力強,日本關(guān)東軍將其吹噓為永久要塞,是“東方的馬奇諾防線”,目的在于以此作為進攻蘇聯(lián)的戰(zhàn)略基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為修建如此規(guī)模巨大的軍事工程,關(guān)東軍耗資數(shù)億,征用勞力十多萬,共用時六年。在修筑要塞期間,無數(shù)的中國勞工和戰(zhàn)俘遭到殘酷奴役和殺害,要塞是用中國勞工和戰(zhàn)俘的累累白骨堆積而成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5年8月16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二戰(zhàn)結(jié)束。要塞日軍不知世事已變,頑抗不降,戰(zhàn)爭又延續(xù)了十一晝夜,時為1945年8月26日。l0月,由蘇聯(lián)駐軍設計和指揮,當?shù)鼐用癯龉ぃǔ闪颂K軍陣亡將士紀念碑,俗稱“白塔”。白塔正面的基石上,一塊鑄銅板上有俄語碑文,大意是:光榮屬于蘇聯(lián)斯大林大元帥。紀念遠東第一方面軍摧毀日寇防區(qū)工事,從日本侵略者占領下解放虎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為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于1945年8月16日,虎頭要塞被殲于1945年8月26日,好多年以后,虎頭鎮(zhèn)建了一個紀念園,園中豎立了一塊高大的紀念碑,上書時任國防部長的遲將軍題詞,此地遂成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終結(jié)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終結(jié)地”——想來實在孤陋寡聞,這是我第一次聽聞如此正式正規(guī)正襟危坐的提法——此前沒見諸任何中外官方。但其言之鑿鑿,又有高官為之背書,想來不至荒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只是有點疑惑。</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烏蘇里江畔,眼前是一塊“烏蘇里江起點”的石碑。這個地方有點“虎”。這里是虎林市虎頭鎮(zhèn),隔烏蘇里江與俄羅斯達里涅列欽斯克市相望。烏蘇里江由發(fā)源于中國的松阿察河和發(fā)源于俄羅斯的伊曼河在虎頭鎮(zhèn)匯合而成。面朝江,我的右側(cè)就是作為烏蘇里江的起點標志的烏蘇里江第一塔。而另一頭,則在黑龍江烏蘇里江交匯的撫遠市烏蘇鎮(zhèn)的東極廣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虎頭鎮(zhèn)因鎮(zhèn)東北方向的虎頭山而得名。鎮(zhèn)既有名,山自然也得有所作為。奈何虎頭山僅是完達山的余脈又緊鄰烏蘇里江,風頭都被江搶了去,說不得要另辟蹊徑。果然人杰地靈,虎人輩出。1999年,虎林設計、制作、安裝了浩氣雄風的“天下第一虎”大型雕塑。位于虎頭山頂?shù)牡袼荛L25米、高16米、重30.4噸,以其獨步天下之大、令人嘆為觀止故以“天下第一虎”名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當其時也,該虎雄踞烏蘇里江畔的虎頭山頂,坐北向南、昂首長嘯、神情勇猛、威鎮(zhèn)邊關(guān)!宣傳詞說,是“表明了勤勞勇敢的虎林人民保衛(wèi)建設祖國邊疆的堅定信心,象征著虎林龍騰虎躍的恢宏發(fā)展氣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其實還是樂觀其成的,心里并未過多腹誹。畢竟在自詡“天下第一虎”的龐然大物下留下一個小小的屬虎的身影,表明我們還有一點淵源,好歹我們都沾了一個“虎”字。</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三,綏芬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隸屬于牡丹江市的綏芬河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原屬中國內(nèi)陸地區(qū),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割讓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綏芬河隔烏蘇里江與俄國接壤,成為邊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世紀末,沙皇俄國為了自身的戰(zhàn)略目標,在中國領土上修建了一條以哈爾濱為中心,西至滿洲里,東至綏芬河,連接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中東鐵路”。