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一假期來到十三朝古都西安。</p> <p class="ql-block">我們下榻酒店邊上就是美食一條街。入住后第一件事就是品嘗西安美食。</p> <p class="ql-block">曾經(jīng)多次來過西安,附近的景點基本都去過。這次選擇重游大雁塔。</p> <p class="ql-block">西安的標志性建筑大雁塔位于大慈恩寺內(nèi),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為保存由天竺經(jīng)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jīng)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層,后加蓋至九層,再后層數(shù)和高度又有數(shù)次變更,最后固定為所看到的七層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層邊長25.5米。</p> <p class="ql-block">北魏道武帝時在此建凈覺寺,隋文帝在凈覺寺故址修建無漏寺,后廢。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即長孫氏)祈求冥福,報答慈母恩德,奏請?zhí)陔方ǚ鹚拢n名“慈恩寺”。寺建成之初,迎請高僧玄奘擔任上座法師,玄奘于此創(chuàng)立了大乘佛教法相宗(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對真實(相)和絕對真實(性)而得我,又因強調(diào)不許有心外獨立之境,亦稱唯識宗。由于創(chuàng)始者玄奘及其弟子窺基常住慈恩寺,故又稱慈恩宗),此寺遂成中國大乘佛教的圣地。唐顯慶元年(656年),唐高宗御書《大慈恩寺碑記》,從此寺名為“大慈恩寺”。1</p> <p class="ql-block">大慈恩寺,是中國“佛教八宗”之一“唯識宗”(又稱法相宗、俱舍宗、慈恩宗)祖庭,唐長安三大譯場之一,已有1350余年歷史。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nèi)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作為現(xiàn)存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種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隨佛教傳入中原地區(qū),并融入華夏文化的典型物證,是凝聚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標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和寶雞的法門寺因塔建寺相反,大雁塔是因寺建塔。</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玄奘專門從事譯經(jīng)和藏經(jīng)之處。玄奘法師在慈恩寺主持寺務,以“恐人代不常,經(jīng)本散失,兼防火難”希望妥善安置經(jīng)像舍利為由,擬在慈恩寺正門外造石塔一座,于唐永徽三年(652年)三月附圖表上奏。由于玄奘所規(guī)劃浮屠(佛塔)總高三十丈,唐高宗以工程浩大難以成就,又不愿法師辛勞為由,恩準朝廷資助在寺西院建五層磚塔。</p> <p class="ql-block">新建佛塔名雁塔,由于后來在長安薦福寺內(nèi)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因此慈恩寺塔又被稱為叫作大雁塔,薦福寺塔稱為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北廣場由水景噴泉、文化廣場、園林景觀、文化長廊和旅游商貿(mào)設施等組成。</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南廣場建于大慈恩寺前,是對佛文化的闡釋,于2001年初建成開放,標志性建筑為玄奘立式雕像。</p> <p class="ql-block">玄奘像前的大唐不夜城是全國唯一一個以盛唐文化為背景的大型仿唐建筑群步行街,為西安地標性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大唐不夜城的中軸景觀大道是一條2100米橫貫南北的中央雕塑景觀步行街,是亞洲最大的景觀大道,展現(xiàn)了以李世民、李隆基、武則天、玄奘等一代帝王、歷史人物、英雄故事為主題的大唐群英譜雕塑,以九組雕塑群與現(xiàn)代化的水景系統(tǒng)、燈光系統(tǒng)、立體交通系統(tǒng)相結合,立體展現(xiàn)大唐帝國在宗教、文學、藝術、科技等領域的地位并彰顯大國氣象,多維再現(xiàn)盛世大唐風范。</p> <p class="ql-block">大唐不夜城的地標性雕塑,由李世民騎馬像組成及周圍的附屬雕塑組成:中間,李世民威武端跨高頭大馬之上手,抖韁繩欲勒馬前行,意氣風發(fā)。</p> <p class="ql-block">本來計劃去看鐘鼓樓的夜景,可是五一黃金周人實在太多了,為了養(yǎng)精蓄銳,第二天一早趕在大車流前出城,開啟期待已久的陜北之旅,臨時取消了原定當晚的活動。</p>