這條鐵路原本打算在當時的東寧縣三岔口修建,并以東寧境內(nèi)水系綏芬河作為站名。期間發(fā)現(xiàn)當?shù)氐牡刭|(zhì)結(jié)構(gòu)并不適合修建鐵路,鐵路只得向北移動了50多公里,這就是現(xiàn)今沒有綏芬河流過的綏芬河市。綏芬河市因有綏芬河站而建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是一個有濃郁俄羅斯風情的邊陲小城,現(xiàn)代建筑和俄羅斯風格的老建筑交相掩映于老街巷,許多年逾百年的歷史建筑,至今保持完好。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是,鐵路對于綏芬河城市建筑的影響也十分顯著。沿著鐵路線行走,可以發(fā)現(xiàn)鐵路沿線的建筑群與稍遠一些的建筑形成某種色彩過渡:離鐵路線較近、作為鐵路附屬建筑的立面色彩大多呈現(xiàn)黃色;而離鐵路線較遠,以正常商業(yè)或居住為目的的城市建筑則呈現(xiàn)出常規(guī)的多彩面貌。明黃色的出現(xiàn)對于鐵路來說十分合理——在東北的冰雪天氣中,黃色足夠明顯,可以警示安全,保證鐵路的正常運行。因此在東北眾多和中東鐵路有關(guān)的城市中,與鐵路相關(guān)且歷史較長的建筑,都會以此為主色調(diào)。以綏芬河幾處有名的建筑物為例,緊鄰市區(qū)南北向鐵路段的老綏芬河車站(后來被改造成為中東鐵路記憶館)、大白樓立面均為黃白相間的配色,而受此影響,鐵路線以東約200米處的東正教協(xié)達亞·尼古拉教堂也以黃色為主色調(diào),甚至一些后來新修建的居民區(qū)也統(tǒng)一將外墻刷成了黃色,可見鐵路印記之深。而稍遠一些、在老綏芬河站東側(cè)約500米處,始建于1914年的人頭樓,則保留了原有紅白配色。好吧,我們?nèi)タ礃牵?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協(xié)達亞·尼古拉教堂,最初建造于1898年,木結(jié)構(gòu)教堂,1908年被火焚毀,1913年重建磚結(jié)構(gòu)教堂,俄羅斯東正教教堂,是俄羅斯宗教傳入我國的重要歷史見證,又被當?shù)匕傩账追Q“喇嘛臺”,現(xiàn)依然有中俄教友來此做禮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歐羅巴旅館,建于1916年,曾是共產(chǎn)國際和中共的秘密交通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日本領事館,建于1914年,原為俄羅斯商人的茶莊,東北淪陷后曾作為日本駐綏芬河領事館,因大樓外檐下雕有“人頭”浮雕而有了一個驚悚的別名:人頭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蘇俄領事館,建于1910年,沙皇政府當年在此建館,1922年領館解體;1924年蘇聯(lián)在此建館,1937年閉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綏芬河蘇俄學校,建于1913年,為日軍第七六四部隊駐地,1945年蘇聯(lián)紅軍進駐,1950年為我解放軍營房,現(xiàn)為綏芬河市博物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白樓,建于1903年,原為鐵路官員官邸, 1945年為蘇聯(lián)專家宿舍,建國后為綏芬河鐵路領導宿舍,2005年為市政府賓館。上世紀二十年代李大釗、羅章龍、周恩來出入蘇聯(lián),均秘密下榻于此,現(xiàn)為紅色通道紀念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鐵路工務段舊址(中東鐵路建筑群之一),建于1910年,作為鐵路工務段一直沿用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現(xiàn)為契科夫咖啡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綏芬河火車站候車室(中東鐵路建筑群之一),原綏芬河站,建于1899年,1902年建成。起初稱“第五站”,俄羅斯人稱其為“邊境站”,中東鐵路東部線終點站,現(xiàn)為中東鐵路記憶館。</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看完了舊建筑,再去看新國門。綏芬河國門位于綏芬河中俄邊境公路口岸,區(qū)內(nèi)保留有三代新舊國門,涵蓋了綏芬河口岸歷史;中東鐵路自此發(fā)端,演示了百年中東鐵路的發(fā)展脈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世紀80年代末,綏芬河市開始與相鄰的波格拉尼奇內(nèi)開展貿(mào)易合作。貿(mào)易一開,綏芬河迅速成為中國東北開放的一扇窗口。在不斷探索中,邊境貿(mào)易在綏芬河慢慢展開了。1987年10月26日,綏芬河與濱海邊疆區(qū)易貨貿(mào)易正式開通,在天長山腳下小綏芬河南中俄邊境附近,雙方設立一處鑄鐵手動擋桿,用以規(guī)范過境人流和車流,這就是綏芬河的第一代“國門”。當年時任總理李鵬視察時指示,“我們一定要有一座屬于我們自己的真正的國門”。 現(xiàn)在,這道國門正安靜地佇立在綏芬河的中俄邊境線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91年10月1日,第二代國門落成使用,二代國門呈 “H”形狀,象征經(jīng)濟騰飛。 2005年,時任總理朱镕基在二代國門前駐足良久,題詞“百年口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4年底第三代國門建成。高51.8米,長81.8米,跨度54.1米,雙向8車道通行,國門主體建筑共分九層,氣勢雄偉。第六層有觀景臺,可以眺望綏芬河以及俄羅斯的邊境及城市景觀。工作人員不讓拍照,因為俄方提出“禁止拍照”建議,“尤其你這樣掛著單反的?!薄澳俏艺埬阌檬謾C幫我拍一張呢?”“這個可以!”于是有了這張背景為俄羅斯山巒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準備第二天離開綏芬河的那晚,聽說了這樣一則消息:根據(jù)綏芬河市政府2022年披露數(shù)據(jù),全市三產(chǎn)結(jié)構(gòu)為2.6:12.6:84.8。第三產(chǎn)業(yè)一家獨大占到85%,在本地實體經(jīng)濟和生產(chǎn)技術(shù)發(fā)展程度并不高甚至出現(xiàn)產(chǎn)值倒退的情況下,顯得十分突兀。商貿(mào)繁華的背后,則是口岸之便帶來的“通道經(jīng)濟”,是對俄較強的依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條鐵路拉來了這座城市,卻難以鋪設她通往未來的軌道。不知正在見證城市轉(zhuǎn)型的主政者們,從小在鐵路的呼嘯而過中慢慢長大的當?shù)匕傩諅?,又會對未來有怎樣的期盼?lt;/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四,東寧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原計劃沒有東寧這一站。綏芬河到琿春的客運因客源稀少不久前已被取消。聽從站里工作人員的建議,取道東寧再到琿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沒想到這個位于黑龍江省和吉林省之間的邊睡小城會給人以意外的驚喜。行走在東寧的大街小巷,不經(jīng)意間你會發(fā)現(xiàn)諸多吸引眼球的細節(jié):設計新穎的木制果皮箱隨處可見;方便干凈的新型水沖式環(huán)保廁所分布在廣場、學校附近;在綏芬河市沒找到的綏芬河,在這里流經(jīng)東寧城區(q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座城市如同一個人,只要具有個性,就能散發(fā)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既然到了東寧,東寧要塞就必須去看一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東寧要塞群遺址位于東寧東部的三岔口鎮(zhèn)南山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1年,日本侵略者發(fā)動“九·一八”事變,扶植傀儡政權(quán)偽滿洲國,東北的中蘇邊境成為了“滿”蘇邊境。1934年日本關(guān)東軍總部開始實施在國境地區(qū)修筑軍事要塞的“筑城計劃”。初期以防御為主,1941年又賦予了進攻功能,使其同時具有了攻防兼?zhèn)涞男再|(zh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從1934年起,日軍強征大量中國勞工和強迫大批戰(zhàn)俘修筑東寧要塞,主體工程歷時三年,修筑軍事工事,開始大量屯兵,最多時達10多萬兵力。其間,日軍騙招、強征中國戰(zhàn)俘和勞工10余萬人,其中修筑要塞核心工事的勞工,大部分被日軍集體屠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5年8月9日,蘇軍對日宣戰(zhàn)。駐要塞日軍憑借地上地下工事和炮兵火力頑強抵抗,戰(zhàn)斗一直持續(xù)到8月30日,日軍才最后放下武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圖分別為勞工棚遺址、狼狗圈遺址、日軍作戰(zhàn)指揮室,以及要塞出口的碉堡。據(jù)說要塞遺址尚有未開發(fā)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注意到東寧要塞遺址陳列館介紹說,這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終結(jié)地?!?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似曾相識的話剛剛在虎頭要塞看到過,還豎了一塊莊嚴肅穆的紀念碑,題詞的是時任國防部長的遲將軍。東寧也不例外,不過低調(diào)地在“蘇聯(lián)紅軍烈士紀念碑”前豎了一塊不太注目的題詞石碑,但這位背書者李將軍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其資歷、地位較之遲將軍更甚。各自為政,各自為爭,沉迷自嗨,徒留笑柄。</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晚上照例找個小酒館犒勞一下自己的五臟廟。那些鐵鍋燉大鵝、小雞燉蘑菇之類的大菜自然不在考慮范圍內(nèi),一個人,既要找有地方特色的,又要物盡其能不至浪費的,一路走來,還真是給我找到不少。借此機會羅列于下,(包括后面幾天的美食,)也算是嘚瑟一下,自嗨一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羊蝎子砂鍋(撫遠)。一份最小的羊蝎子38元,加上一個鍋底10元,非常入味。白酒論瓶賣,老板見我又饞又不勝酒力,送了我一小杯。一天疲勞于此休矣。</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殺豬菜(虎林)。此前只聽說從未見過。一個碩大的鐵鍋,里面燉的,一半是煮的稀爛的大白菜(我們叫黃芽菜),一半是沸騰的湯水。鍋旁的桌上,放著諸多煮熟切碎的豬頭肉、豬內(nèi)臟,鍋前的老板娘熟練地抓一把熟菜,放進漏勺里在鍋里燙一下,乘一碗淺淺的大白菜,放上燙好的熟豬肉,一碗殺豬菜就端上臺面。小碗6元,大碗10元,童叟無欺。但見滿屋子引車賣漿者一瓶老白干一碗殺豬菜,揮汗暢飲,好不暢快!一天的疲憊勞累煩惱不快在高聲喧嘩中消弭。和我拼桌的兄弟一大碗殺豬菜一大瓶白酒,吃得稀里嘩啦的,讓喝啤酒的我忽然就覺得有點自慚形穢。那天我要了一瓶啤酒,一小碗殺豬菜,再加一碟花生,14元。</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綏芬河的馬克西姆俄式西餐據(jù)說是當?shù)刈詈玫奈鞑宛^,既然到了當然得試試。要了一份七分熟的牛排,一份素菜色拉,一瓶俄羅斯啤酒,251元,應該不算很貴。餐廳裝飾得蠻像樣的,但顧客不多,俄人尤少。牛排味道不錯,就是太大了,吃得這叫一個撐啊!</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琿春的韓菜是我的第一次嘗試,說不上好壞,也算中規(guī)中矩吧。餐飲期間有個小插曲。鄰座有一位看上去稍比我年輕一點男子,吃到一半停下來,不斷鼓搗手機。終于耐不住湊到我跟前,說是想網(wǎng)上某平臺買火車票,彈出的對話框要他先支付十幾元手續(xù)費。我說這是碰到騙子網(wǎng)站了,你應該在12306官網(wǎng)直接購買。那人說不會。我一點一點告訴他下載、注冊、選擇,直到完成操作買好車票。男人不停感謝,話也開始多起來,說來自南方某地,這次應長春某大學邀請來講課,來回飛機票都是校方定購的,在長春住的某5星酒店,呱啦呱啦。我心中不喜,就覺得越聽越厭煩,漸漸就少了回應,低頭專門應付眼前的那盤泡菜。那男子似有察覺,結(jié)完賬又千恩萬謝地一步一回頭走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外,還有東寧的餃子,集安的羊湯,丹東的黃蜆子,就不一一列舉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五,琿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從東寧去琿春,331國道穿越東北虎豹國家公園一路向南,兩邊是高低起伏層林盡染的山巒,猜想虎豹們喜歡在這樣的地方棲息。這是兩年前公布的第一批國家公園,地跨黑吉兩省,面積140萬公頃,而東寧和琿春,差不多就是公園的北南兩頭。據(jù)統(tǒng)計到去年底,公園的野生東北虎、東北豹數(shù)量分別為50、60只。</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琿春市,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轄縣級市,東與俄羅斯的哈桑區(qū)接壤,西南與朝鮮羅先市相鄰。這是一個我之前就存有期待的小城??上恕R宦窂谋弊哌^來,這里的了無生氣令人詫異,唯一時時提醒人這是個邊陲小城的,是處處可見的店招上醒目的漢朝俄三種文字,那朝文甚至比漢字還大。曾經(jīng)輝煌熱鬧的歐式街(俄羅斯風情街),于今蕭條破敗,即使周末,依然門可羅雀。于是就打烊,倒閉,改行:在街上逛了好久才看到的幾個俄人;一棟俄式建筑前曬著大蔥的樓沿;了無生意瓣著玉米的老板;有氣無力吆喝著的賣紅薯男子……</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琿春所有商場內(nèi)都有俄羅斯及韓國的原產(chǎn)商品,俄羅斯的居多。不僅頗受游客歡迎,當?shù)鼐用褚埠芮嗖A。以下消息未經(jīng)證實:俄羅斯食品在此地很受歡迎,餅干、堅果類零食尤受小朋友年輕人青睞,包裝雖然簡陋粗暴,但貨真價實,也沒有添加劑之類的;當?shù)囟鄶?shù)小朋友都是吃俄羅斯奶粉長大的;家庭主婦用的食用油等基本源自俄羅斯,不僅僅因為非轉(zhuǎn)基因。</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防川村位于琿春東南約70公里的敬信鎮(zhèn),地處中朝和朝俄界河圖們江的日本海入??冢粗谐斫唤绲亩ψ愕貛?,人稱“東方第一村”(又是一個第一)。遠處朝鮮光禿禿的山上,左面的建筑物是信號屏蔽塔;經(jīng)過的路上還有一個喚做園汀中朝互市,位于圈河口岸朝鮮一側(cè),疫情前國人過境到此處饕餮海鮮,人滿為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過了村口繼續(xù)一路往東南,路右是朝鮮,路左是俄羅斯,中國最窄的領土僅八米寬的一條堤,叫做洋館坪路堤,卻是三國分界地。 “一眼望三國”的中俄朝三國交界處,攝影留念的游客排起了長隊,背景是圖們江上的朝俄鐵路大橋,濕地平原的盡頭是日本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861年,《北京條約》和《璦琿條約》簽訂后,清俄雙方在圖們江流域勘定邊界,由于當時的清朝官員失職加上沙俄的狡詐,俄國將部分界碑向中國境內(nèi)大量偏移,私自占據(jù)琿春的黑頂子地區(qū),使我國損失數(shù)百平方公里土地,而圖們江口最重要的烏字碑也未設立,從而剝奪了中國圖們江的出海權(quá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883年,清政府左副都御史吉林邊務督辦吳大澂屯兵召墾,加強兵防,與沙俄談判據(jù)理力爭,為琿春勘界,爭回黑頂子,取得圖們江出海權(quán),收復327平方公里的敬信鎮(zhèn),會同沙俄代表監(jiān)立了“土”字界碑。并添設一個銅柱作為邊界標志。吳大澂在銅柱上親筆篆書,共計4行58個字:“光緒十二年四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吳大澂、琿春副都統(tǒng)依克唐阿奉命會勘中俄邊界,既竣事,立此銅柱。銘曰:疆域有表國有維,此柱可立不可移?!?(1900年沙俄侵略琿春時將此銅柱盜走,現(xiàn)藏于俄國伯力博物館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知這位來自姑蘇的欽差大臣,是怎樣地用他的吳儂軟語疾言厲色與對方據(jù)理力爭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為緬懷這位不畏強暴的民族英雄,防川村在山頭塑起吳大澂雕像,建了龍虎閣專致紀念。(吳大澂文武兼修,親筆書寫篆刻“龍虎”兩字。)</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六,集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集安市,吉林省轄縣級市,位于吉林省東南部、通化市南部,東南隔鴨綠江與朝鮮相望。集安,原名輯安,語出《史記·司馬相如傳》“陛下登基,臣服天下,輯安中國?!币蜉嫲苍谶吘?,有治外安內(nèi)、集體安寧之意,后取諧音集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路南下,到集安總算看到了高低起伏的群山。不知他們姓甚名誰,只見滿山遍野的黃色綠色間或夾雜一點稀罕的紅色,就滿心歡喜的覺得好看。集安的山水賞心悅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集安的水自然是鴨綠江。國境鐵路大橋由日本人建造。1950年10月志愿軍一部從此先行秘密入朝。戰(zhàn)爭期間由此進入戰(zhàn)陣前線的有42萬大軍和17萬隨軍擔架隊員以及15萬車的物資,運回的傷員就高達18萬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和集安隔江相望的是朝鮮的滿浦郡,類似我們的地級市。夕陽下可以清楚看到對面的建筑物和江邊活動的人與車。對了,看到那輛冒著白色煙霧的移動物了嗎?那是他們的柴爿汽車,用我們淘汰的解放141改裝,動力是木柴和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江的這一側(cè),是幾座漂亮悅目的現(xiàn)代建筑,那是朝鮮女工們勞務輸出在集安從事服裝加工的工作生活的場所。當?shù)乩相l(xiāng)介紹說(也是聽說),中方支付給朝鮮女工的月均工資是人民幣2800元,其中2000元上交國家,剩下的與朝方管理人員各半,(1元人民幣約等于130元朝鮮元。)這個收入,差不多等同于她們在國內(nèi)的工資。別看收入不起眼,有了這三年的“出國經(jīng)歷”,回去就能取得公務員等較好的職業(yè)——當然,這些女工們本來出身就不凡,大都是官員或軍官的子女,平民百姓是沒資格沒機會出國的。</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集安的山當數(shù)五女峰。去五女峰看紅葉天降大雨,幸而在林中穿行,雨少淋了許多。山路滑溜,不敢撒歡,且走且看,稍行即止。但是,雨天也有別樣景致,我歪著頭夾著雨傘,手里單反“咔嚓”不停,照下來的就是好片。一心不能兩用,就不寫文字掛幾張相片吧。</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要重點說一說這個高句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高句麗是存在于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7世紀的中國古代邊疆政權(quán),地跨今中國東北地區(qū)與朝鮮半島北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公元前37年,高句麗政權(quán)建于遼寧桓仁,公元3年二代高麗王遷都吉林集安,公元427年第二十代高麗王長壽王遷都平壤。漢朝以來,高句麗處于歷代中原政權(quán)的羈縻、藩屬體制之下。遷都平壤以后,與朝鮮半島南部的百濟、新羅展開爭雄。后期又與中原王朝隋、唐爆發(fā)多次戰(zhàn)爭,最后在公元668年1被唐朝與新羅聯(lián)軍所滅。也就是說,從西漢末年到南北朝,在中原王朝轟轟烈烈一地雞毛你方唱罷我登場地做著各自的黃粱夢的時候,高句麗在都城集安已經(jīng)安安穩(wěn)穩(wěn)度過了的420多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曾經(jīng)繁華一時的王朝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其文物古跡現(xiàn)在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包括丸都山城,禹山貴族墓地,集安博物館,好太王碑和長壽王陵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參觀丸都山城宮殿址,眼前一片青草地,考證確認這里就是宮殿遺址;好太王碑是二十代高麗王長壽王為自己父親十九代高麗王歌功頌德的石碑,因此而留下許多珍貴史料;長壽王陵又叫將軍墳,狀類金字塔,長壽王平壤薨歿,遷葬于此;貴族墓和洞溝古墓群散見于周邊,其中古墓壁畫堪與敦煌壁畫媲美,因過度開發(fā)現(xiàn)已關(guān)閉;王室都城遺址在集安市中心,現(xiàn)存遺址公園。老鄉(xiāng)告訴我,多年前韓政府曾有意出資在此依樣重建,底樓建商鋪,收益我七彼三。被婉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關(guān)于高句麗世界文化遺產(chǎn),就只能說這么多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七,丹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游覽丹東的虎山長城一直是我的一個心結(jié),此次終于如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虎山長城是明萬里長城東端起點,始建于成化五年。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都將萬里長城的東端起點,誤認為是“天下第一關(guān)” 的山海關(guān)。其實早在《明史·兵志》中就曾有明確記載:“終明之世,邊防慎重,東起鴨綠,西至嘉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現(xiàn)在看到的長城,是在原有的遺址上進行的復建,其走勢、敵樓的位置包括長城墻體、馬面、烽火臺等,均與歷史相吻合,構(gòu)成了一個較為完備的防御體系。長城緊鄰國界,登上頂端烽火臺便可看到朝鮮人民生活作息場景。 “一步跨”景點處界江最窄,僅有幾米,是距離朝鮮最近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臨江峭立的虎耳山,于沿江丘陵中異峰突起、險峻挺拔、怪石嶙峋。沿長城拾級而上到達峰頂,江河如帶,蜿蜒天際;平原沃野,雞犬相聞。極目送望,江城的高樓大廈及鴨綠江大橋映入眼中;放眼遠眺,煙波浩渺的黃海依稀可見;回首北望,阡陌縱橫,屋舍儼然,丹大公路繞過虎山腳下沿江而過,這里還是國道228東起點;轉(zhuǎn)眼腳下, “一步跨”是中朝水路邊界距離最近的地方,兩國風光一覽無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星移斗轉(zhuǎn),云煙散盡初登臨;滄海桑田,江山依舊美如斯。</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抗美援朝紀念館參觀的人很多,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魚貫而入,東張西望,懵懂不知所以。從紀念館徒步到鴨綠江邊大約半個多小時。我去看鴨綠江大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提起鴨綠江橋,總會第一時間想到丹東。提起丹東,總會和朝鮮、抗美援朝聯(lián)系在一起??姑涝o念館,鴨綠江斷橋,鴨綠江大橋中朝友誼橋,丹東有太多與對岸剪不斷理還亂的聯(lián)系和情節(ji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其實鴨綠江橋集安也有,叫鴨綠江國境鐵路大橋,對岸離橋不遠的一座山頭上,隱隱可見一座狀似鐵塔的建筑,曾經(jīng)當過導游的出租車師傅告訴我那是一個志愿軍墳地(不是陵園),人都被飛機炸得面目全非缺胳膊少腿的,只能全部埋進萬人坑里。那塔的底下,這樣的萬人坑有五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其他橋大部分在丹東,最著名的就是鴨綠江斷橋。斷橋1911年由日本人建成,采用“開閉梁”式設計,以四號橋墩為軸可旋轉(zhuǎn)90度??姑涝陂g此橋被美軍飛機多次轟炸成為廢橋,中方一側(cè)四孔殘橋保留至今俗稱“斷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朝友誼橋,鐵路公路雙層橋,由日本人1943年竣工通車。目前仍是朝鮮對外的主要交通要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河口斷橋,原名為青城橋,是連接中朝兩岸最早的一座公路橋。1941年日本侵略者指令偽滿洲國和朝鮮當局所建。曾是志愿軍跨江出國的一條重要通道,彭德懷、鄧華、毛岸英等均從此橋入朝。1951年3月,該橋被美國轟炸機攔腰炸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鴨綠江浮橋,1950年建成使用,用以秘密運輸戰(zhàn)爭物資。現(xiàn)存遺址??姑涝瘯r期,中朝邊境鐵路橋、公路橋、木質(zhì)浮橋是志愿軍運輸大動脈的三種主要方式,其中鴨綠江斷橋是鐵路橋,河口斷橋是公路橋,而丹東燕窩村“浮橋遺址”是唯一的一處保存下來的木質(zhì)浮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新區(qū)鴨綠江中朝大橋,建橋費用22億元人民幣全部中方承擔,2014年建成,中方因大橋興建而開辟了丹東新區(qū)大片商品房小區(qū)。近十年過去了,大橋至今未通一車未行一人,原因是朝方負責人乃顧命大臣張成澤(就是被處以極刑的那一位),而丹東新區(qū)也因此成為無人居住的黑城、鬼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鴨綠江是丹東的魂。江水蜿蜒舒緩,碧波浩渺,沿岸青山疊巒,幽深奇特,像極了一幅水墨畫。看了那么些橋,了解了那么多聞所未聞、觸目驚心、不可思議、難以理解的歷史,心有戚戚焉!再次站在斷橋上,聽到高音喇叭里激越凄厲的《英雄贊歌》,突然感覺震撼莫名,惕然心驚,直擊心底,幾欲淚落。</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去年這個時候到丹東,我被拒之門外,到了火車站又被“遣返”。今日,丹東以她的明黃鞓紅湛藍翠綠還其本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丹東秋的出現(xiàn)永遠是堂堂皇皇,天生就帶著一股威嚴。在它來之前,天地間就已經(jīng)充滿了嚴肅而正式的氛圍,直到它出現(xiàn),秋意就從天地交界處一步步地、堅定地、不可阻擋地向前推進,接著一層層的遮染整個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滿城盡帶黃金甲”,秋天的丹東,擁有滿目金黃的“銀杏大道”近40余條!天橋溝,蒲石河,漫山遍野的楓葉包裹,素紅的楓葉將山野“燒”得通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般而言,凡是開發(fā)了旅游的地方,以前的淳樸會慢慢的淡化。不過,我們?nèi)匀豢梢栽诼猛局杏鲆姾芏嗳?、很多事,讓你相信,原來世界也有地方還是可能那么單純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適逢其時,在這如詩的秋天結(jié)束本次旅程,心滿意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生活當然不會一直這樣快樂,我們努力讓它變得快樂;生活也不可能到處都是詩,我們努力活出詩的意境。</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全文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